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具言前事,太宗言“朕知之,此事不难,朕可定计,令征不取汝命。”
龙王谢,去。
魏征于是夜,家中端坐读,因困,隐几而眠。
天使赍旨至。
“着魏征于明日午时,于斩龙台斩罪龙一,不得有误。”
“魏征领旨。”
天使宣旨,已了,复离。
魏征受旨,醒。
眼前并无一人,唯窗间清风,几上盏灯,手中一卷尔。
魏征受此职,期年矣,征自隐其事,而无人知之。
征起,于壁上取慧剑,拭其锋,霜刃眩目,一室清冷。
还剑于鞘,征自思,此事非小可,须养精神方可任其事。
征释卷,起而入室,眠。
苍头小僮入房,收灯关窗,还书于架上。
僮见壁间剑自鸣,惊之。
苍头故老,知此事,言僮莫慌,此寻常事耳。
翌日,太宗临朝,百官入拜。
只见
凤阙罩于轻雾中,龙楼金甲向日明。朱红映目浮翠华,光射金灿满屏风。文臣风采翰华就,武将气概夷狄平。威严无加垂冕旒,黎庶化元天子圣。翡翠帘擎珍珠满,龙凤扇集玉辇停。万岁三呼群臣列,金章紫绶有荣名。圣人危坐开双目,四海之事问众卿。
“众卿有事,一一奏来。”
天子问,臣下奏。
所奏者,皆黎民生计,天下之事。
徐茂功出班奏言“陛下,臣有一事。”
“爱卿讲来。”
“昨日长安城大雨似注,城外民田多有淹没者。若失田之民,则难免儿啼母泣,一家饥寒。臣以为,可赐粮于饥民,使其无冻馁之患,少饥馑之忧。伏祈陛下圣裁。”
“准奏,此事着爱卿悉心办理,抚黎民以达朕意,救百姓而宣天恩。”
“臣遵旨。”
徐茂功入列,魏征出班,言“陛下,臣午后有事在身,不能奉陛下,乞陛下放臣还家。”
“此事不准。朕闻爱卿棋艺非凡,颇有烂柯之妙,若窥神仙之机。朕欲与爱卿对阵手谈,正在午后。”
太宗言此,意不在棋,而有他属。
盖因泾河龙求救,太宗知魏征是行刑者,若放他去,泾河龙性命难保。
不放他去,则无虞。
太宗欲留魏征在朝中不令还,正因此事尔。
魏征不知太宗心事,然上命难违,计无所出,唯伏首称旨。
朝散,群臣退,太宗与征羿于宫中。
时午后,羿数盘,征困,伏几而眠。
内侍上前,将醒征,太宗止之。
“无碍,任其自眠,尔等且退。”
内侍退,太宗安坐,意征在此,必不能斩龙。
无何,征汗出,额上豆粒,似不胜热。
太宗奇之。
天时至秋,午眠何热?
然太宗不欲魏征醒,以扇扇之,冀征不离宫中。
未时,征醒,欠身而觉,迷离片时,惶恐伏首。
“臣征僭上,乞陛下免罪。”
“卿何多礼,此手谈尔,无君臣之礼,可自安,勿惶恐。”
征起,拜谢。
侍者送饮,征食之,心神清明,言“臣方于梦中,逐一龙。其甚狡,臣几不能及。”
太宗问“此龙何者?”
征方“泾河龙王。”
太宗惊,言“追得乎?”
征言“若非陛下相助,臣无此力。”
太宗愈惊“朕何曾助卿?”
征起而谢,言“臣擎剑追龙,其乘风疾甚,臣不能及。幸得陛下助臣风力,臣借此风,方不使其逃。”
“然则此龙何?”
“已斩之。”
太宗闻言,惊讶非常,手中盏落,声传于外。
侍者闻声而至,将碎盏盛而出。
太宗言“朕甚悔不早与卿言。”
征听其言中有因,问“陛下何有此言?”
太宗面有悔色,言“此龙曾于昨日晚间,至朕驾前哀哀求助。朕已许保其性命,留卿对羿者,亦为此事尔。不料此龙为卿所斩,朕实失信于此龙。”
魏征言“此是天上之旨,非陛下所能预者。臣受天旨,亦不惟陛下之意而行。”
太宗言“此龙命当该绝,朕亦不能救之。命数使然。然,朕失信于其,心实不安。”
征言“陛下勿忧,斩龙者,上天之旨,非陛下所能逆。纵失信于其,亦非陛下本意,而实泾河龙之命数。”
太宗叹息数声,抛子于盘,已无再弈之意。
魏征起,欲辞。
宫外转进二人,秦叔宝,徐茂功因事进见。
秦叔宝云“臣与徐茂功放粮赈饥,于城外水中,见一异事。”
太宗言“是何异事?”
徐茂功言“有龙头自九天之上落下,此事实前所未有,纵乡中故老亦言,闻所未闻。臣恐龙貌狰狞,惊了宫内众,未曾带进,盛于匣而置于外。若陛下出宫,可见之。”
秦叔宝亦言“此事甚奇,臣亦未曾闻之。”
太宗叹息,目视魏征,片刻,言“此事朕已知之,方与魏卿正言其事。”
魏征言“此龙是泾河龙王,因犯天条而受诛。”
秦叔宝,徐茂功听闻此言,俱惊诧,俄而退。
征亦退。
太宗思此事,虽失信于泾河龙王,实由天数,己亦无计。
然,魏征为天使者,可晓谕百官黎民,使其知天子殿上,有此神异之人。
此可增天子之威,安黎民之心。
太宗传言,将泾河龙首悬于市上,着万民观之。
又令文官,为《斩龙赋》一篇,以彰魏征之能,以显朝廷之威。
此赋铺陈词藻,使事比兴,用典极繁,虽长门,子虚,不遑多让。
赋成,众相传诵,而征之名愈盛。
太宗夜眠,勿有梦,见一龙,无首,自远而近,言“还我命来。”
那龙之首,在其手中所提,血流满身,其状甚惨。
太宗知其为泾河龙王,温言劝之“非朕不为,实汝命数,朕亦无计。魏征者,朕陛前之臣。为救汝命,朕留其对羿,不意其于梦中斩汝,朕当奈何?汝莫相扰,可知之。”
泾河龙王不为其言所动,叱之“你言救吾,又助魏征风力,此恨不伸,难消吾怨。李世民,汝莫巧言欺吾,速到阎罗王前分辨,定叫汝为吾还命。李世民,还我命来。”
言未已,龙近,太宗避之不及,为其所执。
龙王谢,去。
魏征于是夜,家中端坐读,因困,隐几而眠。
天使赍旨至。
“着魏征于明日午时,于斩龙台斩罪龙一,不得有误。”
“魏征领旨。”
天使宣旨,已了,复离。
魏征受旨,醒。
眼前并无一人,唯窗间清风,几上盏灯,手中一卷尔。
魏征受此职,期年矣,征自隐其事,而无人知之。
征起,于壁上取慧剑,拭其锋,霜刃眩目,一室清冷。
还剑于鞘,征自思,此事非小可,须养精神方可任其事。
征释卷,起而入室,眠。
苍头小僮入房,收灯关窗,还书于架上。
僮见壁间剑自鸣,惊之。
苍头故老,知此事,言僮莫慌,此寻常事耳。
翌日,太宗临朝,百官入拜。
只见
凤阙罩于轻雾中,龙楼金甲向日明。朱红映目浮翠华,光射金灿满屏风。文臣风采翰华就,武将气概夷狄平。威严无加垂冕旒,黎庶化元天子圣。翡翠帘擎珍珠满,龙凤扇集玉辇停。万岁三呼群臣列,金章紫绶有荣名。圣人危坐开双目,四海之事问众卿。
“众卿有事,一一奏来。”
天子问,臣下奏。
所奏者,皆黎民生计,天下之事。
徐茂功出班奏言“陛下,臣有一事。”
“爱卿讲来。”
“昨日长安城大雨似注,城外民田多有淹没者。若失田之民,则难免儿啼母泣,一家饥寒。臣以为,可赐粮于饥民,使其无冻馁之患,少饥馑之忧。伏祈陛下圣裁。”
“准奏,此事着爱卿悉心办理,抚黎民以达朕意,救百姓而宣天恩。”
“臣遵旨。”
徐茂功入列,魏征出班,言“陛下,臣午后有事在身,不能奉陛下,乞陛下放臣还家。”
“此事不准。朕闻爱卿棋艺非凡,颇有烂柯之妙,若窥神仙之机。朕欲与爱卿对阵手谈,正在午后。”
太宗言此,意不在棋,而有他属。
盖因泾河龙求救,太宗知魏征是行刑者,若放他去,泾河龙性命难保。
不放他去,则无虞。
太宗欲留魏征在朝中不令还,正因此事尔。
魏征不知太宗心事,然上命难违,计无所出,唯伏首称旨。
朝散,群臣退,太宗与征羿于宫中。
时午后,羿数盘,征困,伏几而眠。
内侍上前,将醒征,太宗止之。
“无碍,任其自眠,尔等且退。”
内侍退,太宗安坐,意征在此,必不能斩龙。
无何,征汗出,额上豆粒,似不胜热。
太宗奇之。
天时至秋,午眠何热?
然太宗不欲魏征醒,以扇扇之,冀征不离宫中。
未时,征醒,欠身而觉,迷离片时,惶恐伏首。
“臣征僭上,乞陛下免罪。”
“卿何多礼,此手谈尔,无君臣之礼,可自安,勿惶恐。”
征起,拜谢。
侍者送饮,征食之,心神清明,言“臣方于梦中,逐一龙。其甚狡,臣几不能及。”
太宗问“此龙何者?”
征方“泾河龙王。”
太宗惊,言“追得乎?”
征言“若非陛下相助,臣无此力。”
太宗愈惊“朕何曾助卿?”
征起而谢,言“臣擎剑追龙,其乘风疾甚,臣不能及。幸得陛下助臣风力,臣借此风,方不使其逃。”
“然则此龙何?”
“已斩之。”
太宗闻言,惊讶非常,手中盏落,声传于外。
侍者闻声而至,将碎盏盛而出。
太宗言“朕甚悔不早与卿言。”
征听其言中有因,问“陛下何有此言?”
太宗面有悔色,言“此龙曾于昨日晚间,至朕驾前哀哀求助。朕已许保其性命,留卿对羿者,亦为此事尔。不料此龙为卿所斩,朕实失信于此龙。”
魏征言“此是天上之旨,非陛下所能预者。臣受天旨,亦不惟陛下之意而行。”
太宗言“此龙命当该绝,朕亦不能救之。命数使然。然,朕失信于其,心实不安。”
征言“陛下勿忧,斩龙者,上天之旨,非陛下所能逆。纵失信于其,亦非陛下本意,而实泾河龙之命数。”
太宗叹息数声,抛子于盘,已无再弈之意。
魏征起,欲辞。
宫外转进二人,秦叔宝,徐茂功因事进见。
秦叔宝云“臣与徐茂功放粮赈饥,于城外水中,见一异事。”
太宗言“是何异事?”
徐茂功言“有龙头自九天之上落下,此事实前所未有,纵乡中故老亦言,闻所未闻。臣恐龙貌狰狞,惊了宫内众,未曾带进,盛于匣而置于外。若陛下出宫,可见之。”
秦叔宝亦言“此事甚奇,臣亦未曾闻之。”
太宗叹息,目视魏征,片刻,言“此事朕已知之,方与魏卿正言其事。”
魏征言“此龙是泾河龙王,因犯天条而受诛。”
秦叔宝,徐茂功听闻此言,俱惊诧,俄而退。
征亦退。
太宗思此事,虽失信于泾河龙王,实由天数,己亦无计。
然,魏征为天使者,可晓谕百官黎民,使其知天子殿上,有此神异之人。
此可增天子之威,安黎民之心。
太宗传言,将泾河龙首悬于市上,着万民观之。
又令文官,为《斩龙赋》一篇,以彰魏征之能,以显朝廷之威。
此赋铺陈词藻,使事比兴,用典极繁,虽长门,子虚,不遑多让。
赋成,众相传诵,而征之名愈盛。
太宗夜眠,勿有梦,见一龙,无首,自远而近,言“还我命来。”
那龙之首,在其手中所提,血流满身,其状甚惨。
太宗知其为泾河龙王,温言劝之“非朕不为,实汝命数,朕亦无计。魏征者,朕陛前之臣。为救汝命,朕留其对羿,不意其于梦中斩汝,朕当奈何?汝莫相扰,可知之。”
泾河龙王不为其言所动,叱之“你言救吾,又助魏征风力,此恨不伸,难消吾怨。李世民,汝莫巧言欺吾,速到阎罗王前分辨,定叫汝为吾还命。李世民,还我命来。”
言未已,龙近,太宗避之不及,为其所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