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下午开始,直到电影节闭幕那天的流程,密密麻麻地写了十几页纸。
每天早上,先到这个工作中心签到,然后开碰头会,说下当天的安排,或者看电影,或者参加活动,或者出席各方山头的记者会。
因为在影展期间,不光是放映电影,还有数不清的晚宴和研讨会,这些都需要评委出席,九个人便各自包揽一摊儿。
褚青主要看电影场次和之后的交流会,基本是看完一场,开一次会,如果意见不统一,再重放。
今年的入围作品有十八部,有的拷贝已经送到,有的还在磨叽,比如王家卫的《2046》,特么的还在补拍镜头。
所以,评委的空闲时间还算不少,并不是每天都要观影。至于对大家的要求,除了客观公正外,最重要的就是嘴严,绝不能对媒体透露半点内幕。
今儿上午的会,就是彼此认识认识,没什么事情研究。大家看过流程,皆无异议,便纷纷散去。
……
“他们哪天过来啊?”
“行,那人知道我电话吧?”
“嗯嗯,那好了,拜拜!”
酒店房间,褚青挂断了电话,神情很微妙。
“谁啊?”程颖问道。
“冯导!不知道谁出的幺蛾子,丫剪了个片花托人带过来,让咱们宣传宣传。”
“托谁,不是张艺谋吧?”
“怎么可能,说是中影的一个人,他们要组团过来搞推广。”
“那咱们还得租个展位?”她也觉着麻烦。
“展位就不用了,直接给杜特龙看看,成就成,不成就拉倒!”
褚青耸耸肩,对《天下无贼》的海外发行根本不抱希望,就那片子跟筛篓子一样的破逻辑性和立意,西方人会中意才怪!
话说两人简单地吃过午饭,很快便到了下午三点钟。
他们赶到卢米埃尔电影宫的一个小厅,在这里要放映评审团的第一部观影作品《摩托日记》。
这属于专门的观摩影厅,非常小,只有几十个座位。九个评委到了八个,蒂尔达·斯文顿似乎有事,要迟一些。
大家散散乱乱地找位子,多数跑到了前两排。
褚青没凑热闹,跟程颖闪到第三排,坐下没多久,蒂尔达·斯文顿便推门而入,先站在那儿扫了两眼,随即直直地往他这个方向走过来。
“我可以坐在这吗?”
那女人特有礼仪地问了句,她出身正统的苏格兰贵族,举手投足都带着一丝高端范儿。
“当然,您请!”
褚青不敢怠慢,稍稍抬起屁股,点头示意。
“请问这位是?”她瞄到了程颖,不由问道。
“你好,我是褚的助手兼翻译。”
风风火火的大小姐,貌似也被对方的气场压制,变得特乖巧。
“翻译?”
蒂尔达·斯文顿有点不解,随后反应过来,掩嘴笑了笑,没有多问。
褚青却按捺不住好奇心,偷偷地瞥人家,她没穿上午的那套裙子,而是换了件白衬衫,再配上溜直的白裤子,愈发的另类高张。
“嘶!”
他忽然心中一跳,隐隐约约的有种感觉:自己和这个女演员,在某些事情上肯定是同类。
众人又坐了片刻,只见灯光暗下,大屏幕亮起,先是一段较长的黑暗,然后闪出一段文字,写着:
“这并不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而是两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在那些时刻,他们为了共同的希望和梦想,在他们的旅途中奋勇前进!”
文字是西班牙文,而字幕是英文,还好没有生僻词,褚青能看得懂。正是害怕出现类似情况,他已经把官方资料上的影片介绍记得滚瓜烂熟。
这片子的导演,是巴西人沃尔特·塞勒斯,有一部经典之作《中央车站》。
而这部《摩托日记》,是讲述一位23岁的医学生恩内斯托·格瓦拉,和29岁的阿尔贝托·格兰纳多成为旅伴。两人骑着一辆破摩托车从阿根廷出发,穿越南美大陆和各个国家的社会人群,开始感受到生活的真相与苦难。
当旅途结束时,男主角作了一个异常伟大的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切·格瓦拉。
就凭这个名字,褚青便挺有兴趣的,虽然他对此人的了解,仅限于国内那些几十块钱一件的大头T恤衫。
第四百二十九章 位置与眼界
《摩托日记》是由格瓦拉家族提供的真实日记改编,像这种传记类作品,基本可以忽略大部分的电影元素,因为它卖的就是题材。
褚青第一次以纯粹评价的角度去看一部电影,觉得片子很闷,没什么冲突和高潮,而且充斥着奇奇怪怪的南美风俗和贫苦世情。只有格瓦拉到亚马逊河深处的麻风病人隔离区时,见到那种心惊胆战的愚昧落后,他才被震撼了一下。
不过,影片结束后,他自己又想了想,这恰是塞勒斯技巧高明的地方。不刻意煽情,不掺杂主观意识,只是清淡如水地展现了切格瓦拉的年少时期。
看不到革命的燎原,但能看到梦想的样子。
九位评委就在小厅里,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很快达成统一意见:《摩托日记》是部优秀的电影,可距离经典还差那么一点。
昆汀为了明确大家的判断,搞了个5分制的小游戏,只限于内部交流,结果有4位给了3分,4位给了3.5分,1位给了4分。
每天早上,先到这个工作中心签到,然后开碰头会,说下当天的安排,或者看电影,或者参加活动,或者出席各方山头的记者会。
因为在影展期间,不光是放映电影,还有数不清的晚宴和研讨会,这些都需要评委出席,九个人便各自包揽一摊儿。
褚青主要看电影场次和之后的交流会,基本是看完一场,开一次会,如果意见不统一,再重放。
今年的入围作品有十八部,有的拷贝已经送到,有的还在磨叽,比如王家卫的《2046》,特么的还在补拍镜头。
所以,评委的空闲时间还算不少,并不是每天都要观影。至于对大家的要求,除了客观公正外,最重要的就是嘴严,绝不能对媒体透露半点内幕。
今儿上午的会,就是彼此认识认识,没什么事情研究。大家看过流程,皆无异议,便纷纷散去。
……
“他们哪天过来啊?”
“行,那人知道我电话吧?”
“嗯嗯,那好了,拜拜!”
酒店房间,褚青挂断了电话,神情很微妙。
“谁啊?”程颖问道。
“冯导!不知道谁出的幺蛾子,丫剪了个片花托人带过来,让咱们宣传宣传。”
“托谁,不是张艺谋吧?”
“怎么可能,说是中影的一个人,他们要组团过来搞推广。”
“那咱们还得租个展位?”她也觉着麻烦。
“展位就不用了,直接给杜特龙看看,成就成,不成就拉倒!”
褚青耸耸肩,对《天下无贼》的海外发行根本不抱希望,就那片子跟筛篓子一样的破逻辑性和立意,西方人会中意才怪!
话说两人简单地吃过午饭,很快便到了下午三点钟。
他们赶到卢米埃尔电影宫的一个小厅,在这里要放映评审团的第一部观影作品《摩托日记》。
这属于专门的观摩影厅,非常小,只有几十个座位。九个评委到了八个,蒂尔达·斯文顿似乎有事,要迟一些。
大家散散乱乱地找位子,多数跑到了前两排。
褚青没凑热闹,跟程颖闪到第三排,坐下没多久,蒂尔达·斯文顿便推门而入,先站在那儿扫了两眼,随即直直地往他这个方向走过来。
“我可以坐在这吗?”
那女人特有礼仪地问了句,她出身正统的苏格兰贵族,举手投足都带着一丝高端范儿。
“当然,您请!”
褚青不敢怠慢,稍稍抬起屁股,点头示意。
“请问这位是?”她瞄到了程颖,不由问道。
“你好,我是褚的助手兼翻译。”
风风火火的大小姐,貌似也被对方的气场压制,变得特乖巧。
“翻译?”
蒂尔达·斯文顿有点不解,随后反应过来,掩嘴笑了笑,没有多问。
褚青却按捺不住好奇心,偷偷地瞥人家,她没穿上午的那套裙子,而是换了件白衬衫,再配上溜直的白裤子,愈发的另类高张。
“嘶!”
他忽然心中一跳,隐隐约约的有种感觉:自己和这个女演员,在某些事情上肯定是同类。
众人又坐了片刻,只见灯光暗下,大屏幕亮起,先是一段较长的黑暗,然后闪出一段文字,写着:
“这并不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而是两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在那些时刻,他们为了共同的希望和梦想,在他们的旅途中奋勇前进!”
文字是西班牙文,而字幕是英文,还好没有生僻词,褚青能看得懂。正是害怕出现类似情况,他已经把官方资料上的影片介绍记得滚瓜烂熟。
这片子的导演,是巴西人沃尔特·塞勒斯,有一部经典之作《中央车站》。
而这部《摩托日记》,是讲述一位23岁的医学生恩内斯托·格瓦拉,和29岁的阿尔贝托·格兰纳多成为旅伴。两人骑着一辆破摩托车从阿根廷出发,穿越南美大陆和各个国家的社会人群,开始感受到生活的真相与苦难。
当旅途结束时,男主角作了一个异常伟大的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切·格瓦拉。
就凭这个名字,褚青便挺有兴趣的,虽然他对此人的了解,仅限于国内那些几十块钱一件的大头T恤衫。
第四百二十九章 位置与眼界
《摩托日记》是由格瓦拉家族提供的真实日记改编,像这种传记类作品,基本可以忽略大部分的电影元素,因为它卖的就是题材。
褚青第一次以纯粹评价的角度去看一部电影,觉得片子很闷,没什么冲突和高潮,而且充斥着奇奇怪怪的南美风俗和贫苦世情。只有格瓦拉到亚马逊河深处的麻风病人隔离区时,见到那种心惊胆战的愚昧落后,他才被震撼了一下。
不过,影片结束后,他自己又想了想,这恰是塞勒斯技巧高明的地方。不刻意煽情,不掺杂主观意识,只是清淡如水地展现了切格瓦拉的年少时期。
看不到革命的燎原,但能看到梦想的样子。
九位评委就在小厅里,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很快达成统一意见:《摩托日记》是部优秀的电影,可距离经典还差那么一点。
昆汀为了明确大家的判断,搞了个5分制的小游戏,只限于内部交流,结果有4位给了3分,4位给了3.5分,1位给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