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巳时三刻钟,新郑城北门,祭仲率领着一干人等在和郑庄公作着最后的告别。
“祭大夫,寡人走后,就辛苦你了!”郑庄公紧握着祭仲的双手道。
“不辛苦,这些都是应该的,倒是君上一路之上要保重身体,切不可过于劳累,仲在新郑等着君上凯旋!”祭仲的情绪有些激动,已经发白的胡须随着情绪微微颤动,脸上的皱纹掩盖不住泛起的红晕。
不得不说,祭仲这老货对于郑庄公还是比较忠心的,当年他不过是一个封人,即典守封疆,掌管筑城的官,是郑庄公一步一步地将之提拔到正卿的位置,这样的知遇之恩,让他心怀感激。
郑庄公并不怀疑祭仲的忠心和能力,不然的话,也不会多次让他监国。
诸事以毕,郑庄公领着郑忽、原繁、高渠弥、甫假外加百乘的队伍出北门经瓮门之后踏出了新郑城门,过与洧水相连的护城河后,这才算是彻底出了新郑城。
按照行程规划,一行人出新郑折向南行,在长葛作短暂停留之后,再朝西南方向,经应、申、吕国后,到达邓国,在邓国国都西北的邓地便是此行的目的地。为了能够通行顺利,出新郑之后,郑庄公便令甫假带人带礼先行一步借道,借道之后在邓地准备好迎接大队人马事宜的同时,以郑国使者的身份,做好与邓国和蔡国的沟通协调。
甫假作为郑国六卿之一的令正本就是掌外交辞令的官,这些事情对于他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他也不知做过多少次这样的事了,可以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一个时辰之后,滚滚的车轮声即使是长葛城内的国人也能隐隐听的到,长葛城头守城士卒远远望去,见有一面黄底且用小篆绣着的黑色郑字的大纛迎风飘扬,心内一松,赶忙派人下去通知邓方和黑子。
郑忽向他老爹告罪一声,令陈戎驾车先行回长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么一大队人马经过此地,守城的士卒出于谨慎的心理定会将城门关闭,郑忽总不能叫他老爹吃闭门羹吧!
果然,当陈戎驱车到长葛城下,不但城门紧闭,吊桥也被拉上,郑忽无奈,只得让陈戎隔着护城河喊门,陈戎昂起头对着城头上的士卒喊道“此乃世子车架,尔等还不速速将城门打开!”
守城的士卒定眼观瞧,见郑忽确实站在车上,面露喜色的大喊道“是世子亲临,开城门!”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整个城墙皆回荡着如此的呼喊声,在空旷的秋日里传的好远好远。
城中的国人自然也听到了城头上士卒的呼喊声,将提到嗓子眼的心放回肚中,该干嘛干嘛去了。
不多时,吊桥缓缓落下,城门应声而开,一支十人小队分列而出,迎接着郑忽回返,郑忽见状,让陈戎停下车来,站在车上,左手握着剑柄,右手扶着车轼吩咐道“君上率领着大队人马在后面,尔等切不可怠慢!”
说完也不等这些人反应过来,便让陈戎驾车回宫室。
在将要离开的这段时间里,郑忽确实有好多事情需要安排下去,本来这些事情该由郑忽自己掌舵,现在看来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啊!
刚过城门不远,见看到邓方领着黑子和陈奚匆匆而来,郑忽当即叫上三人和自己一起回宫室,同时让邓方派人去迎接自家老爹和接收从新郑带来的粮秣、兵器。
几人跟随着郑忽来到书房,没有过多的寒暄,郑忽直入主题道“君上已命吾随其去邓与蔡侯相会,故接下来长葛的事就要麻烦二三子了!”
“啊?”邓方三人见郑忽着急忙慌的将他们叫到宫室,就知道可能有事发生,却没想到是郑忽将要离去的消息,这段时间,他们已经习惯了郑忽在长葛发号施令,现在听闻郑忽要暂时离开,心中多少有些不太适应。
郑忽顾不得三人的惊诧,道“时间不多,君上的大军就在城外等候,请二三子务必要牢记吾接下来所说的每一句话。”
三人闻言,将惊讶收回肚子里,面色一整,同时应道“唯!”
郑忽见状,接着道“邓方,在吾离开的这段时间,长葛城中一应大小事务由汝来决断,若有不决之事,可与陈奚、黑子二人商议,若汝三人皆无定策可交由吾之伯父处置或等吾回来!”
“主上伯父?”邓方小心的问了一句。
郑忽一拍脑门,差点将这事忘了,道“君上已命原繁大夫进驻长葛助吾训练士卒以做剿匪之用,吾不在的这段时间,二三子千万不要怠慢了,不然,传出去,别人定以为吾长葛无人!”
“唯,谨遵主上之命!”
“再者,等夷吾和叔牙回来,长葛便要种麦,陈奚,汝来负责此事,千万要记住,第一,绝不允许发生大规模的械斗伤亡事件,第二,耕具每三或四户一具,用完即收回,谨防有刁钻之民窃取吉金以作财物之用!”
“唯,必不敢让主上失望!”陈奚面色坚毅,轰然应道。
“第三,黑子”说到这,郑忽忍不住缓了一口气,而黑子却神情严肃的应道。
“卑下在!”
“吾不在的这段时间,长葛要加强戒备,外松内严,切不可让一些心思不轨之徒溜进城来!”
“唯!谨遵世子之命!”
三条命令下达下去,不只郑忽,邓方三人也稍松了一口气。
郑忽仔细的想了想,生怕有遗漏,不多时又接着道“临近岁首,吾也不知此行会耽搁多久,若吾未归,岁首之后的燕飨之事,便交由汝三人亲自操持,莫要轻慢了长者!”
郑忽所说的燕飨之事,其实是周朝养老制度的一部分,每到重大节日,周人都会以聚宴的形式编排长幼顺序,示范敬老之礼节。而周历以建子之月(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就是所谓的新年,临近新年了,宴请各乡有德行上了岁数的长者,这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三人应诺一声,郑忽再一次在心中将事情过了一遍,觉得差不多了,便道“吾走之后,二三子要同心同德,相互扶持,切不可室内操戈,徒惹人发笑!”
“不敢,必不忘主上教训!”三人后退一步,躬身行礼道。
郑忽见此情形,也不再多说,挥挥手让三人下去,一边派人去作坊中取瓷器,一边带着陈戎朝管老夫人的休养之所走去,他需要和管老夫人道个别。
“祭大夫,寡人走后,就辛苦你了!”郑庄公紧握着祭仲的双手道。
“不辛苦,这些都是应该的,倒是君上一路之上要保重身体,切不可过于劳累,仲在新郑等着君上凯旋!”祭仲的情绪有些激动,已经发白的胡须随着情绪微微颤动,脸上的皱纹掩盖不住泛起的红晕。
不得不说,祭仲这老货对于郑庄公还是比较忠心的,当年他不过是一个封人,即典守封疆,掌管筑城的官,是郑庄公一步一步地将之提拔到正卿的位置,这样的知遇之恩,让他心怀感激。
郑庄公并不怀疑祭仲的忠心和能力,不然的话,也不会多次让他监国。
诸事以毕,郑庄公领着郑忽、原繁、高渠弥、甫假外加百乘的队伍出北门经瓮门之后踏出了新郑城门,过与洧水相连的护城河后,这才算是彻底出了新郑城。
按照行程规划,一行人出新郑折向南行,在长葛作短暂停留之后,再朝西南方向,经应、申、吕国后,到达邓国,在邓国国都西北的邓地便是此行的目的地。为了能够通行顺利,出新郑之后,郑庄公便令甫假带人带礼先行一步借道,借道之后在邓地准备好迎接大队人马事宜的同时,以郑国使者的身份,做好与邓国和蔡国的沟通协调。
甫假作为郑国六卿之一的令正本就是掌外交辞令的官,这些事情对于他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他也不知做过多少次这样的事了,可以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一个时辰之后,滚滚的车轮声即使是长葛城内的国人也能隐隐听的到,长葛城头守城士卒远远望去,见有一面黄底且用小篆绣着的黑色郑字的大纛迎风飘扬,心内一松,赶忙派人下去通知邓方和黑子。
郑忽向他老爹告罪一声,令陈戎驾车先行回长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么一大队人马经过此地,守城的士卒出于谨慎的心理定会将城门关闭,郑忽总不能叫他老爹吃闭门羹吧!
果然,当陈戎驱车到长葛城下,不但城门紧闭,吊桥也被拉上,郑忽无奈,只得让陈戎隔着护城河喊门,陈戎昂起头对着城头上的士卒喊道“此乃世子车架,尔等还不速速将城门打开!”
守城的士卒定眼观瞧,见郑忽确实站在车上,面露喜色的大喊道“是世子亲临,开城门!”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整个城墙皆回荡着如此的呼喊声,在空旷的秋日里传的好远好远。
城中的国人自然也听到了城头上士卒的呼喊声,将提到嗓子眼的心放回肚中,该干嘛干嘛去了。
不多时,吊桥缓缓落下,城门应声而开,一支十人小队分列而出,迎接着郑忽回返,郑忽见状,让陈戎停下车来,站在车上,左手握着剑柄,右手扶着车轼吩咐道“君上率领着大队人马在后面,尔等切不可怠慢!”
说完也不等这些人反应过来,便让陈戎驾车回宫室。
在将要离开的这段时间里,郑忽确实有好多事情需要安排下去,本来这些事情该由郑忽自己掌舵,现在看来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啊!
刚过城门不远,见看到邓方领着黑子和陈奚匆匆而来,郑忽当即叫上三人和自己一起回宫室,同时让邓方派人去迎接自家老爹和接收从新郑带来的粮秣、兵器。
几人跟随着郑忽来到书房,没有过多的寒暄,郑忽直入主题道“君上已命吾随其去邓与蔡侯相会,故接下来长葛的事就要麻烦二三子了!”
“啊?”邓方三人见郑忽着急忙慌的将他们叫到宫室,就知道可能有事发生,却没想到是郑忽将要离去的消息,这段时间,他们已经习惯了郑忽在长葛发号施令,现在听闻郑忽要暂时离开,心中多少有些不太适应。
郑忽顾不得三人的惊诧,道“时间不多,君上的大军就在城外等候,请二三子务必要牢记吾接下来所说的每一句话。”
三人闻言,将惊讶收回肚子里,面色一整,同时应道“唯!”
郑忽见状,接着道“邓方,在吾离开的这段时间,长葛城中一应大小事务由汝来决断,若有不决之事,可与陈奚、黑子二人商议,若汝三人皆无定策可交由吾之伯父处置或等吾回来!”
“主上伯父?”邓方小心的问了一句。
郑忽一拍脑门,差点将这事忘了,道“君上已命原繁大夫进驻长葛助吾训练士卒以做剿匪之用,吾不在的这段时间,二三子千万不要怠慢了,不然,传出去,别人定以为吾长葛无人!”
“唯,谨遵主上之命!”
“再者,等夷吾和叔牙回来,长葛便要种麦,陈奚,汝来负责此事,千万要记住,第一,绝不允许发生大规模的械斗伤亡事件,第二,耕具每三或四户一具,用完即收回,谨防有刁钻之民窃取吉金以作财物之用!”
“唯,必不敢让主上失望!”陈奚面色坚毅,轰然应道。
“第三,黑子”说到这,郑忽忍不住缓了一口气,而黑子却神情严肃的应道。
“卑下在!”
“吾不在的这段时间,长葛要加强戒备,外松内严,切不可让一些心思不轨之徒溜进城来!”
“唯!谨遵世子之命!”
三条命令下达下去,不只郑忽,邓方三人也稍松了一口气。
郑忽仔细的想了想,生怕有遗漏,不多时又接着道“临近岁首,吾也不知此行会耽搁多久,若吾未归,岁首之后的燕飨之事,便交由汝三人亲自操持,莫要轻慢了长者!”
郑忽所说的燕飨之事,其实是周朝养老制度的一部分,每到重大节日,周人都会以聚宴的形式编排长幼顺序,示范敬老之礼节。而周历以建子之月(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就是所谓的新年,临近新年了,宴请各乡有德行上了岁数的长者,这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三人应诺一声,郑忽再一次在心中将事情过了一遍,觉得差不多了,便道“吾走之后,二三子要同心同德,相互扶持,切不可室内操戈,徒惹人发笑!”
“不敢,必不忘主上教训!”三人后退一步,躬身行礼道。
郑忽见此情形,也不再多说,挥挥手让三人下去,一边派人去作坊中取瓷器,一边带着陈戎朝管老夫人的休养之所走去,他需要和管老夫人道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