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心想见见那个将自己抓到的人, “打败我的人才配审问我”, 否则拒不合作。
这样身份的人,哪怕做了战俘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 所以拖拖拉拉大半年, 康熙最后决定祭出杀手锏“胤禔你去瞧瞧他罢。”
“是, 汗阿玛,还有件事。”胤禔将之前有个蒙古青年出言不逊的事情告诉康熙, 并且道:“而且觉得那个人似乎对我们很有敌意。”
“你觉得他是什么人?”皇帝考教自己的儿子。
胤禔毫不犹豫:“许是喀尔喀三部中亲噶尔丹一派,又或者是过去察哈尔蒙古的后裔,我瞧他脸生。当时他身边只有那个策棱将他拖了下去,这么看的话,应该还是喀尔喀蒙古。”
康熙颔首,毫不吝啬的夸他:“你想的很对。”他起身,胤禔跟在他身后,父子俩出了御帐。
草原上的傍晚雄浑壮阔,炊烟袅袅升起,又为营地添了几分热闹的烟火气。康熙道:“虽然这次会盟很成功,但不代表这里人们的心是向着我们的。”
“草原上有喇嘛,还有藏边活佛的影响,铁木真的阴影永远笼罩在这里。”皇帝笑着问胤禔:“你知道铁木真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哪里吗?”
胤禔想了一下,皇帝这么问,显然不是“他的蒙古帝国辐射四方”这种烂大街的答案。胤禔用做阅读题的思路想了一下,结合这些年了解的情况和教育,然后才道:“儿子觉得,是统一蒙古。”
“为什么这么说?”康熙饶有兴致的问道。
“因为现在蒙古帝国不在了,元朝也没了,金帐汗国等等都没有了,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依旧叫蒙古人。”
胤禔指着一望无垠的草原:“过去草原上匈奴人说了算,那么小部落就都叫匈奴。等匈奴烟消云散,突厥人说了算,就改叫突厥。可现在那些过往辉煌都不在了,这片草原上的人还是蒙古。铁木真给了他的部族和子孙无可比拟的战果和荣耀,就像汗阿玛说的,他家族的阴影族依然笼罩在这片大草原上。”
“所以不管那个人是谁,汗阿玛是想告诉我,追究无意义,也没有必要。”胤禔继续道:“因为像他那样的人不知道还有多少,抓是抓不过来的,只会让人人自危。”
康熙欣慰的笑了:“与噶尔丹的战事尚未结束,朝廷要给他们一个明确的信号,朝廷要的是和平,而非将蒙古草原搅的天翻地覆……要徐徐图之。”
“是。”
皇帝在同容若说话的时候,提到了胤禔的领悟和想法,康熙非常愉悦的表示:“那孩子让朕放心。”
容若笑道:“是皇上多年来教导有方。”
他们俩躲在帐篷里是在聊曹寅和文人,康熙到现在还是希望容若能够成为旗下文人的核心,他来做这件事,起码要比安王府,或是宗室里那一溜人强多了。
但容若似乎在那场生死变故之后没了在仕途,甚至文学上争先的心气,他笑道:“文章憎命达,皇上也知道,臣这个心气,恐怕不太适合了。”
这是很正式的表态,容若作为副都统,康熙想到他将正黄旗火器营整顿的成果。罢了,这样也好,康熙想到了太子,既然他想保全胤禔,那么容若作为明珠之后,纳兰家领头的人,现在又直接管着火器营庶务,和那些江南文人保持距离也不是坏事。
如今太子的舅舅长泰是正黄旗都统,在火枪营训练上也很下功夫,康熙又打算在下次打仗的时候着力培养新将领,这么一看下次打仗倒是可以让容若专门负责后勤事务,或者在自己身边参谋。
“子清数月来接连进京,是和朕说起了那个朱三太子。”康熙在帐内转圈,“过去你也常和复社子弟来往,顾贞观还在你家中做西席……如果真的抓到了朱三,他们会怎么想?”
“皇上是想说,他们会不会求情,会不会有反弹?”容若想了一下,然后道:“应该不会。如今那些人,哪怕像傅山这种死硬派也沉寂多年了,就算朱三被抓到,恐怕他们也就在心里想想。”
当年能把崇祯自己扔在紫禁城里,现在面对一个前朝皇子,难道还能搏命相救?
自欺欺人。
而傅山傅青主当年主持义军抗清,后来被康熙赐予内阁中书的职务,虽然他面对这种称呼照例还是不搭理,可他显然也打算安安静静的终老于山西。
三藩之前的朝廷或许还是个草台班子,充斥着投降主义分子和滚回关外的保守派,但三藩之后,哪怕康熙也有疑虑,但整体来说,朝廷已经变成了一个正经的朝廷,并且康熙延续了顺治皇帝的诸多政策,在打击江南庄园主上很有进展。
大体在一切向好发展的情况下,容若不觉得那些“家族依然辉煌”的士人会站出来,因为一个前朝皇子给康熙施加压力。他们才不会将强项用在这个地方。
康熙沉吟半晌,道:“子清建议朕暗中搜捕朱三,但朕想……朕想布告全国,寻觅崇祯之子,为洪武皇帝祭祀守陵。”
“……此事该皇上乾纲独断,人臣不能妄言。”容若不想表态,他觉得皇帝这话并非真心。或者说,哪怕朱三是自己站出来表明身份,恐怕他也没有机会可以为洪武皇帝守陵。
这种敏感的身份,加上有人几次用他的名号造反,此人必死无疑。而皇帝这种话,就最好不要接茬,容若心道,反正他自己已经决定了。
这样身份的人,哪怕做了战俘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 所以拖拖拉拉大半年, 康熙最后决定祭出杀手锏“胤禔你去瞧瞧他罢。”
“是, 汗阿玛,还有件事。”胤禔将之前有个蒙古青年出言不逊的事情告诉康熙, 并且道:“而且觉得那个人似乎对我们很有敌意。”
“你觉得他是什么人?”皇帝考教自己的儿子。
胤禔毫不犹豫:“许是喀尔喀三部中亲噶尔丹一派,又或者是过去察哈尔蒙古的后裔,我瞧他脸生。当时他身边只有那个策棱将他拖了下去,这么看的话,应该还是喀尔喀蒙古。”
康熙颔首,毫不吝啬的夸他:“你想的很对。”他起身,胤禔跟在他身后,父子俩出了御帐。
草原上的傍晚雄浑壮阔,炊烟袅袅升起,又为营地添了几分热闹的烟火气。康熙道:“虽然这次会盟很成功,但不代表这里人们的心是向着我们的。”
“草原上有喇嘛,还有藏边活佛的影响,铁木真的阴影永远笼罩在这里。”皇帝笑着问胤禔:“你知道铁木真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哪里吗?”
胤禔想了一下,皇帝这么问,显然不是“他的蒙古帝国辐射四方”这种烂大街的答案。胤禔用做阅读题的思路想了一下,结合这些年了解的情况和教育,然后才道:“儿子觉得,是统一蒙古。”
“为什么这么说?”康熙饶有兴致的问道。
“因为现在蒙古帝国不在了,元朝也没了,金帐汗国等等都没有了,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依旧叫蒙古人。”
胤禔指着一望无垠的草原:“过去草原上匈奴人说了算,那么小部落就都叫匈奴。等匈奴烟消云散,突厥人说了算,就改叫突厥。可现在那些过往辉煌都不在了,这片草原上的人还是蒙古。铁木真给了他的部族和子孙无可比拟的战果和荣耀,就像汗阿玛说的,他家族的阴影族依然笼罩在这片大草原上。”
“所以不管那个人是谁,汗阿玛是想告诉我,追究无意义,也没有必要。”胤禔继续道:“因为像他那样的人不知道还有多少,抓是抓不过来的,只会让人人自危。”
康熙欣慰的笑了:“与噶尔丹的战事尚未结束,朝廷要给他们一个明确的信号,朝廷要的是和平,而非将蒙古草原搅的天翻地覆……要徐徐图之。”
“是。”
皇帝在同容若说话的时候,提到了胤禔的领悟和想法,康熙非常愉悦的表示:“那孩子让朕放心。”
容若笑道:“是皇上多年来教导有方。”
他们俩躲在帐篷里是在聊曹寅和文人,康熙到现在还是希望容若能够成为旗下文人的核心,他来做这件事,起码要比安王府,或是宗室里那一溜人强多了。
但容若似乎在那场生死变故之后没了在仕途,甚至文学上争先的心气,他笑道:“文章憎命达,皇上也知道,臣这个心气,恐怕不太适合了。”
这是很正式的表态,容若作为副都统,康熙想到他将正黄旗火器营整顿的成果。罢了,这样也好,康熙想到了太子,既然他想保全胤禔,那么容若作为明珠之后,纳兰家领头的人,现在又直接管着火器营庶务,和那些江南文人保持距离也不是坏事。
如今太子的舅舅长泰是正黄旗都统,在火枪营训练上也很下功夫,康熙又打算在下次打仗的时候着力培养新将领,这么一看下次打仗倒是可以让容若专门负责后勤事务,或者在自己身边参谋。
“子清数月来接连进京,是和朕说起了那个朱三太子。”康熙在帐内转圈,“过去你也常和复社子弟来往,顾贞观还在你家中做西席……如果真的抓到了朱三,他们会怎么想?”
“皇上是想说,他们会不会求情,会不会有反弹?”容若想了一下,然后道:“应该不会。如今那些人,哪怕像傅山这种死硬派也沉寂多年了,就算朱三被抓到,恐怕他们也就在心里想想。”
当年能把崇祯自己扔在紫禁城里,现在面对一个前朝皇子,难道还能搏命相救?
自欺欺人。
而傅山傅青主当年主持义军抗清,后来被康熙赐予内阁中书的职务,虽然他面对这种称呼照例还是不搭理,可他显然也打算安安静静的终老于山西。
三藩之前的朝廷或许还是个草台班子,充斥着投降主义分子和滚回关外的保守派,但三藩之后,哪怕康熙也有疑虑,但整体来说,朝廷已经变成了一个正经的朝廷,并且康熙延续了顺治皇帝的诸多政策,在打击江南庄园主上很有进展。
大体在一切向好发展的情况下,容若不觉得那些“家族依然辉煌”的士人会站出来,因为一个前朝皇子给康熙施加压力。他们才不会将强项用在这个地方。
康熙沉吟半晌,道:“子清建议朕暗中搜捕朱三,但朕想……朕想布告全国,寻觅崇祯之子,为洪武皇帝祭祀守陵。”
“……此事该皇上乾纲独断,人臣不能妄言。”容若不想表态,他觉得皇帝这话并非真心。或者说,哪怕朱三是自己站出来表明身份,恐怕他也没有机会可以为洪武皇帝守陵。
这种敏感的身份,加上有人几次用他的名号造反,此人必死无疑。而皇帝这种话,就最好不要接茬,容若心道,反正他自己已经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