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贲正色道“你要不是,我就当你发发牢骚,这便罢了。要真是问罪,我问你,你有那个实力吗?”这后半句说得声色俱厉,气势森严。
赵伍没得办法,只能软下身子来,就势往后面一倒,胳膊半撑着,苦笑道“大将军总算是把话赤裸裸地挑开了。那大将军来,又是为了什么,也是问罪的吗?”
王贲道“凭我手上的力量,正要问罪,用得着多此一举吗?”
“哦?那倒叫人摸不准了。少将军领着这些人马,口口声声要捉我来,刀子却死命地往农家的身上砍。现在大将军又带人堵上门来,要什么两方会晤。打也由你,谈也由你,大将军果真有本事,把便宜都占尽了。”
“没办法,手上有东西,玩得花样就可以多一些。”
赵伍一抬手“得得得,我们来不是跟你扯谈的,如你所愿,农家的人和我都来了,算给你面子了。大将军到底有什么话讲,我们洗耳恭听。”
王贲叹了一口气,忽然有一些意兴阑珊“本来是有些话讲,但是看到你们,又觉得没有讲的必要。或许是我的错觉?农家上下,似乎对这场会面并不怎么在意,亦或者说,农家对于自身的处境,根本没有深切的认识。”
这话说得已经相当直白了,但是赵伍并不以为意,田言和刘季都是智慧的人,知道这时候只能有一个人说话,而赵伍当仁不让。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种事情也是常有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所谓的旁观者,是不是也在局中。当然,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位置都没有准确的判断的话,那么他基于此等局势所作出的判断,究竟有几分可信,我以为是值得怀疑的。”
这一番话云山雾罩,因而显得高深莫测。田言当然是瞬间就听懂了,然后含笑不语。刘季听得迷迷糊糊,但是这番话他并没有理解的必要,于是也能泰然处之。王贲是兵家,但即使是大家,对口舌上的功夫还是慢了半拍,愣了半天,才理解清楚“你以为农家还没有到绝地?”
赵伍点了点头,“非止是我以为,农家群贤也是这么以为的,不然就不会如你所想,派了两个见世面的与我同来。当然,我相信大将军也是这么想的,不然又为什么派人来谈呢?当日兵临城下,大将军跟魏王可是一句话都没谈过。”
“这你就错了。”王贲立刻反驳道“魏国的昨日,就是农家的今日。但是我愿意给农家一个选择,选择一个不同的结局。”
“结局?”赵伍掂量了一下这个词儿,看了一眼刘季,后者当即开口道“大将军费心了。地泽万物,神农不死。农家这条路,还远没有走到尽头的时候。”
被人插话,王贲却丝毫没有愤怒的样子,反而盯着赵伍道“在远的路,总有走完的时候,大梁城的事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赵伍理解了他的意思,无论当初城里城外做了些什么,该破的城还是破了,该灭的国也还是灭了。
赵伍盯着王贲,一字一句道“我不会让农家步大梁的后尘。”
“我相信你在大梁城的决心一定比今天还坚定,然而决心并不能帮助你改变事情的结果。农家应该臣服,才能避免大梁的命运。我要说的,其实只有这么一句而已。”
“如果不呢?”
“可能你离开的太早了,没能亲眼看到大梁的下场。”
赵伍无语了,就算没有亲眼看见,他也能想象得到,滚滚浊浪之中,高大的城垣被逐渐侵蚀倒塌,最终被黄沙掩盖,这座能纳人百万、以城名为国名的战国第一雄城,将永远地退出历史舞台,从此只活在冰冷的史书中。建设这座城市,纵贯了整个战国时代,毁灭它,不过是月余的光阴罢了。
王贲见赵伍闭目无言,又把目光投下了剩余的两位,“赵侠不能为农家的安危负责。两位既然是农家后起的俊彦,对农家的未来应该有更长远的考虑,甚至该比几位堂主看得更远。农家与帝国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田言和刘季对视了一眼,这两个人确实看得比较远,从他们主动请缨就知道是什么结果。
王贲深知趁热打铁的道理,接着好言道“帝国与诸子百家合则两利。当日若没有商君携《法经》入秦,我大秦恐怕还在陇右放马呢,又何来今日席卷宇内的实力。‘上农除末’,是秦国的国策,我想不明白,其余诸家也就罢了,农家与帝国对抗,为的哪般呐?”
“这……”两人都答不上来了。
王贲这一招软硬皆施,充分说明了他不仅是一个兵道大家,偶尔客串一下,纵横家的活儿也是足可以胜任的。
但赵伍不准备让他说下去了,再说,所有人的屁股都要歪了。
“对帝国有利,不一定是对农家有利。帝国是什么,它是一头饕餮。”
“它所吞噬的,不仅仅是六国而已。所有的百姓,所有的财富,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所有。秦国上农除末,绝对不是因为‘地泽万物’,而是物尽其用。既然话到这里,我再问一下,是不是只要有了丰功伟绩,老百姓的苦难就可以一笔带过了?”
“唉!我没有想到啊。”王贲连连摇头,“到了赵侠你这种层次,目光还是如此的短浅。我来问你,一场统一战争要死多少人?两百年战国死了多少人?一统的战争再惨烈,总有终结的那一天。可要是没有帝国,战国要战到什么时候?地老天荒吗?小苦小难也好,大苦大难也罢,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没有完结的那一天。终结乱世,就是上天降予我大秦的重任!”
“乱世的终结,并不代表就是盛世的开启。一场苦难结束,迎来的也不一定是幸福的生活。你们拔剑四顾,要的到底是什么,你们自己清楚吗?”
田言、刘季,再加上王离,几个人面面相觑,不是说农家的事情吗?
赵伍没得办法,只能软下身子来,就势往后面一倒,胳膊半撑着,苦笑道“大将军总算是把话赤裸裸地挑开了。那大将军来,又是为了什么,也是问罪的吗?”
王贲道“凭我手上的力量,正要问罪,用得着多此一举吗?”
“哦?那倒叫人摸不准了。少将军领着这些人马,口口声声要捉我来,刀子却死命地往农家的身上砍。现在大将军又带人堵上门来,要什么两方会晤。打也由你,谈也由你,大将军果真有本事,把便宜都占尽了。”
“没办法,手上有东西,玩得花样就可以多一些。”
赵伍一抬手“得得得,我们来不是跟你扯谈的,如你所愿,农家的人和我都来了,算给你面子了。大将军到底有什么话讲,我们洗耳恭听。”
王贲叹了一口气,忽然有一些意兴阑珊“本来是有些话讲,但是看到你们,又觉得没有讲的必要。或许是我的错觉?农家上下,似乎对这场会面并不怎么在意,亦或者说,农家对于自身的处境,根本没有深切的认识。”
这话说得已经相当直白了,但是赵伍并不以为意,田言和刘季都是智慧的人,知道这时候只能有一个人说话,而赵伍当仁不让。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种事情也是常有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所谓的旁观者,是不是也在局中。当然,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位置都没有准确的判断的话,那么他基于此等局势所作出的判断,究竟有几分可信,我以为是值得怀疑的。”
这一番话云山雾罩,因而显得高深莫测。田言当然是瞬间就听懂了,然后含笑不语。刘季听得迷迷糊糊,但是这番话他并没有理解的必要,于是也能泰然处之。王贲是兵家,但即使是大家,对口舌上的功夫还是慢了半拍,愣了半天,才理解清楚“你以为农家还没有到绝地?”
赵伍点了点头,“非止是我以为,农家群贤也是这么以为的,不然就不会如你所想,派了两个见世面的与我同来。当然,我相信大将军也是这么想的,不然又为什么派人来谈呢?当日兵临城下,大将军跟魏王可是一句话都没谈过。”
“这你就错了。”王贲立刻反驳道“魏国的昨日,就是农家的今日。但是我愿意给农家一个选择,选择一个不同的结局。”
“结局?”赵伍掂量了一下这个词儿,看了一眼刘季,后者当即开口道“大将军费心了。地泽万物,神农不死。农家这条路,还远没有走到尽头的时候。”
被人插话,王贲却丝毫没有愤怒的样子,反而盯着赵伍道“在远的路,总有走完的时候,大梁城的事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赵伍理解了他的意思,无论当初城里城外做了些什么,该破的城还是破了,该灭的国也还是灭了。
赵伍盯着王贲,一字一句道“我不会让农家步大梁的后尘。”
“我相信你在大梁城的决心一定比今天还坚定,然而决心并不能帮助你改变事情的结果。农家应该臣服,才能避免大梁的命运。我要说的,其实只有这么一句而已。”
“如果不呢?”
“可能你离开的太早了,没能亲眼看到大梁的下场。”
赵伍无语了,就算没有亲眼看见,他也能想象得到,滚滚浊浪之中,高大的城垣被逐渐侵蚀倒塌,最终被黄沙掩盖,这座能纳人百万、以城名为国名的战国第一雄城,将永远地退出历史舞台,从此只活在冰冷的史书中。建设这座城市,纵贯了整个战国时代,毁灭它,不过是月余的光阴罢了。
王贲见赵伍闭目无言,又把目光投下了剩余的两位,“赵侠不能为农家的安危负责。两位既然是农家后起的俊彦,对农家的未来应该有更长远的考虑,甚至该比几位堂主看得更远。农家与帝国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田言和刘季对视了一眼,这两个人确实看得比较远,从他们主动请缨就知道是什么结果。
王贲深知趁热打铁的道理,接着好言道“帝国与诸子百家合则两利。当日若没有商君携《法经》入秦,我大秦恐怕还在陇右放马呢,又何来今日席卷宇内的实力。‘上农除末’,是秦国的国策,我想不明白,其余诸家也就罢了,农家与帝国对抗,为的哪般呐?”
“这……”两人都答不上来了。
王贲这一招软硬皆施,充分说明了他不仅是一个兵道大家,偶尔客串一下,纵横家的活儿也是足可以胜任的。
但赵伍不准备让他说下去了,再说,所有人的屁股都要歪了。
“对帝国有利,不一定是对农家有利。帝国是什么,它是一头饕餮。”
“它所吞噬的,不仅仅是六国而已。所有的百姓,所有的财富,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所有。秦国上农除末,绝对不是因为‘地泽万物’,而是物尽其用。既然话到这里,我再问一下,是不是只要有了丰功伟绩,老百姓的苦难就可以一笔带过了?”
“唉!我没有想到啊。”王贲连连摇头,“到了赵侠你这种层次,目光还是如此的短浅。我来问你,一场统一战争要死多少人?两百年战国死了多少人?一统的战争再惨烈,总有终结的那一天。可要是没有帝国,战国要战到什么时候?地老天荒吗?小苦小难也好,大苦大难也罢,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没有完结的那一天。终结乱世,就是上天降予我大秦的重任!”
“乱世的终结,并不代表就是盛世的开启。一场苦难结束,迎来的也不一定是幸福的生活。你们拔剑四顾,要的到底是什么,你们自己清楚吗?”
田言、刘季,再加上王离,几个人面面相觑,不是说农家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