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忽在瓷器的制作坊室内转了一圈后,又跑到制造犁具的坊室内瞧了瞧,随后将整个作坊内所有的老匠人和技艺纯熟的年轻人召集起来,在郑忽的主持下一起讨论了一些技术上的话题。
跟这些专业的人士相比,郑忽就是个门外汉,这些人偶尔从嘴中蹦出的专业词汇,让郑忽颇为费解。
这些人似乎也注意到了郑忽所面临的窘境,不厌其烦的一点一点的为郑忽解答着疑惑。
郑忽也没有辜负这些人的好意,用心的聆听着,有些听不明白的地方当场就提了出来,这也让众人感受到郑忽对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不是敷衍了事。
也因此,气氛越来越热烈,不少匠人在不经意间更是透露出了一些压箱底的绝活,这让其他人大开眼界。
郑忽对此也极为满意,坚定了以后要多召开这种技术交流会议的想法。
大多数匠人的技艺不是不愿外传吗?那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召开这种技术攻坚交流会议,在集思广益的同时,总会有些经验和技艺在不注意间泄露出来。
不过这并非一日之功,得靠滴水穿石的水磨功夫,而今的当务之急是要鼓励这些匠人进行技艺的革新和创造,不能总抱着前人的经验不知进取。
想到这,郑忽示意众人停止交流,向在场的众人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诸位或是已登堂入室的巧匠,或是已浸淫某一域多年的良工。今不以忽之鄙陋少闻而劳心以教忽,是忽之幸也!”
众人目视着郑忽,听郑忽说的如此谦虚,连忙回礼,口称不敢!
见众人已经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郑忽接着道“忽虽寡闻鲜见,然亦知礼兵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无工不成,工者,国之重器也!”
话到此处,郑忽略作停顿,见众人眼神发亮,目光中隐隐有期待之色,郑忽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成功的将众人的情绪调动起来了。
清了清嗓子,郑忽继续道“夫封畿之内勤劳不处,此自忽之德薄不能佐民也!故忽自就封以来,夙兴夜寐,欲求天下有德之人以佐吾民,今诸位于此论以大道,此忽所亲见亲知也,自即日起,凡出奇计制器以利吾民者,忽必不吝以酬金之赏!”
说完,郑忽让邓方取五十金来,当着众人的面交到陶孟手里,道“今有长者陶工讳孟,助忽创制瓷器,劳苦而功高,谨以五十金谢之!”
看到郑忽竟然如此重赏,众人眼都红了,有些年轻人更是喘着粗气,恨那五十金为什么不是自己的。
郑忽其实也有些肉疼,五十金可不是小数目,他所征召的两千青壮一个月都用不了五十金。
但是为了千金买马骨,鼓励匠人创新,郑忽也是豁出去了。况且此时瓷器的价值远不是五十金可比的。
陶孟听到郑忽要赏给他五十金的时候,直接愣在了当场,等到郑忽将五十金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接过五十金,感觉像做梦一样。
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立刻跪在地上,对郑忽参拜以大礼。毕竟五十金啊!他这辈子从来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郑忽将陶孟扶起来,劝慰道“陶老不必行此大礼,这是你应得的。”
众人虽然有些眼热,但也跟随着郑忽附和劝慰着陶孟,而有些胆大年轻人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动向郑忽问道“世子,某是木工,若某能制出佐民利器,可得如陶老之赏赐乎?”
郑忽毫不犹豫的回了一个可字。
就这一个字让众人振奋非常,纷纷问道
“世子,某是……”
“世子,若某能……”
……
一时间,场面有些混乱,郑忽虚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噤声,道“诸位无论制何种器物,只要能利民,视其功皆有赏赐!”
只此一句话,便打消了众人心中的疑虑,看着一些跃跃欲试的年轻人,郑忽知道自己的金钱攻略起作用了。
刚欲与众人细说,有人通传说是陈戎回来了,郑忽告罪一声,留下邓方安抚众人,同时宣布郑忽有关鼓励匠人创新的政策。
此事,郑忽早已好邓方通过气,一些具体的细则还是出自邓方之手,所以郑忽并不担心。
出作坊门,便看到陈戎已在此等候,郑忽打断了陈戎想要行礼的动作。
问道“事已办妥?”
陈戎立即回道“世子放心,已将东西带到,且君上让某回复世子说是要稍待两日。”
说完将郑忽的令信呈上,郑忽伸手将令信拿走道“汝真信人也!走,随吾回去。”
“唯!”脸上掩饰不住的自得之色出卖了他此时恭谨的行礼动作。
郑忽见状,一笑了之。
……
不到半个时辰,又一辆兵车缓缓的停在郑忽的宫室前,阍人验过符令之后,一边遣人先行向郑忽通报,一边招人领着这位来自新郑的贵人向郑忽的住处走去。
而此时,郑忽正在书房研究着下一步计划,听人来报说有贵人带着君上的命令前来要见世子,郑忽有些迷惑,自家老爹不是让自己等两天吗?这又是哪一出?
来不及多做思考,只见宫室中的侍人领着一人已到自己书房,双方见礼以后,对方直接将此行的目的道出“君上要见世子,请世子速回新郑!”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郑忽便反问了句“此时?”
那人点点头,道了声是。
郑忽虽无奈,却只得从命,令人抓紧时间收拾点东西,毕竟好歹也是有封地的人,回去不给自家老爹带点土特产那怎么说的过去!
又令人将陈戎招来,令他驾车送自己回新郑,陈戎有些不解,君上不是已命自己给世子带话了吗?怎么召世子回去?
虽不知其中到底发生了何事,陈戎却仍然听从了郑忽的安排,不过面色之中的无奈却暴露出了他心中的不满,从新郑到长葛来回一趟,确实让他有些疲惫!
郑忽自然也注意到了陈戎的不满,道“吾知汝已有疲惫之意,然君上相召,必有事矣,愿汝能强为我御之!”
陈戎听郑忽这么说,稍敛面容,专心为郑忽架起车来。
……
跟这些专业的人士相比,郑忽就是个门外汉,这些人偶尔从嘴中蹦出的专业词汇,让郑忽颇为费解。
这些人似乎也注意到了郑忽所面临的窘境,不厌其烦的一点一点的为郑忽解答着疑惑。
郑忽也没有辜负这些人的好意,用心的聆听着,有些听不明白的地方当场就提了出来,这也让众人感受到郑忽对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不是敷衍了事。
也因此,气氛越来越热烈,不少匠人在不经意间更是透露出了一些压箱底的绝活,这让其他人大开眼界。
郑忽对此也极为满意,坚定了以后要多召开这种技术交流会议的想法。
大多数匠人的技艺不是不愿外传吗?那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召开这种技术攻坚交流会议,在集思广益的同时,总会有些经验和技艺在不注意间泄露出来。
不过这并非一日之功,得靠滴水穿石的水磨功夫,而今的当务之急是要鼓励这些匠人进行技艺的革新和创造,不能总抱着前人的经验不知进取。
想到这,郑忽示意众人停止交流,向在场的众人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诸位或是已登堂入室的巧匠,或是已浸淫某一域多年的良工。今不以忽之鄙陋少闻而劳心以教忽,是忽之幸也!”
众人目视着郑忽,听郑忽说的如此谦虚,连忙回礼,口称不敢!
见众人已经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郑忽接着道“忽虽寡闻鲜见,然亦知礼兵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无工不成,工者,国之重器也!”
话到此处,郑忽略作停顿,见众人眼神发亮,目光中隐隐有期待之色,郑忽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成功的将众人的情绪调动起来了。
清了清嗓子,郑忽继续道“夫封畿之内勤劳不处,此自忽之德薄不能佐民也!故忽自就封以来,夙兴夜寐,欲求天下有德之人以佐吾民,今诸位于此论以大道,此忽所亲见亲知也,自即日起,凡出奇计制器以利吾民者,忽必不吝以酬金之赏!”
说完,郑忽让邓方取五十金来,当着众人的面交到陶孟手里,道“今有长者陶工讳孟,助忽创制瓷器,劳苦而功高,谨以五十金谢之!”
看到郑忽竟然如此重赏,众人眼都红了,有些年轻人更是喘着粗气,恨那五十金为什么不是自己的。
郑忽其实也有些肉疼,五十金可不是小数目,他所征召的两千青壮一个月都用不了五十金。
但是为了千金买马骨,鼓励匠人创新,郑忽也是豁出去了。况且此时瓷器的价值远不是五十金可比的。
陶孟听到郑忽要赏给他五十金的时候,直接愣在了当场,等到郑忽将五十金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接过五十金,感觉像做梦一样。
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立刻跪在地上,对郑忽参拜以大礼。毕竟五十金啊!他这辈子从来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郑忽将陶孟扶起来,劝慰道“陶老不必行此大礼,这是你应得的。”
众人虽然有些眼热,但也跟随着郑忽附和劝慰着陶孟,而有些胆大年轻人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动向郑忽问道“世子,某是木工,若某能制出佐民利器,可得如陶老之赏赐乎?”
郑忽毫不犹豫的回了一个可字。
就这一个字让众人振奋非常,纷纷问道
“世子,某是……”
“世子,若某能……”
……
一时间,场面有些混乱,郑忽虚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噤声,道“诸位无论制何种器物,只要能利民,视其功皆有赏赐!”
只此一句话,便打消了众人心中的疑虑,看着一些跃跃欲试的年轻人,郑忽知道自己的金钱攻略起作用了。
刚欲与众人细说,有人通传说是陈戎回来了,郑忽告罪一声,留下邓方安抚众人,同时宣布郑忽有关鼓励匠人创新的政策。
此事,郑忽早已好邓方通过气,一些具体的细则还是出自邓方之手,所以郑忽并不担心。
出作坊门,便看到陈戎已在此等候,郑忽打断了陈戎想要行礼的动作。
问道“事已办妥?”
陈戎立即回道“世子放心,已将东西带到,且君上让某回复世子说是要稍待两日。”
说完将郑忽的令信呈上,郑忽伸手将令信拿走道“汝真信人也!走,随吾回去。”
“唯!”脸上掩饰不住的自得之色出卖了他此时恭谨的行礼动作。
郑忽见状,一笑了之。
……
不到半个时辰,又一辆兵车缓缓的停在郑忽的宫室前,阍人验过符令之后,一边遣人先行向郑忽通报,一边招人领着这位来自新郑的贵人向郑忽的住处走去。
而此时,郑忽正在书房研究着下一步计划,听人来报说有贵人带着君上的命令前来要见世子,郑忽有些迷惑,自家老爹不是让自己等两天吗?这又是哪一出?
来不及多做思考,只见宫室中的侍人领着一人已到自己书房,双方见礼以后,对方直接将此行的目的道出“君上要见世子,请世子速回新郑!”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郑忽便反问了句“此时?”
那人点点头,道了声是。
郑忽虽无奈,却只得从命,令人抓紧时间收拾点东西,毕竟好歹也是有封地的人,回去不给自家老爹带点土特产那怎么说的过去!
又令人将陈戎招来,令他驾车送自己回新郑,陈戎有些不解,君上不是已命自己给世子带话了吗?怎么召世子回去?
虽不知其中到底发生了何事,陈戎却仍然听从了郑忽的安排,不过面色之中的无奈却暴露出了他心中的不满,从新郑到长葛来回一趟,确实让他有些疲惫!
郑忽自然也注意到了陈戎的不满,道“吾知汝已有疲惫之意,然君上相召,必有事矣,愿汝能强为我御之!”
陈戎听郑忽这么说,稍敛面容,专心为郑忽架起车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