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些勋贵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可以说是日后要与国同休了,但是文臣的德性呢,改朝换代,无非就是换个主子而已,所以,他们凭什么想要站在自个头上!
所以到了后来,都不用朱元璋开口,一帮子勋贵就骂骂咧咧的,将文臣损得掩面而走。
转过头来,这些文臣也只能指望下一个皇帝了!须知朱元璋也快四十的人了,又是马背上的皇帝,按照常理的话,再做个十来年的皇帝就算是不错了,所以,如果下一任的皇帝倾向于他们,那么最后的赢家还是他们。
这也是儒家的长处,儒家向来有耐心!从汉朝那会儿就是这样,硬是将原本是显学的黄老之学后来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宗教,至于法家,也被融入到了儒家之中,儒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优势,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等到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又因为当时的政治背景,儒家那时候也就是弟中弟,前头还有佛门和道门挡着呢!但是呢,儒家那时候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怪物,那就是世家门阀!世家门阀掌握了知识传承,又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可以说,不管是最基础的温饱,还是更上层的话语权,都被他们垄断了!
哪怕后来科举制度变得慢慢成熟起来,又摊上一个杀伐果断,毫不讲理的女皇,将世家门阀杀得七零八落,但是儒家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觉得,学习儒学才能做官,才能达成自个的志向,所以,儒学到了现在,已经是尾大不掉,无法摆脱了!
元朝的时候,儒家自然也是受到了不少打击的,如果元朝国祚比较长,儒家只怕还能够顺利转变一次,变成能够迎合元廷的学问,好在元廷完蛋了,儒家勉强还算是保留了从前的一些骨架,但是到了如今,摊上朱元璋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唯一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儒家一时间也有些麻爪了。
他们想要给朱元璋套上一个笼头,因此,就表示朱元璋的祖先应该是朱熹,这样的话,老朱家也是儒家圣贤之后,自然就该尊崇儒学了!问题是,朱元璋是什么人,他对于这种事情是嗤之以鼻的,直接了当地就表示,我本淮左布衣!我们老朱家祖上就是土里刨食的,不跟什么名人硬扯什么关系。
当然,最主要的是,朱元璋也不屑于跟朱熹扯上什么关系。朱熹这个时候,其实还没有被包装成圣人的形象呢,之前宋濂给朱标讲什么朱子集注的时候,舒云翻了翻书,顺便跟朱标说了说朱熹的一些事情,本意是想要告诉朱标,学问这种东西,跟人品不是一回事。学问好的人,未必人品有多强!
到了后世,舒云见识过的事情多了去了,后世的时候,人心浮躁,既得利益者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往往会跟学界合作,找学界的名人帮忙发声,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包装,比如说什么房价会一直涨,而且涨得有道理之类的话,其实许多都是学界的人帮着包装起来的。一些后来被辟谣的一些理论学说,最初的时候也是有许多拥趸的!像是什么人体酸碱平衡理论,创始人都被米国那边盖棺论定判罚了,国内这边还有专家在鼓吹呢!
所以,这种学术权威什么的,根本没必要去迷信,学点道理也就是了,没必要真的被他们忽悠了!尤其,理学的核心就是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真要是灭了所谓的欲望,那么,他们这些文臣又求什么名呢?
朱标被舒云随口几句,很是影响了自个的三观,之后又跑去问朱元璋,朱元璋一开始还以为舒云不知道从什么野史上头知道的,还自个找人去问,结果看到记载之后,只觉得怀疑人生!如今一听别人居然将自个跟朱熹给联系了起来,朱元璋只觉得气恼,心里的想法大概就是类似于萧峰对慕容复,萧某堂堂男儿,竟然与你这等小人齐名!我朱元璋何等英雄豪杰,难道需要为了区区虚名,就要认你这等人做祖先?这不光是辱没了我,也辱没了我朱家的先祖,别的不说,我们老朱家的祖宗起码都是清清白白的!
因此,哪怕那些文臣搞出了看起来煞有其事的谱系考证,朱元璋也是不屑一顾,弄得他们最后也只能认了,一门心思去教导朱标,企图将朱标变成他们所需要的那种皇帝,最好是像是赵祯那样的仁宗。有了这样一重期待,这些文臣们就显得比较老实了!可惜的是,他们还真没看出来,朱标温厚的外表下面,性格大概也就是比朱元璋少了几分暴虐罢了!
朱标倒不是虚伪,而是他一直以来,都表现出了一种基本的礼貌,或者说是修养,他比较欣赏的是汉宣帝的话,那就是汉家自有制度,当以王霸之道杂之。赵祯倒是一味宽仁呢,结果到头来,连个儿子都没有,女儿受了委屈,都不能帮她做主,过继了个儿子过来,结果这位回头就追封了自个的生父做皇考,可以说憋屈了一辈子,除了混了个好名声之外,实际上,一点实惠都没得到。
而朱标呢,他想要面子,也想要里子,但是当二者冲突的时候,显然里子更重要一些。
他如今年纪还小,宋濂他们觉得将朱标教成了一个仁厚君子,等到他们知道了朱标究竟是什么性格,到时候只怕能气得一头碰死。
舒云可不会希望自个儿子变成赵祯那样的仁君,皇帝又不是圣贤,什么都要讲究仁义。实际上,就算是孔子,也有诛少正卯的事情呢,难道他就真的有什么少正卯违法犯罪的证据吗?这事被儒家门徒说得跟什么一样,本质上来说,就是排除异己。
所以到了后来,都不用朱元璋开口,一帮子勋贵就骂骂咧咧的,将文臣损得掩面而走。
转过头来,这些文臣也只能指望下一个皇帝了!须知朱元璋也快四十的人了,又是马背上的皇帝,按照常理的话,再做个十来年的皇帝就算是不错了,所以,如果下一任的皇帝倾向于他们,那么最后的赢家还是他们。
这也是儒家的长处,儒家向来有耐心!从汉朝那会儿就是这样,硬是将原本是显学的黄老之学后来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宗教,至于法家,也被融入到了儒家之中,儒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优势,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等到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又因为当时的政治背景,儒家那时候也就是弟中弟,前头还有佛门和道门挡着呢!但是呢,儒家那时候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怪物,那就是世家门阀!世家门阀掌握了知识传承,又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可以说,不管是最基础的温饱,还是更上层的话语权,都被他们垄断了!
哪怕后来科举制度变得慢慢成熟起来,又摊上一个杀伐果断,毫不讲理的女皇,将世家门阀杀得七零八落,但是儒家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觉得,学习儒学才能做官,才能达成自个的志向,所以,儒学到了现在,已经是尾大不掉,无法摆脱了!
元朝的时候,儒家自然也是受到了不少打击的,如果元朝国祚比较长,儒家只怕还能够顺利转变一次,变成能够迎合元廷的学问,好在元廷完蛋了,儒家勉强还算是保留了从前的一些骨架,但是到了如今,摊上朱元璋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唯一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儒家一时间也有些麻爪了。
他们想要给朱元璋套上一个笼头,因此,就表示朱元璋的祖先应该是朱熹,这样的话,老朱家也是儒家圣贤之后,自然就该尊崇儒学了!问题是,朱元璋是什么人,他对于这种事情是嗤之以鼻的,直接了当地就表示,我本淮左布衣!我们老朱家祖上就是土里刨食的,不跟什么名人硬扯什么关系。
当然,最主要的是,朱元璋也不屑于跟朱熹扯上什么关系。朱熹这个时候,其实还没有被包装成圣人的形象呢,之前宋濂给朱标讲什么朱子集注的时候,舒云翻了翻书,顺便跟朱标说了说朱熹的一些事情,本意是想要告诉朱标,学问这种东西,跟人品不是一回事。学问好的人,未必人品有多强!
到了后世,舒云见识过的事情多了去了,后世的时候,人心浮躁,既得利益者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往往会跟学界合作,找学界的名人帮忙发声,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包装,比如说什么房价会一直涨,而且涨得有道理之类的话,其实许多都是学界的人帮着包装起来的。一些后来被辟谣的一些理论学说,最初的时候也是有许多拥趸的!像是什么人体酸碱平衡理论,创始人都被米国那边盖棺论定判罚了,国内这边还有专家在鼓吹呢!
所以,这种学术权威什么的,根本没必要去迷信,学点道理也就是了,没必要真的被他们忽悠了!尤其,理学的核心就是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真要是灭了所谓的欲望,那么,他们这些文臣又求什么名呢?
朱标被舒云随口几句,很是影响了自个的三观,之后又跑去问朱元璋,朱元璋一开始还以为舒云不知道从什么野史上头知道的,还自个找人去问,结果看到记载之后,只觉得怀疑人生!如今一听别人居然将自个跟朱熹给联系了起来,朱元璋只觉得气恼,心里的想法大概就是类似于萧峰对慕容复,萧某堂堂男儿,竟然与你这等小人齐名!我朱元璋何等英雄豪杰,难道需要为了区区虚名,就要认你这等人做祖先?这不光是辱没了我,也辱没了我朱家的先祖,别的不说,我们老朱家的祖宗起码都是清清白白的!
因此,哪怕那些文臣搞出了看起来煞有其事的谱系考证,朱元璋也是不屑一顾,弄得他们最后也只能认了,一门心思去教导朱标,企图将朱标变成他们所需要的那种皇帝,最好是像是赵祯那样的仁宗。有了这样一重期待,这些文臣们就显得比较老实了!可惜的是,他们还真没看出来,朱标温厚的外表下面,性格大概也就是比朱元璋少了几分暴虐罢了!
朱标倒不是虚伪,而是他一直以来,都表现出了一种基本的礼貌,或者说是修养,他比较欣赏的是汉宣帝的话,那就是汉家自有制度,当以王霸之道杂之。赵祯倒是一味宽仁呢,结果到头来,连个儿子都没有,女儿受了委屈,都不能帮她做主,过继了个儿子过来,结果这位回头就追封了自个的生父做皇考,可以说憋屈了一辈子,除了混了个好名声之外,实际上,一点实惠都没得到。
而朱标呢,他想要面子,也想要里子,但是当二者冲突的时候,显然里子更重要一些。
他如今年纪还小,宋濂他们觉得将朱标教成了一个仁厚君子,等到他们知道了朱标究竟是什么性格,到时候只怕能气得一头碰死。
舒云可不会希望自个儿子变成赵祯那样的仁君,皇帝又不是圣贤,什么都要讲究仁义。实际上,就算是孔子,也有诛少正卯的事情呢,难道他就真的有什么少正卯违法犯罪的证据吗?这事被儒家门徒说得跟什么一样,本质上来说,就是排除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