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众大多数是盲目的,大都抱着贪便宜的心里,反正官网上显示还有不少票,也就不急着购买,说不定演唱会开始之后,能拿到更便宜的,位置更好的门票。
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
况且网上不是没有直播可以看,更何况“偶像计划”的粉丝们对于这场演唱会的期待并不算那么高,毕竟有些已经去现场看过了,有些在网络上看过了。
再加上,华夏人都有从众心理,例如做生意,一定要雇佣几十个人在你的店门口排队假装热购,然后就会吸引许多人来排队抢购你的货品。这一招在华夏那个地方都屡试不爽。
又例如凡是谣传有上面灾害要发生,就会发生哄抬物价,抢购商品的事情,像曾经发生过的抢购食盐、抢购板蓝根。
总而言之,华夏人喜好跟风是历史秉性,这也是不论什么东西,大至房子小至兰花,都能被华夏人拿来炒价格的原因之一。
程晓羽并不屑做这样的营销,全部是实打实的数据,原先已经卖出去的一万八千张门票不算,后面还增加了七万二千张门票,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放在京城这样的大都会也不是一时之间能够卖掉的。
程晓羽也是有些想当然的高估了华夏的演出市场了,通常情况下演唱会的门票销售从开始宣传到演唱会开始,至少有半年到三个月的宣传周期,他决定换地方到鸟巢的时候离演唱会开始只有半个多月了,时间紧迫不说,请了那么多演唱嘉宾还不能拿来做宣传,实在有些被动。
截止今天,不过十多天已经卖了一半门票出去,这已经是因为程晓羽无比强大的号召力,要换一个人是绝对不敢这么任性。
而同一天举行的“华夏流行音乐十周年演唱会”之所以敢,是因为他们最初就是定位综合性晚会,门票赚不够的用赞助来补,不为了赚钱,就为了不让程晓羽改变行业规则,就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是迫于无奈在仓促举办这次演唱会的。
此时此刻,表面上看“华夏流行音乐十周年演唱会”无疑大获全胜,因为他们的六万张门票,在销售商哪里显示已经“销售一空”。
然而实际上,他们的“销售一空”是虚的,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摊派出去的,文化部从上到下都送了门票,公检法从上到下都送了门票,这是规矩,这些门票大多数情况下会回流到黄牛手中。除此之外,因为是联合举办,所以每家参与演唱会的公司都按照体量有门票承担任务。这些摊派消耗了大约三分之一的门票。
另外三分之二则掌握在经销商手中,由票务网站和黄牛负责销售,票务网站虽然挂着售罄,但你真要打电话咨询,还是能买到不说,在二级市场也能够买的到,并且二级市场则会根据门票的销售情况来调整票价。
从销售策略上来说,程晓羽的这些举动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味,为了惠及观众,为了改变行业乱象,承担了责任和风险,关键是吃力不讨好,观众和同行还不领情。
这也让程晓羽体会到了上位者的不易,明明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可偏偏目光短浅的人们只看的见眼前微不足道的小钱。他也深刻的反省了自己太过大意,原本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卖光门票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却没有料到遇到了从上至下如此大的阻力。
至于苏长君,无论他想要做什么,程晓羽根本都不打算吊他,想都没有多想,就叫陈浩然让“上河”演出部的和文化部的人直接沟通,希望给个说法。
消息到了杨中华这里,作为文化部部长杨中华其实对程晓羽也不是很满意,明显的程晓羽就不如苏巍澜会做人,举办演唱会,没有送一张票给文化部,这他都捏着鼻子认了,谁叫程晓羽不好得罪?
但想要改变华夏演出市场和音乐市场的规则,这种本该是他们做的事情,“上河”妄图以自己的力量去主导整个行业,这不仅触动很多人的利益,还触动了文化部的权威。这就让杨中华不得不站出来,利用苏长君给程晓羽一个警告。
收到消息的杨中华见“上河”根本没有和苏长君直接沟通的意思,知道已经没有靠山的苏长君已经是必死无疑了,于是叫自己秘书给苏长君打了电话,措辞温和的督促了苏长君尽快完成审核。
然后马上又回复了上河,会尽快完成审核。
苏长君在办公室收到了杨中华秘书的电话,还有些懵,自己的提示已经那么明显了,按照一般情况,“上河”不该是找自己沟通吗?怎么直接找到杨中华了?
苏长君也是太高估自己,太小看程晓羽对他的成见了,对眼下的形式认识不充分不说,还把自己当成了有大靠山的官老爷,等着程晓羽主动给他打电话,或者主动叫人跟他沟通,哪里想到程晓羽根本不吊他,直接叫了杨中华来压他。
其实苏长君本来是打算用这次事情作为机会,想办法叫苏鸿文找程晓羽“借钱”周转一下,虽然这样有索贿的嫌疑,可苏长君已经别无他法了,这是以他的智商能够想到的最好的一劳永逸的方式。
本来苏长君并不是没有成功的机会,但前提是他跑到程晓羽面前哭穷卖惨,在痛哭流涕的悔过一下,回忆当年和苏长河的情谊,说不定程晓羽心软,有可能会答应。
但偏偏苏长君拉不下面子,把自己当长辈不说,还认为自己文化部副部长这个职位在程晓羽面前依旧是个角色,想要利用这件事情叫程晓羽主动找他,结果残忍的发现了一件事情,程晓羽根本不拿他当回事情。
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
况且网上不是没有直播可以看,更何况“偶像计划”的粉丝们对于这场演唱会的期待并不算那么高,毕竟有些已经去现场看过了,有些在网络上看过了。
再加上,华夏人都有从众心理,例如做生意,一定要雇佣几十个人在你的店门口排队假装热购,然后就会吸引许多人来排队抢购你的货品。这一招在华夏那个地方都屡试不爽。
又例如凡是谣传有上面灾害要发生,就会发生哄抬物价,抢购商品的事情,像曾经发生过的抢购食盐、抢购板蓝根。
总而言之,华夏人喜好跟风是历史秉性,这也是不论什么东西,大至房子小至兰花,都能被华夏人拿来炒价格的原因之一。
程晓羽并不屑做这样的营销,全部是实打实的数据,原先已经卖出去的一万八千张门票不算,后面还增加了七万二千张门票,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放在京城这样的大都会也不是一时之间能够卖掉的。
程晓羽也是有些想当然的高估了华夏的演出市场了,通常情况下演唱会的门票销售从开始宣传到演唱会开始,至少有半年到三个月的宣传周期,他决定换地方到鸟巢的时候离演唱会开始只有半个多月了,时间紧迫不说,请了那么多演唱嘉宾还不能拿来做宣传,实在有些被动。
截止今天,不过十多天已经卖了一半门票出去,这已经是因为程晓羽无比强大的号召力,要换一个人是绝对不敢这么任性。
而同一天举行的“华夏流行音乐十周年演唱会”之所以敢,是因为他们最初就是定位综合性晚会,门票赚不够的用赞助来补,不为了赚钱,就为了不让程晓羽改变行业规则,就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是迫于无奈在仓促举办这次演唱会的。
此时此刻,表面上看“华夏流行音乐十周年演唱会”无疑大获全胜,因为他们的六万张门票,在销售商哪里显示已经“销售一空”。
然而实际上,他们的“销售一空”是虚的,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摊派出去的,文化部从上到下都送了门票,公检法从上到下都送了门票,这是规矩,这些门票大多数情况下会回流到黄牛手中。除此之外,因为是联合举办,所以每家参与演唱会的公司都按照体量有门票承担任务。这些摊派消耗了大约三分之一的门票。
另外三分之二则掌握在经销商手中,由票务网站和黄牛负责销售,票务网站虽然挂着售罄,但你真要打电话咨询,还是能买到不说,在二级市场也能够买的到,并且二级市场则会根据门票的销售情况来调整票价。
从销售策略上来说,程晓羽的这些举动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味,为了惠及观众,为了改变行业乱象,承担了责任和风险,关键是吃力不讨好,观众和同行还不领情。
这也让程晓羽体会到了上位者的不易,明明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可偏偏目光短浅的人们只看的见眼前微不足道的小钱。他也深刻的反省了自己太过大意,原本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卖光门票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却没有料到遇到了从上至下如此大的阻力。
至于苏长君,无论他想要做什么,程晓羽根本都不打算吊他,想都没有多想,就叫陈浩然让“上河”演出部的和文化部的人直接沟通,希望给个说法。
消息到了杨中华这里,作为文化部部长杨中华其实对程晓羽也不是很满意,明显的程晓羽就不如苏巍澜会做人,举办演唱会,没有送一张票给文化部,这他都捏着鼻子认了,谁叫程晓羽不好得罪?
但想要改变华夏演出市场和音乐市场的规则,这种本该是他们做的事情,“上河”妄图以自己的力量去主导整个行业,这不仅触动很多人的利益,还触动了文化部的权威。这就让杨中华不得不站出来,利用苏长君给程晓羽一个警告。
收到消息的杨中华见“上河”根本没有和苏长君直接沟通的意思,知道已经没有靠山的苏长君已经是必死无疑了,于是叫自己秘书给苏长君打了电话,措辞温和的督促了苏长君尽快完成审核。
然后马上又回复了上河,会尽快完成审核。
苏长君在办公室收到了杨中华秘书的电话,还有些懵,自己的提示已经那么明显了,按照一般情况,“上河”不该是找自己沟通吗?怎么直接找到杨中华了?
苏长君也是太高估自己,太小看程晓羽对他的成见了,对眼下的形式认识不充分不说,还把自己当成了有大靠山的官老爷,等着程晓羽主动给他打电话,或者主动叫人跟他沟通,哪里想到程晓羽根本不吊他,直接叫了杨中华来压他。
其实苏长君本来是打算用这次事情作为机会,想办法叫苏鸿文找程晓羽“借钱”周转一下,虽然这样有索贿的嫌疑,可苏长君已经别无他法了,这是以他的智商能够想到的最好的一劳永逸的方式。
本来苏长君并不是没有成功的机会,但前提是他跑到程晓羽面前哭穷卖惨,在痛哭流涕的悔过一下,回忆当年和苏长河的情谊,说不定程晓羽心软,有可能会答应。
但偏偏苏长君拉不下面子,把自己当长辈不说,还认为自己文化部副部长这个职位在程晓羽面前依旧是个角色,想要利用这件事情叫程晓羽主动找他,结果残忍的发现了一件事情,程晓羽根本不拿他当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