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英眼圈微微红了,“阿兄,这件事可以从长计议……和报仇比起来,我更希望你好好活着。”
    “你以为我嫁了人,就是外嫁女,和你没关系了?你去报仇,我就能置身事外?阿兄,你错了,我永远是你的妹妹。你如果出了事,我不管在哪里,都会去找你。”
    她的声音轻柔,沙哑,坚定。
    李仲虔垂眸凝视她,一动不动,心头既温暖又酸涩,半晌后,长叹一声,抱了抱她。
    真是个傻姑娘。
    瑶英挽住他胳膊,慢慢地道:“阿兄,以后别操心我的婚事了。从前在中原,我知道李德的打算,想过嫁人,后来我流落到王庭,经历了很多事,现在终于能和阿兄团聚……我和阿兄说句实话,除非是我喜欢的人,否则我不会考虑嫁人的事。”
    “阿兄,我是你教大的,你知道我的性子,我不喜欢拘束,不喜欢整天闷在后院,我看的那些书离经叛道……世家豪族规矩多,我不耐烦理会那些事,不会为了嫁人妥协。”
    “以前,我的婚事不能自己做主。现在我能自己做主了,为什么还要委屈自己为嫁人而嫁人?”
    “我一辈子不嫁人,又能怎样?”
    李仲虔听到这里,知道她已经打定主意,脚步顿住:“真不打算挑一个驸马?”
    瑶英一笑,眉目舒朗:“没有喜欢的就不要。”
    “有喜欢的呢?”
    “那我就好好喜欢他。”
    李仲虔出神片刻,“好,阿兄不逼着你挑驸马。”
    瑶英看着他的眼睛:“阿兄,答应我,别一个人去做傻事,有什么事和我商量,我们都要好好活着。”
    李仲虔拍拍她的发顶。
    “好,阿兄答应你。”
    瑶英松口气,走进偏殿,殿中茶香袅袅,郑景几人捧着添了酥酪、盐巴的茶,一边喝,一边和达摩谈笑。
    她走进去,郑景立刻站起来,捧出诏书,宣读毕,客气一番,她问起发兵的事。
    郑景道:“朝廷要防着南楚,暂时无法抽出太多兵力,现在只有太子殿下的凉州军随时可以调动,不过公主可以放心,朝廷一定会尽力筹措粮草物资,让西军没有后顾之忧。”
    接着说起联姻的事,李德已经挑选了几个宗室女,册封为公主,下嫁即将归附的世家子弟,另外还为宰相之子向达摩的女儿求亲。
    李仲虔冷笑,李德这是打算用联姻的手段来拉拢豪族。
    瑶英早就料到李德会这么做,没有说什么,联姻固然有用,但是联姻也不是万能的。
    正事谈完,郑景几人告退出去。
    瑶英和达摩、匆匆赶来的杨迁等人商议事情。不一会儿,叫来亲兵,铺纸磨墨,写好几封信,拿起朝廷送来的印信,盖上印戳,签了花押,发出一道道诏令。
    “以西军的名义前往各地宣扬朝廷旨意,慰劳所有为西军送粮送钱的百姓。”
    “由西军出面,在刚刚经历战乱的部落发放粮食,赠予医药。”
    “编造名册,登记丁口,从前被北戎人诬陷入狱的,查清事实后无罪释放,从其他地方逃逸过来的,既往不咎。”
    “西域多信众,找到德高望重的僧人和长老、司祭,让他们出面安抚僧众——不管是佛门,道家,景教、拜火教,还是摩尼教,都这么做。”
    “各地官员,不论是胡人还是汉人、从前听从北戎还是听从都护,只要在当地有威望、为百姓做实事,名声不差的,都可以酌情保留官职。”
    “派出使者深入民间,让各地百姓上奏,对于那些作威作福、奴役百姓、罪大恶极的官吏,一旦查明,按律处置。”
    ……
    一桩桩、一件件吩咐下去,亲兵捧着诏书,一头扎进暮色之中。
    瑶英累得满头大汗。
    仗要打,百姓也要安抚。只有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恩泽,他们才能从心底里拥护西军。
    接下来的几天,瑶英一天比一天忙。
    随着诏令得到落实,她和西军在民间的声望日益高涨。
    达摩看出她不喜欢那几个校尉,果然很快换了一批年轻郎君。
    每天都有人变着花样向瑶英献殷情,她委婉告诉达摩自己现在没有嫁娶的心思。
    达摩另辟蹊径:“那卫国公是否有意娶妻?”
    说着,一口气报出十几个小娘子的名字。
    瑶英挑挑眉,替李仲虔拒绝了,他的心病就是联姻,不会为了这个理由娶妻。
    这期间,不断有战报送回,沙州、甘州、肃州一带战事顺利,等河陇平定,西军就能集中兵力收复伊州。
    与此同时,瑶英他们也密切关注王庭的军情,莫毗多紧追着北戎的残部不放,成功将瓦罕可汗的精锐围堵在沙海道附近,两军僵持了一段时日,耗完了北戎军队的粮草,莫毗多即将发动进攻。
    这晚,瑶英在灯前忙碌,缘觉站在一边给她打扇。
    不一会儿,亲兵求见,他要给王庭那边送节礼文书,问瑶英有没有信件一并送去。
    “没有。”瑶英低头书写,淡淡地道,“王庭和西军来往,都是要事,我会让长史以公文传达军情战报和请求,以后我不会有送往圣城的私人信件,不必再来问我。”
    亲兵应是,告退出去。
    缘觉张了张嘴巴,心口发凉。
    公主不再是摩登伽女后,竟然真的和圣城断绝往来了!
    这段时日,他跟在公主身边,公主一次也没提起圣城,没说起王。西军几乎天天都有信件送往王庭,全部都是冷冰冰的正式公文。
    缘觉打扇的手颤了颤。
    公主真的说到做到,不再纠缠王,还做得这么干净利落,私底下也不提起王,他理当高兴才对,可是公主这么绝情,一转头就把王忘得一干二净……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心里有些难受。
    他还记得公主为了王义无反顾地踏进火坛,公主怎么能这么快就把王给忘了呢?
    难道公主被那些围着她打转的俊俏郎君给迷惑住了?
    缘觉越想越有种宝物被人偷走的感觉,咳嗽一声,道:“公主,我要向阿史那将军禀报事情,公主有没有什么话让我帮着转达?”
    瑶英低着头,眼皮也没眨一下,“没有。”
    果断从容,冰冷无情。
    缘觉肩膀垮下来,回到房里写信。
    信是写给阿史那毕娑的,他平时和毕娑没大没小惯了,忍不住在信的末尾多写了一些和正事无关的内容。
    ……
    几日后,信鹰将这封信送回圣城,巴米尔取下纸卷,直接送到石窟里。
    坐在佛像前的男人一手握着佛珠,一手展开纸卷。
    信上先是禀报西州一带的军情,然后是王庭和西军来往之间的一些小摩擦,接下来,全是闲话。
    几个仰慕文昭公主的世家子弟千里迢迢赶到高昌,只为了确认她还活着,一时之间各种缠绵悱恻的传说传遍诸州,百姓津津乐道,猜测公主会选谁当驸马。
    本地世家豪族不服气,变着花样讨好公主,年轻郎君今天为公主猎一头熊,明天为公主摘一朵罕见的莲花,各显神通。
    差点和公主定亲的郑景现在还没娶正妻……看起来贼心不死。
    诸如此类的闲话密密麻麻挤满纸卷。
    最后道:文昭公主已经对王忘情,多日来,一句也没提起王。
    昙摩罗伽手指微微一颤,看完信,又从头看了一遍,抬起手,把纸卷放在烛火前,付之一炬。
    她是红尘中人,有倾国倾城之姿,自然少不了仰慕者。
    她忘了他。
    正如经文所说,电光朝露,莫不如是。
    心口忽然一阵莫名的情绪涌动,昙摩罗伽双眉紧皱,转动持珠,默念经文,静气凝神。
    长廊外脚步踏响由远及近,毕娑带着笑意的声音传了过来:“王!沙海道大捷!瓦罕可汗落马而死!莫毗多已率大军返回!”
    昙摩罗伽睁开眼睛。
    王寺敲响铜钟,大胜的消息很快传遍圣城的每一个角落,百姓奔走相告,手舞足蹈。
    近卫骑士也忍不住眉飞色舞,兴奋地讨论莫毗多以后会不会接任摄政王。
    朝中大臣反应飞快,纷纷上疏,问起莫毗多的婚事。
    王准备为文昭公主和莫毗多赐婚吗?
    听说莫毗多凯旋后就会迎娶文昭公主?
    昙摩罗伽看完所有奏疏,捏笔的手突然打了个颤,纸上留下一道蜿蜒的痕迹。
    ……
    两天后,沙海道大捷的消息传至高昌。
    众人欣喜若狂:老可汗死去,北戎就是一盘散沙,他们收复失地的阻力骤然减轻,接下来可以逐步收复其他州县了!
    杨迁立刻给沙州送去急信,要他们准备收拢兵力攻打伊州。
    李仲虔开始整顿人马,他去过伊州,可以和沙州那边的西军分东、西两路夹击伊州的北戎残部。
    刚刚高兴了没两天,这日清晨,一骑快马自西飞奔而来:“公主,焉耆送来的求救信!他们的城主响应公主的号召,准备派使团前去长安,被北戎人提拔的叛臣带兵围攻,城中军民坚持了几天,快支撑不住了!”
    几人商量了一会儿,决定由杨迁带三千人去焉耆援救城主。
    三千西州兵浩浩荡荡出发,尘土飞扬。
    城中恢复平静,瑶英和达摩回王宫,继续讨论攻打伊州的事,忙到下午,忽有斥候来报:“北边百里开外的乱石滩有大军经过!”
    达摩疑惑地道:“杨迁回来了?”
    瑶英摇头:“焉耆在西,杨迁是往西走的,不可能是杨迁。”
    “那会是谁?”
    达摩皱眉,令城外百姓撤回,关闭城门,城中戒严。
    众人纳闷不已,站在廊下等消息,不一会儿,又有斥候来报,大军离高昌越来越近,显然是冲着高昌来的。
    瑶英心口猛地一跳:“声东击西?”
    达摩脸色沉了下来:“焉耆只是个诱饵?”
    瑶英手心发麻,冷静下来,道:“我们很快就知道了。”

章节目录


嫁给一个和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罗青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罗青梅并收藏嫁给一个和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