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刘备,接到荀彧来信,略略一览,便弃之于一边。杨奉这种小角色,若不是惦记着他麾下的徐晃徐公明,在他一开始搞小动作时,自己早就可以将其给灭了。之所以忍耐着配合杨奉演戏,是想告诉天下人,是杨奉不忠不义,而不是他刘备不仁无礼。想来,徐晃在看到吕布、张绣、段煨等曾经割据一方的诸侯们全部选边站在自己这里,心中震撼之下,也会彻底归心吧。
杨奉之乱,爆发得正是时候。刘备向来认为,有问题,在问题不大的时候,就要及时解决。这样,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好的结果。朝廷与诸军一道来到青州,朝廷文官好安抚,给他们参政议政的权力,给他们事情做,他们就不会闹事,最起码不会搞出什么大事情来。但是随朝廷一道前来的几路人马,他们有什么心思,那就不好说了。
吕布,并州军的代表。本人武勇无双就不说了,关键是其人性格多变,让人有些琢磨不透。看看历史上他干的那些事,就知道这样的一个人,想要驾驭他,难度可想而知。更不用说他麾下还有张辽、高顺等大将了。
段煨,董卓麾下少有的能得以善终的军头,其他人都死于非命,只有他一生征战无数,最后以镇远将军、九卿之一大鸿胪的身份寿终正寝。生前封侯拜将,死后荫及子孙,后人评价也还算不错。这样的一个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莽夫武将,谁信?
张绣,凉州的***,历史上的他,在贾诩的辅佐下,打得曹操大败而还,随后又听从贾诩的建议,归降曹操。在曹操的麾下屡立战功,备受重视,当时天下户口大减,曹操麾下诸将,封邑许多不满千,只有张绣,食邑两千户。对谋士能够从善如流,对大势能够清楚判断。
杨奉麾下有徐晃执掌白波精兵,董承麾下有朝廷仅存的中央禁军。这些人,没一个是好惹的。这些人中间,刘备最担心的是吕布,最放心的是张绣。因为张绣能屈能伸,无愧俊杰之称。历史上都能够投降敌人曹操,此时难道还不能投靠势力更大的自己?而吕布却最是善变,其破坏力也最强。若是吕布出头,联络诸将一起作乱,刘备只怕就要遣将回师了。他暗中令关羽挥师北上,停留青、徐之间的山谷,不是防杨奉,而是防吕布。
还好,吕布在与杨奉第一次接触之后,迅速的向文若通报了此事。不管吕布是不想再背上背主的骂名,还是吕布不看好杨奉,总之这一次他选择了自己。将来自己自然也不会亏待他。白门楼丧命的悲剧,永远不会上演了。
这次事情过后,青徐集团只会更紧密团结的围绕在自己身边,向着一个宏伟的目标前进,那就是再兴大汉!后方基本上彻底稳固了,自己也可以放心大胆的一施拳脚了。那么,袁绍,你准备好了吗?
在青州的诸位军头都选择站队之后,刘备也毫不气。迅速的回令,令组建青州第七军,吕布为主将、张辽为副将;令组建青州第八军,段煨为主将,徐晃为副将;令组建青州第九军,张绣为主将,副将暂缺;高顺调任大将军府,担任练兵使兼军法官。
又令诸军换装易帜之后,在青州就地补充完毕之后,吕布率第七军,随赵云、田豫的第六军之后,经过第六军打开的通道,疾往代郡与第六军汇合,一道进攻并州;段煨与徐晃率第八军,顺着黄忠、严颜的行军路线,一路散开,袭扰冀州郡县;张绣则镇守青州,与高顺一道负责督运粮草。
这几乎是动用了刘备手中能动用的全部力量了。这一次,刘备准备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接把袁绍给碾压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没有太多的耐心慢慢种田了。今年他已经四十岁了,干事业也就是这黄金几年,等到年纪一老,什么心思也就都淡了。如今自己手里已经有了青、徐、幽三州,再把袁绍给扫平之后,北方除了两京与凉州和西域,基本上就全在自己掌控之中了。到时再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下,重新统一全国!
诸路大军接到刘备的命令,源源不断的进入冀州境内,遍地开花。顿时告急文书如雪片一般,飞向魏郡袁绍处。
袁绍接到各地文书,一看之下,又急又怒,观刘备的阵容,袁绍哪里还不知道,刘备这是要与自己不死不休了。这是要赶尽杀绝啊。袁绍自忖非刘备之敌。不是他州中没钱粮,也不是他麾下没兵马。但他麾下能打的大将就那么几个啊。淳于琼已死,麴义叛逃,手中也就北地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了。麾下田丰、沮授、审配、郭图等人,虽然也通兵事,善谋略,但毕竟是一介文人,让他们守个城,或者随军出谋划策尚可。但要他们领军与刘备麾下大将捉对厮杀,刀刀见血,只怕是行不通的。
再看刘备麾下阵容:吕布、张飞、黄忠、赵云、严颜、太史慈、刘恪、段煨、张辽、徐晃……看这一连串名单,袁绍觉得自己有点头晕。
若是这年代有全明星评选的话,刘备这阵容,放哪里都是妥妥的全明星了。别说袁绍看了头晕,放眼天下,谁看了不晕?
袁绍一面疾令高干率并州骑星夜驰援,一面又令袁尚在并州继续募兵。袁绍这会只觉得自己手里将也少,兵也少,什么都少。在要用人之际,袁绍想起麴义,又悔又恨又气。若是对麴义不如此的话,此时手中又有一个大将可用。而且麴义不是颜良、文丑这样的勇将。麴义可是方面之帅臣,有他在,足以抵数个颜良、文丑来用。可恨啊,这匹夫,全然不顾我当日的恩义情分,在冀州危难之际,弃我而去。简直是罪该万死!
直到现在,袁绍还鸭子死了嘴硬,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把一切都推在了麴义身上。而袁绍嘴中心里一直诅咒的当事人,此时已经都快到临甾城了。
杨奉之乱,爆发得正是时候。刘备向来认为,有问题,在问题不大的时候,就要及时解决。这样,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好的结果。朝廷与诸军一道来到青州,朝廷文官好安抚,给他们参政议政的权力,给他们事情做,他们就不会闹事,最起码不会搞出什么大事情来。但是随朝廷一道前来的几路人马,他们有什么心思,那就不好说了。
吕布,并州军的代表。本人武勇无双就不说了,关键是其人性格多变,让人有些琢磨不透。看看历史上他干的那些事,就知道这样的一个人,想要驾驭他,难度可想而知。更不用说他麾下还有张辽、高顺等大将了。
段煨,董卓麾下少有的能得以善终的军头,其他人都死于非命,只有他一生征战无数,最后以镇远将军、九卿之一大鸿胪的身份寿终正寝。生前封侯拜将,死后荫及子孙,后人评价也还算不错。这样的一个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莽夫武将,谁信?
张绣,凉州的***,历史上的他,在贾诩的辅佐下,打得曹操大败而还,随后又听从贾诩的建议,归降曹操。在曹操的麾下屡立战功,备受重视,当时天下户口大减,曹操麾下诸将,封邑许多不满千,只有张绣,食邑两千户。对谋士能够从善如流,对大势能够清楚判断。
杨奉麾下有徐晃执掌白波精兵,董承麾下有朝廷仅存的中央禁军。这些人,没一个是好惹的。这些人中间,刘备最担心的是吕布,最放心的是张绣。因为张绣能屈能伸,无愧俊杰之称。历史上都能够投降敌人曹操,此时难道还不能投靠势力更大的自己?而吕布却最是善变,其破坏力也最强。若是吕布出头,联络诸将一起作乱,刘备只怕就要遣将回师了。他暗中令关羽挥师北上,停留青、徐之间的山谷,不是防杨奉,而是防吕布。
还好,吕布在与杨奉第一次接触之后,迅速的向文若通报了此事。不管吕布是不想再背上背主的骂名,还是吕布不看好杨奉,总之这一次他选择了自己。将来自己自然也不会亏待他。白门楼丧命的悲剧,永远不会上演了。
这次事情过后,青徐集团只会更紧密团结的围绕在自己身边,向着一个宏伟的目标前进,那就是再兴大汉!后方基本上彻底稳固了,自己也可以放心大胆的一施拳脚了。那么,袁绍,你准备好了吗?
在青州的诸位军头都选择站队之后,刘备也毫不气。迅速的回令,令组建青州第七军,吕布为主将、张辽为副将;令组建青州第八军,段煨为主将,徐晃为副将;令组建青州第九军,张绣为主将,副将暂缺;高顺调任大将军府,担任练兵使兼军法官。
又令诸军换装易帜之后,在青州就地补充完毕之后,吕布率第七军,随赵云、田豫的第六军之后,经过第六军打开的通道,疾往代郡与第六军汇合,一道进攻并州;段煨与徐晃率第八军,顺着黄忠、严颜的行军路线,一路散开,袭扰冀州郡县;张绣则镇守青州,与高顺一道负责督运粮草。
这几乎是动用了刘备手中能动用的全部力量了。这一次,刘备准备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接把袁绍给碾压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没有太多的耐心慢慢种田了。今年他已经四十岁了,干事业也就是这黄金几年,等到年纪一老,什么心思也就都淡了。如今自己手里已经有了青、徐、幽三州,再把袁绍给扫平之后,北方除了两京与凉州和西域,基本上就全在自己掌控之中了。到时再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下,重新统一全国!
诸路大军接到刘备的命令,源源不断的进入冀州境内,遍地开花。顿时告急文书如雪片一般,飞向魏郡袁绍处。
袁绍接到各地文书,一看之下,又急又怒,观刘备的阵容,袁绍哪里还不知道,刘备这是要与自己不死不休了。这是要赶尽杀绝啊。袁绍自忖非刘备之敌。不是他州中没钱粮,也不是他麾下没兵马。但他麾下能打的大将就那么几个啊。淳于琼已死,麴义叛逃,手中也就北地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了。麾下田丰、沮授、审配、郭图等人,虽然也通兵事,善谋略,但毕竟是一介文人,让他们守个城,或者随军出谋划策尚可。但要他们领军与刘备麾下大将捉对厮杀,刀刀见血,只怕是行不通的。
再看刘备麾下阵容:吕布、张飞、黄忠、赵云、严颜、太史慈、刘恪、段煨、张辽、徐晃……看这一连串名单,袁绍觉得自己有点头晕。
若是这年代有全明星评选的话,刘备这阵容,放哪里都是妥妥的全明星了。别说袁绍看了头晕,放眼天下,谁看了不晕?
袁绍一面疾令高干率并州骑星夜驰援,一面又令袁尚在并州继续募兵。袁绍这会只觉得自己手里将也少,兵也少,什么都少。在要用人之际,袁绍想起麴义,又悔又恨又气。若是对麴义不如此的话,此时手中又有一个大将可用。而且麴义不是颜良、文丑这样的勇将。麴义可是方面之帅臣,有他在,足以抵数个颜良、文丑来用。可恨啊,这匹夫,全然不顾我当日的恩义情分,在冀州危难之际,弃我而去。简直是罪该万死!
直到现在,袁绍还鸭子死了嘴硬,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把一切都推在了麴义身上。而袁绍嘴中心里一直诅咒的当事人,此时已经都快到临甾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