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都这么说,博爹赶紧回头,看到笑嘻嘻的王博后他也是满脸惊喜,一下子站起来吼道:“儿子,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昨天上了飞机,一天时间还飞不回来吗?科技改变生活啊老爸!”王博笑着说道,上来和村里的长辈挨个打招呼。
他下手准备收拾渔网,村子里的四叔说道:“还在这里忙活啥?儿子回来过年,赶紧回去准备好饭好菜!”
看到儿子,博爹是最高兴的一个,他哈哈笑道:“对头,渔网收拾的差不多了,老四你帮我再弄弄,我带我儿子先回去,后面叫上你和你哥一起来我家喝酒!”
王博补充道:“我从新西兰带了不少吃的喝的回来,四叔你们都过来吧,尝尝外国的海鲜,比较一下是不是和咱们这里的一个味!”
几个人满口答应下来,父子两人欢欢喜喜的回家。
晚饭,母亲确实给他准备了煎小咸鱼配苞米饼子,再加上一锅热气腾腾的小杂鱼,地道的渔家晚餐出来了。
王博还蒸了龙虾和帝王蟹,他想多做两道菜,但父母不允许,说这些留着过年吃。
回家后父亲看到他带的这些东西后责备了好几句,即使打了一辈子鱼他也被王博带回来的这些海鲜震住了,跟小锅盖似的帝王蟹是他未曾见过更别说吃过的了。
冬季天色早早就黑了下来,一家三口围在火炉旁,炉子上搁了一口铁锅,里面炖着巴掌长短的小黄花鱼、小偏口鱼、小鲳鱼,最长的是小鲅鱼,仅比筷子长一点。
铁锅四周糊着金黄色的玉米饼子,饼子底下抹了花生油,因此随着饼子蒸熟,油香味也出来了。
鱼汤逐渐升温沸腾,里面的小杂鱼咕噜咕噜的翻滚了起来,鲜美的鱼香味逐渐压住了油香味和玉米饼香味。
王博先给父母舀了一碗鱼汤,老爹抽着烟将碗推到他跟前,说道:“我和你妈吃够这玩意儿了,你吃,你自己好好吃。”
一家人不用客气,王博先喝了一碗熬的鲜香四溢的鱼汤,又舀了一碗在里面泡上玉米饼,夹起煎得油汪汪的咸鱼有滋有味的吃了起来。
儿子回家,看起来还在国外混的很好,两位老人心情大好,晚饭吃的比以往也更多。
王博给两人不断介绍新西兰,将手机里拍摄的照片给两人看,父母惊诧连连,他们并不知道原来现在还有的国家是夏天……
一夜好睡之后,第二天王博就跟着父亲出海了。
马上就过年了,渔村里家家户户会出海捕捞点海鲜做年货,大年前后一周是不能出海的,这是古老相传的传统。
小渔村里没有大船,王博家里是一艘小舢板,只要风浪稍微大点就不能出海了,而且即使风平浪静,也捕捉不到多少东西。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隔着海更近的地方似乎都是更早富裕起来的地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不是所有海边都适合建海港的。
没有海港的海边渔村,根本发展不起来。
捕捞海鲜贩卖?周围都是一样的海洋,捕捞了卖给谁?而且以前物流运输和冷冻技术不行,散捞上来的渔获没法长时间保鲜,即使运出去也卖不出价格。
在王博记忆里,一直到少年时代他们村里都少见青砖红瓦大房子,那是一段很艰苦的日子。
好在这些年随着农家乐、渔家宴的旅游模式大热,村里趁机发展旅游将经济改善了一些。
他家里的渔船是一艘大舢板船,唯一现代化的地方就是后面那个柴油发动机,船上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这会被海风一吹,脸上皮肤生疼。
看着王博咧嘴,他父亲哈哈大笑:“怎么样,带劲不?”
王博也笑,自从上了大学,他几乎就没有再出海,这种冬季海风吹的感觉已经有些淡忘了。
渔船开出一段距离,博爹站在船尾撒下一张拖网,接下来就是利用经验判断哪里有鱼,拖一段时间后收起网即可。
对于当地渔夫来说,经验很重要,他们大多没有探鱼仪和水下雷达这些先进机械,一旦判断出错,那就意味着浪费力气时间和柴油。
渔船拖行了十五六分钟,王博在父亲的示意下将渔网收了起来。
里面只有一些零零星星的龙头鱼,大的也不到二十公分长,小的更是不能看。
博爹点燃一支烟狠狠抽了两口,拉开网将小鱼扔回了海里,留下几条大鱼,叹道:“留着炖个豆腐吧,唉,这一网可是亏了。”
王博乐观地笑道:“没事,总不能网网都丰产吧?爸,你接着下网,我对你的经验有信心。”
博爹无奈的摇摇头,说道:“经验不好使了,本来近海就没有多少鱼,这两年海边又建了几家工厂,这能活下来的鱼可就更少喽!”
第97章 干嘛那么善良
站在渔船往岸上看,能看到几座巍峨的厂房匍匐在大地上,它们好像一头头野兽,张开嘴巴吞掉了近海原本就为数不多的鱼虾。
王博没什么可说的,对于建厂这件事,不光镇政府支持,当地百姓也大多持赞成态度,一是可以提供一部分就业岗位,二是带动了周边产业比如配件、饮食行业的发展。
但厂子为什么来这里,还不是看中了方便倾泻污水的优势?就像李氏化工为何想在落日镇建厂,当然是为了方便向双子湖排放污水。
“昨天上了飞机,一天时间还飞不回来吗?科技改变生活啊老爸!”王博笑着说道,上来和村里的长辈挨个打招呼。
他下手准备收拾渔网,村子里的四叔说道:“还在这里忙活啥?儿子回来过年,赶紧回去准备好饭好菜!”
看到儿子,博爹是最高兴的一个,他哈哈笑道:“对头,渔网收拾的差不多了,老四你帮我再弄弄,我带我儿子先回去,后面叫上你和你哥一起来我家喝酒!”
王博补充道:“我从新西兰带了不少吃的喝的回来,四叔你们都过来吧,尝尝外国的海鲜,比较一下是不是和咱们这里的一个味!”
几个人满口答应下来,父子两人欢欢喜喜的回家。
晚饭,母亲确实给他准备了煎小咸鱼配苞米饼子,再加上一锅热气腾腾的小杂鱼,地道的渔家晚餐出来了。
王博还蒸了龙虾和帝王蟹,他想多做两道菜,但父母不允许,说这些留着过年吃。
回家后父亲看到他带的这些东西后责备了好几句,即使打了一辈子鱼他也被王博带回来的这些海鲜震住了,跟小锅盖似的帝王蟹是他未曾见过更别说吃过的了。
冬季天色早早就黑了下来,一家三口围在火炉旁,炉子上搁了一口铁锅,里面炖着巴掌长短的小黄花鱼、小偏口鱼、小鲳鱼,最长的是小鲅鱼,仅比筷子长一点。
铁锅四周糊着金黄色的玉米饼子,饼子底下抹了花生油,因此随着饼子蒸熟,油香味也出来了。
鱼汤逐渐升温沸腾,里面的小杂鱼咕噜咕噜的翻滚了起来,鲜美的鱼香味逐渐压住了油香味和玉米饼香味。
王博先给父母舀了一碗鱼汤,老爹抽着烟将碗推到他跟前,说道:“我和你妈吃够这玩意儿了,你吃,你自己好好吃。”
一家人不用客气,王博先喝了一碗熬的鲜香四溢的鱼汤,又舀了一碗在里面泡上玉米饼,夹起煎得油汪汪的咸鱼有滋有味的吃了起来。
儿子回家,看起来还在国外混的很好,两位老人心情大好,晚饭吃的比以往也更多。
王博给两人不断介绍新西兰,将手机里拍摄的照片给两人看,父母惊诧连连,他们并不知道原来现在还有的国家是夏天……
一夜好睡之后,第二天王博就跟着父亲出海了。
马上就过年了,渔村里家家户户会出海捕捞点海鲜做年货,大年前后一周是不能出海的,这是古老相传的传统。
小渔村里没有大船,王博家里是一艘小舢板,只要风浪稍微大点就不能出海了,而且即使风平浪静,也捕捉不到多少东西。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隔着海更近的地方似乎都是更早富裕起来的地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不是所有海边都适合建海港的。
没有海港的海边渔村,根本发展不起来。
捕捞海鲜贩卖?周围都是一样的海洋,捕捞了卖给谁?而且以前物流运输和冷冻技术不行,散捞上来的渔获没法长时间保鲜,即使运出去也卖不出价格。
在王博记忆里,一直到少年时代他们村里都少见青砖红瓦大房子,那是一段很艰苦的日子。
好在这些年随着农家乐、渔家宴的旅游模式大热,村里趁机发展旅游将经济改善了一些。
他家里的渔船是一艘大舢板船,唯一现代化的地方就是后面那个柴油发动机,船上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这会被海风一吹,脸上皮肤生疼。
看着王博咧嘴,他父亲哈哈大笑:“怎么样,带劲不?”
王博也笑,自从上了大学,他几乎就没有再出海,这种冬季海风吹的感觉已经有些淡忘了。
渔船开出一段距离,博爹站在船尾撒下一张拖网,接下来就是利用经验判断哪里有鱼,拖一段时间后收起网即可。
对于当地渔夫来说,经验很重要,他们大多没有探鱼仪和水下雷达这些先进机械,一旦判断出错,那就意味着浪费力气时间和柴油。
渔船拖行了十五六分钟,王博在父亲的示意下将渔网收了起来。
里面只有一些零零星星的龙头鱼,大的也不到二十公分长,小的更是不能看。
博爹点燃一支烟狠狠抽了两口,拉开网将小鱼扔回了海里,留下几条大鱼,叹道:“留着炖个豆腐吧,唉,这一网可是亏了。”
王博乐观地笑道:“没事,总不能网网都丰产吧?爸,你接着下网,我对你的经验有信心。”
博爹无奈的摇摇头,说道:“经验不好使了,本来近海就没有多少鱼,这两年海边又建了几家工厂,这能活下来的鱼可就更少喽!”
第97章 干嘛那么善良
站在渔船往岸上看,能看到几座巍峨的厂房匍匐在大地上,它们好像一头头野兽,张开嘴巴吞掉了近海原本就为数不多的鱼虾。
王博没什么可说的,对于建厂这件事,不光镇政府支持,当地百姓也大多持赞成态度,一是可以提供一部分就业岗位,二是带动了周边产业比如配件、饮食行业的发展。
但厂子为什么来这里,还不是看中了方便倾泻污水的优势?就像李氏化工为何想在落日镇建厂,当然是为了方便向双子湖排放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