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谢“夜1无殇”盟主与“烈火青铜”长老两位书友各一万起点币打赏~』
————以下正文————
次日清晨,晨光透过窗户照入屋内。
此时蒙仲早已醒了,但由于右臂被新婚的妻子乐嬿枕着,他亦不敢有所异动,生怕惊扰了仍然在眠的妻子。
『妻子……』
蒙仲忍不住轻轻笑了下。
他觉得此刻的这种感觉有些新鲜。
记得自从他记事起,他就只有与已故的兄长蒙伯同塌而眠过,而蒙伯在蒙仲十岁时为国家征召,作为士卒攻伐滕国且因此一去不回,在随后的七八年,蒙仲从来都是独自而眠,此番还是首次与他人同塌而眠,而且还是与他的新婚妻室。
明明在昨日仍感觉颇为陌生,甚至于彼此都有些紧张,但今日,蒙仲却已在心中将身边的女子归类于“家人”,这种奇怪的感觉着实很奇怪,但也……谈不上不好。
或者说,这种感觉还挺不错的。
闲着无事,蒙仲微微向右转头,打量着怀中的女子,却见她侧身面朝自己,微蜷着身躯,双手亦缩在胸前,显然是对经历的这一切仍感觉有几分陌生、几分彷徨。
轻轻拨开她盖在脸颊上的秀发,蒙仲首次近距离看着自己的新婚妻子,看着她平缓的呼吸,看着她时而在睡梦中微微皱起的眉头,看着她那微微张启的嘴唇。
期间,有一股暖洋洋的气息流遍全身,酥酥麻麻。
再转头看了眼外屋昨日被自己撞碎的窗户,蒙仲意识到时辰已经不早,他得赶紧起身,必须待会他还得出面相送此番前来庆贺他婚事的诸宾客。
在犹豫了一下后,他左手轻轻托住乐嬿的头,同时悄悄将右臂往外抽。
尽管他的举动已经十分小心,但还是惊动了睡眠中的乐嬿,后者立刻睁开了眼睛,刚好与蒙仲四目交接。
可能是刚刚被惊醒的关系,乐嬿的思绪还不是很清晰,骇然发现自己身边竟然躺着一名男子,顿时间满脸骇然。
然而在仅一两息后,她便释然了:这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她新婚的夫君。
紧接着,她的脸庞因为羞涩顿时遍布红晕,红唇时启时合,似乎是不知该说什么。
此时,蒙仲率先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我见你睡地挺沉,不想打搅你,没想到……还是把你惊醒了。”
“夫君言重了,是妾身的过错。……夫君这是要起身么?”
“嗯。……孟夫子与他的弟子们或许会再暂住一段日子,但太子殿下与戴不胜军司马,还有我的义兄田章、惠盎,他们恐怕难以久留,想必今日就会提出辞别,我得送送他们。”
“理当如此。”乐嬿点点头说道:“妾身伺候夫婿穿衣……”
说着,她便用手臂支撑着卧榻准备坐起身来,结果刚一动,她就感觉下身传来阵阵刺痛,让毫无防备的她再次倒在榻上。
瞧见这一幕,蒙仲咳嗽一声说道:“你……我想今日还是在榻上歇歇吧。”
听到这话,乐嬿羞地满脸通红,但还是坚持说道:“妾身不碍事的,妾身来服饰夫君穿衣吧,终归这是妾身的本分……”
“真的?”蒙仲故意轻笑了一声。
乐嬿愣了下,好似意识到了什么,撩起被褥下意识低头看了一眼,旋即这才发现自己全身赤裸,顿时羞地说不出话来。
在些许的死寂过后,她这才从被褥中伸出一条白皙的手臂,指指卧榻旁的地上,带着满满的羞涩低声说道:“夫、夫君,能否……能否帮妾身拾一下衣裳……”
“好了。”蒙仲笑着拍了拍乐嬿的手背,宽慰道:“总之今日你就好好歇着吧,难道穿衣我自己还不会么?”
“那……那好吧。”乐嬿用被褥蒙着大半张脸,羞涩地应道。
只见蒙仲弯腰将地上属于乐嬿的衣裳拾起,放在卧榻旁,旋即穿起自己的衣袍。
在此期间,乐嬿亦偷偷打量着自己的夫婿。
正所谓穿衣不显、脱衣有料,别看蒙仲穿上衣袍后看起来颇为儒雅、文质彬彬,仿佛很瘦弱的样子,但此刻赤裸着上身的他,却能见到他手臂、后背皆有结实的肌肉,非但毫不瘦弱,反而很健壮——这与他常年锻炼是分不开的。
『原来他一点也不瘦……就说嘛,他是带兵打仗的司马,怎么会瘦弱呢?难怪昨晚……』
联想到昨晚,乐嬿顿时感觉面颊好似火烧一般,下意识将盖在面颊上的被褥又往上拉了拉,遮住了眼眸。
但旋即又觉得这样不妥——这样岂非是看不到自己的夫婿了?
于是她又稍稍将拉紧的被褥又松了松,以便能看到正在穿衣的丈夫。
毕竟正是处在这个年纪,不止年轻的男子会对女子有所好奇,事实上女子亦是如此,更别说对于乐嬿而言,眼前的这位还是日后要与她相处一生的丈夫。
而与此同时,在家中的主屋内,蒙仲的母亲葛氏与妹妹蒙嬿也早就醒了,且刚刚成为婆婆的葛氏,此刻正站在屋外,有些着急地看着东屋那边,口中不住地念叨:“早饭早就准备好了,阿仲这孩子,怎么还不起来?……待会儿他还得出面送送那些宾客呢,真不晓事,这孩子。”
蒙嬿这会儿正在用饭,闻言轻轻“哼”了一声,自顾自低头扒饭。
想了想,葛氏转头对蒙嬿说道:“阿嬿,你去催催你兄长,叫他赶紧起来。”
“我不要。”蒙嬿下意识拒绝,旋即,见葛氏投来不解的目光,她连忙解释道:“万一阿兄与嫂嫂还没起,我贸然撞进去,这多不好?”
“你这傻孩子,你不会先敲敲门么?”葛氏没好气地说道:“快去。”
“哦……”
不敢违抗义母,蒙嬿撅着嘴走向屋外,然而没走几步,又被葛氏喊住,在她耳边低声嘱咐道:“若你嫂子醒了,你让她把那块白绢给你,你带来给为娘。”
“白绢?”蒙嬿不解地问道:“娘,你要她一块白绢做什么?”
“为娘只是看看……”
“白绢有什么好看的?阿兄此番成婚,阿兄的那些宾客送来了那么多好看的布,您非要看他一块白绢?”
“你这孩子……”
葛氏不知该如何向蒙嬿解释,催促道:“你去就是了,快去。”
“哦……”
蒙嬿应了一声,只好来到了东屋,轻轻叩了叩门,喊道:“阿兄?阿兄?”
仅片刻后,屋内便传来了蒙仲的声音:“阿嬿?稍等。”
旋即,蒙仲便打开了屋门,问道:“怎么了?”
“呃,见阿兄与嫂……嫂子迟迟不起,娘叫我来催催……阿兄今日不是还要相送那些宾客吗?”
在说这话时,蒙嬿的目光亦偷偷窥探着内屋。
“我这不是已经起来了嘛。”蒙仲笑着回了一句,旋即见蒙嬿探头探脑的模样,没好气地笑道:“你干嘛呢?”
“我瞧瞧嫂子醒没醒……娘嘱咐我一件事,说是让我问嫂子要一块白绢……”
“哦……”
蒙仲顿时恍然。
还别说,这件事还真不好由他这般的男子插手,按照习俗,一般是由已婚的姑嫂出面,至于婆婆,在这种事上也是不好直接出面的。
想到这里,蒙仲咳嗽一声说道:“你嫂子已经醒了,你去吧,我到主屋那边去。……对了,走时把门关上,你嫂子她……今日需要歇养一下。”
“哦……”
蒙嬿不是很懂兄长的话,不过也没在意,见兄长走向主屋,便蹑手蹑脚地走向了内屋。
平心而论,蒙嬿对乐嬿这个嫂子的感觉,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
之所以说谈不上坏,那是因为乐嬿的品性确实很好,哪怕当初蒙仲在没有给她回复的情况下去了赵国,但乐嬿还是毫无怨言地等候着,甚至于见葛氏、蒙嬿母女过于操劳,主动带着娘家的仆从帮忙田里的事物。
更有甚者,见蒙嬿身上的衣服旧了,乐嬿还亲手给她缝制新衣。
因此,在刨除其他感情后,蒙嬿对乐嬿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但为何又说谈不上好呢,这主要还是因为不适应。
还记得八年前时,蒙嬿真正的亲兄长蒙春战死在滕国,得知这个噩耗后,其母萧氏亦因为悲伤过度而故,以至于家中就只剩下蒙嬿孤单一人,当时,正是葛氏收养了年仅七八岁的蒙嬿,对其视如己出,而蒙仲亦很宠爱这个妹妹。
蒙嬿很珍惜这份珍贵的亲情,可忽然有一日,一个叫做乐嬿的女子闯入了她们家,以至于以往疼爱的葛氏,近几年嘴里也时常念叨着此女,她自然会为此感到惊慌与彷徨。
至于剩下的,恐怕就是仿佛兄长被人夺走了那般的感觉吧。
“笃笃笃。”
走到轻掩的内屋,蒙嬿轻轻敲了敲门栋。
此时乐嬿刚刚在屋内穿上贴身的小衣,听到声音吓了一跳,带着几分惊慌问道:“谁?”
“是我,蒙嬿。”
原来是小姑。
乐嬿顿时释然了,轻声说道:“是小嬿吗,进来吧。”
说着,她自己亦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也难怪,毕竟她与蒙嬿都叫做嬿,以至于她有时候叫蒙嬿为小嬿时,总有种仿佛在喊自己的错觉。
可能正是同名的关系,因此她在见到蒙嬿的最初,就对这位小姑印象极佳,只可惜后者似乎对她爱答不理的样子。
依言走入屋内,看到了仅穿着贴身小衣坐在卧榻上的乐嬿。
看着那张床榻,蒙嬿不由地微微咬了咬嘴唇,毕竟曾经她还年幼时,亦与兄长蒙仲在这张床榻上打闹过,可现如今,这张床榻上却坐着一个陌生的女人。
想到这里,她心中有些不快,板着脸说道:“娘让我在看看你起没起来,顺便,让你给我一块白绢。”
“白绢?”
乐嬿稍稍愣了下,脸庞霎时间变得通红,从枕下取出她早已叠得方方正正的那块白绢,刚想下榻递到蒙嬿手中,就感觉下身仿佛撕裂了般的剧痛,痛地她双眉紧皱。
“你怎么了?”
蒙嬿的心底亦不不坏,见乐嬿露出痛苦之色,连忙几步走上前扶住后者,有些紧张地问道:“你莫不是得了什么病了?怪不得阿兄说你需要歇养一下……要不要我帮到(蒙)城内请医师?”
“不用不用……”
乐嬿一听就知道这位小姑对此事还一无所知,面红耳赤之余,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只好含糊其辞道:“我只是……有些疲倦,歇养一日就好了……”说着,她便将手中的那块白绢递给蒙嬿,红着脸说道:“你拿着去吧,莫要让婆婆久等了。”
“真没事?”
“嗯,不碍事的……”
“那好吧,那你躺下多歇歇,待会我把饭菜给你端过来。”
“不用不用……那,麻烦你了。”
“麻烦倒不至于,只不过……”说到这里,蒙嬿好似闻到了什么,嗅了嗅问道:“这屋内,什么味?”
“我也不知……”乐嬿用被褥捂着羞红的脸,慌慌张张地岔开话题:“那……那我就再歇息片刻了……”
“嗯,你躺着吧。”
虽然心中对乐嬿有些芥蒂,但考虑到眼前这位嫂子仿佛生了病的样子,蒙嬿亦有些不忍,替她掖好被子,这才转身走到屋外。
『为何娘一定要我向乐嬿这女人讨要这块白绢呢?』
出于好奇,蒙嬿见四下无人,便索性将手中的白绢摊开,旋即便看到了白绢上的点点落红。
起初她有些不解,但旋即,她便联想到了什么——毕竟她好歹也十六岁了,亦经历过了作为女儿家必须得经历的事。
『娘要这污秽之物做什么?』
蒙嬿有些嫌弃,但仔细看看,似乎白绢上的血迹与她印象中又不太一样,至少闻起来没有那种奇怪的腥味。
不懂。
带着诸般困惑,蒙嬿赶紧将这块白绢原样叠好,送到仍还站在主屋屋外的母亲葛氏手中。
从蒙嬿手中接过那块白绢,葛氏摊开看了一眼,虽然她知道乐嬿乃是出身乐氏一族的宗女,自然洁身自好,但终归看到此物她才敢放心。
“娘,这是什么呀?”
“呃……”葛氏看了一眼蒙嬿,考虑到女儿现如今也十六岁了,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岁数,因此她在犹豫了一下后,还是附耳对蒙嬿解释了一下,听得蒙嬿当即面红耳赤。
此时,葛氏将那块白绢又递还给蒙嬿,叮嘱她道:“阿嬿,把这块白绢还给你嫂子……小心,这是女儿家颇为珍贵之物。为娘去把熬的鸡汤再热一热,回头给你嫂子补一补……”
“我也想喝鸡汤……”
“当然也有你的份。”葛氏揉了揉女儿的头发,笑着催促道:“快去吧。”
“哦……”
此时,蒙仲也已在家中用罢了早饭,旋即便前往了祖屋那边。
正如蒙仲所猜测的那般,当日,太子戴武、惠盎、戴不胜、田章四人皆向他提出了辞行。
毕竟这四位皆是身居要位,太子戴武目前坐镇郯城,扼守泗淮之地;而惠盎则取代了已返回赵国的仇赫,再度成为了宋国的国相;至于田章与戴不胜,更是目前率军陈兵于齐宋边境的两国主将。
毫不夸张地说,此番这四人能来赶赴蒙仲的婚事,着实是给了蒙仲极大的面子。
在临别前,这四位亦分别与蒙仲私下聊了几句。
先说田章,他向蒙仲提出了他心中的建议,即希望蒙仲投奔齐国,日后能接替他的位子。
在他看来,这是对齐宋两国都非常有利的事,唯一的顾虑就是齐王田地——正如孟子此前所断言的那般,齐王田地刻薄寡恩,未必有容人之量。
本来田章还没有太大的感触,但这次他见到了宋国的太子戴武,在见到了戴武的为人处世后,他不得不暗自感叹:他齐国的君主田地,着实是不如宋国太子戴武待人真诚宽容,又平易近人。
但即便如此,田章还是抱着最后一丝丝的希望,向蒙仲说起了这事:“阿仲,待你学业有成,日后准备出仕时,请务必先投奔齐国,以你的才能,再加上愚兄的帮衬,你定能在齐国有一番大的作为,假以时日,多半还能接替愚兄的位子,介时,有你从中调解,岂非能让齐宋两国化解战戈?”
听闻此言,蒙仲委婉地说道:“兄长的好意愚弟明白,若真有日后,免不了要叨扰兄长。”
听这意思,就是委婉地拒绝了,对此田章暗暗叹了口气,亦不好多说什么,毕竟他齐国如今的君主田地,确实不是什么值得投效的明君。
想到这里,田章又对蒙仲说道:“既然如此,愚兄也不再多劝,不过贤弟记住,若贤弟日后有何困难,不妨托人告诉为兄,能帮的,为兄一定竭尽全力。”
“多谢兄长。”
“……对了,老师还准备在你这边暂住些时日,与庄夫子好好叙叙,你可要好好照顾。”
“兄长放心。”
待嘱咐罢了,田章便转身向太子戴武、惠盎、戴不胜以及其余相送的人拱手行礼,继而乘坐着马车,在几名近卫的保护下离开了。
继他之后,太子戴武、戴不胜、惠盎三人亦在临行前与蒙仲聊了几句。
太子戴武只是向蒙仲保证,他定会按照后者的指点处理宋国与齐国的关系,不过在言语中,他亦隐晦地做出表示,希望蒙仲日后能在宋国出仕,助他一臂之力。
蒙仲虽没有做出明确的回应,但亦表示:他至今为止所做的,皆是为了宋国。
这让太子戴武颇感高兴。
随后的戴不胜嘛,这位耿直的军司马倒是没牵扯到别的,纯粹就是再次向蒙仲成婚一事表示祝贺,并且让蒙仲加把劲,赶紧生下几个子女,毕竟在这个年代,十八九岁才刚刚成婚,这确实是属于迟的。
至于最后的惠盎,他临行的话与戴不胜倒也差不多,总之就是希望蒙仲趁着如今的这段和平时期,好好在蒙邑与家人团聚,磨砺自身。
除此之外,惠盎亦向蒙仲保证,会随时将有关于魏国的消息传给他,且若是有机会的话,他建议蒙仲再到魏国增涨一些见识。
不得不说,与太子戴武与田章二人不同,惠盎反而不建议蒙仲过早出仕。可能在他心底,他也希望蒙仲在太子戴武继承王位后再出仕于宋国,成为太子戴武亲自册封、提拔的重臣——虽说这时代并没有「一朝君主一朝臣」这种说法,但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关系的。
在太子戴武、戴不胜、惠盎三人告辞离开之后,主要因为这三位而来的那些宾客们,亦纷纷向蒙氏、乐氏以及蒙仲提出了辞别,以至于前几日人满为患的蒙邑,一下子就空了一半。
次日,肥幼亦向蒙仲提出了此行。
作为蒙仲在赵国为数不多的朋友,肥幼其实在蒙邑住多久都没有关系,毕竟他虽然亦属于邑君,但在赵国并无职务,充其量就是赵王何的客卿而已,地位颇高,但也没什么权力。
当然,并非赵王何不给权力,而是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二人对肥幼有些忌惮,毕竟肥幼乃肥义之子,白狄肥族后裔,属赵人中的异民族。
一旦放任肥幼身居高位,难免就会重蹈当初赵主父时的覆辙,导致大批白狄、匈奴、林胡等异民族汇聚于赵王室的手下——当初赵主父就是因为得到了赵国境内这些异族的拥护与支持,以至于「胡服骑射」时仍对王室有着极大影响的赵成、李兑等旧贵族,在赵国施行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已渐渐无法抵抗赵主父的威势。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是故赵成、李兑二人亦防着肥幼,以至于肥幼如今在赵国位高权轻,仅只有一个客卿的头衔。
见此,蒙仲便盛情挽留道:“既然兄在赵国并无管辖,何不多住几日?”
肥幼笑着摇摇头道:“愚兄不放心君上。……凭着家父生前的名声,似赵成、李兑二人还不至于阻拦我入宫,而君上目前能说说话的臣子,除了信期、赵贲二人外,也就只有愚兄了……再者,我也希望将贤弟已成婚的好消息带回赵国,告知君上。”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蒙仲所能做的,也就只剩下为肥幼送行而已。
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因为蒙仲成婚一事而聚集到蒙邑的这些宾客,终归还是各自告辞离去,没过几日,诸宾客中就只剩下孟子与他的弟子们仍暂时留在蒙邑。
这使前一阵子颇为热闹的蒙邑,亦再度回归平静。
至于蒙仲家中,虽然多了乐嬿这一口人,但家中仿佛也没什么太大的改变。
只是不知这份宁静,又能维持到几时。
————以下正文————
次日清晨,晨光透过窗户照入屋内。
此时蒙仲早已醒了,但由于右臂被新婚的妻子乐嬿枕着,他亦不敢有所异动,生怕惊扰了仍然在眠的妻子。
『妻子……』
蒙仲忍不住轻轻笑了下。
他觉得此刻的这种感觉有些新鲜。
记得自从他记事起,他就只有与已故的兄长蒙伯同塌而眠过,而蒙伯在蒙仲十岁时为国家征召,作为士卒攻伐滕国且因此一去不回,在随后的七八年,蒙仲从来都是独自而眠,此番还是首次与他人同塌而眠,而且还是与他的新婚妻室。
明明在昨日仍感觉颇为陌生,甚至于彼此都有些紧张,但今日,蒙仲却已在心中将身边的女子归类于“家人”,这种奇怪的感觉着实很奇怪,但也……谈不上不好。
或者说,这种感觉还挺不错的。
闲着无事,蒙仲微微向右转头,打量着怀中的女子,却见她侧身面朝自己,微蜷着身躯,双手亦缩在胸前,显然是对经历的这一切仍感觉有几分陌生、几分彷徨。
轻轻拨开她盖在脸颊上的秀发,蒙仲首次近距离看着自己的新婚妻子,看着她平缓的呼吸,看着她时而在睡梦中微微皱起的眉头,看着她那微微张启的嘴唇。
期间,有一股暖洋洋的气息流遍全身,酥酥麻麻。
再转头看了眼外屋昨日被自己撞碎的窗户,蒙仲意识到时辰已经不早,他得赶紧起身,必须待会他还得出面相送此番前来庆贺他婚事的诸宾客。
在犹豫了一下后,他左手轻轻托住乐嬿的头,同时悄悄将右臂往外抽。
尽管他的举动已经十分小心,但还是惊动了睡眠中的乐嬿,后者立刻睁开了眼睛,刚好与蒙仲四目交接。
可能是刚刚被惊醒的关系,乐嬿的思绪还不是很清晰,骇然发现自己身边竟然躺着一名男子,顿时间满脸骇然。
然而在仅一两息后,她便释然了:这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她新婚的夫君。
紧接着,她的脸庞因为羞涩顿时遍布红晕,红唇时启时合,似乎是不知该说什么。
此时,蒙仲率先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我见你睡地挺沉,不想打搅你,没想到……还是把你惊醒了。”
“夫君言重了,是妾身的过错。……夫君这是要起身么?”
“嗯。……孟夫子与他的弟子们或许会再暂住一段日子,但太子殿下与戴不胜军司马,还有我的义兄田章、惠盎,他们恐怕难以久留,想必今日就会提出辞别,我得送送他们。”
“理当如此。”乐嬿点点头说道:“妾身伺候夫婿穿衣……”
说着,她便用手臂支撑着卧榻准备坐起身来,结果刚一动,她就感觉下身传来阵阵刺痛,让毫无防备的她再次倒在榻上。
瞧见这一幕,蒙仲咳嗽一声说道:“你……我想今日还是在榻上歇歇吧。”
听到这话,乐嬿羞地满脸通红,但还是坚持说道:“妾身不碍事的,妾身来服饰夫君穿衣吧,终归这是妾身的本分……”
“真的?”蒙仲故意轻笑了一声。
乐嬿愣了下,好似意识到了什么,撩起被褥下意识低头看了一眼,旋即这才发现自己全身赤裸,顿时羞地说不出话来。
在些许的死寂过后,她这才从被褥中伸出一条白皙的手臂,指指卧榻旁的地上,带着满满的羞涩低声说道:“夫、夫君,能否……能否帮妾身拾一下衣裳……”
“好了。”蒙仲笑着拍了拍乐嬿的手背,宽慰道:“总之今日你就好好歇着吧,难道穿衣我自己还不会么?”
“那……那好吧。”乐嬿用被褥蒙着大半张脸,羞涩地应道。
只见蒙仲弯腰将地上属于乐嬿的衣裳拾起,放在卧榻旁,旋即穿起自己的衣袍。
在此期间,乐嬿亦偷偷打量着自己的夫婿。
正所谓穿衣不显、脱衣有料,别看蒙仲穿上衣袍后看起来颇为儒雅、文质彬彬,仿佛很瘦弱的样子,但此刻赤裸着上身的他,却能见到他手臂、后背皆有结实的肌肉,非但毫不瘦弱,反而很健壮——这与他常年锻炼是分不开的。
『原来他一点也不瘦……就说嘛,他是带兵打仗的司马,怎么会瘦弱呢?难怪昨晚……』
联想到昨晚,乐嬿顿时感觉面颊好似火烧一般,下意识将盖在面颊上的被褥又往上拉了拉,遮住了眼眸。
但旋即又觉得这样不妥——这样岂非是看不到自己的夫婿了?
于是她又稍稍将拉紧的被褥又松了松,以便能看到正在穿衣的丈夫。
毕竟正是处在这个年纪,不止年轻的男子会对女子有所好奇,事实上女子亦是如此,更别说对于乐嬿而言,眼前的这位还是日后要与她相处一生的丈夫。
而与此同时,在家中的主屋内,蒙仲的母亲葛氏与妹妹蒙嬿也早就醒了,且刚刚成为婆婆的葛氏,此刻正站在屋外,有些着急地看着东屋那边,口中不住地念叨:“早饭早就准备好了,阿仲这孩子,怎么还不起来?……待会儿他还得出面送送那些宾客呢,真不晓事,这孩子。”
蒙嬿这会儿正在用饭,闻言轻轻“哼”了一声,自顾自低头扒饭。
想了想,葛氏转头对蒙嬿说道:“阿嬿,你去催催你兄长,叫他赶紧起来。”
“我不要。”蒙嬿下意识拒绝,旋即,见葛氏投来不解的目光,她连忙解释道:“万一阿兄与嫂嫂还没起,我贸然撞进去,这多不好?”
“你这傻孩子,你不会先敲敲门么?”葛氏没好气地说道:“快去。”
“哦……”
不敢违抗义母,蒙嬿撅着嘴走向屋外,然而没走几步,又被葛氏喊住,在她耳边低声嘱咐道:“若你嫂子醒了,你让她把那块白绢给你,你带来给为娘。”
“白绢?”蒙嬿不解地问道:“娘,你要她一块白绢做什么?”
“为娘只是看看……”
“白绢有什么好看的?阿兄此番成婚,阿兄的那些宾客送来了那么多好看的布,您非要看他一块白绢?”
“你这孩子……”
葛氏不知该如何向蒙嬿解释,催促道:“你去就是了,快去。”
“哦……”
蒙嬿应了一声,只好来到了东屋,轻轻叩了叩门,喊道:“阿兄?阿兄?”
仅片刻后,屋内便传来了蒙仲的声音:“阿嬿?稍等。”
旋即,蒙仲便打开了屋门,问道:“怎么了?”
“呃,见阿兄与嫂……嫂子迟迟不起,娘叫我来催催……阿兄今日不是还要相送那些宾客吗?”
在说这话时,蒙嬿的目光亦偷偷窥探着内屋。
“我这不是已经起来了嘛。”蒙仲笑着回了一句,旋即见蒙嬿探头探脑的模样,没好气地笑道:“你干嘛呢?”
“我瞧瞧嫂子醒没醒……娘嘱咐我一件事,说是让我问嫂子要一块白绢……”
“哦……”
蒙仲顿时恍然。
还别说,这件事还真不好由他这般的男子插手,按照习俗,一般是由已婚的姑嫂出面,至于婆婆,在这种事上也是不好直接出面的。
想到这里,蒙仲咳嗽一声说道:“你嫂子已经醒了,你去吧,我到主屋那边去。……对了,走时把门关上,你嫂子她……今日需要歇养一下。”
“哦……”
蒙嬿不是很懂兄长的话,不过也没在意,见兄长走向主屋,便蹑手蹑脚地走向了内屋。
平心而论,蒙嬿对乐嬿这个嫂子的感觉,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
之所以说谈不上坏,那是因为乐嬿的品性确实很好,哪怕当初蒙仲在没有给她回复的情况下去了赵国,但乐嬿还是毫无怨言地等候着,甚至于见葛氏、蒙嬿母女过于操劳,主动带着娘家的仆从帮忙田里的事物。
更有甚者,见蒙嬿身上的衣服旧了,乐嬿还亲手给她缝制新衣。
因此,在刨除其他感情后,蒙嬿对乐嬿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但为何又说谈不上好呢,这主要还是因为不适应。
还记得八年前时,蒙嬿真正的亲兄长蒙春战死在滕国,得知这个噩耗后,其母萧氏亦因为悲伤过度而故,以至于家中就只剩下蒙嬿孤单一人,当时,正是葛氏收养了年仅七八岁的蒙嬿,对其视如己出,而蒙仲亦很宠爱这个妹妹。
蒙嬿很珍惜这份珍贵的亲情,可忽然有一日,一个叫做乐嬿的女子闯入了她们家,以至于以往疼爱的葛氏,近几年嘴里也时常念叨着此女,她自然会为此感到惊慌与彷徨。
至于剩下的,恐怕就是仿佛兄长被人夺走了那般的感觉吧。
“笃笃笃。”
走到轻掩的内屋,蒙嬿轻轻敲了敲门栋。
此时乐嬿刚刚在屋内穿上贴身的小衣,听到声音吓了一跳,带着几分惊慌问道:“谁?”
“是我,蒙嬿。”
原来是小姑。
乐嬿顿时释然了,轻声说道:“是小嬿吗,进来吧。”
说着,她自己亦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也难怪,毕竟她与蒙嬿都叫做嬿,以至于她有时候叫蒙嬿为小嬿时,总有种仿佛在喊自己的错觉。
可能正是同名的关系,因此她在见到蒙嬿的最初,就对这位小姑印象极佳,只可惜后者似乎对她爱答不理的样子。
依言走入屋内,看到了仅穿着贴身小衣坐在卧榻上的乐嬿。
看着那张床榻,蒙嬿不由地微微咬了咬嘴唇,毕竟曾经她还年幼时,亦与兄长蒙仲在这张床榻上打闹过,可现如今,这张床榻上却坐着一个陌生的女人。
想到这里,她心中有些不快,板着脸说道:“娘让我在看看你起没起来,顺便,让你给我一块白绢。”
“白绢?”
乐嬿稍稍愣了下,脸庞霎时间变得通红,从枕下取出她早已叠得方方正正的那块白绢,刚想下榻递到蒙嬿手中,就感觉下身仿佛撕裂了般的剧痛,痛地她双眉紧皱。
“你怎么了?”
蒙嬿的心底亦不不坏,见乐嬿露出痛苦之色,连忙几步走上前扶住后者,有些紧张地问道:“你莫不是得了什么病了?怪不得阿兄说你需要歇养一下……要不要我帮到(蒙)城内请医师?”
“不用不用……”
乐嬿一听就知道这位小姑对此事还一无所知,面红耳赤之余,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只好含糊其辞道:“我只是……有些疲倦,歇养一日就好了……”说着,她便将手中的那块白绢递给蒙嬿,红着脸说道:“你拿着去吧,莫要让婆婆久等了。”
“真没事?”
“嗯,不碍事的……”
“那好吧,那你躺下多歇歇,待会我把饭菜给你端过来。”
“不用不用……那,麻烦你了。”
“麻烦倒不至于,只不过……”说到这里,蒙嬿好似闻到了什么,嗅了嗅问道:“这屋内,什么味?”
“我也不知……”乐嬿用被褥捂着羞红的脸,慌慌张张地岔开话题:“那……那我就再歇息片刻了……”
“嗯,你躺着吧。”
虽然心中对乐嬿有些芥蒂,但考虑到眼前这位嫂子仿佛生了病的样子,蒙嬿亦有些不忍,替她掖好被子,这才转身走到屋外。
『为何娘一定要我向乐嬿这女人讨要这块白绢呢?』
出于好奇,蒙嬿见四下无人,便索性将手中的白绢摊开,旋即便看到了白绢上的点点落红。
起初她有些不解,但旋即,她便联想到了什么——毕竟她好歹也十六岁了,亦经历过了作为女儿家必须得经历的事。
『娘要这污秽之物做什么?』
蒙嬿有些嫌弃,但仔细看看,似乎白绢上的血迹与她印象中又不太一样,至少闻起来没有那种奇怪的腥味。
不懂。
带着诸般困惑,蒙嬿赶紧将这块白绢原样叠好,送到仍还站在主屋屋外的母亲葛氏手中。
从蒙嬿手中接过那块白绢,葛氏摊开看了一眼,虽然她知道乐嬿乃是出身乐氏一族的宗女,自然洁身自好,但终归看到此物她才敢放心。
“娘,这是什么呀?”
“呃……”葛氏看了一眼蒙嬿,考虑到女儿现如今也十六岁了,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岁数,因此她在犹豫了一下后,还是附耳对蒙嬿解释了一下,听得蒙嬿当即面红耳赤。
此时,葛氏将那块白绢又递还给蒙嬿,叮嘱她道:“阿嬿,把这块白绢还给你嫂子……小心,这是女儿家颇为珍贵之物。为娘去把熬的鸡汤再热一热,回头给你嫂子补一补……”
“我也想喝鸡汤……”
“当然也有你的份。”葛氏揉了揉女儿的头发,笑着催促道:“快去吧。”
“哦……”
此时,蒙仲也已在家中用罢了早饭,旋即便前往了祖屋那边。
正如蒙仲所猜测的那般,当日,太子戴武、惠盎、戴不胜、田章四人皆向他提出了辞行。
毕竟这四位皆是身居要位,太子戴武目前坐镇郯城,扼守泗淮之地;而惠盎则取代了已返回赵国的仇赫,再度成为了宋国的国相;至于田章与戴不胜,更是目前率军陈兵于齐宋边境的两国主将。
毫不夸张地说,此番这四人能来赶赴蒙仲的婚事,着实是给了蒙仲极大的面子。
在临别前,这四位亦分别与蒙仲私下聊了几句。
先说田章,他向蒙仲提出了他心中的建议,即希望蒙仲投奔齐国,日后能接替他的位子。
在他看来,这是对齐宋两国都非常有利的事,唯一的顾虑就是齐王田地——正如孟子此前所断言的那般,齐王田地刻薄寡恩,未必有容人之量。
本来田章还没有太大的感触,但这次他见到了宋国的太子戴武,在见到了戴武的为人处世后,他不得不暗自感叹:他齐国的君主田地,着实是不如宋国太子戴武待人真诚宽容,又平易近人。
但即便如此,田章还是抱着最后一丝丝的希望,向蒙仲说起了这事:“阿仲,待你学业有成,日后准备出仕时,请务必先投奔齐国,以你的才能,再加上愚兄的帮衬,你定能在齐国有一番大的作为,假以时日,多半还能接替愚兄的位子,介时,有你从中调解,岂非能让齐宋两国化解战戈?”
听闻此言,蒙仲委婉地说道:“兄长的好意愚弟明白,若真有日后,免不了要叨扰兄长。”
听这意思,就是委婉地拒绝了,对此田章暗暗叹了口气,亦不好多说什么,毕竟他齐国如今的君主田地,确实不是什么值得投效的明君。
想到这里,田章又对蒙仲说道:“既然如此,愚兄也不再多劝,不过贤弟记住,若贤弟日后有何困难,不妨托人告诉为兄,能帮的,为兄一定竭尽全力。”
“多谢兄长。”
“……对了,老师还准备在你这边暂住些时日,与庄夫子好好叙叙,你可要好好照顾。”
“兄长放心。”
待嘱咐罢了,田章便转身向太子戴武、惠盎、戴不胜以及其余相送的人拱手行礼,继而乘坐着马车,在几名近卫的保护下离开了。
继他之后,太子戴武、戴不胜、惠盎三人亦在临行前与蒙仲聊了几句。
太子戴武只是向蒙仲保证,他定会按照后者的指点处理宋国与齐国的关系,不过在言语中,他亦隐晦地做出表示,希望蒙仲日后能在宋国出仕,助他一臂之力。
蒙仲虽没有做出明确的回应,但亦表示:他至今为止所做的,皆是为了宋国。
这让太子戴武颇感高兴。
随后的戴不胜嘛,这位耿直的军司马倒是没牵扯到别的,纯粹就是再次向蒙仲成婚一事表示祝贺,并且让蒙仲加把劲,赶紧生下几个子女,毕竟在这个年代,十八九岁才刚刚成婚,这确实是属于迟的。
至于最后的惠盎,他临行的话与戴不胜倒也差不多,总之就是希望蒙仲趁着如今的这段和平时期,好好在蒙邑与家人团聚,磨砺自身。
除此之外,惠盎亦向蒙仲保证,会随时将有关于魏国的消息传给他,且若是有机会的话,他建议蒙仲再到魏国增涨一些见识。
不得不说,与太子戴武与田章二人不同,惠盎反而不建议蒙仲过早出仕。可能在他心底,他也希望蒙仲在太子戴武继承王位后再出仕于宋国,成为太子戴武亲自册封、提拔的重臣——虽说这时代并没有「一朝君主一朝臣」这种说法,但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关系的。
在太子戴武、戴不胜、惠盎三人告辞离开之后,主要因为这三位而来的那些宾客们,亦纷纷向蒙氏、乐氏以及蒙仲提出了辞别,以至于前几日人满为患的蒙邑,一下子就空了一半。
次日,肥幼亦向蒙仲提出了此行。
作为蒙仲在赵国为数不多的朋友,肥幼其实在蒙邑住多久都没有关系,毕竟他虽然亦属于邑君,但在赵国并无职务,充其量就是赵王何的客卿而已,地位颇高,但也没什么权力。
当然,并非赵王何不给权力,而是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二人对肥幼有些忌惮,毕竟肥幼乃肥义之子,白狄肥族后裔,属赵人中的异民族。
一旦放任肥幼身居高位,难免就会重蹈当初赵主父时的覆辙,导致大批白狄、匈奴、林胡等异民族汇聚于赵王室的手下——当初赵主父就是因为得到了赵国境内这些异族的拥护与支持,以至于「胡服骑射」时仍对王室有着极大影响的赵成、李兑等旧贵族,在赵国施行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已渐渐无法抵抗赵主父的威势。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是故赵成、李兑二人亦防着肥幼,以至于肥幼如今在赵国位高权轻,仅只有一个客卿的头衔。
见此,蒙仲便盛情挽留道:“既然兄在赵国并无管辖,何不多住几日?”
肥幼笑着摇摇头道:“愚兄不放心君上。……凭着家父生前的名声,似赵成、李兑二人还不至于阻拦我入宫,而君上目前能说说话的臣子,除了信期、赵贲二人外,也就只有愚兄了……再者,我也希望将贤弟已成婚的好消息带回赵国,告知君上。”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蒙仲所能做的,也就只剩下为肥幼送行而已。
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因为蒙仲成婚一事而聚集到蒙邑的这些宾客,终归还是各自告辞离去,没过几日,诸宾客中就只剩下孟子与他的弟子们仍暂时留在蒙邑。
这使前一阵子颇为热闹的蒙邑,亦再度回归平静。
至于蒙仲家中,虽然多了乐嬿这一口人,但家中仿佛也没什么太大的改变。
只是不知这份宁静,又能维持到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