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虽然想不明白李世民的深意,但是不妨碍李恪把事情原原本本写信告诉李承乾。
远在孔兑沟大营的李承乾根本不知道李世民已经把他当大唐朝廷一股重要力量,要与他联合对付反对其东征的大臣。
李承乾此时刚统一好了内部人心,困在冰城里的薛延陀降卒在露天的冰城里没吃没喝的熬了两天两夜已经部被冻死了。
李承乾命人把薛延陀降卒的尸体整理整理,准备让来庆贺大唐大胜的各部族首领都来这里参观参观。
同时他还收到一个好消息,他派出去找矿的人找到了金矿银矿铜矿还有铁矿等等,有这些贵金属对于后续李承乾大唐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承乾知道这一带矿藏丰富,但是没有想到他们找的这么,因为现在大唐对这里的统治还十分薄弱,李承乾只准备开采金、银、铜,至于铁矿则下令封锁消息,等大唐在这里的统治跟内地一样时再开采铁矿。
李承乾一面做着各种治理和生产规划,一边紧急派人送信回长安,要从长安调集工匠来冶炼。还要把刘仁轨调来,这里的治理只能交给像刘仁轨这样能文武又一肚子坏水的人。
却在此时收到李恪的信,因为信里把李世民行在的事情写的详细,李承乾看了信就洞悉了李世民以及大臣们的想法,有些哭笑不得。
他这里的虽然破了薛延陀汗帐抓了薛延陀贵族,但是漠北二十联军还好好的。如果允许这些部族摊贩降大唐,然后带着他们的兵须尾的返回漠北,那大唐在这一战中能得到什么呢?
面对强大的漠北河套地区还怎么治理?
这些人以后强大了还会来抢劫的,到时候河套地区还是战场,等于是大唐的战略的纵深地,根杯能发展经济。
不要说,‘跟部族做生意让他有饭吃他们就抢劫了。’这种蠢话,美国经济现在也是世界第一,它不是还靠抢吗?
而且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这片土地就只能养那么多人,一旦超过了界限自己人也会饿肚子造反,在没有彻底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资源有限这一矛盾之前那只能让别人少点。
所以李承乾这一次目的很简单就是把整个漠北草原打残,让他们老老实实地接受大唐的政策。
打残漠北就光是要屠杀薛延陀三万人,同时也要把这二十万人留下来。
在李承乾看来攻破薛延陀汗帐,只能算是胜利了一半,可是李世民居然认为大唐已经胜利了,可以去东征高句丽了。
李恪这信里也将行在一众大臣的意见告诉了李承乾。
这些大臣比李世民还有不如,一个个竟然认为过了年就可以搬师回朝了。
李承乾知道这些大臣既不会支持李世民东征薛延陀,也不会支持李承乾治理河套地区。
面对这样的形式李承乾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奏疏送去行在,让李世民和大臣们都知道他李承乾打算治理河套地区,别在背后自己打自己的算盘无视他这个在外征战的皇太子。
李承乾的奏疏内容主要有四条,一是在原秦长城遗址上修筑长城,二是修一条关中到贯穿河套地区的直道,三是罢撤河套地区的羁縻州改设郡县,四是河套地区各部族一律改服易发穿汉服梳汉装习汉语。
这既是李承乾表明态度也是一次试水,所以内容写的都十分简单,根本没有提及修城、修路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从何而出。
同时李承乾又以儿子的身份给李世民写了一封私信,内容主要是对他要东征高句丽的回答。
不孝男承乾顿首百拜,启于父皇驾前:
前闻父皇欲于明年御亲征高句丽,儿臣反复思量,有几句糊涂言语禀明父皇参详。
高句丽者易灭难伐,易灭是因为高句丽人也居住在城市中,大军只要把他们的城池都攻破高句丽也就灭亡了,不会像草原部族那样大军一到就骑马跑了。
难伐是因为他内部都是城池,需要对一座座城池逐一进行攻打,只要有几座城池攻不破高句丽就能苟延残喘并且与大唐相互攻伐。
其次就是现在不是征伐高句丽的好时候,高句丽虽然经历了泉(渊避李渊的讳)盖苏文弑君,但是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内乱,权力都归泉盖苏文掌握,国内百姓生活安定。此时没有高句丽的大臣做为大唐的内应,大唐攻打高句丽只能使高句丽上下一心反击大唐。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父皇不详高句丽之详情焉能轻发大军?
大唐若想征伐高句丽需按《十年规划》上的计划的执行,先把关中西北各部收拾稳定,然后用数年积攒钱粮,派遣间谍联合前隋时没在高句丽的汉人为内应,先搞乱高句丽使其民不聊生,然后挥军征灭可一战而成功。
父皇春秋以高,征灭高句丽父皇只宜运筹帷幄不宜御驾亲征,待诸事妥定,自有儿臣亲率大军征灭高句丽,以完父皇之宿愿。
李承乾自认这一封已经言语委婉,就直派人把信发出去。
李承乾的奏疏送到李世民的行在时已经是贞观十八年了,李世民在行在过新年,虽然没有在长安太极宫隆重,但是因为薛延陀已灭行在的官员还是得了几天的假期,只留少数大臣轮值中书。
李承乾是皇太子还是前方平定薛延陀的最高指挥,所以李承乾的奏疏一到就被送进给主中书轮值的杨弘礼案头。
杨弘礼也是隋朝宗室,出征前还是个中书舍人,出征时才被李世民提拔为兵侍郎随行处理机务。
杨弘礼一看完李承乾的奏疏被李承乾的大胆吓了一跳,李承乾所提的四条从表面看完就是秦朝对河套地区地政策照抄。
修长城、修直道、行郡县秦朝早在此地做过了,除了劳民伤财似乎没有什么益处。
还有就是命河套地区的羌部、突厥、昭武九姓等部落改服易冠,行汉人礼数,这也会引起当地各部落的反抗,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现在正在与回纥等部的谈判,眼前薛延陀二十大军能不速就看回纥等部能不能及时投降大唐了。
所以杨弘礼认为不管朝廷对此事如何看,现在是绝不对不能泄露出去的,但是这样的事情他又不敢做主,只得起身去见李世民请他出面压制李承乾。
自从上次李世表示要东征高句丽而被大臣一致反对后,李世民这几天就少与大臣接触,他要等李承乾上书支持东征后再与这些大臣进行周旋。
这几天李世民一直在等李承乾的消息,然后李世民就等来了李承乾一封私信,信是李承乾亲笔写的一个个瘦金体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但是信的内容却让李世民怒火中烧。
这哪是儿子给老子写信,分明是老子教训儿子,居然开口跟老子兵法有云……
而且最不能让李世民接受则是李承乾说他年势以高,不能再御驾亲征高句丽了,高句丽要留给他打。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信,两眼圆睁,呼呼喘气,额头青筋暴露,已经是怒到了极点。
正在这个时候内侍禀报杨弘礼求见。
“不见!”
李世民大声咆哮。
李世民这会儿也是哑吧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李承乾给他写的信虽然让他怒火中烧,但他更不好意思让大臣知道。
一来他被儿子教训绝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再者就算把这件事告诉大臣,这些大臣也只会支持李承乾。
内侍出去,又急忙回来硬着头皮道:“启奏陛下,杨大人说此事十万火急,而且与太子殿下有关……”
“什么?”
内侍听见这声音只吓得浑身颤抖不敢吱声。
远在孔兑沟大营的李承乾根本不知道李世民已经把他当大唐朝廷一股重要力量,要与他联合对付反对其东征的大臣。
李承乾此时刚统一好了内部人心,困在冰城里的薛延陀降卒在露天的冰城里没吃没喝的熬了两天两夜已经部被冻死了。
李承乾命人把薛延陀降卒的尸体整理整理,准备让来庆贺大唐大胜的各部族首领都来这里参观参观。
同时他还收到一个好消息,他派出去找矿的人找到了金矿银矿铜矿还有铁矿等等,有这些贵金属对于后续李承乾大唐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承乾知道这一带矿藏丰富,但是没有想到他们找的这么,因为现在大唐对这里的统治还十分薄弱,李承乾只准备开采金、银、铜,至于铁矿则下令封锁消息,等大唐在这里的统治跟内地一样时再开采铁矿。
李承乾一面做着各种治理和生产规划,一边紧急派人送信回长安,要从长安调集工匠来冶炼。还要把刘仁轨调来,这里的治理只能交给像刘仁轨这样能文武又一肚子坏水的人。
却在此时收到李恪的信,因为信里把李世民行在的事情写的详细,李承乾看了信就洞悉了李世民以及大臣们的想法,有些哭笑不得。
他这里的虽然破了薛延陀汗帐抓了薛延陀贵族,但是漠北二十联军还好好的。如果允许这些部族摊贩降大唐,然后带着他们的兵须尾的返回漠北,那大唐在这一战中能得到什么呢?
面对强大的漠北河套地区还怎么治理?
这些人以后强大了还会来抢劫的,到时候河套地区还是战场,等于是大唐的战略的纵深地,根杯能发展经济。
不要说,‘跟部族做生意让他有饭吃他们就抢劫了。’这种蠢话,美国经济现在也是世界第一,它不是还靠抢吗?
而且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这片土地就只能养那么多人,一旦超过了界限自己人也会饿肚子造反,在没有彻底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资源有限这一矛盾之前那只能让别人少点。
所以李承乾这一次目的很简单就是把整个漠北草原打残,让他们老老实实地接受大唐的政策。
打残漠北就光是要屠杀薛延陀三万人,同时也要把这二十万人留下来。
在李承乾看来攻破薛延陀汗帐,只能算是胜利了一半,可是李世民居然认为大唐已经胜利了,可以去东征高句丽了。
李恪这信里也将行在一众大臣的意见告诉了李承乾。
这些大臣比李世民还有不如,一个个竟然认为过了年就可以搬师回朝了。
李承乾知道这些大臣既不会支持李世民东征薛延陀,也不会支持李承乾治理河套地区。
面对这样的形式李承乾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奏疏送去行在,让李世民和大臣们都知道他李承乾打算治理河套地区,别在背后自己打自己的算盘无视他这个在外征战的皇太子。
李承乾的奏疏内容主要有四条,一是在原秦长城遗址上修筑长城,二是修一条关中到贯穿河套地区的直道,三是罢撤河套地区的羁縻州改设郡县,四是河套地区各部族一律改服易发穿汉服梳汉装习汉语。
这既是李承乾表明态度也是一次试水,所以内容写的都十分简单,根本没有提及修城、修路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从何而出。
同时李承乾又以儿子的身份给李世民写了一封私信,内容主要是对他要东征高句丽的回答。
不孝男承乾顿首百拜,启于父皇驾前:
前闻父皇欲于明年御亲征高句丽,儿臣反复思量,有几句糊涂言语禀明父皇参详。
高句丽者易灭难伐,易灭是因为高句丽人也居住在城市中,大军只要把他们的城池都攻破高句丽也就灭亡了,不会像草原部族那样大军一到就骑马跑了。
难伐是因为他内部都是城池,需要对一座座城池逐一进行攻打,只要有几座城池攻不破高句丽就能苟延残喘并且与大唐相互攻伐。
其次就是现在不是征伐高句丽的好时候,高句丽虽然经历了泉(渊避李渊的讳)盖苏文弑君,但是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内乱,权力都归泉盖苏文掌握,国内百姓生活安定。此时没有高句丽的大臣做为大唐的内应,大唐攻打高句丽只能使高句丽上下一心反击大唐。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父皇不详高句丽之详情焉能轻发大军?
大唐若想征伐高句丽需按《十年规划》上的计划的执行,先把关中西北各部收拾稳定,然后用数年积攒钱粮,派遣间谍联合前隋时没在高句丽的汉人为内应,先搞乱高句丽使其民不聊生,然后挥军征灭可一战而成功。
父皇春秋以高,征灭高句丽父皇只宜运筹帷幄不宜御驾亲征,待诸事妥定,自有儿臣亲率大军征灭高句丽,以完父皇之宿愿。
李承乾自认这一封已经言语委婉,就直派人把信发出去。
李承乾的奏疏送到李世民的行在时已经是贞观十八年了,李世民在行在过新年,虽然没有在长安太极宫隆重,但是因为薛延陀已灭行在的官员还是得了几天的假期,只留少数大臣轮值中书。
李承乾是皇太子还是前方平定薛延陀的最高指挥,所以李承乾的奏疏一到就被送进给主中书轮值的杨弘礼案头。
杨弘礼也是隋朝宗室,出征前还是个中书舍人,出征时才被李世民提拔为兵侍郎随行处理机务。
杨弘礼一看完李承乾的奏疏被李承乾的大胆吓了一跳,李承乾所提的四条从表面看完就是秦朝对河套地区地政策照抄。
修长城、修直道、行郡县秦朝早在此地做过了,除了劳民伤财似乎没有什么益处。
还有就是命河套地区的羌部、突厥、昭武九姓等部落改服易冠,行汉人礼数,这也会引起当地各部落的反抗,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现在正在与回纥等部的谈判,眼前薛延陀二十大军能不速就看回纥等部能不能及时投降大唐了。
所以杨弘礼认为不管朝廷对此事如何看,现在是绝不对不能泄露出去的,但是这样的事情他又不敢做主,只得起身去见李世民请他出面压制李承乾。
自从上次李世表示要东征高句丽而被大臣一致反对后,李世民这几天就少与大臣接触,他要等李承乾上书支持东征后再与这些大臣进行周旋。
这几天李世民一直在等李承乾的消息,然后李世民就等来了李承乾一封私信,信是李承乾亲笔写的一个个瘦金体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但是信的内容却让李世民怒火中烧。
这哪是儿子给老子写信,分明是老子教训儿子,居然开口跟老子兵法有云……
而且最不能让李世民接受则是李承乾说他年势以高,不能再御驾亲征高句丽了,高句丽要留给他打。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信,两眼圆睁,呼呼喘气,额头青筋暴露,已经是怒到了极点。
正在这个时候内侍禀报杨弘礼求见。
“不见!”
李世民大声咆哮。
李世民这会儿也是哑吧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李承乾给他写的信虽然让他怒火中烧,但他更不好意思让大臣知道。
一来他被儿子教训绝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再者就算把这件事告诉大臣,这些大臣也只会支持李承乾。
内侍出去,又急忙回来硬着头皮道:“启奏陛下,杨大人说此事十万火急,而且与太子殿下有关……”
“什么?”
内侍听见这声音只吓得浑身颤抖不敢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