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池宁在不少大臣眼中看到了一样的意思:真不愧是天和帝的儿子啊,这样的早慧,是国家之幸,是我辈之福。
太子的表现越好,念平帝的脸色就越难看,他甚至不介意直接表现出来。
这让池宁突然心里一个咯噔。
念平帝不是初登基的毛头小子,没有道理还会表现得这么直白,虽然全天下都知道他肯定见不得太子表现出色,但念平帝敢这么直接表露情绪,那肯定不是有恃无恐,就是还有后招。说不定太子表现这么好,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这种两头堵的陷阱问题,答什么都不对,不管太子是回答他没读书,还是读了书,念平帝应该都能揪出错处。
意识到这点的不只是池宁,太后也想到了,并借着圣母太后的身份开了口:“好啦,今天的主角是你的兄弟们呀,哀家知道你重视宸儿,可也不能这样对孩子一味地娇宠,分不清主次。你就不想问问老大家的怀古婚后可好?老二家的小孙子是不是会跑了?”
太后在转移话题,想要息事宁人,到此为止。
但念平帝却并不会就此放过这个可以趁机发作的机会,他一拍龙椅的扶手,知道的明白他是在对太子发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已经敢直接叫板太后。
或者说,念平帝就是在借此对太后宣泄他的不满。
太后心中的不善更严重了。
“母后此言差矣。太子之事,乃是家事。朕今天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没想到太子读书竟已经读得这么深了。是谁,敢公然违抗朕的命令,教了太子这些?让太子失去了童年之乐?父皇在时,常与我们说,学海无涯,而童年不可重来。朕尚春秋鼎盛,何须对太子如此揠苗助长?”
肃帝确实对他的儿子们说过这样的话,只不过不是对太子,而是对他其他嫔妃所出的庶子们,他不希望他们超越太子。如今被念平帝用在这里,你不能说他错,却足以明白他的用心险恶。
念平帝图穷匕见,明面上句句为了太子,实则……
是在杀鸡儆猴,让人不敢再来插手太子的教导之事。分分钟就是一个大帽子扣下来,你教太子,就是蓄意不让太子快乐,就是让太子过于上进,太子再上进能上进到哪里呢?无外乎皇帝了,那你这就是在挑拨天家亲情!
敢问,长此以往,谁还敢教太子什么呢?若太子真的不学无术,他又怎么能当皇帝?
这是一步心思深沉的险棋。
也是民间俗称的,捧杀。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闻宸歪头,睁大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用再真挚无辜不过的语气破了局:“没有人教侄儿啊。”
“没有人教你,你能看得懂起居注?”念平帝嗤笑,把太子的话当作了小孩子的嘴硬,他不惜抛去好叔叔面孔,对太子施压,“宸儿,朕知道你护下心切,可你要知道,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撒谎骗人可不是一个太子应该做的,这是欺君之罪,你可明白?!”
这个时候,心态稍微不好一点的孩子,要么被吓哭,要么当场下跪。
只有闻宸不为所动,还继续维持着小孩子的天真与懵懂,真就像是在家里和家长对话:“但侄儿没有骗人啊。”
“《成祖起居注》上都是画,画很难懂吗?
“那些字都是父皇在时就教过侄儿的,不需要谁来教,侄儿自己就能看懂啊,很难吗?
“皇叔父为什么一定要觉得侄儿看不懂呢?”
成祖是个大老粗,在人生最应该学习知识的少年阶段,他都在战场上打仗。他在起居注上作画,其实不是因为他有多高大上的艺术情操,只是因为他认字不多啊。
天知道这样的成祖,哪里来的那么多自信,觉得全天下人都没有他厉害。
但总之就是,就成祖的文化水平,他的起居注真就是幼儿启蒙阶段的读物。至于天和帝在世时,到底有没有教太子识字,那谁知道呢?太子和太后说有,那就是有啊。总不能你念平帝还曾经趴在大内的墙头,去窥探过兄长天和帝是怎么养儿子的吧?
念平帝:“!!!”就很气,但还是无言以对,不管怎么说,他皇兄天和帝总是要大过他的。
池宁差点没大笑出声,他总算明白了太子为何那么多书不说,偏偏挑了起居注来说事,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念平帝。
很深谋远虑了。
包括王洋在内的大臣,都对太子高看了一眼。
这次问答的重点,不在于太子到底看了什么书,而在于他表现出来的远见。这样的走一步看十步,哪怕是天和帝在这个年纪,想必也不会有。居安思危,古人诚不我欺。
闻宸会有所准备,当然不可能是他有多聪明,能预料到念平帝的思路,而是他上辈子经历过啊。他当年回答的便是四平八稳的《论语》,自以为扛过了念平帝的问题陷阱,却不想不仅在殿前问答时回答得磕磕绊绊,还在后面连累了李姐姐……
念平帝不甘心,又试图挣扎了一下:“你,竟能记得那么早以前的事吗?”
小太子羞涩一笑:“说来也是怕皇叔父笑话,侄儿平日在东宫里,除了玩耍就没有其他事情了,总会觉得时间太过漫长无聊,只能依靠回忆以前,来找点事情做。”
“侄儿其实早就想与皇叔父说了,既然今日叔父主动提起,想必叔父也是觉得,侄儿已经到了该读书的年纪,不能再这么荒废学业下去,毕竟皇兄他们当年五岁就已经入阁了呀。侄儿知道皇叔父可怜侄儿幼年失怙,偏爱于我,想要多让我多享受几年童趣。”
太子的表现越好,念平帝的脸色就越难看,他甚至不介意直接表现出来。
这让池宁突然心里一个咯噔。
念平帝不是初登基的毛头小子,没有道理还会表现得这么直白,虽然全天下都知道他肯定见不得太子表现出色,但念平帝敢这么直接表露情绪,那肯定不是有恃无恐,就是还有后招。说不定太子表现这么好,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这种两头堵的陷阱问题,答什么都不对,不管太子是回答他没读书,还是读了书,念平帝应该都能揪出错处。
意识到这点的不只是池宁,太后也想到了,并借着圣母太后的身份开了口:“好啦,今天的主角是你的兄弟们呀,哀家知道你重视宸儿,可也不能这样对孩子一味地娇宠,分不清主次。你就不想问问老大家的怀古婚后可好?老二家的小孙子是不是会跑了?”
太后在转移话题,想要息事宁人,到此为止。
但念平帝却并不会就此放过这个可以趁机发作的机会,他一拍龙椅的扶手,知道的明白他是在对太子发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已经敢直接叫板太后。
或者说,念平帝就是在借此对太后宣泄他的不满。
太后心中的不善更严重了。
“母后此言差矣。太子之事,乃是家事。朕今天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没想到太子读书竟已经读得这么深了。是谁,敢公然违抗朕的命令,教了太子这些?让太子失去了童年之乐?父皇在时,常与我们说,学海无涯,而童年不可重来。朕尚春秋鼎盛,何须对太子如此揠苗助长?”
肃帝确实对他的儿子们说过这样的话,只不过不是对太子,而是对他其他嫔妃所出的庶子们,他不希望他们超越太子。如今被念平帝用在这里,你不能说他错,却足以明白他的用心险恶。
念平帝图穷匕见,明面上句句为了太子,实则……
是在杀鸡儆猴,让人不敢再来插手太子的教导之事。分分钟就是一个大帽子扣下来,你教太子,就是蓄意不让太子快乐,就是让太子过于上进,太子再上进能上进到哪里呢?无外乎皇帝了,那你这就是在挑拨天家亲情!
敢问,长此以往,谁还敢教太子什么呢?若太子真的不学无术,他又怎么能当皇帝?
这是一步心思深沉的险棋。
也是民间俗称的,捧杀。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闻宸歪头,睁大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用再真挚无辜不过的语气破了局:“没有人教侄儿啊。”
“没有人教你,你能看得懂起居注?”念平帝嗤笑,把太子的话当作了小孩子的嘴硬,他不惜抛去好叔叔面孔,对太子施压,“宸儿,朕知道你护下心切,可你要知道,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撒谎骗人可不是一个太子应该做的,这是欺君之罪,你可明白?!”
这个时候,心态稍微不好一点的孩子,要么被吓哭,要么当场下跪。
只有闻宸不为所动,还继续维持着小孩子的天真与懵懂,真就像是在家里和家长对话:“但侄儿没有骗人啊。”
“《成祖起居注》上都是画,画很难懂吗?
“那些字都是父皇在时就教过侄儿的,不需要谁来教,侄儿自己就能看懂啊,很难吗?
“皇叔父为什么一定要觉得侄儿看不懂呢?”
成祖是个大老粗,在人生最应该学习知识的少年阶段,他都在战场上打仗。他在起居注上作画,其实不是因为他有多高大上的艺术情操,只是因为他认字不多啊。
天知道这样的成祖,哪里来的那么多自信,觉得全天下人都没有他厉害。
但总之就是,就成祖的文化水平,他的起居注真就是幼儿启蒙阶段的读物。至于天和帝在世时,到底有没有教太子识字,那谁知道呢?太子和太后说有,那就是有啊。总不能你念平帝还曾经趴在大内的墙头,去窥探过兄长天和帝是怎么养儿子的吧?
念平帝:“!!!”就很气,但还是无言以对,不管怎么说,他皇兄天和帝总是要大过他的。
池宁差点没大笑出声,他总算明白了太子为何那么多书不说,偏偏挑了起居注来说事,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念平帝。
很深谋远虑了。
包括王洋在内的大臣,都对太子高看了一眼。
这次问答的重点,不在于太子到底看了什么书,而在于他表现出来的远见。这样的走一步看十步,哪怕是天和帝在这个年纪,想必也不会有。居安思危,古人诚不我欺。
闻宸会有所准备,当然不可能是他有多聪明,能预料到念平帝的思路,而是他上辈子经历过啊。他当年回答的便是四平八稳的《论语》,自以为扛过了念平帝的问题陷阱,却不想不仅在殿前问答时回答得磕磕绊绊,还在后面连累了李姐姐……
念平帝不甘心,又试图挣扎了一下:“你,竟能记得那么早以前的事吗?”
小太子羞涩一笑:“说来也是怕皇叔父笑话,侄儿平日在东宫里,除了玩耍就没有其他事情了,总会觉得时间太过漫长无聊,只能依靠回忆以前,来找点事情做。”
“侄儿其实早就想与皇叔父说了,既然今日叔父主动提起,想必叔父也是觉得,侄儿已经到了该读书的年纪,不能再这么荒废学业下去,毕竟皇兄他们当年五岁就已经入阁了呀。侄儿知道皇叔父可怜侄儿幼年失怙,偏爱于我,想要多让我多享受几年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