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造反几乎是必然的。看着李诚奏折里写的内容,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竖子,是要斩草除根耶?”
良久之后,李世民才恢复常态,改土归流需要时间,也需要和几位重臣仔细商议一番。再往下翻,还有一份奏折,打开一看是一张纸条,看完之后李世民忍不住乐了。
“陛下,微臣请求去城外的李庄面壁,留在长安城里面壁,耽误挣钱啊。望陛下伏允为荷。”连个落款都没写啊,李世民真想打断他的腿。
最终还是抬手找来大太监:“派人给他传话,就说朕允了,让他滚去李庄好好闭门思过。”
这家伙,还是这么不着调啊,李世民觉得头疼。李诚这家伙太诡异了,你说他没文化,那是在骗整个大唐,你说他文采斐然吧,他有总是弄这种不着调的大白话。
不过李庄那边的事情,确实提醒李世民了。少府监那边的事情,阎立本干的还算不错,今年的产铁量,上半年就是六百万斤,一年下来一千万斤不是问题了。伴随着少府监的钢铁产量上升,民间产铁量也跟着上升。
那些门阀真是混蛋,但是却又无可奈何。人家产点铁打农具,你不能说不行吧?到底私下里有没有生产武器,这谁能肯定呢?毕竟大唐的现状就是这样,当初府兵都是自己准备武器装备来着。民间生产武器,从来都不是怪事。
门阀就更不用说了,门阀弟子自备铁甲上阵,那也不是啥新鲜事了。要不是因为门阀太强,隋朝也不会开科举,唐朝也不会跟着开。
关陇集团、山东士族集团、江南文人集团,这是李唐立国的基础啊。李世民为了这打破这个局面,可谓是煞费苦心。从科举到《氏族志》,都是李世民的苦心孤诣的举措。
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李世民希望出现一个撬动根本的力量出现。但是现在看来,自己有生之年是很难看见了,李世民只能玩平衡,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了。
当然李世民也看到了希望,这个希望是什么呢?大概只有李世民自己心里最清楚,自己看见的希望居然是李诚这家伙,为啥会这么想呢?因为李诚是根合格的搅屎棍。他的出现,搅动了太多的利益纠纷。
现在看来,李诚的出现,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皇帝。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皇室财政支出拮据的局面。想到这些,李世民都有点后悔了。好吧,就算是一种磨砺吧,留给下一任君王的辅国重臣。可以想到李承乾,李世民又头疼了。
关于太子的勾当,李世民发现这孩子有点长歪了,作为父亲,有必要给他扶正。
其实李世民一直希望让李诚去给李承乾作帮手,但是李诚每次反应都很激烈,死活不肯接受。具体原因李诚不说,但是李世民总是会怀疑,李诚是不是有什么忌惮的地方。可惜的是,李世民没法开口问李诚。
李诚一直没觉得自己有多重要,他只能在唐朝这个盛世,好好的回一辈子。嗯,给我几个女人,我能创造一个家族。
身边的武顺就没那么多想法了,浑身过电数次后,再也没有半点力气。事后都是小娅进来伺候的,把个贴身丫鬟累的一头的汗。
身为家主的李诚,爽过之后在堂前抽烟斗,享受丫鬟的扇子服务。看看一头是汗的丫鬟,李诚无比怀念轴承。有轴承的话,就可以弄个风扇出来了,不用电,用人力驱动也是好的。
轴承是个好东西,但是以现在的工艺水平,却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了,差点忘记正事了,温柔乡果然误事。李诚起身,进了里屋,坐在武顺身边笑道:“陛下要是准了,明日便全家去庄子里呆着吧。长安城呆着不爽利。”
武顺爬起来,抱着李诚,低声道:“郎君去便去,妾身自然是跟着的。便是死了,也要让郎君烧成骨灰,带在身边的。”一句话说的李诚心头一颤,回头在额头上亲一下:“年底天冷了,登州上任,你要跟着就跟着吧。”
武顺满意的笑了笑,身子往怀里挤了挤:“崔氏姐妹愿意看顾李家的产业就看着,妾身只要在郎君身边就满足了。”
良久之后,李世民才恢复常态,改土归流需要时间,也需要和几位重臣仔细商议一番。再往下翻,还有一份奏折,打开一看是一张纸条,看完之后李世民忍不住乐了。
“陛下,微臣请求去城外的李庄面壁,留在长安城里面壁,耽误挣钱啊。望陛下伏允为荷。”连个落款都没写啊,李世民真想打断他的腿。
最终还是抬手找来大太监:“派人给他传话,就说朕允了,让他滚去李庄好好闭门思过。”
这家伙,还是这么不着调啊,李世民觉得头疼。李诚这家伙太诡异了,你说他没文化,那是在骗整个大唐,你说他文采斐然吧,他有总是弄这种不着调的大白话。
不过李庄那边的事情,确实提醒李世民了。少府监那边的事情,阎立本干的还算不错,今年的产铁量,上半年就是六百万斤,一年下来一千万斤不是问题了。伴随着少府监的钢铁产量上升,民间产铁量也跟着上升。
那些门阀真是混蛋,但是却又无可奈何。人家产点铁打农具,你不能说不行吧?到底私下里有没有生产武器,这谁能肯定呢?毕竟大唐的现状就是这样,当初府兵都是自己准备武器装备来着。民间生产武器,从来都不是怪事。
门阀就更不用说了,门阀弟子自备铁甲上阵,那也不是啥新鲜事了。要不是因为门阀太强,隋朝也不会开科举,唐朝也不会跟着开。
关陇集团、山东士族集团、江南文人集团,这是李唐立国的基础啊。李世民为了这打破这个局面,可谓是煞费苦心。从科举到《氏族志》,都是李世民的苦心孤诣的举措。
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李世民希望出现一个撬动根本的力量出现。但是现在看来,自己有生之年是很难看见了,李世民只能玩平衡,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了。
当然李世民也看到了希望,这个希望是什么呢?大概只有李世民自己心里最清楚,自己看见的希望居然是李诚这家伙,为啥会这么想呢?因为李诚是根合格的搅屎棍。他的出现,搅动了太多的利益纠纷。
现在看来,李诚的出现,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皇帝。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皇室财政支出拮据的局面。想到这些,李世民都有点后悔了。好吧,就算是一种磨砺吧,留给下一任君王的辅国重臣。可以想到李承乾,李世民又头疼了。
关于太子的勾当,李世民发现这孩子有点长歪了,作为父亲,有必要给他扶正。
其实李世民一直希望让李诚去给李承乾作帮手,但是李诚每次反应都很激烈,死活不肯接受。具体原因李诚不说,但是李世民总是会怀疑,李诚是不是有什么忌惮的地方。可惜的是,李世民没法开口问李诚。
李诚一直没觉得自己有多重要,他只能在唐朝这个盛世,好好的回一辈子。嗯,给我几个女人,我能创造一个家族。
身边的武顺就没那么多想法了,浑身过电数次后,再也没有半点力气。事后都是小娅进来伺候的,把个贴身丫鬟累的一头的汗。
身为家主的李诚,爽过之后在堂前抽烟斗,享受丫鬟的扇子服务。看看一头是汗的丫鬟,李诚无比怀念轴承。有轴承的话,就可以弄个风扇出来了,不用电,用人力驱动也是好的。
轴承是个好东西,但是以现在的工艺水平,却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了,差点忘记正事了,温柔乡果然误事。李诚起身,进了里屋,坐在武顺身边笑道:“陛下要是准了,明日便全家去庄子里呆着吧。长安城呆着不爽利。”
武顺爬起来,抱着李诚,低声道:“郎君去便去,妾身自然是跟着的。便是死了,也要让郎君烧成骨灰,带在身边的。”一句话说的李诚心头一颤,回头在额头上亲一下:“年底天冷了,登州上任,你要跟着就跟着吧。”
武顺满意的笑了笑,身子往怀里挤了挤:“崔氏姐妹愿意看顾李家的产业就看着,妾身只要在郎君身边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