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页
殿试结束后,学子们离开皇宫后都各回各家,像诸葛瑾,司马朗这些有背景的,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不过寒门子弟也不是无人问津的状态。最近洛阳不知从哪儿刮来了一阵风,很多富户瞄准着殿试上那些没有婚配的男子,准备殿试放榜后,就寻媒婆上门说亲。
科考的影响不止如此,如今在洛阳,家中富裕的,会将孩子送入蒙学,家中贫寒的,会将孩子送入义学,不管哪种方式,百姓都会让孩子读书识字,而攀比孩子的成绩,也成了家长们最喜欢做的事情。虽然这种攀比导致很多学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让“别人家的孩子”提前成了全民公敌,可受这股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读书识字,官员们也乐见此事发生。
普通百姓都受到了这么深远的影响,更别说读书人了。他们从参加殿试的学子口中,得知了皇宫的辉煌,殿试的隆重,怎能不心向往之?了解到以后“进士出身”会是做官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些持观望态度而没在今年参加科考的学子,全都悔得不行。他们明白,明年参加科举的人数会是今年的好几倍,难度也会比今年更甚。
这些纷纷扰扰的事情完全没影响到林禹州,还有三天季盛彦就要离开了,他将手头上的事务推给了郭嘉代为处理,自己则跟季盛彦在家整整待了三天。
胡天胡地的三天一晃而过,天蒙蒙亮的时候,林禹州在家门口送走了伴侣,儿子和女儿。看着家人远走的背影,林禹州叹了口气,直到年节,他都要过孤家寡人的日子了。
直到完全看不见前方人马了,林禹州才收回目光,他对身后的管家说道:“备车,去皇宫。”
管家低声应“喏”,今日是传胪大典,马车一早就备好了。
传胪大典这种说法是林禹州提出来的,为此还特别设置了传胪官,由黄门侍郎担任。举行传胪大典的地方跟殿试的地方在一处,都是嘉德殿。
林禹州到达嘉德殿的时候,这里人声鼎沸,宫女和小黄门来来回回忙着布置着殿前广场,鼓乐班也是早早到达,这一次他们居然还用上了编钟。
掌管演乐的承华令看见了林禹州,匆匆跑来,“拜见将军!”
“起来吧。”林禹州摇了摇手,“传胪大典用的礼乐是你们新作的?”
承华令佝偻着背,小心翼翼回答道:“六月前接到陛下旨意,命太予乐署和黄门鼓吹署为传胪大典作新曲。”
林禹州点头,“回去忙吧,不用在意我。”
承华令走后,林禹州嘴角浮起笑意,连奏乐都想到了,可见刘协对科考的重视程度。太予乐署和黄门鼓吹署是东汉乐府,专门收集编纂各地歌谣,改编创作乐曲等等,属于官方的音乐机构。
两汉时期的乐府诗对后世文化影响很大,林禹州有预感,这首《传胪曲》肯定会青史留名,说不定还会成为科举的“主题曲”,就跟未来某个过年联欢晚会的结尾曲一样。
因为要送季盛彦,林禹州起得早,他来皇宫的时间也早,然而有一位比他还早的,刘协几乎一晚上没睡。他听小黄门通禀,说摄政王进宫之后,就兴冲冲地朝内书房方向跑去。
林禹州来到内书房也没做事,他坐在书房里发了一会儿呆,看见刘协过来时,还颇为讶异,“陛下一晚上没睡?”
刘协及时刹住车,很奇怪地问道:“将军怎么知道?”
“眼眶黑了。”林禹州语气中含着笑意,他又问道:“早膳可用了?”
“还未。”刘协坐到了林禹州对面,“黄先生和青崖已经离开了?”
林禹州点头,他让小黄门去御膳房取一些膳食过来。
“不要汤饼,拿些干饼或者糕点。”刘协补充完,见林禹州看向了自己,脸微微发红,“今日有传胪大典,肯定会持续很长时间,朕不想……”
不想中途上厕所?刘协话没说完,林禹州却明白他心中所想了,毕竟是第一届科考,刘协想让他完美落幕,包括他自己都不能有任何一个纰漏。“别太勉强自己。”
“朕不会。”刘协说完,看向林禹州,他眼神明亮,里面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再过一个时辰,学子就要进宫了,明年会有更多的学子参加科考,对吧?”
林禹州笑道:“肯定是,朝廷各处都缺人,地方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学子哪里能够?”
刘协跟在林禹州身边,接触了很多政务,自然明白林禹州的话不假。今年的选才已经结束,他开始对明年的充满期待了,他想着,明年科考规模会扩大数倍,那才是真正的盛事。
第215章 三国建工忙(54)
太阳终于跃出天际的时候, 林禹州和刘协从内书房走了出来。辰时八刻,他们整理了衣容,朝嘉德殿方向而去。
嘉德殿内站满了人, 官员分列两侧, 进士站在嘉德殿外的广场上。巳时一刻, 刘协和林禹州从复道缓缓走来, 林禹州略落后于刘协一个身位。
两人走进嘉德殿,各自落座后, 乐府人员开始奏乐,传胪大典开始。
编钟的声音悠扬深远,配合着鼓声, 这首气势恢宏的《传胪曲》,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随着乐曲声落, 传胪官捧着皇榜走到众官员最前方。
“拜见陛下!”一众官员朝刘协行稽首之礼。
林禹州起身,朝刘协行了一个揖手礼,他为摄政王,可免跪拜。
科考的影响不止如此,如今在洛阳,家中富裕的,会将孩子送入蒙学,家中贫寒的,会将孩子送入义学,不管哪种方式,百姓都会让孩子读书识字,而攀比孩子的成绩,也成了家长们最喜欢做的事情。虽然这种攀比导致很多学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让“别人家的孩子”提前成了全民公敌,可受这股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读书识字,官员们也乐见此事发生。
普通百姓都受到了这么深远的影响,更别说读书人了。他们从参加殿试的学子口中,得知了皇宫的辉煌,殿试的隆重,怎能不心向往之?了解到以后“进士出身”会是做官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些持观望态度而没在今年参加科考的学子,全都悔得不行。他们明白,明年参加科举的人数会是今年的好几倍,难度也会比今年更甚。
这些纷纷扰扰的事情完全没影响到林禹州,还有三天季盛彦就要离开了,他将手头上的事务推给了郭嘉代为处理,自己则跟季盛彦在家整整待了三天。
胡天胡地的三天一晃而过,天蒙蒙亮的时候,林禹州在家门口送走了伴侣,儿子和女儿。看着家人远走的背影,林禹州叹了口气,直到年节,他都要过孤家寡人的日子了。
直到完全看不见前方人马了,林禹州才收回目光,他对身后的管家说道:“备车,去皇宫。”
管家低声应“喏”,今日是传胪大典,马车一早就备好了。
传胪大典这种说法是林禹州提出来的,为此还特别设置了传胪官,由黄门侍郎担任。举行传胪大典的地方跟殿试的地方在一处,都是嘉德殿。
林禹州到达嘉德殿的时候,这里人声鼎沸,宫女和小黄门来来回回忙着布置着殿前广场,鼓乐班也是早早到达,这一次他们居然还用上了编钟。
掌管演乐的承华令看见了林禹州,匆匆跑来,“拜见将军!”
“起来吧。”林禹州摇了摇手,“传胪大典用的礼乐是你们新作的?”
承华令佝偻着背,小心翼翼回答道:“六月前接到陛下旨意,命太予乐署和黄门鼓吹署为传胪大典作新曲。”
林禹州点头,“回去忙吧,不用在意我。”
承华令走后,林禹州嘴角浮起笑意,连奏乐都想到了,可见刘协对科考的重视程度。太予乐署和黄门鼓吹署是东汉乐府,专门收集编纂各地歌谣,改编创作乐曲等等,属于官方的音乐机构。
两汉时期的乐府诗对后世文化影响很大,林禹州有预感,这首《传胪曲》肯定会青史留名,说不定还会成为科举的“主题曲”,就跟未来某个过年联欢晚会的结尾曲一样。
因为要送季盛彦,林禹州起得早,他来皇宫的时间也早,然而有一位比他还早的,刘协几乎一晚上没睡。他听小黄门通禀,说摄政王进宫之后,就兴冲冲地朝内书房方向跑去。
林禹州来到内书房也没做事,他坐在书房里发了一会儿呆,看见刘协过来时,还颇为讶异,“陛下一晚上没睡?”
刘协及时刹住车,很奇怪地问道:“将军怎么知道?”
“眼眶黑了。”林禹州语气中含着笑意,他又问道:“早膳可用了?”
“还未。”刘协坐到了林禹州对面,“黄先生和青崖已经离开了?”
林禹州点头,他让小黄门去御膳房取一些膳食过来。
“不要汤饼,拿些干饼或者糕点。”刘协补充完,见林禹州看向了自己,脸微微发红,“今日有传胪大典,肯定会持续很长时间,朕不想……”
不想中途上厕所?刘协话没说完,林禹州却明白他心中所想了,毕竟是第一届科考,刘协想让他完美落幕,包括他自己都不能有任何一个纰漏。“别太勉强自己。”
“朕不会。”刘协说完,看向林禹州,他眼神明亮,里面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再过一个时辰,学子就要进宫了,明年会有更多的学子参加科考,对吧?”
林禹州笑道:“肯定是,朝廷各处都缺人,地方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学子哪里能够?”
刘协跟在林禹州身边,接触了很多政务,自然明白林禹州的话不假。今年的选才已经结束,他开始对明年的充满期待了,他想着,明年科考规模会扩大数倍,那才是真正的盛事。
第215章 三国建工忙(54)
太阳终于跃出天际的时候, 林禹州和刘协从内书房走了出来。辰时八刻,他们整理了衣容,朝嘉德殿方向而去。
嘉德殿内站满了人, 官员分列两侧, 进士站在嘉德殿外的广场上。巳时一刻, 刘协和林禹州从复道缓缓走来, 林禹州略落后于刘协一个身位。
两人走进嘉德殿,各自落座后, 乐府人员开始奏乐,传胪大典开始。
编钟的声音悠扬深远,配合着鼓声, 这首气势恢宏的《传胪曲》,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随着乐曲声落, 传胪官捧着皇榜走到众官员最前方。
“拜见陛下!”一众官员朝刘协行稽首之礼。
林禹州起身,朝刘协行了一个揖手礼,他为摄政王,可免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