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奥的灵魂仿佛已经脱离了躯体,他知道自己昏厥了过去,悲凉之余,也有一些意料之中。
有许多人,痛苦到了极致的时候是哭不出来,也无从发泄的,他也知道自己的情况不对,但那时恰逢教皇推举的关键时刻,即便皮克罗米尼枢机当选的几率远比其他人高,但也不是说,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作为皮克罗米尼枢机在外的耳目与手脚,他要为自己的老师监视他们的敌人,安抚他们的盟友,拉拢那些还在游移不定的家族。更不用说,他还担心着宗座出缺时总会出现的混乱与暴行,在幼年与少年时,他分别经过了两次教皇选举,虽然他的保护人让他不致遭受侵害,也不曾亲眼目睹过太多的悲惨场景,但那些残留在路面、石柱、壁砖缝隙间怎么清洗也仍然留有痕迹的血斑,那些门扉洞开、空荡残破的住宅与四处哀求嚎哭的妇孺,已经了足够的证据。
朱利奥招募瑞士雇佣兵,以及从佛罗伦萨抽调火绳枪手的时候,还有一些人感到困惑……他们当然知道罗马会在枢机主教们受困在西斯廷教堂的时候陷入混乱,但那又怎么样,每次都是如此,但只要选定了教皇,暴徒们留下的疮痍很快就会被掩盖与填充,没人不会想要留在罗马——也许,他们还能从中获得不少的好处——那些民众固然无辜,但他们又能为皮克罗米尼做什么?难道他们的祈祷能够改变枢机主教们贪婪的心思么?还是他们的感激能够在鎏金的圣杯里化作那一张张至关重要的选票?
但朱利奥美第奇不想再一次看到那样的罗马,而他也相信,他的老师,皮克罗米尼枢机与之后的庇护三世,也不会想要看到这样的罗马。
幸而现在的美第奇家族要支撑起这样一笔资金的支出并不困难,朱利阿诺美第奇,他最小的兄弟,还询问过他是否需要雇佣更多的士兵——朱利奥婉言谢绝了,只要一两年的时间,那些从流民中拔擢的士兵就能够成为他可信任的力量,他们不同于此时的雇佣兵,他们有固定的住所,宽阔的营地,定时而充足的俸金,最重要的,有修士教导他们,就像之前的三百名火绳枪手,他们知道自己将会为谁而战,为何而战,不被金钱,而被荣誉与信心驱使。
到了那时,若是他手中有着太多的雇佣兵,反而会令那些愿意相信他的人产生疑虑,雇佣兵们也会因为他的偏向而心生不满,何必呢?三百名瑞士雇佣兵,对于现在的罗马已经足够——在福尔诺沃战役的时候,他们的谨慎、顽强与坚毅给了朱利奥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不是朱利奥利用了查理八世因为泥泞大雨丢下的火炮,以及法国人的愚蠢无情,整场战役的结局究竟如何,可能只有天主知道。
而且他相信那些从福尔诺沃战役中一路跟着他到现在的小伙子们,有他们在,罗马不会陷入到那种毫无法律与道德而言的泥沼里去,但他担心的是另外一些人——埃奇奥与他的同伴们,在凯撒博尔吉亚死后,在他的请求下,阿萨辛的刺客们先行回到了罗马,为他寻找非常重要的两个人。
想到这里,朱利奥就不由得焦急了起来……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罗马、佛罗伦萨、卢卡、斯波莱特、勒皮、阿西西……皮克罗米尼、美第奇、博尔吉亚……师长、亲人、爱人、朋友……它们如同漩涡一般,围绕着他,但他伸出手去,却只能抓到一个空。
朱利奥不顾一切地挣扎着,寻找着锚点,他要回到他的身体里去,但无论他如何努力,他的灵魂仍然四处浮游,难以掌握——就在朱利奥几乎要大喊起来的时候,一个又热,又沉,软绵绵的东西投入了他的手臂之间,他虚弱的灵魂被凶猛地下拽——他在往下落,往下落……就在他几乎以为自己就要这样落入地狱去的时候……
————————
“他看上去快……无法呼吸了。”一个声音说。
“有点,但再等等。”另一个声音说,朱利奥听出了这是他的老师,现今的教皇庇护三世在说话。他用尽最后一丝力量鼓起胸膛,深深地吸了口气,咳嗽了起来。
一个人立刻快步接近,从他的胸膛上“拔”起了什么东西,朱利奥努力睁开眼睛,起初他视线模糊,但还能分辨出那个正在向他扑来的人正是他的姐姐康斯特娜美第奇,他被她紧紧地抱在怀里,面颊紧贴着她的丰盈,这种小孩子的待遇让他有些不好意思,但他的手脚根本用不上一点力气。
紧接着,康斯特娜被庇护三世毫无仪态与礼节地直接拨开,虽然贵为宗座,但他一如既往,亲手检查了弟子的眼睛、舌头与面色,确定他已无大碍。
“朱利奥伯父!”
庇护三世身后,另一个更加不讲究尊卑的家伙大喊道,清脆的声音就像是雷霆一般击破了朱利奥还有些混沌的思想——力气不足以拨开庇护三世的小科西莫,没有如同龄孩子那样去一次次地做无用功,略微观察了一下“敌情”、“战场”,他就敏捷地绕过圣父,从床榻的另一边发起进攻,眨眼间便占领了朱利奥空着的那侧手臂。
只是近两年间没能见到,小科西莫就已经完全长成了,1498年2月出生的他,今年6岁,与当时还是主教的皮克罗米尼裹在斗篷里带到阿西西的朱利奥一样大,但庇护三世对他可没对朱利奥的耐心,允许他接近朱利奥,只是想试试看他能不能唤醒一直昏睡不醒的弟子,现在他的任务完成了,也就被过河拆桥的宗座扔到了一边。
人们都说,孩子是最薄情寡义的,只要几天不见,哪怕他们之前最爱,最亲近的人也只能在他们的记忆里占据一小块微乎其微的位置,但小科西莫显然不属于其中之一,他牢牢地记得朱利奥,记得那么一个曾经在黑夜里奔驰几个小时,只为了陪自己玩上一小会儿的人,出于父子血缘的强烈情感更是让他根本不愿意离开,他紧紧地抱着朱利奥的手臂,无比信任地将面颊紧贴着隔着一层薄薄亚麻内衣的胸膛。
庇护三世不满地啧了一声,拉起滑落的羊绒毯子,将他们一起裹起来——就算是奖赏吧。
孩子的体温总是要比成人高,朱利奥只觉得自己从指尖开始,迅速地暖和了起来,痛苦与悲哀都似乎成了一场噩梦,并且正在迅速地离他远去,他看着小科西莫那双如同新叶般的碧绿眼睛,那双继承于卢克莱西亚博尔吉亚的眼睛,里面充满了他从未在卢克莱西亚的眼睛里看到过的信任。
“别哭呀,”小科西莫小声地说,艰难地从包扎严实的羊绒毯子里抽出小手来为他的“伯父”擦拭眼泪,他知道这个人是自己的父亲,但他也知道,他不能叫他爸爸,但没关系,他知道就行——他也知道,人在感到痛的时候就会流泪,“别哭,别哭呀,”他笨拙地安慰道,但发现自己的劝慰没有作用的时候也没有气馁“好吧,”他宽容地说“你实在忍不住了,就哭吧,我忍不住的时候,也会哭,哭一会就好了,我陪着你啊。”
————————
朱利阿诺美第奇与比安卡在门外焦灼地等待着,朱利奥的哭泣是无声的,但他们隐约听见了康斯特娜充满喜悦之情的喊叫声,知道朱利奥已经醒了,比安卡挂念的是小科西莫,一看到康斯特娜孤身出来,就无法控制地向她身后张望“小科西莫呢?”
“在陪他的……伯父,一会儿就好。”康斯特娜亲切地握住了比安卡的手,“别担心,他们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面了,让他们单独待一会儿。”需要找个时间,和比安卡谈谈了,康斯特娜想,朱利奥是个爱孩子的人,虽然将小科西莫交给朱利阿诺与比安卡代为抚养,但这并不是说,就此切断了与小科西莫的一切关系,小科西莫是朱利阿诺与比安卡的继承人,但更是朱利奥的,她必须认清自己的身份,她可以爱这个孩子,但绝对不能独占他。
朱利阿诺更担心朱利奥,得到朱利奥无恙的消息后,他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但看着康斯特娜,他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宗座阁下呢……”不见得是从另一个门走了吧。
康斯特娜的眼角不易令人察觉地抽搐了一下“没……什么……圣父……”她干巴巴地说“也在陪着……朱利奥。”
朱利阿诺的神情顿时也变得尴尬起来,若不是洛伦佐亲口对他说过,朱利奥应当是他的堂兄,是与他同名的叔叔的未婚生子,他也一定会认为,朱利奥是个皮克罗米尼,宗座对他的慈爱之心十几年来从未有过丝毫改变,就算是一个父亲对自己的独生子,也不会比这更好了。
其他不论,那个约书亚洛韦雷不正是最好的例证吗?
有许多人,痛苦到了极致的时候是哭不出来,也无从发泄的,他也知道自己的情况不对,但那时恰逢教皇推举的关键时刻,即便皮克罗米尼枢机当选的几率远比其他人高,但也不是说,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作为皮克罗米尼枢机在外的耳目与手脚,他要为自己的老师监视他们的敌人,安抚他们的盟友,拉拢那些还在游移不定的家族。更不用说,他还担心着宗座出缺时总会出现的混乱与暴行,在幼年与少年时,他分别经过了两次教皇选举,虽然他的保护人让他不致遭受侵害,也不曾亲眼目睹过太多的悲惨场景,但那些残留在路面、石柱、壁砖缝隙间怎么清洗也仍然留有痕迹的血斑,那些门扉洞开、空荡残破的住宅与四处哀求嚎哭的妇孺,已经了足够的证据。
朱利奥招募瑞士雇佣兵,以及从佛罗伦萨抽调火绳枪手的时候,还有一些人感到困惑……他们当然知道罗马会在枢机主教们受困在西斯廷教堂的时候陷入混乱,但那又怎么样,每次都是如此,但只要选定了教皇,暴徒们留下的疮痍很快就会被掩盖与填充,没人不会想要留在罗马——也许,他们还能从中获得不少的好处——那些民众固然无辜,但他们又能为皮克罗米尼做什么?难道他们的祈祷能够改变枢机主教们贪婪的心思么?还是他们的感激能够在鎏金的圣杯里化作那一张张至关重要的选票?
但朱利奥美第奇不想再一次看到那样的罗马,而他也相信,他的老师,皮克罗米尼枢机与之后的庇护三世,也不会想要看到这样的罗马。
幸而现在的美第奇家族要支撑起这样一笔资金的支出并不困难,朱利阿诺美第奇,他最小的兄弟,还询问过他是否需要雇佣更多的士兵——朱利奥婉言谢绝了,只要一两年的时间,那些从流民中拔擢的士兵就能够成为他可信任的力量,他们不同于此时的雇佣兵,他们有固定的住所,宽阔的营地,定时而充足的俸金,最重要的,有修士教导他们,就像之前的三百名火绳枪手,他们知道自己将会为谁而战,为何而战,不被金钱,而被荣誉与信心驱使。
到了那时,若是他手中有着太多的雇佣兵,反而会令那些愿意相信他的人产生疑虑,雇佣兵们也会因为他的偏向而心生不满,何必呢?三百名瑞士雇佣兵,对于现在的罗马已经足够——在福尔诺沃战役的时候,他们的谨慎、顽强与坚毅给了朱利奥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不是朱利奥利用了查理八世因为泥泞大雨丢下的火炮,以及法国人的愚蠢无情,整场战役的结局究竟如何,可能只有天主知道。
而且他相信那些从福尔诺沃战役中一路跟着他到现在的小伙子们,有他们在,罗马不会陷入到那种毫无法律与道德而言的泥沼里去,但他担心的是另外一些人——埃奇奥与他的同伴们,在凯撒博尔吉亚死后,在他的请求下,阿萨辛的刺客们先行回到了罗马,为他寻找非常重要的两个人。
想到这里,朱利奥就不由得焦急了起来……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罗马、佛罗伦萨、卢卡、斯波莱特、勒皮、阿西西……皮克罗米尼、美第奇、博尔吉亚……师长、亲人、爱人、朋友……它们如同漩涡一般,围绕着他,但他伸出手去,却只能抓到一个空。
朱利奥不顾一切地挣扎着,寻找着锚点,他要回到他的身体里去,但无论他如何努力,他的灵魂仍然四处浮游,难以掌握——就在朱利奥几乎要大喊起来的时候,一个又热,又沉,软绵绵的东西投入了他的手臂之间,他虚弱的灵魂被凶猛地下拽——他在往下落,往下落……就在他几乎以为自己就要这样落入地狱去的时候……
————————
“他看上去快……无法呼吸了。”一个声音说。
“有点,但再等等。”另一个声音说,朱利奥听出了这是他的老师,现今的教皇庇护三世在说话。他用尽最后一丝力量鼓起胸膛,深深地吸了口气,咳嗽了起来。
一个人立刻快步接近,从他的胸膛上“拔”起了什么东西,朱利奥努力睁开眼睛,起初他视线模糊,但还能分辨出那个正在向他扑来的人正是他的姐姐康斯特娜美第奇,他被她紧紧地抱在怀里,面颊紧贴着她的丰盈,这种小孩子的待遇让他有些不好意思,但他的手脚根本用不上一点力气。
紧接着,康斯特娜被庇护三世毫无仪态与礼节地直接拨开,虽然贵为宗座,但他一如既往,亲手检查了弟子的眼睛、舌头与面色,确定他已无大碍。
“朱利奥伯父!”
庇护三世身后,另一个更加不讲究尊卑的家伙大喊道,清脆的声音就像是雷霆一般击破了朱利奥还有些混沌的思想——力气不足以拨开庇护三世的小科西莫,没有如同龄孩子那样去一次次地做无用功,略微观察了一下“敌情”、“战场”,他就敏捷地绕过圣父,从床榻的另一边发起进攻,眨眼间便占领了朱利奥空着的那侧手臂。
只是近两年间没能见到,小科西莫就已经完全长成了,1498年2月出生的他,今年6岁,与当时还是主教的皮克罗米尼裹在斗篷里带到阿西西的朱利奥一样大,但庇护三世对他可没对朱利奥的耐心,允许他接近朱利奥,只是想试试看他能不能唤醒一直昏睡不醒的弟子,现在他的任务完成了,也就被过河拆桥的宗座扔到了一边。
人们都说,孩子是最薄情寡义的,只要几天不见,哪怕他们之前最爱,最亲近的人也只能在他们的记忆里占据一小块微乎其微的位置,但小科西莫显然不属于其中之一,他牢牢地记得朱利奥,记得那么一个曾经在黑夜里奔驰几个小时,只为了陪自己玩上一小会儿的人,出于父子血缘的强烈情感更是让他根本不愿意离开,他紧紧地抱着朱利奥的手臂,无比信任地将面颊紧贴着隔着一层薄薄亚麻内衣的胸膛。
庇护三世不满地啧了一声,拉起滑落的羊绒毯子,将他们一起裹起来——就算是奖赏吧。
孩子的体温总是要比成人高,朱利奥只觉得自己从指尖开始,迅速地暖和了起来,痛苦与悲哀都似乎成了一场噩梦,并且正在迅速地离他远去,他看着小科西莫那双如同新叶般的碧绿眼睛,那双继承于卢克莱西亚博尔吉亚的眼睛,里面充满了他从未在卢克莱西亚的眼睛里看到过的信任。
“别哭呀,”小科西莫小声地说,艰难地从包扎严实的羊绒毯子里抽出小手来为他的“伯父”擦拭眼泪,他知道这个人是自己的父亲,但他也知道,他不能叫他爸爸,但没关系,他知道就行——他也知道,人在感到痛的时候就会流泪,“别哭,别哭呀,”他笨拙地安慰道,但发现自己的劝慰没有作用的时候也没有气馁“好吧,”他宽容地说“你实在忍不住了,就哭吧,我忍不住的时候,也会哭,哭一会就好了,我陪着你啊。”
————————
朱利阿诺美第奇与比安卡在门外焦灼地等待着,朱利奥的哭泣是无声的,但他们隐约听见了康斯特娜充满喜悦之情的喊叫声,知道朱利奥已经醒了,比安卡挂念的是小科西莫,一看到康斯特娜孤身出来,就无法控制地向她身后张望“小科西莫呢?”
“在陪他的……伯父,一会儿就好。”康斯特娜亲切地握住了比安卡的手,“别担心,他们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面了,让他们单独待一会儿。”需要找个时间,和比安卡谈谈了,康斯特娜想,朱利奥是个爱孩子的人,虽然将小科西莫交给朱利阿诺与比安卡代为抚养,但这并不是说,就此切断了与小科西莫的一切关系,小科西莫是朱利阿诺与比安卡的继承人,但更是朱利奥的,她必须认清自己的身份,她可以爱这个孩子,但绝对不能独占他。
朱利阿诺更担心朱利奥,得到朱利奥无恙的消息后,他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但看着康斯特娜,他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宗座阁下呢……”不见得是从另一个门走了吧。
康斯特娜的眼角不易令人察觉地抽搐了一下“没……什么……圣父……”她干巴巴地说“也在陪着……朱利奥。”
朱利阿诺的神情顿时也变得尴尬起来,若不是洛伦佐亲口对他说过,朱利奥应当是他的堂兄,是与他同名的叔叔的未婚生子,他也一定会认为,朱利奥是个皮克罗米尼,宗座对他的慈爱之心十几年来从未有过丝毫改变,就算是一个父亲对自己的独生子,也不会比这更好了。
其他不论,那个约书亚洛韦雷不正是最好的例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