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做这个不为收获,多是为了娱乐。
正儿八经靠河湖吃饭的人不会干这样的事,因为这活最适合在冬季开展,那个时候寒冷刺骨,在接近零下的时候大半个身体入水并且还要赤着脚踩着淤泥,简直是一种折磨。
众所周知,水温低于零度会结冰,所以天冷但河水依然是零度以上。可是湖底的淤泥不是这个温度,淤泥的温度是可以低于零度的。
以前龙头村有个老汉叫敖广利,敖沐阳的父亲叫他爷爷,小时候的时候老人家很喜欢他,经常跟他在一起。
敖广利老人是个残疾人,左脚丢掉了半个,那就是脚凼捕鱼的结果。
年轻时候的敖广利迫于生计,冬天也得去河里找鱼,那会没有电鱼毒鱼的说法,即使有渔家人也不能这么干,他只能操祖上旧业来进行脚凼捕鱼。
结果有一次他的脚冻麻了,没有知觉了,用他的话说,lsquo;踩着鱼都感觉鱼身子发烫rsquo;,脚凼捕鱼就是用脚踩泥坑从里面找鱼,踩到鱼后用铁钩子把它勾上来。
那会他脚麻了,钩子穿透鱼勾在了他的脚上,他一使劲,脚掌被钩子拉了个大口子。
穷人家没钱治,只好用布裹了起来,后来脚底板发炎危及生命,还是镇上一名大夫好心帮他治好的,而治疗方式是切掉了半个脚底板hellip;hellip;
提起这件事,在场的几位老渔夫又不胜唏嘘起来,他们都是见过敖广利那只残缺脚的。
不过现在还好,现在虽然已经温度降下来了,可是湖水还是不算冷,这时候脚凼捕鱼并不折磨人。
说到这个,一个名叫敖志科的老渔夫便纳闷:村长呀,这脚凼捕鱼我知道,得等到天冷才行,得特别冷,这样咱们脚是热的,踩下去的窝子也是热的,这样才有鱼来取暖进窝子。现在这天,不成吧?rdquo;
敖沐阳笑道:鱼进窝子不是为了取暖,而是天性,它们天生就喜欢藏进泥窝子里。rdquo;
那就算这样,怎么捕螃蟹?rdquo;又有老渔夫纳闷。
敖沐阳道:因为螃蟹也有这个天性,它们也会往泥窝子里钻,泥窝子对它们来说就是个藏身地。rdquo;
老渔夫里有人点头:是这么个理儿,老话不是说了吗,河底抠泥窝、到手虾蟹多。rdquo;
问题又来了。rdquo;敖志科摸了摸胡须说道,龙涎湖里泥窝子可多的很,螃蟹啊鱼虾啊,干嘛非得往咱们的凼子里钻?rdquo;
哎呀,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啊?这是教学呀?你跟志盛一样当教师呀?rdquo;有老渔夫不满了,村长说就听村长的呗。rdquo;
敖沐阳笑着摆摆手:叔爷们咱们不急,其实我不是想用这个方式将所有的螃蟹捕捞上来,那捕捞肯定主要靠蟹笼。我是想用这个做个噱头,一是给游客看,让游客觉得咱们这里好玩;二是我联系了记者,让他们给咱们做报道。rdquo;
老渔夫们恍然大悟,敖志科笑道:你找我们老头去干这个活,也是为了做噱头?rdquo;
敖沐阳竖起大拇指:对,志科爷,我对外宣称这是一种失传的传统捕蟹绝技,到时候咱们就按照脚凼捕鱼的法子来,能捕多少算多少。rdquo;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摆拍活动。
不过敖沐阳毕竟是个要脸的好小伙,他决定发动全村来配合摆拍,这样看起来就不像摆拍了。
当然,从龙涎湖捕蟹本来就是全村活动。
中秋节前,浩浩荡荡的捕蟹行动开始了,放养的夜县大蟹和南湖蟹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它们开心了一年,如今要被送上餐桌。
敖沐阳召集龙涎湖周边一带的村干部们聊了聊,他们村这次只会捕捉自己放养的螃蟹,龙涎湖的土蟹他们不会动的。
要是有人动他们的螃蟹,那他也不会客气。
穷山恶水多刁民,乡村之间的问题就得靠拳头解决,多说无益。
从早上开始,村里的妇女带着皮筋、带着水桶和木盆去了湖边,大家伙三五成群坐在一起,等着螃蟹出水。
壮汉青年们则跟着老渔夫们下水,因为要上镜,敖沐阳特意叮嘱大家穿着统一一些,全是老式对襟白色鱼服。
海上活很脏,可是传统的鱼服却是白色的,这可能是因为白色在绿色或蓝色水面上显得格外亮眼,有人出事好及时发现。
龙涎湖很深,大面积水位是二十米以上,好在今年大旱,湖泊水位降低,周边地区变浅了起来。
脚凼捕蟹就得在浅水区域进行,敖沐阳最先下水,他提前在湖底做了调查,选择了螃蟹群分布密集的地方来下脚。
上百号汉子和青年啪啦啪啦的进入水中,大家穿着泳裤,在清澈的湖水映衬下,一条条毛茸茸的大粗腿更黑了hellip;hellip;
脚凼简单,只要入水之后使劲往湖底踩就行了。
敖志科老人带头做示范:记住啊,走直线,一定要走直线!要不然回头你们就找不着路啦,还有,别特意迈步,就用平时走路的这个步子来走,要不然回头不好找水下的坑。rdquo;
有游客不好糊弄,说道:这样浅水的地方踩泥坑能吸引到的螃蟹,也是周围的螃蟹吧?这说明周围就有螃蟹,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找到后用手抓呢?rdquo;
还好敖沐阳提前做了多手准备,有村里人听到后就说道:你肯定刚来俺们这里,对吧?你去湖上转一转就知道了,湖底很多水草,水面上还有荷叶菱角叶啥的,根本看不见湖底有啥。rdquo;
正儿八经靠河湖吃饭的人不会干这样的事,因为这活最适合在冬季开展,那个时候寒冷刺骨,在接近零下的时候大半个身体入水并且还要赤着脚踩着淤泥,简直是一种折磨。
众所周知,水温低于零度会结冰,所以天冷但河水依然是零度以上。可是湖底的淤泥不是这个温度,淤泥的温度是可以低于零度的。
以前龙头村有个老汉叫敖广利,敖沐阳的父亲叫他爷爷,小时候的时候老人家很喜欢他,经常跟他在一起。
敖广利老人是个残疾人,左脚丢掉了半个,那就是脚凼捕鱼的结果。
年轻时候的敖广利迫于生计,冬天也得去河里找鱼,那会没有电鱼毒鱼的说法,即使有渔家人也不能这么干,他只能操祖上旧业来进行脚凼捕鱼。
结果有一次他的脚冻麻了,没有知觉了,用他的话说,lsquo;踩着鱼都感觉鱼身子发烫rsquo;,脚凼捕鱼就是用脚踩泥坑从里面找鱼,踩到鱼后用铁钩子把它勾上来。
那会他脚麻了,钩子穿透鱼勾在了他的脚上,他一使劲,脚掌被钩子拉了个大口子。
穷人家没钱治,只好用布裹了起来,后来脚底板发炎危及生命,还是镇上一名大夫好心帮他治好的,而治疗方式是切掉了半个脚底板hellip;hellip;
提起这件事,在场的几位老渔夫又不胜唏嘘起来,他们都是见过敖广利那只残缺脚的。
不过现在还好,现在虽然已经温度降下来了,可是湖水还是不算冷,这时候脚凼捕鱼并不折磨人。
说到这个,一个名叫敖志科的老渔夫便纳闷:村长呀,这脚凼捕鱼我知道,得等到天冷才行,得特别冷,这样咱们脚是热的,踩下去的窝子也是热的,这样才有鱼来取暖进窝子。现在这天,不成吧?rdquo;
敖沐阳笑道:鱼进窝子不是为了取暖,而是天性,它们天生就喜欢藏进泥窝子里。rdquo;
那就算这样,怎么捕螃蟹?rdquo;又有老渔夫纳闷。
敖沐阳道:因为螃蟹也有这个天性,它们也会往泥窝子里钻,泥窝子对它们来说就是个藏身地。rdquo;
老渔夫里有人点头:是这么个理儿,老话不是说了吗,河底抠泥窝、到手虾蟹多。rdquo;
问题又来了。rdquo;敖志科摸了摸胡须说道,龙涎湖里泥窝子可多的很,螃蟹啊鱼虾啊,干嘛非得往咱们的凼子里钻?rdquo;
哎呀,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啊?这是教学呀?你跟志盛一样当教师呀?rdquo;有老渔夫不满了,村长说就听村长的呗。rdquo;
敖沐阳笑着摆摆手:叔爷们咱们不急,其实我不是想用这个方式将所有的螃蟹捕捞上来,那捕捞肯定主要靠蟹笼。我是想用这个做个噱头,一是给游客看,让游客觉得咱们这里好玩;二是我联系了记者,让他们给咱们做报道。rdquo;
老渔夫们恍然大悟,敖志科笑道:你找我们老头去干这个活,也是为了做噱头?rdquo;
敖沐阳竖起大拇指:对,志科爷,我对外宣称这是一种失传的传统捕蟹绝技,到时候咱们就按照脚凼捕鱼的法子来,能捕多少算多少。rdquo;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摆拍活动。
不过敖沐阳毕竟是个要脸的好小伙,他决定发动全村来配合摆拍,这样看起来就不像摆拍了。
当然,从龙涎湖捕蟹本来就是全村活动。
中秋节前,浩浩荡荡的捕蟹行动开始了,放养的夜县大蟹和南湖蟹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它们开心了一年,如今要被送上餐桌。
敖沐阳召集龙涎湖周边一带的村干部们聊了聊,他们村这次只会捕捉自己放养的螃蟹,龙涎湖的土蟹他们不会动的。
要是有人动他们的螃蟹,那他也不会客气。
穷山恶水多刁民,乡村之间的问题就得靠拳头解决,多说无益。
从早上开始,村里的妇女带着皮筋、带着水桶和木盆去了湖边,大家伙三五成群坐在一起,等着螃蟹出水。
壮汉青年们则跟着老渔夫们下水,因为要上镜,敖沐阳特意叮嘱大家穿着统一一些,全是老式对襟白色鱼服。
海上活很脏,可是传统的鱼服却是白色的,这可能是因为白色在绿色或蓝色水面上显得格外亮眼,有人出事好及时发现。
龙涎湖很深,大面积水位是二十米以上,好在今年大旱,湖泊水位降低,周边地区变浅了起来。
脚凼捕蟹就得在浅水区域进行,敖沐阳最先下水,他提前在湖底做了调查,选择了螃蟹群分布密集的地方来下脚。
上百号汉子和青年啪啦啪啦的进入水中,大家穿着泳裤,在清澈的湖水映衬下,一条条毛茸茸的大粗腿更黑了hellip;hellip;
脚凼简单,只要入水之后使劲往湖底踩就行了。
敖志科老人带头做示范:记住啊,走直线,一定要走直线!要不然回头你们就找不着路啦,还有,别特意迈步,就用平时走路的这个步子来走,要不然回头不好找水下的坑。rdquo;
有游客不好糊弄,说道:这样浅水的地方踩泥坑能吸引到的螃蟹,也是周围的螃蟹吧?这说明周围就有螃蟹,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找到后用手抓呢?rdquo;
还好敖沐阳提前做了多手准备,有村里人听到后就说道:你肯定刚来俺们这里,对吧?你去湖上转一转就知道了,湖底很多水草,水面上还有荷叶菱角叶啥的,根本看不见湖底有啥。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