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云雀,黄海,曙光,这可都是名噪一时的车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也曾在刚刚起步众多的国外品牌还未来得及进入的中华前,在汽车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而像大发这样曾经称霸过天城市出租车市场的品牌,更是让李凡愚印象深刻;大发本是津门汽车旗下的一个品牌,因为当时引进了日本大发厢式货车的技术,所以直接也音译了师父的名字。
大发下线后,以低油耗低价格立刻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当时的下海热潮下,这种能拉货能装人的面包车立刻风靡起来。
但是最普遍的,还是作为出租车来使用。为啥类?能装啊……那个时候,打车可是一件奢侈的事儿,一般没个百十斤的东西拿或者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可是不敢花钱打车的。
而这大发这车,装个五六百斤货或一家祖孙三代,就特么跟玩儿似的。
当时年仅六岁的小凡愚,第一次坐这个图成黄色的“面包”车,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所以在一次全家去医院接奶奶回家后,就指着哼哼着远去的黄色大发,奶声奶气的对李爸说道:“粑粑,我长大了也要开这个车。”
李爸当时气得直接拍肿了丫半边儿屁股;老子含辛茹苦供你上学,你他娘的就给我立这个志向?!
揍!
没商量!
大发在短暂的造车史中,只做了这么慢一款成功车型,还特么夏天热,冬天冷,常年四处漏风。所以随着像松江哈菲等惠民低端车的出现,在短短的几年之后就停产倒闭了。
现在,再次见到这个品牌,李凡愚除了屁股疼之外更是深深的蛋疼。
不过将整个报纸版面重新梳理,再结合自己的分析之后,他终于恍然大悟。
额、这特么都是奔着挣快钱来的啊!
中华汽车行业有个很有意思的政策,叫做生产准入。这个政策硬性规定了企业生产汽车应具备的条件。比如什么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要求啦,保证产品一致性保证能力啦,什么具备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啦等等等等。
当初正信也就是借着搞出来第一款自主发动机,安宁人头又熟悉才在后来的XPower生产之前靠着砸钱和种种光环搞定了准入资格和生产目录。
但是要是民间资本想跨入这一行,没有正信这般奇遇,想要拿到资质可是千难万难。所以最方便,最快捷的办法,就是直接收购。
收购啥呢?
收购那些早已名存实亡,已经早都不生产汽车但是还占着准入资质名额的老品牌呗!
只要花点儿钱,不光能把资质搞定,还能顺势接受一下这些品牌遗留下来的资产,比如什么老掉牙的生产线,什么已经十多年没干活了的工程师,什么里面结满了蜘蛛网的生产车间……
总之,花不多点儿钱,还能给从来没接触过整车制造的民间资本做做科普,何乐而不为。
所以,一大波儿的僵尸品牌,集体复活了。图啥?就图个快!利益面前,时间也是成本。
这景象,在李凡愚看来颇有些百舸争流的赶脚。
想一想,能有现在这情况也不奇怪。中华就是这样,总有些早一步能预料到政策走向的灵通人士。就连程刚这样的市领导都知道了政策走向,别的渠道就更不用说了。
而靠政策赚钱,可是一条百试百灵的路子。
靠着政策赚快钱,更是百试不爽。
正所谓我发了之后,管他泡沫滔天。
在这些品牌背后的投资者眼里,税率变动肯定会制造一个发展期。现在进入,要是趁着这个机会发展好了,那以后汽车市场上可就有咱的一席之地。要是没发展好也没关系,只要占据一段时间,以中华这么大的市场,收回投资成本那也叫事儿?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只要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通过测试达到下线标准,把车搞出来。再利用广告宣传,雇他个一两万水军,车托跪舔车黑喷竞争对手,卖他个三五万辆还不是跟早泄一样轻松写意?
君不见正信那过度营销,月销几万么?
李凡愚觉得现在的情形,跟当初资本大举进入房地产,实在是……太特么像了!
还没等他蛋疼稍稍缓解,潘强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李总,你应该来一趟咱们动力公司,这边儿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咋的呢?”
“这两天有十多家公司上门联系,要买咱们的发动机,要买咱们的变速箱,要买咱们的底盘技术……只要是整车制造需要的,就没有他们不想要的东西……这事儿太邪性了,卖还是不卖,还得你过来来拿个主意。”
一听这话,李凡愚哼了一声,冷笑道:“怕是除了自己研发,他们什么都想要。”
思量片刻,这货眼珠子一转,对着电话叮嘱道:“有钱不赚王八蛋,卖是必须得卖。不过卖什么,怎么卖,那可就得好好研究研究了。”
第0355章 玩儿的就是浑水摸鱼!
正信成立这一段时间以来,除了ZGX系列发动机之外,旗下的产品都是整车。
除了用A4平台技术换了北旗一条生产线之外,还真就没做过什么零配对外销销的事情。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整车做的太火爆了。其实就算是正信的第一款成名作,ZGX系列发动机。也只是在初期卖了两批之后就慢慢的收起了口子。
而像大发这样曾经称霸过天城市出租车市场的品牌,更是让李凡愚印象深刻;大发本是津门汽车旗下的一个品牌,因为当时引进了日本大发厢式货车的技术,所以直接也音译了师父的名字。
大发下线后,以低油耗低价格立刻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当时的下海热潮下,这种能拉货能装人的面包车立刻风靡起来。
但是最普遍的,还是作为出租车来使用。为啥类?能装啊……那个时候,打车可是一件奢侈的事儿,一般没个百十斤的东西拿或者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可是不敢花钱打车的。
而这大发这车,装个五六百斤货或一家祖孙三代,就特么跟玩儿似的。
当时年仅六岁的小凡愚,第一次坐这个图成黄色的“面包”车,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所以在一次全家去医院接奶奶回家后,就指着哼哼着远去的黄色大发,奶声奶气的对李爸说道:“粑粑,我长大了也要开这个车。”
李爸当时气得直接拍肿了丫半边儿屁股;老子含辛茹苦供你上学,你他娘的就给我立这个志向?!
揍!
没商量!
大发在短暂的造车史中,只做了这么慢一款成功车型,还特么夏天热,冬天冷,常年四处漏风。所以随着像松江哈菲等惠民低端车的出现,在短短的几年之后就停产倒闭了。
现在,再次见到这个品牌,李凡愚除了屁股疼之外更是深深的蛋疼。
不过将整个报纸版面重新梳理,再结合自己的分析之后,他终于恍然大悟。
额、这特么都是奔着挣快钱来的啊!
中华汽车行业有个很有意思的政策,叫做生产准入。这个政策硬性规定了企业生产汽车应具备的条件。比如什么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要求啦,保证产品一致性保证能力啦,什么具备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啦等等等等。
当初正信也就是借着搞出来第一款自主发动机,安宁人头又熟悉才在后来的XPower生产之前靠着砸钱和种种光环搞定了准入资格和生产目录。
但是要是民间资本想跨入这一行,没有正信这般奇遇,想要拿到资质可是千难万难。所以最方便,最快捷的办法,就是直接收购。
收购啥呢?
收购那些早已名存实亡,已经早都不生产汽车但是还占着准入资质名额的老品牌呗!
只要花点儿钱,不光能把资质搞定,还能顺势接受一下这些品牌遗留下来的资产,比如什么老掉牙的生产线,什么已经十多年没干活了的工程师,什么里面结满了蜘蛛网的生产车间……
总之,花不多点儿钱,还能给从来没接触过整车制造的民间资本做做科普,何乐而不为。
所以,一大波儿的僵尸品牌,集体复活了。图啥?就图个快!利益面前,时间也是成本。
这景象,在李凡愚看来颇有些百舸争流的赶脚。
想一想,能有现在这情况也不奇怪。中华就是这样,总有些早一步能预料到政策走向的灵通人士。就连程刚这样的市领导都知道了政策走向,别的渠道就更不用说了。
而靠政策赚钱,可是一条百试百灵的路子。
靠着政策赚快钱,更是百试不爽。
正所谓我发了之后,管他泡沫滔天。
在这些品牌背后的投资者眼里,税率变动肯定会制造一个发展期。现在进入,要是趁着这个机会发展好了,那以后汽车市场上可就有咱的一席之地。要是没发展好也没关系,只要占据一段时间,以中华这么大的市场,收回投资成本那也叫事儿?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只要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通过测试达到下线标准,把车搞出来。再利用广告宣传,雇他个一两万水军,车托跪舔车黑喷竞争对手,卖他个三五万辆还不是跟早泄一样轻松写意?
君不见正信那过度营销,月销几万么?
李凡愚觉得现在的情形,跟当初资本大举进入房地产,实在是……太特么像了!
还没等他蛋疼稍稍缓解,潘强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李总,你应该来一趟咱们动力公司,这边儿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咋的呢?”
“这两天有十多家公司上门联系,要买咱们的发动机,要买咱们的变速箱,要买咱们的底盘技术……只要是整车制造需要的,就没有他们不想要的东西……这事儿太邪性了,卖还是不卖,还得你过来来拿个主意。”
一听这话,李凡愚哼了一声,冷笑道:“怕是除了自己研发,他们什么都想要。”
思量片刻,这货眼珠子一转,对着电话叮嘱道:“有钱不赚王八蛋,卖是必须得卖。不过卖什么,怎么卖,那可就得好好研究研究了。”
第0355章 玩儿的就是浑水摸鱼!
正信成立这一段时间以来,除了ZGX系列发动机之外,旗下的产品都是整车。
除了用A4平台技术换了北旗一条生产线之外,还真就没做过什么零配对外销销的事情。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整车做的太火爆了。其实就算是正信的第一款成名作,ZGX系列发动机。也只是在初期卖了两批之后就慢慢的收起了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