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时不我待。
旁边是一家小旅馆,众人没跟着凌二到凌家挤,在旁边直接开了两间房,凌二陪着他们进去聊了会天。
“你的意思是先在市里做点小生意?”邱绍亮抱着一大箱子啤酒进来,王刚从箱子里拿了一瓶,牙齿给咬开后,递给凌二问,“我们听你的。”
然后自己启开一瓶,才咕噜咕噜的灌了一口。
凌二犹豫了一下,也拿了一瓶,笑着道,“随便你们,我意思是春节还早着呢,暂时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倒点货来,在市里开个店。”
邱绍杰道,“那还用得着我们吗?”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做什么生意他是不管的。
凌二道,“怎么用不上了,做事情哪有单打独斗能成事的,要团结才行。你们在市里多住阶段,看看有没有合适地段,卖家电、服装,只要有货源,稳赚不赔。”
“货源?”王刚有点为难,“服装倒是问题不大,家电倒是不好整,咱也不认识人啊。”
凌二好奇的问,“服装你有认识的?”
凌龙道,“整个长三角,我们几个可都是跑了一圈了,真认识不少服装小老板,骑摩托车往浦江送货的,各个能吃能干,有的开始还给咱们中间人,后来嘛...”
自然是跟胡伟,梁成涛等人一样,把他们给跳过去了。
凌二笑着道,“那就做服装吧。”
他也没问他们意见,问了也是白问。
46、胆量
王刚问,“你的意思是搞个门面,然后跟百货店和路边摊一样,一件件卖?”
凌二抿口啤酒,不以为然的问,“那你以为呢?”
凌龙道,“就是不知道好卖不好卖。”
凌二道,“只要有货,不愁卖不出去,市区的几家服装店还有百货我都去看了,根本没有质量可言,也就花色和款式稍微能过得去,就这,每天生意都好得不得了。
明天你们就去找铺面。”
他满怀信心地说完,其他人反而没有动静了,刚才还讨论的热火朝天,表现的干劲十足呢。
怎么正儿八经的要做事情的时候就都蔫吧了呢?
王刚犹豫了一下道,“咱们之前搞国库券也是偷偷摸摸的,政府倒是摸不着我们边稍,你说现在要是这么光明正大的搞,不能惹出什么事吧?”
凌二道,“刚刚你们不是还吹牛说认识多少江浙私人老板吗?人家能做,咱们为什么不能做?”
凌龙道,“我觉得还是慎重一点好,很多私人小作坊,大多数是在自己家里做加工的,全本地人,村里,乡里干部都是熟人,何况做的人也多,有一句话不是叫什么,法不责众。
稍微大一点的,也是挂在公家单位底下的,凑合着弄。
我们这不一样,你看看除了几家米机房,早点摊子,小饭馆子,剩下的真没什么人搞,你说,咱去出这个头,合适吗?”
王刚等人也跟着附和着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凌二心里暗自叹了口气,其实也不怪他们,毕竟他们不是他这样的重生人士。
他想了想道,“那就年后再说吧。”
心里虽然有点不甘,但是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他相信他能说服他们,但是真正的生意层面,不是靠一时意气,而是长久持之以恒,如果心里不坚定,没胆量,做了还不如不做。
他凌老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王刚看到他脸色不好,有点不好意思的道,“你要是真确定搞,咱们就搞。”
他也准备豁出去了。
凌二摇摇头道,“等年后看情况,现在都歇着。”
他转过头道对潘宥诚道,“你离我近,有时间常来,我这边偶尔可能还有点事情。”
“好。”潘宥诚回答的毫不犹豫,他没什么学历,但是是当过兵的,东南西北走过,生死场上闯过,不管是胆识还是见识,比王刚他们多一点,所以凌二和他说要在市里搞门面的时候,他是真心支持的。
王刚等人扭扭捏捏的,他倒是有心说,你们不敢干,我来干。
却偏偏不能这么说,得罪人。
现在,凌二主动开口,他没有不应的道理,甚至是求之不得。
一趟浦江之行,分红加上工资,还有凌二给的津贴,他至少赚到了二千块钱。
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他给父母还了因为他结婚欠下的150块钱外债。
然后又给老婆孩子买了新衣服,结婚这么多年,他是第一次给老婆买新衣服,毕竟家里俩孩子,什么都要先紧着孩子。
现在有钱了,自然要多补偿!
有那么一瞬间,他产生了一种自信,再加把劲,说不定就是万元户了!
“万元户”,每想到这个词,就压不住心里的激动。
现在,让他做小贩,卖萝卜缨子、苹果、芦柑,那是不可能了。
隐隐约约,他觉得只有跟着眼前这个半大孩子,才是他将来唯一的出路。
他甚至想把家挪到凌二家旁边,买不起房子,自己该租的起吧?
而且,他很羡慕凌家的老三老四有机会在城里读书。
他自己俩孩子,儿子七岁,闺女五岁,为什么就不能在城里读呢?
凌家搬家,他是跟着过来的,第一次见凌三、凌四的时候,那俩孩子对一切都新鲜,穿着的土里土气,但是这一次,他发现变化很大,不知底细的,简直以为就是城里土生土长的。
旁边是一家小旅馆,众人没跟着凌二到凌家挤,在旁边直接开了两间房,凌二陪着他们进去聊了会天。
“你的意思是先在市里做点小生意?”邱绍亮抱着一大箱子啤酒进来,王刚从箱子里拿了一瓶,牙齿给咬开后,递给凌二问,“我们听你的。”
然后自己启开一瓶,才咕噜咕噜的灌了一口。
凌二犹豫了一下,也拿了一瓶,笑着道,“随便你们,我意思是春节还早着呢,暂时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倒点货来,在市里开个店。”
邱绍杰道,“那还用得着我们吗?”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做什么生意他是不管的。
凌二道,“怎么用不上了,做事情哪有单打独斗能成事的,要团结才行。你们在市里多住阶段,看看有没有合适地段,卖家电、服装,只要有货源,稳赚不赔。”
“货源?”王刚有点为难,“服装倒是问题不大,家电倒是不好整,咱也不认识人啊。”
凌二好奇的问,“服装你有认识的?”
凌龙道,“整个长三角,我们几个可都是跑了一圈了,真认识不少服装小老板,骑摩托车往浦江送货的,各个能吃能干,有的开始还给咱们中间人,后来嘛...”
自然是跟胡伟,梁成涛等人一样,把他们给跳过去了。
凌二笑着道,“那就做服装吧。”
他也没问他们意见,问了也是白问。
46、胆量
王刚问,“你的意思是搞个门面,然后跟百货店和路边摊一样,一件件卖?”
凌二抿口啤酒,不以为然的问,“那你以为呢?”
凌龙道,“就是不知道好卖不好卖。”
凌二道,“只要有货,不愁卖不出去,市区的几家服装店还有百货我都去看了,根本没有质量可言,也就花色和款式稍微能过得去,就这,每天生意都好得不得了。
明天你们就去找铺面。”
他满怀信心地说完,其他人反而没有动静了,刚才还讨论的热火朝天,表现的干劲十足呢。
怎么正儿八经的要做事情的时候就都蔫吧了呢?
王刚犹豫了一下道,“咱们之前搞国库券也是偷偷摸摸的,政府倒是摸不着我们边稍,你说现在要是这么光明正大的搞,不能惹出什么事吧?”
凌二道,“刚刚你们不是还吹牛说认识多少江浙私人老板吗?人家能做,咱们为什么不能做?”
凌龙道,“我觉得还是慎重一点好,很多私人小作坊,大多数是在自己家里做加工的,全本地人,村里,乡里干部都是熟人,何况做的人也多,有一句话不是叫什么,法不责众。
稍微大一点的,也是挂在公家单位底下的,凑合着弄。
我们这不一样,你看看除了几家米机房,早点摊子,小饭馆子,剩下的真没什么人搞,你说,咱去出这个头,合适吗?”
王刚等人也跟着附和着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凌二心里暗自叹了口气,其实也不怪他们,毕竟他们不是他这样的重生人士。
他想了想道,“那就年后再说吧。”
心里虽然有点不甘,但是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他相信他能说服他们,但是真正的生意层面,不是靠一时意气,而是长久持之以恒,如果心里不坚定,没胆量,做了还不如不做。
他凌老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王刚看到他脸色不好,有点不好意思的道,“你要是真确定搞,咱们就搞。”
他也准备豁出去了。
凌二摇摇头道,“等年后看情况,现在都歇着。”
他转过头道对潘宥诚道,“你离我近,有时间常来,我这边偶尔可能还有点事情。”
“好。”潘宥诚回答的毫不犹豫,他没什么学历,但是是当过兵的,东南西北走过,生死场上闯过,不管是胆识还是见识,比王刚他们多一点,所以凌二和他说要在市里搞门面的时候,他是真心支持的。
王刚等人扭扭捏捏的,他倒是有心说,你们不敢干,我来干。
却偏偏不能这么说,得罪人。
现在,凌二主动开口,他没有不应的道理,甚至是求之不得。
一趟浦江之行,分红加上工资,还有凌二给的津贴,他至少赚到了二千块钱。
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他给父母还了因为他结婚欠下的150块钱外债。
然后又给老婆孩子买了新衣服,结婚这么多年,他是第一次给老婆买新衣服,毕竟家里俩孩子,什么都要先紧着孩子。
现在有钱了,自然要多补偿!
有那么一瞬间,他产生了一种自信,再加把劲,说不定就是万元户了!
“万元户”,每想到这个词,就压不住心里的激动。
现在,让他做小贩,卖萝卜缨子、苹果、芦柑,那是不可能了。
隐隐约约,他觉得只有跟着眼前这个半大孩子,才是他将来唯一的出路。
他甚至想把家挪到凌二家旁边,买不起房子,自己该租的起吧?
而且,他很羡慕凌家的老三老四有机会在城里读书。
他自己俩孩子,儿子七岁,闺女五岁,为什么就不能在城里读呢?
凌家搬家,他是跟着过来的,第一次见凌三、凌四的时候,那俩孩子对一切都新鲜,穿着的土里土气,但是这一次,他发现变化很大,不知底细的,简直以为就是城里土生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