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民还在感受座椅的别致,文心就叫他下来喝茶,秋民就只能悻悻的下楼了。
秋民端起茶杯,突然说:楼上那两个椅子不错啊。
文心突然一脸严肃的说:别提椅子。
这时云芳的脚步声传来,秋民喝了口茶,说:这茶不错。
文心说:这茶我姐平时都舍不得喝。
话说这时云芳已经走到跟前,说:李爷,去雪顶路不近,吃点儿丸子吧。
秋民点点头,云芳便回厨房了,文心算是松了一口气了。
文心问道:你去风府没出什么事儿吧?
说到这里秋民想起些什么,说道:那个风章真是个高人啊,他的折扇和我的刀竟然是一个材质。
文心说:我们也只是听说过,从来没见过。
秋民正在想风章的事儿,云芳走了过来,文心和千云都站了起来。
云芳说:李爷,这边请。
秋民反应过来,跟着云芳到了小餐厅,桌上摆着四碗丸子,还有几碟小菜。
这个丸子得仔细讲一下,它非常的不可思议,远远的看去有点儿四不像。如果碗里没有葱花,这看起来就是一碗醪糟汤圆,不过和巴蜀的做法不一样,即便是不放葱花,按理说碗里应该有蛋花才对,所以这丸子看起来就是一个四不像。可等秋民吃了一口便发现了它的精妙之处,咬开发现里面不是芝麻做的馅儿,而是一种肉馅儿,这肉馅非常滑嫩,而且汤汁很足。刚吃两个丸子,碗里就飘满了油花,简直是绝了。最关键是最后得把汤喝了,一开始的汤喝起来就是普通的面汤,可最后喝这个汤是素中有荤、肥而不腻,再配上葱花喝起来有种厚重的感觉。
秋民这碗丸子算是吃的是最慢的,可能中午压根儿没吃饱,其实秋民很想再来一碗,不过一会儿还有事儿,再来一碗的念头就打消了。
几个人吃完丸子汤,秋民和千云等人骑上马,这时文心和云芳从远处过来,这事儿其实正常,她家没有马厩,肯定是把马放在哪儿了。不过让秋民吃惊的是,这是他第一次看见骑马的云芳。
几个人走西街从西边出城,出城时秋民还看了一眼存善堂,里面依旧热闹,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秋民想起风章的话,现在看来存善堂真的就是一条金鱼。
几个人过了一阵儿才走到文善的墓地。文善的坟头比一年前小了好多,木头上的墨迹几乎看不清了,秋民注意到木头上还长了一个小绿芽。
云芳从袋子里拿出香烛黄纸,云芳拿出小木盒,抽出小木棍划燃火,点上香烛。秋民下意识的摸了摸耳边,对啊,他从风章那儿还拿了一根烟卷,这烟卷儿竟然还在。
云芳要熄灭木棍,秋民一把抓住她的手,手拿到嘴边把卷子点燃,秋民才松开云芳的手,云芳吃惊极了,傻傻的站着站在那儿,等木棍烧到手才反应过来。
秋民吸了吸了一口,半跪在文善的坟前,把卷子放在木头上,看见这一幕后,云芳和文心跪了下来,千云也默默的跪下了。
秋民说道:兄弟,来一口,这味儿不错。
云芳受宠若惊的说:李爷!快请起吧,文善受不起这般礼遇。
秋民从文心手上拿过一叠黄纸在香烛上点燃,火势起来后放在地上,身子往后仰了仰。
秋民说道:我兄弟受的起。
云芳急忙说:谢李爷!
秋民接着说:兄弟,那晚你最后一句话没说完,要是你能托梦,就在梦里告诉我吧。
三人听到秋民的话都很感概,云芳带的黄纸并不多,不到两分钟就烧完了,云芳扶着秋民起身。秋民起身后,云芳拿手檫着秋民的膝盖。
云芳说:这土太湿,都把您的裤子弄脏了。
秋民扶起云芳,说道:没事儿,脏了就脏了。
秋民的目光往右后方看去,这回看到一个小土坡,想起之前这里能够直接望到那个小木屋。便往后走了两步,发现还是看不到,心想谁会在墓前动土呢?
秋民问道:这儿有人动过土吗?
文心说:这荒山野岭的谁会在这儿动土啊?
他们没明白秋民是什么意思,秋民也不好直说什么,便随他们上马回城走去,走过一个小山丘,果然看见了那个小木屋。秋民笑了笑,心想人总是嘲笑鱼的记忆短,没想到人的记忆也很短。
这里补充一点,云溪城烧的纸是竹子做的,没有人类社会里卖的白纸火势大,香烛是奶白色的,不太像我们从前用过的蜡烛。
还有一点说来奇怪,全国各地的扫墓活动绝大多数都是清明节去祭扫,而古城的风俗却不同,一年当中至少要烧三次纸,清明、七月半和过年,每年腊月二十五六起,都能看见一批批的居民在河边烧纸,可去世的亲属并没有葬在河边。还有一点是,古城居民烧纸时很有层次,先是从先祖开始一辈一辈的烧,连旁系亲属的名字也要叫到。然后是按路段烧,例如一段五公里长的路段,就会说这段路自杀的、跳井的、抹脖子的、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健康。或许这只是古城少有的习俗吧,但我觉得这里面应该还有故事。
言归正传,一行人骑着马走在路上,几个人话语并不是太多。文心和千云有些尴尬,今天出了这事儿云芳又不准文心出去疯玩,云芳想对秋民说的基本上是感谢的话。
千云解围的说道:快回去把衣服换了吧,快吃饭了。
秋民心想自己没衣服啊,只是答道:哦,对了,卷子哪儿有卖的?你先带我去买吧。
文心惊讶的问道:晚上的饭局你要参加?
秋民特意的说:我去啊。对了,吃饭把小月月叫上。
文心高兴的领了这个活儿,急忙骑马跑远了,云芳还没反应过来人就没影了,文心这样做完全是躲她姐,秋民是明白这一点的。
秋民故意说道:晚上吃饭一起去吧。
(本章完)
秋民端起茶杯,突然说:楼上那两个椅子不错啊。
文心突然一脸严肃的说:别提椅子。
这时云芳的脚步声传来,秋民喝了口茶,说:这茶不错。
文心说:这茶我姐平时都舍不得喝。
话说这时云芳已经走到跟前,说:李爷,去雪顶路不近,吃点儿丸子吧。
秋民点点头,云芳便回厨房了,文心算是松了一口气了。
文心问道:你去风府没出什么事儿吧?
说到这里秋民想起些什么,说道:那个风章真是个高人啊,他的折扇和我的刀竟然是一个材质。
文心说:我们也只是听说过,从来没见过。
秋民正在想风章的事儿,云芳走了过来,文心和千云都站了起来。
云芳说:李爷,这边请。
秋民反应过来,跟着云芳到了小餐厅,桌上摆着四碗丸子,还有几碟小菜。
这个丸子得仔细讲一下,它非常的不可思议,远远的看去有点儿四不像。如果碗里没有葱花,这看起来就是一碗醪糟汤圆,不过和巴蜀的做法不一样,即便是不放葱花,按理说碗里应该有蛋花才对,所以这丸子看起来就是一个四不像。可等秋民吃了一口便发现了它的精妙之处,咬开发现里面不是芝麻做的馅儿,而是一种肉馅儿,这肉馅非常滑嫩,而且汤汁很足。刚吃两个丸子,碗里就飘满了油花,简直是绝了。最关键是最后得把汤喝了,一开始的汤喝起来就是普通的面汤,可最后喝这个汤是素中有荤、肥而不腻,再配上葱花喝起来有种厚重的感觉。
秋民这碗丸子算是吃的是最慢的,可能中午压根儿没吃饱,其实秋民很想再来一碗,不过一会儿还有事儿,再来一碗的念头就打消了。
几个人吃完丸子汤,秋民和千云等人骑上马,这时文心和云芳从远处过来,这事儿其实正常,她家没有马厩,肯定是把马放在哪儿了。不过让秋民吃惊的是,这是他第一次看见骑马的云芳。
几个人走西街从西边出城,出城时秋民还看了一眼存善堂,里面依旧热闹,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秋民想起风章的话,现在看来存善堂真的就是一条金鱼。
几个人过了一阵儿才走到文善的墓地。文善的坟头比一年前小了好多,木头上的墨迹几乎看不清了,秋民注意到木头上还长了一个小绿芽。
云芳从袋子里拿出香烛黄纸,云芳拿出小木盒,抽出小木棍划燃火,点上香烛。秋民下意识的摸了摸耳边,对啊,他从风章那儿还拿了一根烟卷,这烟卷儿竟然还在。
云芳要熄灭木棍,秋民一把抓住她的手,手拿到嘴边把卷子点燃,秋民才松开云芳的手,云芳吃惊极了,傻傻的站着站在那儿,等木棍烧到手才反应过来。
秋民吸了吸了一口,半跪在文善的坟前,把卷子放在木头上,看见这一幕后,云芳和文心跪了下来,千云也默默的跪下了。
秋民说道:兄弟,来一口,这味儿不错。
云芳受宠若惊的说:李爷!快请起吧,文善受不起这般礼遇。
秋民从文心手上拿过一叠黄纸在香烛上点燃,火势起来后放在地上,身子往后仰了仰。
秋民说道:我兄弟受的起。
云芳急忙说:谢李爷!
秋民接着说:兄弟,那晚你最后一句话没说完,要是你能托梦,就在梦里告诉我吧。
三人听到秋民的话都很感概,云芳带的黄纸并不多,不到两分钟就烧完了,云芳扶着秋民起身。秋民起身后,云芳拿手檫着秋民的膝盖。
云芳说:这土太湿,都把您的裤子弄脏了。
秋民扶起云芳,说道:没事儿,脏了就脏了。
秋民的目光往右后方看去,这回看到一个小土坡,想起之前这里能够直接望到那个小木屋。便往后走了两步,发现还是看不到,心想谁会在墓前动土呢?
秋民问道:这儿有人动过土吗?
文心说:这荒山野岭的谁会在这儿动土啊?
他们没明白秋民是什么意思,秋民也不好直说什么,便随他们上马回城走去,走过一个小山丘,果然看见了那个小木屋。秋民笑了笑,心想人总是嘲笑鱼的记忆短,没想到人的记忆也很短。
这里补充一点,云溪城烧的纸是竹子做的,没有人类社会里卖的白纸火势大,香烛是奶白色的,不太像我们从前用过的蜡烛。
还有一点说来奇怪,全国各地的扫墓活动绝大多数都是清明节去祭扫,而古城的风俗却不同,一年当中至少要烧三次纸,清明、七月半和过年,每年腊月二十五六起,都能看见一批批的居民在河边烧纸,可去世的亲属并没有葬在河边。还有一点是,古城居民烧纸时很有层次,先是从先祖开始一辈一辈的烧,连旁系亲属的名字也要叫到。然后是按路段烧,例如一段五公里长的路段,就会说这段路自杀的、跳井的、抹脖子的、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健康。或许这只是古城少有的习俗吧,但我觉得这里面应该还有故事。
言归正传,一行人骑着马走在路上,几个人话语并不是太多。文心和千云有些尴尬,今天出了这事儿云芳又不准文心出去疯玩,云芳想对秋民说的基本上是感谢的话。
千云解围的说道:快回去把衣服换了吧,快吃饭了。
秋民心想自己没衣服啊,只是答道:哦,对了,卷子哪儿有卖的?你先带我去买吧。
文心惊讶的问道:晚上的饭局你要参加?
秋民特意的说:我去啊。对了,吃饭把小月月叫上。
文心高兴的领了这个活儿,急忙骑马跑远了,云芳还没反应过来人就没影了,文心这样做完全是躲她姐,秋民是明白这一点的。
秋民故意说道:晚上吃饭一起去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