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大人,各位所忧心之事我也知道,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各位应该知道,我兵部已经今非昔比,下面的参谋司乃是各军中的受伤退下来的将领所组成,对我苍**队中的实际情况十分了解,又经过不段的苦学,也算是谙熟兵法,大家所推演出来的结果,自然是最好的办法。”“推演?”“不错,当初陛下在北伐之战中,曾经用到一种叫沙盘的东西,我兵部的几位退将觉得此法甚好,就采用了这个法子,这几日进行过十几场推演,设定了各种状况,最终还是觉得此法对战局最为有利。”葛烈的一番话,引起了众臣的深思,大家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注到了杨沐的身上。毕竟,在座的各位,只有皇帝陛下一人指挥了两次大战,经验最为丰富,也最具有判断力。见此,杨沐淡淡一笑。从心底里来说,他也是非常忐忑的。但是,葛烈说得却很对。两军交战,决定一场胜负的,兵力固然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却并不代表全部。装备、士气、天时地利、临阵指挥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就以中国来说,站在历史的长河上,俯看每一个朝代,都至少有一场以少胜多的决定性战役。从周朝的牧野之战,到春秋时期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齐魏之间的马陵之战,再到秦末的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汉朝霍去病北击匈奴,刘秀指挥的昆阳大战,汉末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唐朝李靖的阴山之战,北宋二十万大军被几千辽军击败,明朝的靖难,土木堡之变至于清朝,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开始就是几万骑兵撵着李自成的上百万农民军四处逃窜,到了清末鸦片战争开始,一直是被携带先进武器的外**队按在地上摩擦,几千洋枪兵就敢杀到中国腹地,好不容易甲午海战还算势均力敌,却因为高层决策不当,造成了惨败就这些,还仅仅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战役,其余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简直是不胜枚举,最夸张的昆阳大战和淝水大战,那都是单挑几十倍的兵力,然后还大胜。如果把之前苍国对外的两次大战与之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这点战绩很容易就会被湮没在滚滚的历史潮流中,成为那众多案例中不起眼的一个。所以,兵力之间的差距,并不是战争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武器装备、士气、天时地利、指挥决策,只要在一个方面占据优势,都符合以少胜多的条件。兵部的策略,是正确的。而且,分析得非常有道理!当苍国的战械武器摆放在阵前,敌军一片片的倒下,那些士卒还敢再冲锋吗?只要有稍微的胆寒,就会引发连环效应,一小片溃散造成大面积的瘫痪,再加上五万麒麟军的加入,五十万大军看似很多,但两军的接触面积总的来说就只有那么一点大,一个骑兵斩首十人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从这方面考虑,工部尚书陈佑所担心的时间问题,根本只是一个伪命题,只存在理论中。“陛下陛下”杨沐愣神间,沈安在旁边轻声提醒了一下,示意大臣们都还在看着。“哦那个朕在权衡一些利弊。”杨沐回过神来,然后道:“既然各位都没了主意,就暂且让兵部展示一下拳脚吧,今日晚上,兵部拟定一份文书,让朕过目一下,明日再做决断。各位爱卿既然没有什么事,就都去各忙各的,前线战事紧张,后勤方面就要劳烦各位爱卿了。”“是!”“臣等谨遵谕旨,臣等告退”众臣告退之后,杨沐坐在紫宸殿的御书房里,翻开了这些天抄写的成果。其中一本就是封神演义。这本书看起来只是一本神话演义,但实质上宣扬的,却是一种神仙帮助凡间帝王夺取权力的。一旦宣扬出去,苍国凭借两次奇迹般的战事,必定会被外界津津乐道,蒙上一层神秘面纱。对于苍国来说,这是极为有利的。愚昧普通百姓和底层的士卒,会在潜意识里接受这种观点。无形之中,降低了敌方士气,增添了己方士气,同时在战后统治敌方地盘的时候,增添一种自然合法性。本来,这本书是他为了适应目前苍国的环境,稍加修改后准备教给印刷厂制作成书的。但是,却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情给耽搁了。将封神演义放下,杨沐拿起了另外的几本书。基础数学、基础生物、基础物理、基础化学、铁矿开采这些书,他打算先给科技部研究,然后再给教育部,用来教学所用。预计在一年之内,培养出一大批专攻其中一科的基础科学人才,为苍国积蓄技术底蕴。吩咐一个亲卫,让他将这些书交给科技部。傍晚时分,兵部送来了一份推演图。根据兵部的参谋司的讨论,目前的重点不在决战,而是如何将洞国大军引入到一起,进行决战。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此次洞国率军出征的主帅是李贺,从其多年来一直镇守在与盛国的边境地带的经历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善于谋局的人,不会因为己方占据优势兵力,就得意忘形,集结大军于一处。这样一来,就算苍军想要与其决战,都不太可能。如何让其放下戒心,与苍国进行大规模的决战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当天晚上,他在妙曦的宫里夜宿的时候,却被一言惊醒。“陛下所求,不过是击败其中一方罢了,何必执着于洞国呢?”妙曦趴在杨沐的身上,吐气如兰,闷哼出声。“嗯?什么意思?”“陛下这次,是御驾亲征么?”妙曦舔了舔嘴唇。“唔看情况,也许会去。”妙曦面露喜色,撒娇道:“陛下带臣妾去好不好,在这后宫里住了一年多,都快闷死了,陛下带臣妾去,既可以暖被窝,又可以建功杀敌,用处大着呢。”“唔,杀敌建功?你还能上阵不成?唔说来听听”“不,陛下答应了,臣妾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