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家庭也有好坏之分,她娘家人都是钢厂的正式工,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云州钢铁厂一直是他们这最大的几个单位之一,钢铁厂的工人自然也高人一等。
而林家所在的云州客车制造总厂, 早在十年前, 还是个摇摇欲坠的机械厂, 效益不好,林家人也跟所有工人一样,每日心惊胆战,就怕失去铁饭碗。后来,厂领导破釜沉舟,决定转型,专业做客车,云州客车制造厂得以破茧重生。
再然后,遇上改革开放,客车需求量激增,他们厂陆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效益越来越好,厂子也不断的扩张,到今年已经兼并了三间机械厂,市里正式同意他们更名为云州客车制造总厂。
也就是说直到今年,林家的工作单位,终于正式超越了朱玉梅娘家所在的钢铁厂。
可那又怎样她什么大厂福利一点没享受到,丈夫那傻子把从公公那得来的岗位,说让就给让他妹妹了,自己非去大街上干那受人白眼的个体户!
朱玉梅只要想起这个就生气,尽管公婆写下了保证书,这份工作只是为了给小姑子说一门好亲事,等小姑子结婚怀上孩子,保证把工作还回来。可她心里还是不舒服。
丈夫非闹着去干个体户,厂里的岗位需要让人去顶下来,那就应该由她去啊,他们才是夫妻!再说小姑子娇生惯养,家里酱油瓶子倒了都不用她扶一下,她能干什么
反正她是越来不喜欢抢走丈夫工作的小姑子了。
不过再讨厌小姑子,对于全家人、包括自己丈夫都把妹妹当女儿宠的这个宝贝蛋,朱玉梅没事也不敢招惹,她最多把气撒到刘小红头上。
朱玉梅平生最讨厌的人就是大嫂,正是因为她和她那三个吃白饭的孩子,把他们根正苗红的工人家庭,吃成了如今这贫困户都不如的模样这也是刘小红自己抬不起头的原因。
多年前,林家老大林成国受到国家的号召下乡当知青,说是老大,其实他那时才成年,还是个半大孩子,难得当地的大队长心地善良,对于他们这些知青照拂颇多,才让林大哥顺利在刘山村生存下来。
十多年的知青生活让林成国放弃了回城的希望,便在待他如恩人一般刘队长的撮合下,和他的孙女刘小红成了亲。
林成国因为跟队长家里来往密切,和刘小红也算是青梅竹马,结婚后小两口感情一直不错,刘小红也争气,三年抱俩,陆续生下了大宝和二宝。
城里的林家也是日日牵挂两个在乡下的儿子,尤其是听说大儿媳妇给他们生了两个大孙子,两老阖家团圆的念头就更强烈了,眼看着政策渐渐宽松,主要是厂里的效益有了起色,订单不断,林父也就有了底气,决定通过内退的方式,先把老大接回城里。
林父当时还属于壮力,但张桂芬确实有点吃不消,女人在机械厂的工作本身就比男人更吃力,后来更名为客车制造厂,开始要加班赶工,张桂芬就更加吃力了,现在把岗位让给正值壮年的儿子,其实也是为厂里好。
所以厂领导也很爽快的开了文件。
只是那个时候,对于知青回城的政策宽松了,他们的配偶孩子却卡得很严,林成国只能一个人先回来,在厂里站稳脚跟以后,才让刘小红找大队开了介绍信,带上孩子来城里走亲戚。
刘小红和大宝二宝都不是城市户口,来了云州既没有工作,也没有粮食关系,还好厂里的待遇好,主要是经常需要加班,也少不了加班费。林成国在乡下十几年,彻底成了农村汉子,力气活最在行,这才勉强能养活没工作的媳妇和两个儿子。
苦尽甘来的刘小红就养成了现在这幅谨小慎微的性子。
毕竟前大半年丈夫孑然一身回城,音讯全无,那些年月,牛鬼蛇神都有,抛妻弃子的事更不少见。后来,丈夫把她和孩子接到城里,她又尝到了一回自卑的滋味。
婆家是根正苗红的工人家庭,铁饭碗,住楼房,小姑子更是养得跟千金小姐一样娇滴滴;而她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除了吃白饭,啥也不会做,除了小心翼翼伺候一大家子,也别无他法了。
林父林母当然也不是刻薄之人,否则哪还同意让林成国把他们母子接回城奈何架不住刘小红自己患得患失,紧张过度,只好随她去了。
不过,刘小红有一个原则,她自己伏低做小没问题,三个子女却不能吃一丁点亏进城后她又生了个小闺女。
白糖这种东西对林家来说非常珍贵,主要是他们家负担大,刘小红至今没有正式工作,老二林成山是在老大回城的第二年回来的,接替了林父的工作,回城后紧接着结婚,他倒是不急着生孩子,可是两个工人要养活一大家人,这些年日子也过得紧巴巴。
如今家里好不容易存了点白糖,大人是没资格碰的,小孩估计也就过年能尝一尝甜味,张桂芬偷偷给林思珈吃,刘小红知道肯定不乐意,她一闹,二嫂朱玉梅又知道了,最后又是一出大戏。
张桂芬当婆婆的,倒不是怕儿媳妇,只是为了一点白糖这么折腾,实在没必要,所以就养成了偷偷给小闺女开小灶的习惯。
看着闺女一口气喝完白糖米粥,热气把她小脸熏得红扑扑,比抹了胭脂的女人还好看,张桂芬眼底的慈爱更浓了。
不是她偏心,小闺女是老来得女,打小在他们身边就没吃过苦,宝贝似的捧着疼着,也是她自己争气,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这半年小脸蛋长开了,更加不得了,走在大街上都有人打听她闺女的。附近这一片,惦记他家闺女的小伙子更是数不过来。
而林家所在的云州客车制造总厂, 早在十年前, 还是个摇摇欲坠的机械厂, 效益不好,林家人也跟所有工人一样,每日心惊胆战,就怕失去铁饭碗。后来,厂领导破釜沉舟,决定转型,专业做客车,云州客车制造厂得以破茧重生。
再然后,遇上改革开放,客车需求量激增,他们厂陆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效益越来越好,厂子也不断的扩张,到今年已经兼并了三间机械厂,市里正式同意他们更名为云州客车制造总厂。
也就是说直到今年,林家的工作单位,终于正式超越了朱玉梅娘家所在的钢铁厂。
可那又怎样她什么大厂福利一点没享受到,丈夫那傻子把从公公那得来的岗位,说让就给让他妹妹了,自己非去大街上干那受人白眼的个体户!
朱玉梅只要想起这个就生气,尽管公婆写下了保证书,这份工作只是为了给小姑子说一门好亲事,等小姑子结婚怀上孩子,保证把工作还回来。可她心里还是不舒服。
丈夫非闹着去干个体户,厂里的岗位需要让人去顶下来,那就应该由她去啊,他们才是夫妻!再说小姑子娇生惯养,家里酱油瓶子倒了都不用她扶一下,她能干什么
反正她是越来不喜欢抢走丈夫工作的小姑子了。
不过再讨厌小姑子,对于全家人、包括自己丈夫都把妹妹当女儿宠的这个宝贝蛋,朱玉梅没事也不敢招惹,她最多把气撒到刘小红头上。
朱玉梅平生最讨厌的人就是大嫂,正是因为她和她那三个吃白饭的孩子,把他们根正苗红的工人家庭,吃成了如今这贫困户都不如的模样这也是刘小红自己抬不起头的原因。
多年前,林家老大林成国受到国家的号召下乡当知青,说是老大,其实他那时才成年,还是个半大孩子,难得当地的大队长心地善良,对于他们这些知青照拂颇多,才让林大哥顺利在刘山村生存下来。
十多年的知青生活让林成国放弃了回城的希望,便在待他如恩人一般刘队长的撮合下,和他的孙女刘小红成了亲。
林成国因为跟队长家里来往密切,和刘小红也算是青梅竹马,结婚后小两口感情一直不错,刘小红也争气,三年抱俩,陆续生下了大宝和二宝。
城里的林家也是日日牵挂两个在乡下的儿子,尤其是听说大儿媳妇给他们生了两个大孙子,两老阖家团圆的念头就更强烈了,眼看着政策渐渐宽松,主要是厂里的效益有了起色,订单不断,林父也就有了底气,决定通过内退的方式,先把老大接回城里。
林父当时还属于壮力,但张桂芬确实有点吃不消,女人在机械厂的工作本身就比男人更吃力,后来更名为客车制造厂,开始要加班赶工,张桂芬就更加吃力了,现在把岗位让给正值壮年的儿子,其实也是为厂里好。
所以厂领导也很爽快的开了文件。
只是那个时候,对于知青回城的政策宽松了,他们的配偶孩子却卡得很严,林成国只能一个人先回来,在厂里站稳脚跟以后,才让刘小红找大队开了介绍信,带上孩子来城里走亲戚。
刘小红和大宝二宝都不是城市户口,来了云州既没有工作,也没有粮食关系,还好厂里的待遇好,主要是经常需要加班,也少不了加班费。林成国在乡下十几年,彻底成了农村汉子,力气活最在行,这才勉强能养活没工作的媳妇和两个儿子。
苦尽甘来的刘小红就养成了现在这幅谨小慎微的性子。
毕竟前大半年丈夫孑然一身回城,音讯全无,那些年月,牛鬼蛇神都有,抛妻弃子的事更不少见。后来,丈夫把她和孩子接到城里,她又尝到了一回自卑的滋味。
婆家是根正苗红的工人家庭,铁饭碗,住楼房,小姑子更是养得跟千金小姐一样娇滴滴;而她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除了吃白饭,啥也不会做,除了小心翼翼伺候一大家子,也别无他法了。
林父林母当然也不是刻薄之人,否则哪还同意让林成国把他们母子接回城奈何架不住刘小红自己患得患失,紧张过度,只好随她去了。
不过,刘小红有一个原则,她自己伏低做小没问题,三个子女却不能吃一丁点亏进城后她又生了个小闺女。
白糖这种东西对林家来说非常珍贵,主要是他们家负担大,刘小红至今没有正式工作,老二林成山是在老大回城的第二年回来的,接替了林父的工作,回城后紧接着结婚,他倒是不急着生孩子,可是两个工人要养活一大家人,这些年日子也过得紧巴巴。
如今家里好不容易存了点白糖,大人是没资格碰的,小孩估计也就过年能尝一尝甜味,张桂芬偷偷给林思珈吃,刘小红知道肯定不乐意,她一闹,二嫂朱玉梅又知道了,最后又是一出大戏。
张桂芬当婆婆的,倒不是怕儿媳妇,只是为了一点白糖这么折腾,实在没必要,所以就养成了偷偷给小闺女开小灶的习惯。
看着闺女一口气喝完白糖米粥,热气把她小脸熏得红扑扑,比抹了胭脂的女人还好看,张桂芬眼底的慈爱更浓了。
不是她偏心,小闺女是老来得女,打小在他们身边就没吃过苦,宝贝似的捧着疼着,也是她自己争气,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这半年小脸蛋长开了,更加不得了,走在大街上都有人打听她闺女的。附近这一片,惦记他家闺女的小伙子更是数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