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道胡广为什么不向青州本部求援?他一来与留守的张绣不熟,二来是一旦惊动青州本部,那么就代表着荀彧也会知晓。到时若是在荀彧心中留下一个办事不力的印象,那可就糟了。至于钟繇,他是幽州刺史,而胡广的主将赵云和胡广自己都是幽州人,这多少有点香火情吧。又恰好钟繇就在渤海旁边。那就只好劳烦钟繇了。
钟繇带了人马一跑到渤海,胡广接住入南皮,然后钟繇就把情况一问,哦,反叛太多。为什么反叛太多,哦,是推行青州诸政阻力太大。
钟繇常年随驾,什么事没见过。仔细一问,追根究底还是土地问题。胡广来了渤海之后,便在这里推行青州诸善政,前面几个还好,免赋免算钱免口钱等等,得到了渤海上下一致的交口称誉。到后来,胡广想把无主的土地给收拢起来,充作官田,然后以极低的田租租赁给流民和自耕农耕种,这下就捅了马蜂窝了。
自从天下大乱以来,这土地的兼并便越发的剧烈了。政府都乱了套,军队也不是朝廷公器而沦为诸侯们各自攻伐的工具。这个时候,谁能阻止大地主们趁乱兼并土地?所以,放在冀州来看,韩馥不行,袁绍也不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大地主,本身就代表着大地主们的根本利益,而他们身后的支持者们,也无一不是大地主。
本来渤海的坐地户们,对换一个名义上的主公倒也无所谓。之前他们还投靠过公孙瓒呢。反正只要不侵害他们的根本利益就行了。结果胡广一来,就要收地。要知道,那些战乱过后的无主之地,基本上都被这些人给吞了。韩馥也好,袁绍也罢,都当作不知道。谁曾想青州军刚来,就要拿这块蛋糕来开刀,而且看胡广这架势,似乎这一刀下去,蛋糕也没他们的份了。这哪里行?这年月,田地就是地主们的命根子。就是皇帝来要,他们都敢争一争,何况一个小小的青州将。
于是,地主们不约而同的反了。他们有田有地,有家仆有佃农,有兵器有战马,还有堡垒。这一乱,就收不住了。胡广今天平了这里,明天那里又起来了。把那里给扫平了,另外一处又乱了。
百姓们许多都不识字,对政策、律令的解释权都掌握在乡绅地主的手中。还不是他们说是什么,底下的百姓们就听什么。他们说要起兵,把盘剥百姓的这个青州将给赶走,虽然许多百姓不大信,但乡绅们根深蒂固的权威仍然让他们选择了跟随。
仗着青州兵马的精锐,胡广勉力支撑了下来。但到如今,也只是控制着渤海诸县城罢了,出了县城,他就是两眼一摸黑了。
对于渤海国胡广的困境,大将军府早就知道了。不过既然胡广没有动静,便证明形势仍在控制之中,荀彧也没有多加关注,玉不琢不成器,就让胡广放手去操作吧,反正情况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更何况,还有着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呢。
钟繇把情况一了解清楚,便笑了,对胡广道:“胡将军,此事甚易,汝且看来。”说完,钟繇便开始下命令了。
先是着人布告渤海全境,说对以往的土地问题一概不管,并让诸部兵马早早来降。然后又暗中撒出无数斥候,让他们去诸县调查情况。
胡广一听钟繇如此,不由大惊,朝令夕改有损自己的威信这倒无所谓,但这土地政策却是主公亲自制订的,怎么能够推翻?于是忙劝钟繇,别在这里瞎搞惹得主公不快。
钟繇笑道:“无妨,吾自有计较。”
胡广一听钟繇自信如此,他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人家是幽州刺史,官职比自己的大,反正自己也尽到劝说的责任了,真有什么事,那也不能怪自己啦。
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与官府对抗,更何况是与素来强势的刘备势力对抗?所以当钟繇的政策布告渤海全境的时候,地主们动摇了。这晚,一处隐蔽之地,无数人踏月而来,聚在一起商讨。
有人对此表示怀疑:“青州军见势不妙,不得已才出此策,吾意以为,此乃诱降之计,若我等投降,只怕下场难料。”
也有人对此表示支持:“刘玄德素来仁信,未曾见其有背诺之举,且钟元常乃颖川世家子弟,胡广或许会说谎,然钟元常必定不会欺我。斯言可信!”
众人听了这句话,疑惑尽去,是啊,钟繇家和自己家一样,都是士族,都是地主,大家都是一伙的,人家怎么会骗我们。
刚好,他们造反也造累了。造反也是一个技术活,不是你有人马有钱粮就行的。不但要舍得玩命,还要通兵法知军事。他们好歹也是士族出身,七拼八凑的也在家中寻了几个领兵的出来,又借着地头蛇的优势神出鬼没,这才与胡广纠缠至今。否则的话,早就被胡广给灭了。饶是如此,自叛乱以来,他们也损失不少。有些人就这样被胡广给灭族了。到现在想起来,他们犹自心有余悸。
既然钟繇来了,又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台阶。于是大家也便顺水推舟的顺着梯子下来了。不过他们也是很谨慎,派了个代表去见钟繇,说要看到盖有幽州刺史大印的赦免令才行。钟繇二话不说,就取出腰间的铜印,啪啪啪就给盖上了。
有了这个为凭,大家也就彻底放心了,这可是政府的正式文书啊,若是钟繇反悔,让颖川钟氏的脸面何在,让青州朝廷与刘玄德的脸面何在?这都能反悔,天下士族谁敢再相信刘玄德?
胡广在旁边看得直跳脚,他本来还以为钟繇会有什么安排,结果却是眼睁睁的看着钟繇干出了这种事来。这大印一盖,事情可就无法挽回了。
胡广心急如焚,钟繇却是稳坐如泰山。只是让胡广放宽心。胡广如何能够宽心,急得嘴巴都快起泡了。
钟繇见胡广心急,便哈哈笑道:“胡将军且等几日,到时便知钟某的手段。”
胡广见钟繇胸有成竹的模样,只好强按下心思,想道,便且再等几日,实在不行,某也只好上报主公府中了。
钟繇带了人马一跑到渤海,胡广接住入南皮,然后钟繇就把情况一问,哦,反叛太多。为什么反叛太多,哦,是推行青州诸政阻力太大。
钟繇常年随驾,什么事没见过。仔细一问,追根究底还是土地问题。胡广来了渤海之后,便在这里推行青州诸善政,前面几个还好,免赋免算钱免口钱等等,得到了渤海上下一致的交口称誉。到后来,胡广想把无主的土地给收拢起来,充作官田,然后以极低的田租租赁给流民和自耕农耕种,这下就捅了马蜂窝了。
自从天下大乱以来,这土地的兼并便越发的剧烈了。政府都乱了套,军队也不是朝廷公器而沦为诸侯们各自攻伐的工具。这个时候,谁能阻止大地主们趁乱兼并土地?所以,放在冀州来看,韩馥不行,袁绍也不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大地主,本身就代表着大地主们的根本利益,而他们身后的支持者们,也无一不是大地主。
本来渤海的坐地户们,对换一个名义上的主公倒也无所谓。之前他们还投靠过公孙瓒呢。反正只要不侵害他们的根本利益就行了。结果胡广一来,就要收地。要知道,那些战乱过后的无主之地,基本上都被这些人给吞了。韩馥也好,袁绍也罢,都当作不知道。谁曾想青州军刚来,就要拿这块蛋糕来开刀,而且看胡广这架势,似乎这一刀下去,蛋糕也没他们的份了。这哪里行?这年月,田地就是地主们的命根子。就是皇帝来要,他们都敢争一争,何况一个小小的青州将。
于是,地主们不约而同的反了。他们有田有地,有家仆有佃农,有兵器有战马,还有堡垒。这一乱,就收不住了。胡广今天平了这里,明天那里又起来了。把那里给扫平了,另外一处又乱了。
百姓们许多都不识字,对政策、律令的解释权都掌握在乡绅地主的手中。还不是他们说是什么,底下的百姓们就听什么。他们说要起兵,把盘剥百姓的这个青州将给赶走,虽然许多百姓不大信,但乡绅们根深蒂固的权威仍然让他们选择了跟随。
仗着青州兵马的精锐,胡广勉力支撑了下来。但到如今,也只是控制着渤海诸县城罢了,出了县城,他就是两眼一摸黑了。
对于渤海国胡广的困境,大将军府早就知道了。不过既然胡广没有动静,便证明形势仍在控制之中,荀彧也没有多加关注,玉不琢不成器,就让胡广放手去操作吧,反正情况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更何况,还有着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呢。
钟繇把情况一了解清楚,便笑了,对胡广道:“胡将军,此事甚易,汝且看来。”说完,钟繇便开始下命令了。
先是着人布告渤海全境,说对以往的土地问题一概不管,并让诸部兵马早早来降。然后又暗中撒出无数斥候,让他们去诸县调查情况。
胡广一听钟繇如此,不由大惊,朝令夕改有损自己的威信这倒无所谓,但这土地政策却是主公亲自制订的,怎么能够推翻?于是忙劝钟繇,别在这里瞎搞惹得主公不快。
钟繇笑道:“无妨,吾自有计较。”
胡广一听钟繇自信如此,他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人家是幽州刺史,官职比自己的大,反正自己也尽到劝说的责任了,真有什么事,那也不能怪自己啦。
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与官府对抗,更何况是与素来强势的刘备势力对抗?所以当钟繇的政策布告渤海全境的时候,地主们动摇了。这晚,一处隐蔽之地,无数人踏月而来,聚在一起商讨。
有人对此表示怀疑:“青州军见势不妙,不得已才出此策,吾意以为,此乃诱降之计,若我等投降,只怕下场难料。”
也有人对此表示支持:“刘玄德素来仁信,未曾见其有背诺之举,且钟元常乃颖川世家子弟,胡广或许会说谎,然钟元常必定不会欺我。斯言可信!”
众人听了这句话,疑惑尽去,是啊,钟繇家和自己家一样,都是士族,都是地主,大家都是一伙的,人家怎么会骗我们。
刚好,他们造反也造累了。造反也是一个技术活,不是你有人马有钱粮就行的。不但要舍得玩命,还要通兵法知军事。他们好歹也是士族出身,七拼八凑的也在家中寻了几个领兵的出来,又借着地头蛇的优势神出鬼没,这才与胡广纠缠至今。否则的话,早就被胡广给灭了。饶是如此,自叛乱以来,他们也损失不少。有些人就这样被胡广给灭族了。到现在想起来,他们犹自心有余悸。
既然钟繇来了,又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台阶。于是大家也便顺水推舟的顺着梯子下来了。不过他们也是很谨慎,派了个代表去见钟繇,说要看到盖有幽州刺史大印的赦免令才行。钟繇二话不说,就取出腰间的铜印,啪啪啪就给盖上了。
有了这个为凭,大家也就彻底放心了,这可是政府的正式文书啊,若是钟繇反悔,让颖川钟氏的脸面何在,让青州朝廷与刘玄德的脸面何在?这都能反悔,天下士族谁敢再相信刘玄德?
胡广在旁边看得直跳脚,他本来还以为钟繇会有什么安排,结果却是眼睁睁的看着钟繇干出了这种事来。这大印一盖,事情可就无法挽回了。
胡广心急如焚,钟繇却是稳坐如泰山。只是让胡广放宽心。胡广如何能够宽心,急得嘴巴都快起泡了。
钟繇见胡广心急,便哈哈笑道:“胡将军且等几日,到时便知钟某的手段。”
胡广见钟繇胸有成竹的模样,只好强按下心思,想道,便且再等几日,实在不行,某也只好上报主公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