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肖天健到了山海关之后,一天下来,却并未看出建奴有撤兵的打算,虽然六月二十九这日,建奴有了动静,开始在关外拔营起寨,肖天健和诸将本以为建奴可能是要撤兵了,王承平更是要请旨出战,趁着建奴撤兵之际,出关挥师掩杀建奴大军。
肖天健基本上就要同意王承平出战了,可是这个时候斥候传来消息,说建奴并未真的撤兵,而是将兵马逐步后撤了几里便重新停驻了下来,开始新扎营盘。
于是肖天健这就有点看不明白皇太极这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了,于是再一次亲自登临山海关城楼最高处,用望远镜朝远处看了一番。
李信这个总参谋长自然少不了跟着肖天健去观察一下敌情,二人举着望远镜看了好一阵子,几乎同时放下了望远镜,相互对视了一下,都立即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惊讶之色。
“陛下,奴酋这是想要我们主动出战呀!”李信看罢之后主动开口说道。
肖天健露出了一丝笑意,然后神色有点古怪,憋了一阵之后忽然间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这个皇太极果真是个妙人!哈哈!他自知继续攻打山海关肯定已经是在咱们手中讨不了好去了!于是干脆放弃了主动攻城,现在主动后撤一段距离,给咱们腾出一块可出战之地,想要发挥一下他们建奴野战的优势!在山海关之外痛击我们!
朕现在还真就有点佩服这个皇太极了!他能夺得建奴汗位,还真不是靠的运气!这厮这一招够厉害!
此獠深知,如果他就这么灰溜溜的下令撤兵返回辽东的话,那么从此之后他们便再无南下叩关的勇气了!以建奴的那点人口,想要继续控制关外百万异族,肯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他不敢就这么灰溜溜的撤走。
所以他现在主动后撤一段距离,对山海关遥遥相望,给我们腾出一块地方,让我们可以出关一战,假如我们不敢出关应战的话,那么他们便可以重振士气,恢复心理上的优越感!然后就此耀武扬威一番,再缓缓退去,可以毫发无损的撤离此地返回辽东!那样的话其控制的蒙古人和汉人,便依旧只能奉他们为主!看他们脸色行事!
但是如果我们出关应战的话,他们便可以不再受制于我们的地利优势,以野战的方式跟我们交手,发挥他们建奴野战的强项,如果能击败我们的话,他们便可以报得一箭之仇!
看来朕倒是以前小看了此獠了!这一招实在是妙哉!妙哉呀!”
跟着肖天健的卢象升、罗立、刘耀本、吴襄等人,听罢之后也都立即恍然大悟,跟着肖天健的话连连点头称是,一个个既鄙视皇太极,又不得不承认皇太极这一招却是是一个妙招,也是他们建奴时下可以做出的最佳的选择。
应对皇太极这一招,其实他们大中军不见得非要出关和他们决一死战,以建奴时下的情况,即便是不出关和他们一战,仅仅是这么对峙下去,拖也能把建奴大军给彻底拖散架,建奴的老底有多厚,其实大家也都明白,以关外的粮食产量还有人口,想要维持他们这么多人马,长时间的在山海关外面屯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建奴屡屡叩关南下,基本上都是靠着沿途行掠来满足他们的消耗的,可是这一次建奴南下,可以说屁也没有捞着,净在吃老本了,除了打赢了明军之外,对大中军他们是撞得头破血流,所以非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失惨重,所以如果拖的话,恐怕连一个月都不用,便能生生把建奴大军给拖得自己灰溜溜的回家洗洗睡了!
可是问题是拖得下去吗?肖天健和众将心中自有他们的答案,建奴拖不起,可是他们大中军也拖不起,此次北上大中军可以说是动员了整个控制区的所有力量,来保障他们这些兵马的需求,而且现在关内尚未平靖,大明京师他们还未攻占,西面还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胡搞,南面还有福建、两广、云贵等省尚未攻占,不管是南方还是西面,眼下大中军兵力都比较空虚,压力颇大,如果他们在这里和建奴对耗的话,拖垮建奴倒是不假,恐怕连带着他们也被拖垮了!
所以说建奴拖不起,大中军同样拖不起,而皇太极这厮,也正是看出了大中军的这个软肋,所以虽然明摆着他们已经无力攻打山海关,却还赖在关下不走,就是要逼大中军放弃地利上的优势,和他们在关外来一场对决!现在这种情况下,肖天健没有其它选择,唯有出关一战,和建奴大军做一次对决,来决定这一仗的胜负。
肖天健一抖大氅,扭头大踏步的走下城楼,一边走一边呵呵笑着说道:“他有他的千条计,但是碰上咱们便都白搭,他既然想要这么一战,那么朕就给他出关一战又有何妨!我倒是要看看,到底是他十万建奴厉害,还是朕的五万虎贲更雄!走吧!下去准备,我们出关一战!”
随着建奴军在关外后撤数里拉开了架势之后,山海关之内也立即欢腾了起来,一支支大中军的兵将纷纷在各个关门之内开始集结,所有人都顶盔挂甲罩袍束带,将全身上下收拾了个停当,黑压压的集结了起来。
而肖天健则亲领五百羽林卫,直接在山海关内列队,随着肖天健一声令下,关城之上立即便响起了一连串的号炮之声。
随着号炮声响起之后,山海关一带的各个关门瞬间从内便轰隆隆的打开,然后数万大中军精兵随即便发出震天的一声大吼,一支支如同猛虎出闸一般开始灌出了关门。
而肖天健则一马当先催动坐下的宝马,抖缰便冲出了山海关的关门,来到了并不算太宽阔的山海关城外。
一支支大中军兵将,在各自军官的指挥下,如同洪水一般的冲出关城,然后迅速的便开始在关外空地上进行集结组阵,最先冲出关城的乃是各军的骑兵人马,这些骑兵冲出关城之后,飞快的在关城外围形成了一道屏障,拉来了一道警戒线掩护后续兵马出关,以防建奴趁着大中军大批出关之时,派他们的阿里哈超哈营袭扰大中军的出兵行动。
而随后出关的便是大中军的其它兵种,先是步兵紧随骑兵之后出关列阵,在关外结阵稳住了阵脚,随后出关的便是一支支炮队,这些炮兵们驾驭着拖曳炮车的骡马,鱼贯出关,迅速的在步军方阵之间找到了他们的位置,并且很快便摘下了骡马牵至了兵阵之后,炮车分开,火炮展开,弹药车则迅速的摆放在了大炮后面的安全位置。
除了骑兵步兵炮兵三个兵种之外,这次随军出战的还有工兵和辎兵,不过辎兵这次可不是运送粮秣物资的,所有出战的辎兵推出城外的皆为一辆辆用坚木所造的战车,平时行军则装运物资使用,战时放列便构成了一道坚实的临时城墙,作为野战,他们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兵种,所以他们被带出关城,不算是奇怪的事情。
至于工兵不用说了,他们自有专门的用途,布阵之际他们可协助主力兵种临时紧急构筑防线,进攻的时候随军冲锋,负责扫清途中的障碍,总之他们虽非主力,但是却作为一个大中军专有的专业兵种,现在是经常性的出现在战场之上。
肖天健出城之后,参谋部的参谋们便紧跟在他的身边,除了作为他皇帝象征的那面大中朝织金大龙大纛之外,还有其他各种旗幡。
随着传令兵手中的令旗飞舞,一道道指令被迅速的传达了下去,这种布阵之事,肖天健现在早已不用亲力亲为了,自有参谋人员负责按照计划进行安排,而各支出战兵马,只需要他们的传令兵随时盯紧中军令旗,接受指令之后,便可以随着命令调动兵马了。
所以虽然数万大中军潮水一般的从各个关门处涌出,但是在中军官的指令之下,这些出关兵将根本没有出现一般情况下其它军队很容易出现的混乱局面,各支兵马都迅速的按照命令抵达了他们的位置开始列阵,整个数万兵马都在中军官的调度之下如臂使指一般的进入到了他们指定的位置并且完成了集结。
吴襄对于这种出关和建奴交战的事情,是捞不到手的,虽然他和他麾下的那些明军旧部兵将们也都很想趁着这个机会能在他们新主子面前表现一下,可是他们的请战还是被肖天健温言拒绝了,肖天健告诉吴襄,虽然出战有功可捞,但是关城也必须要留人驻守,以备不时之需,所以让吴襄麾下的这些官兵都留在关内驻防,仅以大中军的旧部出关应战建奴。
所以吴襄只能无奈的率兵留镇山海关一线,作为后应人马,负责驻守山海关,只能带着部下兵将们在关墙之上,眼巴巴的看着肖天健领兵出战。
第九十三章 三顺王
当看着这么多大中军人马潮水一般冲出关城之后,几乎让他们眼花缭乱的便迅速的在关外完成了重新集结,吴襄不由得哀叹,幸好没有让他带兵跟着出战,要是他也领兵跟着出去的话,这次单单是在关外集结,恐怕他和他手下的这些兵将,就丢人丢到家了,他相信以他麾下的这些官兵,根本无法看懂大中军的那种令旗的含义,也肯定无法跟其他大中军兵将一般,迅速的在军令之下完成集结和布阵,所以他们如果出去的话,也只会给大中军添乱,让人鄙视他们,今后成为笑柄罢了。
所以吴襄对肖天健的控兵能力,可以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仅仅是中军官一个人,便轻轻松松如臂使指一般的对着数万大军完成了调集,于是单凭此种作风,便可以看出来,大中军确确实实是一支训练有素,组织有效的精锐之师,这一点根本不用再怀疑了,如果他们还打不过建奴大军的话,那么这世上还有谁能是建奴的对手呢?不由得吴襄又开始暗自对自己这一次明智的选择庆幸不已,幸好他选择了投靠大中朝,要不然的话,这会儿估摸着即便是他领着建奴入关了,只要碰上大中军,他和麾下的这些兵将们,照样也肯定像前些日子打死的那些建奴的汉军一样下场。
人生男人最怕的是入错行,女人怕的是嫁错郎,但是吴襄觉得他最怕的就是选错路,一旦走错一步的话,便可能会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当这段时间和这些大中军兵将们打交道一来,吴襄现在铁了心认为,这一次他做出的选择,是他这一生一来,最明智最英明的选择。
同时吴襄对于肖天健这个大中皇帝佩服的也可以说是五体投地,在他眼中,虽然肖天健这个大中皇帝,似乎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是现在肖天健这个皇帝,确确实实是个皇帝,他能御驾亲征率兵从南京城一直杀到山海关,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已经算是极其难能可贵了,绝对算是一个标准的马上皇帝了,可是没想到今天大中军出关与建奴决战,肖天健贵为一国之主,居然没有留在山海关之中调兵遣将坐观麾下兵马出关大战,而是断然亲自出马,率兵杀出了关外。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有人肯定会说,肖天健这么做是不明智的,以他的身份以身犯险,一旦遇上了什么不测的话,那么对于麾下的兵马和他的大中朝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但是这种事情也是几说几讲的事情,在山海关这边的将士们来看,肖天健这种做法却并无什么不妥之处,虽然他们也曾经力劝肖天健不必出关,但是在被肖天健断然回绝之后,谁都可以看出来,肖天健这么做,对于大中军的士气提振,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随便让任何一个大中军的兵卒想想看,他们的皇帝陛下,在这样的战场上,居然会跟着他们一起出战,站在他们之中,谁不感动?谁还会惜命不前?仅从这一点上,吴襄便不得不佩服肖天健的勇气,在大明王朝建立至今,除了开国的皇帝朱重八之外,恐怕也只有当初抢了自己侄子建文皇帝皇位的燕王朱棣,才亲自提刀上阵过,从此再无一个皇帝干过这样的事情了吧!何况即便是朱重八和朱棣在内,登基称皇之后,也再无亲自提刀上阵过了吧!可是肖天健这个皇帝,还真是异类的很,现在都到了这种地位,可是他却还是毅然决然的带兵出战,想想看麾下的那些将士,如果不为此卖命的话,那还真是奇怪了。
就在吴襄站在山海关城楼上看着肖天健亲率大军出关的时候,远处的建奴大军所有人也都在紧张的朝着山海关方向观望着。
就连建奴皇帝皇太极,这个时候也同样骑上了一头膘肥体壮的战马(这厮三百多斤的体重,不骑这样的战马,估计也撑不住他!),远远的在建奴大军之后,看着山海关大中军出关的这一幕。
当远远看到代表着大中皇帝的那面大中朝的龙旗出现在关外的时候,连皇太极不由得也对肖天健这个仇敌的勇气感到钦佩。
在这一点上,他认为肖天健这个大中皇帝和他这个大清皇帝还是有一拼的,最起码他这个大中皇帝没有躲在山海关之中观战,遇上这样的对手,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对方,但是他可以确认的是,今天他遇上了此生以来最强劲的对手了。
特别是看着鱼贯而出的大中军,如臂使指一般的在关外迅速的结阵,几乎是以让他们眼花缭乱的速度,完成了在关下的集结,这让皇太极更是心悸不已,他也是自幼便跟着他爹野猪皮出征的,而且经历过无数大仗,见过无数的明军和蒙古人还有朝鲜的兵马,但是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能像眼前这大中军一般,显得如此士气昂扬而且训练有素,即便是他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他们建州儿郎,也无法做到像大中军这样如臂使指一般,以这么快的速度,便完成了出关集结的动作。
原本他定策之后,还想过趁着大中军出关尚未完成集结,处于混乱的时候,令麾下最强劲的骑兵去冲击一下大中军,先杀他们一个下马威再说,但是当看到大中军如此有序的出关,并且相互配合的天衣无缝的完成了这次集结之后,他的心一下沉到了谷底之中,现在他知道为什么多尔衮在这支大中军面前,屡战屡败,屡战屡挫了,任谁碰上这样强劲的对手,恐怕都没法在大中军面前,讨得多少便宜,而且他也明白了肖天健为何能一口便将他派出关内的阿巴泰和豪格所部给吞没了,以大中军今天展示给他的这种实力,仅以阿巴泰和豪格拼凑起来的那些各族兵马,根本无法和大中军相抗,他们的失败也是正常的。
所以皇太极在看到大中军出关集结的动作之后,当即便打消了派麾下的骑兵人马突袭大中军的想法,断然回绝了麾下代善等诸将的请战,令其稍安勿躁,就等大中军出关,然后堂堂正正的直面大中军,和大中军来一场公平的对决。
随着皇太极的命令一道道的传下去之后,建奴这边的兵马也随即开始被调动了起来,一支支建奴军随着令旗的摆动,还有传令兵的传令之声,纷纷也开始结阵。
皇太极这一次布阵,将怀顺王耿仲明、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这三顺王麾下的乌真超哈营全部排布在了建奴大军阵前,其后鳞次布置的则是蒙古诸旗的兵马,而他们满洲八旗的兵马则被放在了最后。
皇太极之所以这么安排,其心可诛到了极点,他这一战虽然有心取胜,但是皇太极对于获胜的把握并不大,而他主要的目的,便是趁着这一战大批消耗掉这汉八旗和蒙古八旗的实力,即便是这一仗他们打不赢,损失的也是这些汉人和蒙古人,他们满洲的旗人却还可以保存实力,即便是撤回到辽东,他们满州女真还可以称王称霸,牢牢的控制关外的局势。
皇太极的这种险恶居心可以说是昭然若揭,所有人都看的是明明白白,但是那些汉军兵将和蒙古旗兵们却对他的这种安排毫无一点办法,只能依令行事,否则的话他们很清楚,他们没有死在大中军手中,现在就回立即被皇太极给以不尊号令为由,先拖下去给干掉了。
于是两军就此开始在山海关之外相互拉开了架势,并且随着两军中军的号角声以及战鼓声响起之后,双方都开始缓缓的朝着对方逼近。
乌真超哈在满语之中的意思便是重军的意思,建奴起兵之后,之前一直是以骑兵为主,步军为辅,装备也基本上都是以弓弩刀枪之类的冷兵器为主,火器极少,但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的叛投,对于建奴来说,却使得他们获得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火炮技术以及熟悉操作训练火炮火枪之类火器的汉人兵将,这对于建奴获得更强的攻坚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而当初三顺王叛投建奴之前,都是毛文龙的手下,后来毛文龙被袁崇焕冤杀之后,毛文龙辛辛苦苦一手打造出来的东江军随即也四分五裂,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等毛文龙的旧部,便投奔了当时的莱芜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这个人其实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他不但是大明的一个文人,而且是文人之中的异类,他和徐光启一样,除了熟知国学之外,还都深谙西学,在几何、代数方面颇有建树,而且他们都精通火炮和火铳技术以及这些火器的应用,还信奉西方的天主教,力主在军中推广火炮和各种火器,以此来加强明军的战斗力,防备关外的建奴大军。
所以当孙元化当了莱芜巡抚之后,便加强练兵,大批铸造火炮,打造各种火器,其中以鸟铳为主的火器成为了他麾下明军装备的主要武器,而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归于他麾下之后,他们的部曲都大批量装备了各种火炮、鸟铳等火器,并且不断的加以操练,可以说是当时明军之中,火器装备数量最多的兵马,也是战斗力极强的兵马。
可惜的是孙元化控兵能力不怎么样,只知道督造火器,加紧练兵,却对于这些麾下的大将疏于防范,后来仅仅是因为补给的问题还有他们山东军和辽东军之间的矛盾,孔有德率部造反,最终虽然他们抓住了孙元化,但是念在孙元化对他们不错的份上,并未杀掉孙元化,还放走了孙元化,但是孙元化最终却被崇祯给下旨砍了脑袋,使得这个明末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就这么含冤而死。
后来虽然在朝廷调集兵马的围剿之下,克复了莱州登州等地,但是三顺王却最终带着残部,还裹挟了不少当时在登州和莱州铸炮的明朝工匠叛投了建奴,使得建奴从此之后拥有了这个时代当时最好的铸炮技术,大大增强了建奴的实力。
对于孔、耿、尚三人的叛降,皇太极相当重视,而且可以说是喜出望外,当即封他们为王,还以他们的旧部还有俘获的明军兵将交还给他们,令他们组建起了乌真超哈营,也就是重兵的意思,这也是汉军旗的最早的前身。
(今日特别鸣谢一醉人兄弟的不吝打赏!)
第九十四章 以汉制汉
特别是在多尔衮率兵南下,撞上当时还称作刑天军的肖天健所部之后,被刑天军的火器打的无力招架,等多尔衮率兵返回关外之后,建奴更加重视起了这些汉军兵将,两三年来不但建立起了汉八旗,而且还大大的充实了这些汉军旗的兵力,同时大力铸造火炮、打造各种火器装备汉军,使得汉八旗的实力远超过原来历史上汉八旗入关之前的实力,在这次皇太极下决心南下入关的时候,汉八旗的兵力已经和满洲八旗的兵力几乎相当,而且装备了大量的火器。
以建奴奴酋们的想法,一旦他们对上火器犀利的刑天军的时候,便以同样大批装备火器的这些汉八旗的汉军,以“同样”的战法,来对付刑天军,然后再加上他们强大的建奴骑兵和蒙古骑兵,想必就不用再害怕遇上刑天军了。
但是这段时间在山海关的战事情况,却让建奴奴酋们有点大失所望,本以为在大批汉军的助战之下,多尔衮应该可以利用这些装备了大量火器的汉军,轻松攻克山海关,但是结果却很让他们失望,先期派给多尔衮的那些汉军,火器还是无法压制住提前控制住山海关的大中军,反倒在大中军大将们的率领下,大中军不但死死的挡住了建奴军的进攻,而且还在山海关连连重挫数次建奴的汉军,甚至于还干掉了汉八旗一个固山两个梅勒章京,杀伤汉八旗的汉军数千人之多,生生打残了两三个汉军旗。
而还有部分汉军跟着阿巴泰和豪格从密云入关,但是带兵的石廷柱等汉军这个时候,估计也是凶多吉少,总之汉军旗这个时候,能拿得出手的也仅剩下了两万余人,而这些汉军则多是三顺王麾下的乌真超哈营的汉军了。
此战之前,皇太极亲自召见了三顺王,对其好一通威逼利诱,命他们这一次领兵,正面和大中军来一场火器的对决,让大中军也品尝品尝他们火器的厉害。
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三人这个时候嘴里面是一阵阵的发苦,心中更是叫苦不迭,虽说他们麾下装备了不少的大炮和火铳,但是他们也都听了从山海关溃败下来的那些汉军对于大中军的描述。
从他们所知,大中军的火铳十分犀利,大中军的火铳不但射程比起他们手中的鸟铳更远,而且弹丸也更重,威力也更大,七十步可以破重甲,百步之外可以要了披着轻甲的兵将的性命,甚至于在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上,还有相当的杀伤力,可以打死未着甲之人,这样的火铳,已经不是他们手中这些粗制劣造的鸟铳可以相抗的了。
而且大中军的大炮也非常厉害,不管是轻炮还是重炮,多是犀利的红夷大炮,而且操作方便,射速极快,那些攻打山海关的汉军,在大中军面前只有吃瘪的份,几乎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三顺王有心不打,但是这事儿也由不得他们,而且皇太极还安慰他们,说什么两军相遇勇者胜,之所以前面的汉军会吃亏很大,主要是因为大中军依托着坚固的长城以及关墙,所以才能打败那些汉军,现如今大中军既然出关,两军列阵对射的话,大中军便毫无优势可言,只要三顺王率领麾下的乌真超哈营,打乱对面的大中军的队阵,那么不管他们损失多少人马,今后皇太极都保证给他们补齐,而且还会重赏他们,剩下的突击大中军的事情,就有他们满洲兵和蒙古骑兵来做。
于是三顺王虽然不情不愿,但是却不敢说不行,而且一个个还表现的相当勇猛,拍着胸脯保证没有问题,一定会打败大中军云云!然后各自惴惴不安的率领麾下的乌真超哈营,开始在战场上布阵。
其实自从上一次多尔衮率部返回关外之后,三顺王和汉八旗的那些将领们,便都想方设法了解了刑天军的作战方式,其中一些作战方式在他们看来,并不算出奇,三段射对于他们来说,不算是新鲜事,这种开火方式,他们以前也知道,在他们还是明军的时候,在莱芜巡抚孙元化的教谕之下,他们便知道三段击的操作方式,只是那个时候不常使用罢了。
这两年他们这些乌真超哈营也搜罗来了不少的鸟铳、三眼铳装备到了军中,并且效仿大中军简化了军中兵种,以火铳手为骨干,长枪兵和刀牌手为辅,构架起了现如今的乌真超哈营,并且按照和大中军交手过的那些建奴兵将所描述的那样,比葫芦画瓢的也学着搞出了方阵战法。
去年的时候他们也曾经在盛京城外,按照皇太极的圣旨,关外的建奴诸军还组织了一次演练,也算是一种演习,不但试放了各种大炮,而且还像模像样的在野外结出了方阵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演练。
皇太极当时还亲自到盛京城外观摩了那次演练,包括多尔衮、多铎等曾经和大中军交过手的许多建奴军将也参与了那次的演练,看罢了三顺王和诸汉八旗的汉军演练了火器齐射之后,连多尔衮在内的许多建奴将领,都认为他们的汉军乌真超哈营已经很接近刑天军的战法了。
皇太极亲眼观看了这些汉军的火铳齐射战法之后,也深为这种壮观激烈的战法感到心悸不已,暗道难怪当初多尔衮、岳托他们入关碰上刑天军会吃那样大的亏,如果换成他带兵去冲着乌真超哈营的大阵的时候,估计也会被打的损失惨重,甚至于可能会被击溃。
皇太极一方面是高兴他们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加重了他对这些汉人军将的忌惮之心,所以这两年来,虽然皇太极极力扩张汉军实力,但是却也加强了对这些汉人军将的控制,一边强力压制他们,一边施以恩惠加强对他们的笼络,同时还在汉军之中编入了一批女真兵,名义上是增强各支汉军的实力,其实实质上这些被编入到汉军之中的鞑子兵,却是负责监督这些汉人兵将,并且在战时督战之用。
所以现在各个乌真超哈营之中,并不是都是汉人兵将,其中还有一定比例的蒙古人和女真族人,名义上这些乌真超哈营是那些汉人军将执掌,但是实质上一旦这些汉人军将们实权并不大,还要听他们麾下的那些女真族人和蒙古人的命令,所以由不得这些汉人军将们不听他们建奴的指挥,在战场上有的时候打的很惨烈,也不敢反水倒戈抑或是擅自逃走。
要不然的话,刘之源、李率泰、马光辉这几个固山、梅勒章京也不至于在山海关下拼掉了性命。
对于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这三王来说,情况也一样,他们即便是再怎么不乐意,也不敢不听皇太极的吩咐,只能拍胸脯表现的十分忠心耿耿,保证一定要打败大中军,可是实质上他们三人这次出战的时候,心中各个都没底,不知道这一次他们会不会也重蹈刘之源那些汉人军将的覆辙,心中惴惴不安的领兵在军前开始列阵。
两军在各自中军号令之下,都开始朝着对方迎面而去,而山海关之外一边是海,一边是山的地形,也决定了这场仗不可能用大纵深大迂回的方式来进行,两军加在一起快近二十万的兵马,几乎将山海关外十几里方圆的平地给挤了个水泄不通,不管是谁,都只能用这种近乎于野蛮的方式,直面对方,并且靠着他们的武力,将对方打垮为止。
这种打法,显然是肖天健最想要的,但是对于皇太极来说,又何尝不是他想要的呢?
当肖天健领兵出关列阵之后,肖天健便举起了手中的望远镜朝着建奴军方向望去,这个时候有人从城中推出了一辆改进型的望杆车,随着肖天健的中军停扎下来,迅速的在兵将的操作下,一根高达数丈的高杆被树立了起来,在高杆上面还有一个吊斗,里面坐着一个手持千里眼的瞭望手,开始在上面观望起了对面建奴军的阵型。
这种望杆车在这样的大规模会战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器械,大中军之中自然少不了这东西,登高望远再加上大中军秘密武器单筒望远镜,使得大中军在战场上的观察力可以远超过他们的对手许多。
所以上面的那个瞭望手很快便将建奴军的布阵情况通报给了望杆车下面的参谋,而参谋人员则立即又转告给了居中指挥的肖天健和李信等人。
当听罢了瞭望手报下来的敌军布阵情况之后,肖天健和李信又各自都通过千里眼朝远处建奴军的大阵看了一番,然后一起放下了千里眼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不禁有点感觉好笑,他们当看到建奴军排布出这么一个效仿他们的步兵阵列之后,先是有点惊讶,接着仔细观看了一番之后,又觉得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首先他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建奴这次派出的汉军旗的汉军们排布出的这种步军阵型却是跟他们大中军的步兵大阵有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对方模仿的很像,军中也是刀牌手、火铳手、长枪手林立,颇有点大中军翻版的架势。
但是仔细看过之后,却让肖天健和李信他们都有点感觉着建奴一方搞出的这种阵型,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今日鸣谢hong360兄弟的打赏!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近期更新比较少,不是寒风不努力,而是在考虑新书的事情,耗费了一个月的精力,总算是开了一本新书,结果被编辑大人毫不留情的给毙掉了!所以不得一直下,只得重头再来,所以绝非是寒风偷懒!请大家原谅则个!)
第九十五章 山海关之役1
虽说建奴这次派出的乌真超哈营确实装备了大量的火铳,火铳手的数量接近甚至超出了他们兵力的一半以上,可以说照猫画虎倒是有点意思,可是他们却发现对手的火铳手之中还有大批汉兵手持的是早已被他们淘汰掉的三眼铳。
三眼铳虽然一次可以连续发射三颗弹丸,一起开火的时候弹丸密度比单发的火枪要高,但是这玩意射程实在是可怜,有效破甲的射程不超过三十步,而且只能进行大致瞄准,根本无法做到精确瞄准,战场上开火的时候也是依靠的数量优势,才能有可能命中敌人,但是射程上的劣势让它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和大中军对战。
肖天健基本上就要同意王承平出战了,可是这个时候斥候传来消息,说建奴并未真的撤兵,而是将兵马逐步后撤了几里便重新停驻了下来,开始新扎营盘。
于是肖天健这就有点看不明白皇太极这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了,于是再一次亲自登临山海关城楼最高处,用望远镜朝远处看了一番。
李信这个总参谋长自然少不了跟着肖天健去观察一下敌情,二人举着望远镜看了好一阵子,几乎同时放下了望远镜,相互对视了一下,都立即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惊讶之色。
“陛下,奴酋这是想要我们主动出战呀!”李信看罢之后主动开口说道。
肖天健露出了一丝笑意,然后神色有点古怪,憋了一阵之后忽然间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这个皇太极果真是个妙人!哈哈!他自知继续攻打山海关肯定已经是在咱们手中讨不了好去了!于是干脆放弃了主动攻城,现在主动后撤一段距离,给咱们腾出一块可出战之地,想要发挥一下他们建奴野战的优势!在山海关之外痛击我们!
朕现在还真就有点佩服这个皇太极了!他能夺得建奴汗位,还真不是靠的运气!这厮这一招够厉害!
此獠深知,如果他就这么灰溜溜的下令撤兵返回辽东的话,那么从此之后他们便再无南下叩关的勇气了!以建奴的那点人口,想要继续控制关外百万异族,肯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他不敢就这么灰溜溜的撤走。
所以他现在主动后撤一段距离,对山海关遥遥相望,给我们腾出一块地方,让我们可以出关一战,假如我们不敢出关应战的话,那么他们便可以重振士气,恢复心理上的优越感!然后就此耀武扬威一番,再缓缓退去,可以毫发无损的撤离此地返回辽东!那样的话其控制的蒙古人和汉人,便依旧只能奉他们为主!看他们脸色行事!
但是如果我们出关应战的话,他们便可以不再受制于我们的地利优势,以野战的方式跟我们交手,发挥他们建奴野战的强项,如果能击败我们的话,他们便可以报得一箭之仇!
看来朕倒是以前小看了此獠了!这一招实在是妙哉!妙哉呀!”
跟着肖天健的卢象升、罗立、刘耀本、吴襄等人,听罢之后也都立即恍然大悟,跟着肖天健的话连连点头称是,一个个既鄙视皇太极,又不得不承认皇太极这一招却是是一个妙招,也是他们建奴时下可以做出的最佳的选择。
应对皇太极这一招,其实他们大中军不见得非要出关和他们决一死战,以建奴时下的情况,即便是不出关和他们一战,仅仅是这么对峙下去,拖也能把建奴大军给彻底拖散架,建奴的老底有多厚,其实大家也都明白,以关外的粮食产量还有人口,想要维持他们这么多人马,长时间的在山海关外面屯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建奴屡屡叩关南下,基本上都是靠着沿途行掠来满足他们的消耗的,可是这一次建奴南下,可以说屁也没有捞着,净在吃老本了,除了打赢了明军之外,对大中军他们是撞得头破血流,所以非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失惨重,所以如果拖的话,恐怕连一个月都不用,便能生生把建奴大军给拖得自己灰溜溜的回家洗洗睡了!
可是问题是拖得下去吗?肖天健和众将心中自有他们的答案,建奴拖不起,可是他们大中军也拖不起,此次北上大中军可以说是动员了整个控制区的所有力量,来保障他们这些兵马的需求,而且现在关内尚未平靖,大明京师他们还未攻占,西面还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胡搞,南面还有福建、两广、云贵等省尚未攻占,不管是南方还是西面,眼下大中军兵力都比较空虚,压力颇大,如果他们在这里和建奴对耗的话,拖垮建奴倒是不假,恐怕连带着他们也被拖垮了!
所以说建奴拖不起,大中军同样拖不起,而皇太极这厮,也正是看出了大中军的这个软肋,所以虽然明摆着他们已经无力攻打山海关,却还赖在关下不走,就是要逼大中军放弃地利上的优势,和他们在关外来一场对决!现在这种情况下,肖天健没有其它选择,唯有出关一战,和建奴大军做一次对决,来决定这一仗的胜负。
肖天健一抖大氅,扭头大踏步的走下城楼,一边走一边呵呵笑着说道:“他有他的千条计,但是碰上咱们便都白搭,他既然想要这么一战,那么朕就给他出关一战又有何妨!我倒是要看看,到底是他十万建奴厉害,还是朕的五万虎贲更雄!走吧!下去准备,我们出关一战!”
随着建奴军在关外后撤数里拉开了架势之后,山海关之内也立即欢腾了起来,一支支大中军的兵将纷纷在各个关门之内开始集结,所有人都顶盔挂甲罩袍束带,将全身上下收拾了个停当,黑压压的集结了起来。
而肖天健则亲领五百羽林卫,直接在山海关内列队,随着肖天健一声令下,关城之上立即便响起了一连串的号炮之声。
随着号炮声响起之后,山海关一带的各个关门瞬间从内便轰隆隆的打开,然后数万大中军精兵随即便发出震天的一声大吼,一支支如同猛虎出闸一般开始灌出了关门。
而肖天健则一马当先催动坐下的宝马,抖缰便冲出了山海关的关门,来到了并不算太宽阔的山海关城外。
一支支大中军兵将,在各自军官的指挥下,如同洪水一般的冲出关城,然后迅速的便开始在关外空地上进行集结组阵,最先冲出关城的乃是各军的骑兵人马,这些骑兵冲出关城之后,飞快的在关城外围形成了一道屏障,拉来了一道警戒线掩护后续兵马出关,以防建奴趁着大中军大批出关之时,派他们的阿里哈超哈营袭扰大中军的出兵行动。
而随后出关的便是大中军的其它兵种,先是步兵紧随骑兵之后出关列阵,在关外结阵稳住了阵脚,随后出关的便是一支支炮队,这些炮兵们驾驭着拖曳炮车的骡马,鱼贯出关,迅速的在步军方阵之间找到了他们的位置,并且很快便摘下了骡马牵至了兵阵之后,炮车分开,火炮展开,弹药车则迅速的摆放在了大炮后面的安全位置。
除了骑兵步兵炮兵三个兵种之外,这次随军出战的还有工兵和辎兵,不过辎兵这次可不是运送粮秣物资的,所有出战的辎兵推出城外的皆为一辆辆用坚木所造的战车,平时行军则装运物资使用,战时放列便构成了一道坚实的临时城墙,作为野战,他们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兵种,所以他们被带出关城,不算是奇怪的事情。
至于工兵不用说了,他们自有专门的用途,布阵之际他们可协助主力兵种临时紧急构筑防线,进攻的时候随军冲锋,负责扫清途中的障碍,总之他们虽非主力,但是却作为一个大中军专有的专业兵种,现在是经常性的出现在战场之上。
肖天健出城之后,参谋部的参谋们便紧跟在他的身边,除了作为他皇帝象征的那面大中朝织金大龙大纛之外,还有其他各种旗幡。
随着传令兵手中的令旗飞舞,一道道指令被迅速的传达了下去,这种布阵之事,肖天健现在早已不用亲力亲为了,自有参谋人员负责按照计划进行安排,而各支出战兵马,只需要他们的传令兵随时盯紧中军令旗,接受指令之后,便可以随着命令调动兵马了。
所以虽然数万大中军潮水一般的从各个关门处涌出,但是在中军官的指令之下,这些出关兵将根本没有出现一般情况下其它军队很容易出现的混乱局面,各支兵马都迅速的按照命令抵达了他们的位置开始列阵,整个数万兵马都在中军官的调度之下如臂使指一般的进入到了他们指定的位置并且完成了集结。
吴襄对于这种出关和建奴交战的事情,是捞不到手的,虽然他和他麾下的那些明军旧部兵将们也都很想趁着这个机会能在他们新主子面前表现一下,可是他们的请战还是被肖天健温言拒绝了,肖天健告诉吴襄,虽然出战有功可捞,但是关城也必须要留人驻守,以备不时之需,所以让吴襄麾下的这些官兵都留在关内驻防,仅以大中军的旧部出关应战建奴。
所以吴襄只能无奈的率兵留镇山海关一线,作为后应人马,负责驻守山海关,只能带着部下兵将们在关墙之上,眼巴巴的看着肖天健领兵出战。
第九十三章 三顺王
当看着这么多大中军人马潮水一般冲出关城之后,几乎让他们眼花缭乱的便迅速的在关外完成了重新集结,吴襄不由得哀叹,幸好没有让他带兵跟着出战,要是他也领兵跟着出去的话,这次单单是在关外集结,恐怕他和他手下的这些兵将,就丢人丢到家了,他相信以他麾下的这些官兵,根本无法看懂大中军的那种令旗的含义,也肯定无法跟其他大中军兵将一般,迅速的在军令之下完成集结和布阵,所以他们如果出去的话,也只会给大中军添乱,让人鄙视他们,今后成为笑柄罢了。
所以吴襄对肖天健的控兵能力,可以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仅仅是中军官一个人,便轻轻松松如臂使指一般的对着数万大军完成了调集,于是单凭此种作风,便可以看出来,大中军确确实实是一支训练有素,组织有效的精锐之师,这一点根本不用再怀疑了,如果他们还打不过建奴大军的话,那么这世上还有谁能是建奴的对手呢?不由得吴襄又开始暗自对自己这一次明智的选择庆幸不已,幸好他选择了投靠大中朝,要不然的话,这会儿估摸着即便是他领着建奴入关了,只要碰上大中军,他和麾下的这些兵将们,照样也肯定像前些日子打死的那些建奴的汉军一样下场。
人生男人最怕的是入错行,女人怕的是嫁错郎,但是吴襄觉得他最怕的就是选错路,一旦走错一步的话,便可能会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当这段时间和这些大中军兵将们打交道一来,吴襄现在铁了心认为,这一次他做出的选择,是他这一生一来,最明智最英明的选择。
同时吴襄对于肖天健这个大中皇帝佩服的也可以说是五体投地,在他眼中,虽然肖天健这个大中皇帝,似乎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是现在肖天健这个皇帝,确确实实是个皇帝,他能御驾亲征率兵从南京城一直杀到山海关,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已经算是极其难能可贵了,绝对算是一个标准的马上皇帝了,可是没想到今天大中军出关与建奴决战,肖天健贵为一国之主,居然没有留在山海关之中调兵遣将坐观麾下兵马出关大战,而是断然亲自出马,率兵杀出了关外。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有人肯定会说,肖天健这么做是不明智的,以他的身份以身犯险,一旦遇上了什么不测的话,那么对于麾下的兵马和他的大中朝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但是这种事情也是几说几讲的事情,在山海关这边的将士们来看,肖天健这种做法却并无什么不妥之处,虽然他们也曾经力劝肖天健不必出关,但是在被肖天健断然回绝之后,谁都可以看出来,肖天健这么做,对于大中军的士气提振,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随便让任何一个大中军的兵卒想想看,他们的皇帝陛下,在这样的战场上,居然会跟着他们一起出战,站在他们之中,谁不感动?谁还会惜命不前?仅从这一点上,吴襄便不得不佩服肖天健的勇气,在大明王朝建立至今,除了开国的皇帝朱重八之外,恐怕也只有当初抢了自己侄子建文皇帝皇位的燕王朱棣,才亲自提刀上阵过,从此再无一个皇帝干过这样的事情了吧!何况即便是朱重八和朱棣在内,登基称皇之后,也再无亲自提刀上阵过了吧!可是肖天健这个皇帝,还真是异类的很,现在都到了这种地位,可是他却还是毅然决然的带兵出战,想想看麾下的那些将士,如果不为此卖命的话,那还真是奇怪了。
就在吴襄站在山海关城楼上看着肖天健亲率大军出关的时候,远处的建奴大军所有人也都在紧张的朝着山海关方向观望着。
就连建奴皇帝皇太极,这个时候也同样骑上了一头膘肥体壮的战马(这厮三百多斤的体重,不骑这样的战马,估计也撑不住他!),远远的在建奴大军之后,看着山海关大中军出关的这一幕。
当远远看到代表着大中皇帝的那面大中朝的龙旗出现在关外的时候,连皇太极不由得也对肖天健这个仇敌的勇气感到钦佩。
在这一点上,他认为肖天健这个大中皇帝和他这个大清皇帝还是有一拼的,最起码他这个大中皇帝没有躲在山海关之中观战,遇上这样的对手,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对方,但是他可以确认的是,今天他遇上了此生以来最强劲的对手了。
特别是看着鱼贯而出的大中军,如臂使指一般的在关外迅速的结阵,几乎是以让他们眼花缭乱的速度,完成了在关下的集结,这让皇太极更是心悸不已,他也是自幼便跟着他爹野猪皮出征的,而且经历过无数大仗,见过无数的明军和蒙古人还有朝鲜的兵马,但是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能像眼前这大中军一般,显得如此士气昂扬而且训练有素,即便是他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他们建州儿郎,也无法做到像大中军这样如臂使指一般,以这么快的速度,便完成了出关集结的动作。
原本他定策之后,还想过趁着大中军出关尚未完成集结,处于混乱的时候,令麾下最强劲的骑兵去冲击一下大中军,先杀他们一个下马威再说,但是当看到大中军如此有序的出关,并且相互配合的天衣无缝的完成了这次集结之后,他的心一下沉到了谷底之中,现在他知道为什么多尔衮在这支大中军面前,屡战屡败,屡战屡挫了,任谁碰上这样强劲的对手,恐怕都没法在大中军面前,讨得多少便宜,而且他也明白了肖天健为何能一口便将他派出关内的阿巴泰和豪格所部给吞没了,以大中军今天展示给他的这种实力,仅以阿巴泰和豪格拼凑起来的那些各族兵马,根本无法和大中军相抗,他们的失败也是正常的。
所以皇太极在看到大中军出关集结的动作之后,当即便打消了派麾下的骑兵人马突袭大中军的想法,断然回绝了麾下代善等诸将的请战,令其稍安勿躁,就等大中军出关,然后堂堂正正的直面大中军,和大中军来一场公平的对决。
随着皇太极的命令一道道的传下去之后,建奴这边的兵马也随即开始被调动了起来,一支支建奴军随着令旗的摆动,还有传令兵的传令之声,纷纷也开始结阵。
皇太极这一次布阵,将怀顺王耿仲明、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这三顺王麾下的乌真超哈营全部排布在了建奴大军阵前,其后鳞次布置的则是蒙古诸旗的兵马,而他们满洲八旗的兵马则被放在了最后。
皇太极之所以这么安排,其心可诛到了极点,他这一战虽然有心取胜,但是皇太极对于获胜的把握并不大,而他主要的目的,便是趁着这一战大批消耗掉这汉八旗和蒙古八旗的实力,即便是这一仗他们打不赢,损失的也是这些汉人和蒙古人,他们满洲的旗人却还可以保存实力,即便是撤回到辽东,他们满州女真还可以称王称霸,牢牢的控制关外的局势。
皇太极的这种险恶居心可以说是昭然若揭,所有人都看的是明明白白,但是那些汉军兵将和蒙古旗兵们却对他的这种安排毫无一点办法,只能依令行事,否则的话他们很清楚,他们没有死在大中军手中,现在就回立即被皇太极给以不尊号令为由,先拖下去给干掉了。
于是两军就此开始在山海关之外相互拉开了架势,并且随着两军中军的号角声以及战鼓声响起之后,双方都开始缓缓的朝着对方逼近。
乌真超哈在满语之中的意思便是重军的意思,建奴起兵之后,之前一直是以骑兵为主,步军为辅,装备也基本上都是以弓弩刀枪之类的冷兵器为主,火器极少,但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的叛投,对于建奴来说,却使得他们获得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火炮技术以及熟悉操作训练火炮火枪之类火器的汉人兵将,这对于建奴获得更强的攻坚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而当初三顺王叛投建奴之前,都是毛文龙的手下,后来毛文龙被袁崇焕冤杀之后,毛文龙辛辛苦苦一手打造出来的东江军随即也四分五裂,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等毛文龙的旧部,便投奔了当时的莱芜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这个人其实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他不但是大明的一个文人,而且是文人之中的异类,他和徐光启一样,除了熟知国学之外,还都深谙西学,在几何、代数方面颇有建树,而且他们都精通火炮和火铳技术以及这些火器的应用,还信奉西方的天主教,力主在军中推广火炮和各种火器,以此来加强明军的战斗力,防备关外的建奴大军。
所以当孙元化当了莱芜巡抚之后,便加强练兵,大批铸造火炮,打造各种火器,其中以鸟铳为主的火器成为了他麾下明军装备的主要武器,而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归于他麾下之后,他们的部曲都大批量装备了各种火炮、鸟铳等火器,并且不断的加以操练,可以说是当时明军之中,火器装备数量最多的兵马,也是战斗力极强的兵马。
可惜的是孙元化控兵能力不怎么样,只知道督造火器,加紧练兵,却对于这些麾下的大将疏于防范,后来仅仅是因为补给的问题还有他们山东军和辽东军之间的矛盾,孔有德率部造反,最终虽然他们抓住了孙元化,但是念在孙元化对他们不错的份上,并未杀掉孙元化,还放走了孙元化,但是孙元化最终却被崇祯给下旨砍了脑袋,使得这个明末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就这么含冤而死。
后来虽然在朝廷调集兵马的围剿之下,克复了莱州登州等地,但是三顺王却最终带着残部,还裹挟了不少当时在登州和莱州铸炮的明朝工匠叛投了建奴,使得建奴从此之后拥有了这个时代当时最好的铸炮技术,大大增强了建奴的实力。
对于孔、耿、尚三人的叛降,皇太极相当重视,而且可以说是喜出望外,当即封他们为王,还以他们的旧部还有俘获的明军兵将交还给他们,令他们组建起了乌真超哈营,也就是重兵的意思,这也是汉军旗的最早的前身。
(今日特别鸣谢一醉人兄弟的不吝打赏!)
第九十四章 以汉制汉
特别是在多尔衮率兵南下,撞上当时还称作刑天军的肖天健所部之后,被刑天军的火器打的无力招架,等多尔衮率兵返回关外之后,建奴更加重视起了这些汉军兵将,两三年来不但建立起了汉八旗,而且还大大的充实了这些汉军旗的兵力,同时大力铸造火炮、打造各种火器装备汉军,使得汉八旗的实力远超过原来历史上汉八旗入关之前的实力,在这次皇太极下决心南下入关的时候,汉八旗的兵力已经和满洲八旗的兵力几乎相当,而且装备了大量的火器。
以建奴奴酋们的想法,一旦他们对上火器犀利的刑天军的时候,便以同样大批装备火器的这些汉八旗的汉军,以“同样”的战法,来对付刑天军,然后再加上他们强大的建奴骑兵和蒙古骑兵,想必就不用再害怕遇上刑天军了。
但是这段时间在山海关的战事情况,却让建奴奴酋们有点大失所望,本以为在大批汉军的助战之下,多尔衮应该可以利用这些装备了大量火器的汉军,轻松攻克山海关,但是结果却很让他们失望,先期派给多尔衮的那些汉军,火器还是无法压制住提前控制住山海关的大中军,反倒在大中军大将们的率领下,大中军不但死死的挡住了建奴军的进攻,而且还在山海关连连重挫数次建奴的汉军,甚至于还干掉了汉八旗一个固山两个梅勒章京,杀伤汉八旗的汉军数千人之多,生生打残了两三个汉军旗。
而还有部分汉军跟着阿巴泰和豪格从密云入关,但是带兵的石廷柱等汉军这个时候,估计也是凶多吉少,总之汉军旗这个时候,能拿得出手的也仅剩下了两万余人,而这些汉军则多是三顺王麾下的乌真超哈营的汉军了。
此战之前,皇太极亲自召见了三顺王,对其好一通威逼利诱,命他们这一次领兵,正面和大中军来一场火器的对决,让大中军也品尝品尝他们火器的厉害。
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三人这个时候嘴里面是一阵阵的发苦,心中更是叫苦不迭,虽说他们麾下装备了不少的大炮和火铳,但是他们也都听了从山海关溃败下来的那些汉军对于大中军的描述。
从他们所知,大中军的火铳十分犀利,大中军的火铳不但射程比起他们手中的鸟铳更远,而且弹丸也更重,威力也更大,七十步可以破重甲,百步之外可以要了披着轻甲的兵将的性命,甚至于在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上,还有相当的杀伤力,可以打死未着甲之人,这样的火铳,已经不是他们手中这些粗制劣造的鸟铳可以相抗的了。
而且大中军的大炮也非常厉害,不管是轻炮还是重炮,多是犀利的红夷大炮,而且操作方便,射速极快,那些攻打山海关的汉军,在大中军面前只有吃瘪的份,几乎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三顺王有心不打,但是这事儿也由不得他们,而且皇太极还安慰他们,说什么两军相遇勇者胜,之所以前面的汉军会吃亏很大,主要是因为大中军依托着坚固的长城以及关墙,所以才能打败那些汉军,现如今大中军既然出关,两军列阵对射的话,大中军便毫无优势可言,只要三顺王率领麾下的乌真超哈营,打乱对面的大中军的队阵,那么不管他们损失多少人马,今后皇太极都保证给他们补齐,而且还会重赏他们,剩下的突击大中军的事情,就有他们满洲兵和蒙古骑兵来做。
于是三顺王虽然不情不愿,但是却不敢说不行,而且一个个还表现的相当勇猛,拍着胸脯保证没有问题,一定会打败大中军云云!然后各自惴惴不安的率领麾下的乌真超哈营,开始在战场上布阵。
其实自从上一次多尔衮率部返回关外之后,三顺王和汉八旗的那些将领们,便都想方设法了解了刑天军的作战方式,其中一些作战方式在他们看来,并不算出奇,三段射对于他们来说,不算是新鲜事,这种开火方式,他们以前也知道,在他们还是明军的时候,在莱芜巡抚孙元化的教谕之下,他们便知道三段击的操作方式,只是那个时候不常使用罢了。
这两年他们这些乌真超哈营也搜罗来了不少的鸟铳、三眼铳装备到了军中,并且效仿大中军简化了军中兵种,以火铳手为骨干,长枪兵和刀牌手为辅,构架起了现如今的乌真超哈营,并且按照和大中军交手过的那些建奴兵将所描述的那样,比葫芦画瓢的也学着搞出了方阵战法。
去年的时候他们也曾经在盛京城外,按照皇太极的圣旨,关外的建奴诸军还组织了一次演练,也算是一种演习,不但试放了各种大炮,而且还像模像样的在野外结出了方阵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演练。
皇太极当时还亲自到盛京城外观摩了那次演练,包括多尔衮、多铎等曾经和大中军交过手的许多建奴军将也参与了那次的演练,看罢了三顺王和诸汉八旗的汉军演练了火器齐射之后,连多尔衮在内的许多建奴将领,都认为他们的汉军乌真超哈营已经很接近刑天军的战法了。
皇太极亲眼观看了这些汉军的火铳齐射战法之后,也深为这种壮观激烈的战法感到心悸不已,暗道难怪当初多尔衮、岳托他们入关碰上刑天军会吃那样大的亏,如果换成他带兵去冲着乌真超哈营的大阵的时候,估计也会被打的损失惨重,甚至于可能会被击溃。
皇太极一方面是高兴他们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加重了他对这些汉人军将的忌惮之心,所以这两年来,虽然皇太极极力扩张汉军实力,但是却也加强了对这些汉人军将的控制,一边强力压制他们,一边施以恩惠加强对他们的笼络,同时还在汉军之中编入了一批女真兵,名义上是增强各支汉军的实力,其实实质上这些被编入到汉军之中的鞑子兵,却是负责监督这些汉人兵将,并且在战时督战之用。
所以现在各个乌真超哈营之中,并不是都是汉人兵将,其中还有一定比例的蒙古人和女真族人,名义上这些乌真超哈营是那些汉人军将执掌,但是实质上一旦这些汉人军将们实权并不大,还要听他们麾下的那些女真族人和蒙古人的命令,所以由不得这些汉人军将们不听他们建奴的指挥,在战场上有的时候打的很惨烈,也不敢反水倒戈抑或是擅自逃走。
要不然的话,刘之源、李率泰、马光辉这几个固山、梅勒章京也不至于在山海关下拼掉了性命。
对于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这三王来说,情况也一样,他们即便是再怎么不乐意,也不敢不听皇太极的吩咐,只能拍胸脯表现的十分忠心耿耿,保证一定要打败大中军,可是实质上他们三人这次出战的时候,心中各个都没底,不知道这一次他们会不会也重蹈刘之源那些汉人军将的覆辙,心中惴惴不安的领兵在军前开始列阵。
两军在各自中军号令之下,都开始朝着对方迎面而去,而山海关之外一边是海,一边是山的地形,也决定了这场仗不可能用大纵深大迂回的方式来进行,两军加在一起快近二十万的兵马,几乎将山海关外十几里方圆的平地给挤了个水泄不通,不管是谁,都只能用这种近乎于野蛮的方式,直面对方,并且靠着他们的武力,将对方打垮为止。
这种打法,显然是肖天健最想要的,但是对于皇太极来说,又何尝不是他想要的呢?
当肖天健领兵出关列阵之后,肖天健便举起了手中的望远镜朝着建奴军方向望去,这个时候有人从城中推出了一辆改进型的望杆车,随着肖天健的中军停扎下来,迅速的在兵将的操作下,一根高达数丈的高杆被树立了起来,在高杆上面还有一个吊斗,里面坐着一个手持千里眼的瞭望手,开始在上面观望起了对面建奴军的阵型。
这种望杆车在这样的大规模会战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器械,大中军之中自然少不了这东西,登高望远再加上大中军秘密武器单筒望远镜,使得大中军在战场上的观察力可以远超过他们的对手许多。
所以上面的那个瞭望手很快便将建奴军的布阵情况通报给了望杆车下面的参谋,而参谋人员则立即又转告给了居中指挥的肖天健和李信等人。
当听罢了瞭望手报下来的敌军布阵情况之后,肖天健和李信又各自都通过千里眼朝远处建奴军的大阵看了一番,然后一起放下了千里眼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不禁有点感觉好笑,他们当看到建奴军排布出这么一个效仿他们的步兵阵列之后,先是有点惊讶,接着仔细观看了一番之后,又觉得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首先他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建奴这次派出的汉军旗的汉军们排布出的这种步军阵型却是跟他们大中军的步兵大阵有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对方模仿的很像,军中也是刀牌手、火铳手、长枪手林立,颇有点大中军翻版的架势。
但是仔细看过之后,却让肖天健和李信他们都有点感觉着建奴一方搞出的这种阵型,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今日鸣谢hong360兄弟的打赏!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近期更新比较少,不是寒风不努力,而是在考虑新书的事情,耗费了一个月的精力,总算是开了一本新书,结果被编辑大人毫不留情的给毙掉了!所以不得一直下,只得重头再来,所以绝非是寒风偷懒!请大家原谅则个!)
第九十五章 山海关之役1
虽说建奴这次派出的乌真超哈营确实装备了大量的火铳,火铳手的数量接近甚至超出了他们兵力的一半以上,可以说照猫画虎倒是有点意思,可是他们却发现对手的火铳手之中还有大批汉兵手持的是早已被他们淘汰掉的三眼铳。
三眼铳虽然一次可以连续发射三颗弹丸,一起开火的时候弹丸密度比单发的火枪要高,但是这玩意射程实在是可怜,有效破甲的射程不超过三十步,而且只能进行大致瞄准,根本无法做到精确瞄准,战场上开火的时候也是依靠的数量优势,才能有可能命中敌人,但是射程上的劣势让它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和大中军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