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秋几乎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张没被“欺负”过的脸,有着少年的纯真,和青年的热忱,不喜欢别人把自己跟著名的富商母亲和著名的演员父亲联系到一起——一位有些理想化又很善良的绅士。
难怪跟她说“实话”都那么婉转,很会体谅人了。
一会儿最好问问他那位口语老师电话号码是多少,不知道收费贵不贵。
她可以先把口音纠正过来,再去找小剧场应聘,唔,总觉得会被喷的样子。
恰在这时,麦秋的手机响了,她之前开了震动,现在正好悄悄地走出教室接电话。
有点意外又不是很意外的是,给她打电话的是魏永宁。
《人生书店》要开第二季了,他问她要不要参加。剧组倾向于原班人马,还是爱德华牵的线,还跟麦秋说,她的薪酬会比之前涨很多,而且第二季就是二十二集左右了。
按集数算薪酬,麦秋会赚得很多。
作为一个华夏人,适合麦秋又能表现的角色其实没有那么多,不然埃里克也不会打包三季那么签约了。
可是同样的,麦秋是有野心的人,她并不想被人框在“露西”一个角色里。
作为一个娱记,她见过无数明星靠着自己年轻时的“代表作”吃一辈子老本。到各个地方去商演,同样的角色,同样的歌曲,同样的人,赚的钱比普通上班族要多得多,实际上却毫无意义。
这么一想,她也算是个理想主义者。
不,她顶多算半个,因为麦秋此时想的是没有“露西”后她吃什么喝什么,身后还有欠债。而且Y国的消费水平真心很高,想自己买菜自己做,吃顿正常的饭都要比外面的炸鱼薯条贵得多。
还有工作室,麦秋每次回国都要有人帮着打理造型,助理暂时不请了,就算那样她也还要开工资。
还有各种宣传费用,不是说你用不到就不交了,人家可不管你用不用得到,不交给你限流,黑你的资料一天比一天多。
这些全都是钱。
黑料多的会影响商业价值,麦秋现在就指着代言费过活呢。她有点想叹气,华夏就是这么个环境,想保住钱包可以,没有热度,制作人不会理你,后面你就不要指望再演些女一号什么的了,剧本的可选择性也会少很多很多。
对华夏娱乐圈太过了解的坏处就是,随时失业这种焦虑感简直如影随形。
让麦秋像克雷格这样“一穷二白”的只为理想而奋斗,感觉她这辈子都做不到。
作者有话要说:不出门,多码一点,现在都不敢看新闻了。
晚安,么么哒!
第154章 试试
假期班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Y国的戏剧教育跟华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直接让你去实践, 而不是理论为先。
第一天上来就是一群人围在一圈直接读剧本, 莎翁的剧本,《第十二夜》。每人一句台词, 像是在做游戏。
后来麦秋的老师艾伦教授说,她从第一天就发现了麦秋的不同。
台词的发声、气息、胸腔的共鸣, 训练过的人和没有训练过的人很容易就能分辨,这就像平时说话和播音腔一样,就算是没怎么接触过的人也能听得出来。托了系统的福,麦秋从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训练。
等到正式排练时, 麦秋的形体动作水平又比别人高上一截。
Y国的戏剧氛围很重, 大部分学校都有戏剧课, 还有很多戏剧社团,戏剧表演。基本上都是这种直接实践的类型, 所以就导致每个人的表演都是无师自通, 老师会引导你,但不会直接指导你对与错,应该怎么做。
两种训练方式各有优劣, 一般来说,Y国这种学习,出来的演员会更浑然天成,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麦秋这种是典型填鸭式教育下的产物,最短时间内发挥你的特长和优点, 但因为有了林非波和系统,她把自己填到了极致。
大概Y国很少能找到像麦秋这样奇怪的戏剧学生了。
假期班期末演出,麦秋用跟话剧录像相比几乎是一个调调,一个阴阳顿挫,完全复刻的表演征服了三家剧场的经理。他们邀请她去剧场演出,其中一部还是表演莎士比亚,可惜她的老师并不为此感到欣慰。
“你对角色的理解并不浅显,但你需要多读书。光看中文版和现代英文版是不够的,那并不能令人真切地体会到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哲理、隐喻、韵律的美妙,我知道你每天都在听录音,没人的时候也会大声的练习,可这跟面对观众表演是两回事。你是我见过最勤奋的学生之一,勤奋可以帮你解决很多事,同样的,勇敢和求知也可以。”
艾伦教授提议麦秋读一年预科,在这期间她可以帮她列书单,等麦秋把她所要求的书都看完,并且能够理解后。她不仅会帮她写推荐信,并且还会帮麦秋推荐教授,或者干脆亲自带她。
“模仿是最快的学习方式,也是最难脱离的。一场成功表演的前提,你必须知道,这是你的表演,不是其他人的。”
预科一般是给专科学生或者本科成绩不够又或者语言不过关等等一类学生准备的,这个提议很符合麦秋喜欢的稳扎稳打风格,同时也给了她一定的喘息时间。但也有个前提就是,她要在九月份开学之前拍完《人生书店》第二季,否则学校是不会等一个迟到的学生的。而那样麦秋就要再空白一年,她已经不算年轻演员,没那么多时间等。
难怪跟她说“实话”都那么婉转,很会体谅人了。
一会儿最好问问他那位口语老师电话号码是多少,不知道收费贵不贵。
她可以先把口音纠正过来,再去找小剧场应聘,唔,总觉得会被喷的样子。
恰在这时,麦秋的手机响了,她之前开了震动,现在正好悄悄地走出教室接电话。
有点意外又不是很意外的是,给她打电话的是魏永宁。
《人生书店》要开第二季了,他问她要不要参加。剧组倾向于原班人马,还是爱德华牵的线,还跟麦秋说,她的薪酬会比之前涨很多,而且第二季就是二十二集左右了。
按集数算薪酬,麦秋会赚得很多。
作为一个华夏人,适合麦秋又能表现的角色其实没有那么多,不然埃里克也不会打包三季那么签约了。
可是同样的,麦秋是有野心的人,她并不想被人框在“露西”一个角色里。
作为一个娱记,她见过无数明星靠着自己年轻时的“代表作”吃一辈子老本。到各个地方去商演,同样的角色,同样的歌曲,同样的人,赚的钱比普通上班族要多得多,实际上却毫无意义。
这么一想,她也算是个理想主义者。
不,她顶多算半个,因为麦秋此时想的是没有“露西”后她吃什么喝什么,身后还有欠债。而且Y国的消费水平真心很高,想自己买菜自己做,吃顿正常的饭都要比外面的炸鱼薯条贵得多。
还有工作室,麦秋每次回国都要有人帮着打理造型,助理暂时不请了,就算那样她也还要开工资。
还有各种宣传费用,不是说你用不到就不交了,人家可不管你用不用得到,不交给你限流,黑你的资料一天比一天多。
这些全都是钱。
黑料多的会影响商业价值,麦秋现在就指着代言费过活呢。她有点想叹气,华夏就是这么个环境,想保住钱包可以,没有热度,制作人不会理你,后面你就不要指望再演些女一号什么的了,剧本的可选择性也会少很多很多。
对华夏娱乐圈太过了解的坏处就是,随时失业这种焦虑感简直如影随形。
让麦秋像克雷格这样“一穷二白”的只为理想而奋斗,感觉她这辈子都做不到。
作者有话要说:不出门,多码一点,现在都不敢看新闻了。
晚安,么么哒!
第154章 试试
假期班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Y国的戏剧教育跟华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直接让你去实践, 而不是理论为先。
第一天上来就是一群人围在一圈直接读剧本, 莎翁的剧本,《第十二夜》。每人一句台词, 像是在做游戏。
后来麦秋的老师艾伦教授说,她从第一天就发现了麦秋的不同。
台词的发声、气息、胸腔的共鸣, 训练过的人和没有训练过的人很容易就能分辨,这就像平时说话和播音腔一样,就算是没怎么接触过的人也能听得出来。托了系统的福,麦秋从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训练。
等到正式排练时, 麦秋的形体动作水平又比别人高上一截。
Y国的戏剧氛围很重, 大部分学校都有戏剧课, 还有很多戏剧社团,戏剧表演。基本上都是这种直接实践的类型, 所以就导致每个人的表演都是无师自通, 老师会引导你,但不会直接指导你对与错,应该怎么做。
两种训练方式各有优劣, 一般来说,Y国这种学习,出来的演员会更浑然天成,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麦秋这种是典型填鸭式教育下的产物,最短时间内发挥你的特长和优点, 但因为有了林非波和系统,她把自己填到了极致。
大概Y国很少能找到像麦秋这样奇怪的戏剧学生了。
假期班期末演出,麦秋用跟话剧录像相比几乎是一个调调,一个阴阳顿挫,完全复刻的表演征服了三家剧场的经理。他们邀请她去剧场演出,其中一部还是表演莎士比亚,可惜她的老师并不为此感到欣慰。
“你对角色的理解并不浅显,但你需要多读书。光看中文版和现代英文版是不够的,那并不能令人真切地体会到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哲理、隐喻、韵律的美妙,我知道你每天都在听录音,没人的时候也会大声的练习,可这跟面对观众表演是两回事。你是我见过最勤奋的学生之一,勤奋可以帮你解决很多事,同样的,勇敢和求知也可以。”
艾伦教授提议麦秋读一年预科,在这期间她可以帮她列书单,等麦秋把她所要求的书都看完,并且能够理解后。她不仅会帮她写推荐信,并且还会帮麦秋推荐教授,或者干脆亲自带她。
“模仿是最快的学习方式,也是最难脱离的。一场成功表演的前提,你必须知道,这是你的表演,不是其他人的。”
预科一般是给专科学生或者本科成绩不够又或者语言不过关等等一类学生准备的,这个提议很符合麦秋喜欢的稳扎稳打风格,同时也给了她一定的喘息时间。但也有个前提就是,她要在九月份开学之前拍完《人生书店》第二季,否则学校是不会等一个迟到的学生的。而那样麦秋就要再空白一年,她已经不算年轻演员,没那么多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