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耕的开始,李诚总算是安静了,没有再折腾出什么大事。闲暇的时候,李诚就陪着秋萍,看着肚子一天一天的变大。
武家那边,李诚也没忘记,隔三差五的派人去送信,言下之意,现在比较忙。等夏收之后,不会忘记武顺的。这一下,杨氏和武顺都吃了定心丸,唯一不满的就是武约。
春耕、春闺,连在一起,李世民这个皇帝很是忙碌了一段。正式春耕要祭天,都不能让别人代替他去,就得自己亲自上。科举开始,还要祭庙,这个让李承乾去了。
闲暇的时候,李世民每天最关心的,还是李诚那边的动静。
身边的大太监,每天都要汇报一次,关于李庄的各种事情。
“按住了,按住了,对,小心点下刀。”李诚站一边指挥,一头小猪被按的死死的,肚子朝上。站在小猪跟前的也是一个太监,不过这位原来是阉人的,现在阉猪。
这位是李诚通过高晋请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算基本的掌握了阉猪技巧。
问题是,这位不能长期呆在李庄,所以他还要教会几个小伙子,怎么阉猪。
猪为什么阉割的问题,李诚没有费劲去解释,一句话:“问那么多干啥,照我说的做。”公猪母猪都要阉割,阉割之后就没那么活跃,每天吃了睡睡了吃,长肉快不说,还有就是猪肉里有一股sāo味,阉割之后也消失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多种经营
“啥?竖子在养猪?还阉割了再养?”这是什么鬼?猪肉在这个时代是贱肉,穷人才吃这玩意。李诚要闹哪样呢?李世民很是费解,觉得这小子要搞事。
好吧,养猪就养猪吧,让丽景门的人盯紧点,别让李诚出事了就行。
过几天,李世民又吃惊了:“啥?在挖鱼塘养鱼?”
又过几天,李世民已经麻木了,李诚不管搞出任何新花样,李世民都不在意了。
李诚说他会种地养殖,那不是吹牛。农家孩子出身,本人就是干养殖出身的。要不是鸡瘟太恐怖,这时代又没有yào可以预防,李诚都准备大规模的养鸡。
春耕之后的李庄,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后山脚下,多了一个养猪场,边上挖了一口鱼塘,用水车把渭河的水引到鱼塘的,鱼苗都是从渭河里捞的。花样多的很,什么鱼都有。
李庄的农户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循环,养猪的粪便,一部分直接喂鱼,一部分则堆积起来,经过处理后,变成了肥料。庄户们很好奇,李诚种地怎么如此麻烦。
这个时代的农业模式,还处在粗放式的广种薄收。哪像李诚啊,每天带着十几个老卒,还有一群男女娃娃们,都不知道在忙个啥。
李诚第一批,养殖了五十头猪,没有搞太大,不是因为没实力,而是没必要。李诚做的这一切,都是在树立一根标杆。等到收获的时候,庄户们自然会跟着李诚一起干。
养猪,养鱼,施肥,种地,李诚的模式,看着就很新鲜。
就在大家以为,李诚该折腾的都折腾过了之后,李诚又出新花样了。少府监的工人,用马车拉来了一个大家伙,就在渭河边上叮叮当当的忙活起来了。
宿卫和庄户们才发现,渭河边上早早就修了一间屋子,以前都不知道干啥的,现在都知道了。少府监的匠人们忙碌着,装好了一个大型水车之后,随着李诚的一声号令:“放!”大型水车在杠杆的作用下,缓缓的落到水中。水力的带动下,水车开始转动,通过主轴和齿轮,带动了磨盘。人们这才发现,李诚用水车弄了一个磨坊出来了。以后谁家要磨点啥,只要是李庄的,全都免
费。外面的农户,想要用磨坊也不是不行,但是你得等没人用的时候才行,而且不白用,要么给钱,要么糠留下。
磨坊的出现,大大的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庄户们一片叫好声。
好吧,总该消停了吧?但这是一个错觉。李诚又搞事情了。
还是在渭河边上,挨着磨坊不远的地方,李诚搞出了新花样。
这个事情跟大豆有关,大豆在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一度
武家那边,李诚也没忘记,隔三差五的派人去送信,言下之意,现在比较忙。等夏收之后,不会忘记武顺的。这一下,杨氏和武顺都吃了定心丸,唯一不满的就是武约。
春耕、春闺,连在一起,李世民这个皇帝很是忙碌了一段。正式春耕要祭天,都不能让别人代替他去,就得自己亲自上。科举开始,还要祭庙,这个让李承乾去了。
闲暇的时候,李世民每天最关心的,还是李诚那边的动静。
身边的大太监,每天都要汇报一次,关于李庄的各种事情。
“按住了,按住了,对,小心点下刀。”李诚站一边指挥,一头小猪被按的死死的,肚子朝上。站在小猪跟前的也是一个太监,不过这位原来是阉人的,现在阉猪。
这位是李诚通过高晋请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算基本的掌握了阉猪技巧。
问题是,这位不能长期呆在李庄,所以他还要教会几个小伙子,怎么阉猪。
猪为什么阉割的问题,李诚没有费劲去解释,一句话:“问那么多干啥,照我说的做。”公猪母猪都要阉割,阉割之后就没那么活跃,每天吃了睡睡了吃,长肉快不说,还有就是猪肉里有一股sāo味,阉割之后也消失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多种经营
“啥?竖子在养猪?还阉割了再养?”这是什么鬼?猪肉在这个时代是贱肉,穷人才吃这玩意。李诚要闹哪样呢?李世民很是费解,觉得这小子要搞事。
好吧,养猪就养猪吧,让丽景门的人盯紧点,别让李诚出事了就行。
过几天,李世民又吃惊了:“啥?在挖鱼塘养鱼?”
又过几天,李世民已经麻木了,李诚不管搞出任何新花样,李世民都不在意了。
李诚说他会种地养殖,那不是吹牛。农家孩子出身,本人就是干养殖出身的。要不是鸡瘟太恐怖,这时代又没有yào可以预防,李诚都准备大规模的养鸡。
春耕之后的李庄,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后山脚下,多了一个养猪场,边上挖了一口鱼塘,用水车把渭河的水引到鱼塘的,鱼苗都是从渭河里捞的。花样多的很,什么鱼都有。
李庄的农户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循环,养猪的粪便,一部分直接喂鱼,一部分则堆积起来,经过处理后,变成了肥料。庄户们很好奇,李诚种地怎么如此麻烦。
这个时代的农业模式,还处在粗放式的广种薄收。哪像李诚啊,每天带着十几个老卒,还有一群男女娃娃们,都不知道在忙个啥。
李诚第一批,养殖了五十头猪,没有搞太大,不是因为没实力,而是没必要。李诚做的这一切,都是在树立一根标杆。等到收获的时候,庄户们自然会跟着李诚一起干。
养猪,养鱼,施肥,种地,李诚的模式,看着就很新鲜。
就在大家以为,李诚该折腾的都折腾过了之后,李诚又出新花样了。少府监的工人,用马车拉来了一个大家伙,就在渭河边上叮叮当当的忙活起来了。
宿卫和庄户们才发现,渭河边上早早就修了一间屋子,以前都不知道干啥的,现在都知道了。少府监的匠人们忙碌着,装好了一个大型水车之后,随着李诚的一声号令:“放!”大型水车在杠杆的作用下,缓缓的落到水中。水力的带动下,水车开始转动,通过主轴和齿轮,带动了磨盘。人们这才发现,李诚用水车弄了一个磨坊出来了。以后谁家要磨点啥,只要是李庄的,全都免
费。外面的农户,想要用磨坊也不是不行,但是你得等没人用的时候才行,而且不白用,要么给钱,要么糠留下。
磨坊的出现,大大的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庄户们一片叫好声。
好吧,总该消停了吧?但这是一个错觉。李诚又搞事情了。
还是在渭河边上,挨着磨坊不远的地方,李诚搞出了新花样。
这个事情跟大豆有关,大豆在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