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页
两个孩子眼睛一亮,鱼肉好香,鱼骨好脆,经过姆父这么一处理,他们完全不用怕被鱼刺卡着喉咙了呢!
第九章
见孩子们喜欢吃,邵清仪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不一会儿,和邵清仪约好的两个孩子也来了。
他们原本没想着能来这儿拿到什么好东西,只是好奇和拿报酬的兴奋感驱使着他们前来。
在看看满满三大盆炸好的鱼肉块时,他们双双惊呆了。
而在试探着尝了尝之后,他们更是疯狂了起来。
酥脆的鱼皮,结实鲜美的鱼肉,可以直接咬断的鱼骨,一口下去咔嚓咔嚓的,鲜美的滋味在口腔中回旋,久久不能散去。
这也太好吃了吧!这比他们平常用火烤的要好吃一百倍!一想到他们以往浪费了那么多的鱼,两人都忍不住露出了心痛的表情。
邵清仪看着两个大孩子的表情,觉得有些好笑,他一边往他们带的盘子里装炸好的鱼肉,一边问起了两人的姓名和年龄。
“我叫高虎,今年七岁整。”穿着褐色短打、个子更为高大的男孩儿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回道。
“我叫王召,和高虎一样是七岁。”叫王召的男孩穿了件青色的短打,吃相比起高虎斯文了一些。
邵清仪记得自己那便宜弟弟邵清成今年也就是八岁,但已经上学好几年了,便疑惑地问道:“你们怎么没去上学呢?”
“我跟着父亲学打铁呢,没工夫去学堂。”壮壮的高虎满不在乎地说道,“而且学堂里教的都是些没用的,我也不准备出村讨生活,学会祖辈们传下来的打铁技术,就够我吃喝一辈子的了。”
王召的回答也和高虎差不多。他家里是酿酒的,学习祖传的酿酒技巧就已经耗费了大量时间,没精力也没必要去学堂上课。
和他们玩在一起的那群小伙伴也大多是和他们相似的情况。他们不去学堂,但每天要学习的知识其实也不少。
今天也是难得空了下来,才在“大哥”高虎的带领下玩儿。本来他们准备抓鱼烧烤、玩过家家游戏的,却没想到看到了邵清仪,然后就发生了刚才的事情。
高虎和王召的说法,乍一听有点“读书无用论”的意思,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这个世界的社会形态与现代社会不同,像高虎他们这种情况在这儿不常见,但也很正常。
邵清仪记得原书作者曾提到过,本书的社会背景架空,在这个名为梁国的国家,社会阶级从高到低分别为皇族、世族、平民。
而在职业的社会地位排名上,与传统的士农工商不同,这个国家很尊重工匠,反倒是读书人的地位并不高。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世族当道,社会阶层流动性很弱。
读书人需要排除万难,才有极小的几率走上仕途,而大部分的读书人只能白白地消耗家里的资源,怀揣着当官的梦想,做一辈子农民罢了。
在十年前,这个国家的人才选拔机制还是单一的举荐制。那个时候,只有世族才有学习治世之道的权力,也只有世族才能当官。
十年前,在先帝的推动下,人才选拔机制从单一举荐制改为举荐制、科举制并存,平民可以去私塾、书院上学,学习治世之道以及其他知识,并通过科举得到一官半职,那个时候,是天下读书人的高光时刻。
但这种盛况在先帝去世之后就变了,现任皇帝偏好世族,虽然科举依旧每年举行,但能成功赢得皇帝青睐的平民很少,科举更多的是成为了非嫡系世族子弟的晋升渠道。
平民学生本身能够得到的学习资源少,读书的投入产出比又这么低,所以十年过去了,愿意花大量金钱、精力送孩子去学堂的人依旧为少数。
而工匠则因为祖祖辈辈的传承有着糊口的一技之长,地位比起普通农民和读书人都高了一截。
这个时代的行业壁垒很高,工匠们的手艺以家族血脉的方式传承给嫡长子,祖祖辈辈代代流传,不存在师徒制,也绝不会把手艺传给外人。
所以这个国家的工匠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很小,邵清仪粗粗估计,梁国工匠的比例应该不会超过百分之一。
但这小小的水弯村,倒是个有趣的例外。
在与高虎和王召的交谈中,邵清仪了解了另一个模样的水弯村。
这个村子是这个年代少有的异姓村,村子里仅有五十几户人家,却有着三十多个姓氏。这五十户人家中,有二十几户都有着除了种田以外的营生,例如高虎家会打铁、王召家能酿酒,还有会织布的、做裁缝的、打锡器的、做木匠……
小小的一个水弯村,囊括了这个时代有的大部分职业,产业链如此齐全,怪不得这个村子即使不与外界交流也能活得很好。
不过即使都有着其他手艺,这些村民们还是以种田为主业。毕竟水弯村的村民都不喜欢与外界沟通交流,也懒得将自己的手艺变现,种田是他们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
意外从这两个孩子口中得知了关于水弯村的这些信息,让邵清仪对自己的县城之旅也有了更多的计划。
不过这计划还只是个雏形,他还需要获取更多的信息之后才能形成更完善的方案。
让高虎和王召把装满了炸鱼块的盘子带回家,邵清仪又另外盛了一盘,给邻居的黄大妈黄大爷送了去,以示感谢。
第九章
见孩子们喜欢吃,邵清仪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不一会儿,和邵清仪约好的两个孩子也来了。
他们原本没想着能来这儿拿到什么好东西,只是好奇和拿报酬的兴奋感驱使着他们前来。
在看看满满三大盆炸好的鱼肉块时,他们双双惊呆了。
而在试探着尝了尝之后,他们更是疯狂了起来。
酥脆的鱼皮,结实鲜美的鱼肉,可以直接咬断的鱼骨,一口下去咔嚓咔嚓的,鲜美的滋味在口腔中回旋,久久不能散去。
这也太好吃了吧!这比他们平常用火烤的要好吃一百倍!一想到他们以往浪费了那么多的鱼,两人都忍不住露出了心痛的表情。
邵清仪看着两个大孩子的表情,觉得有些好笑,他一边往他们带的盘子里装炸好的鱼肉,一边问起了两人的姓名和年龄。
“我叫高虎,今年七岁整。”穿着褐色短打、个子更为高大的男孩儿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回道。
“我叫王召,和高虎一样是七岁。”叫王召的男孩穿了件青色的短打,吃相比起高虎斯文了一些。
邵清仪记得自己那便宜弟弟邵清成今年也就是八岁,但已经上学好几年了,便疑惑地问道:“你们怎么没去上学呢?”
“我跟着父亲学打铁呢,没工夫去学堂。”壮壮的高虎满不在乎地说道,“而且学堂里教的都是些没用的,我也不准备出村讨生活,学会祖辈们传下来的打铁技术,就够我吃喝一辈子的了。”
王召的回答也和高虎差不多。他家里是酿酒的,学习祖传的酿酒技巧就已经耗费了大量时间,没精力也没必要去学堂上课。
和他们玩在一起的那群小伙伴也大多是和他们相似的情况。他们不去学堂,但每天要学习的知识其实也不少。
今天也是难得空了下来,才在“大哥”高虎的带领下玩儿。本来他们准备抓鱼烧烤、玩过家家游戏的,却没想到看到了邵清仪,然后就发生了刚才的事情。
高虎和王召的说法,乍一听有点“读书无用论”的意思,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这个世界的社会形态与现代社会不同,像高虎他们这种情况在这儿不常见,但也很正常。
邵清仪记得原书作者曾提到过,本书的社会背景架空,在这个名为梁国的国家,社会阶级从高到低分别为皇族、世族、平民。
而在职业的社会地位排名上,与传统的士农工商不同,这个国家很尊重工匠,反倒是读书人的地位并不高。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世族当道,社会阶层流动性很弱。
读书人需要排除万难,才有极小的几率走上仕途,而大部分的读书人只能白白地消耗家里的资源,怀揣着当官的梦想,做一辈子农民罢了。
在十年前,这个国家的人才选拔机制还是单一的举荐制。那个时候,只有世族才有学习治世之道的权力,也只有世族才能当官。
十年前,在先帝的推动下,人才选拔机制从单一举荐制改为举荐制、科举制并存,平民可以去私塾、书院上学,学习治世之道以及其他知识,并通过科举得到一官半职,那个时候,是天下读书人的高光时刻。
但这种盛况在先帝去世之后就变了,现任皇帝偏好世族,虽然科举依旧每年举行,但能成功赢得皇帝青睐的平民很少,科举更多的是成为了非嫡系世族子弟的晋升渠道。
平民学生本身能够得到的学习资源少,读书的投入产出比又这么低,所以十年过去了,愿意花大量金钱、精力送孩子去学堂的人依旧为少数。
而工匠则因为祖祖辈辈的传承有着糊口的一技之长,地位比起普通农民和读书人都高了一截。
这个时代的行业壁垒很高,工匠们的手艺以家族血脉的方式传承给嫡长子,祖祖辈辈代代流传,不存在师徒制,也绝不会把手艺传给外人。
所以这个国家的工匠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很小,邵清仪粗粗估计,梁国工匠的比例应该不会超过百分之一。
但这小小的水弯村,倒是个有趣的例外。
在与高虎和王召的交谈中,邵清仪了解了另一个模样的水弯村。
这个村子是这个年代少有的异姓村,村子里仅有五十几户人家,却有着三十多个姓氏。这五十户人家中,有二十几户都有着除了种田以外的营生,例如高虎家会打铁、王召家能酿酒,还有会织布的、做裁缝的、打锡器的、做木匠……
小小的一个水弯村,囊括了这个时代有的大部分职业,产业链如此齐全,怪不得这个村子即使不与外界交流也能活得很好。
不过即使都有着其他手艺,这些村民们还是以种田为主业。毕竟水弯村的村民都不喜欢与外界沟通交流,也懒得将自己的手艺变现,种田是他们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
意外从这两个孩子口中得知了关于水弯村的这些信息,让邵清仪对自己的县城之旅也有了更多的计划。
不过这计划还只是个雏形,他还需要获取更多的信息之后才能形成更完善的方案。
让高虎和王召把装满了炸鱼块的盘子带回家,邵清仪又另外盛了一盘,给邻居的黄大妈黄大爷送了去,以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