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初定,韩炜坐镇彭城,以安人心。阖州各文武官吏纷纷前来拜谒,以求官运亨通。
山河殿前诸官齐至,韩炜照常处理公务,批阅各郡公文。一切照旧,直到最后。
韩炜起身说道:“诸公辛苦,且早些散罢。”
“臣等告退。”众文武纷纷退却。
文武群臣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时任东海太守糜竺与东海校尉糜芳议论着。
糜芳先开口道:“兄长,你说这武成公会不会让陈元龙接任州牧之职?今日你看他在殿上逞威的样子,得意的紧呐!”
糜竺笑了笑,轻声说道:“贤弟有所不知!这陈元龙派人把太史子义的老母从青州接了出来,子义将军为人至孝,感其大恩,视陈登为兄长一般。而这件事却是武成公一直忧虑之事,故而使武成公另眼相待了。”
兄弟二人说着,来至殿外,翻身上马。
糜芳接着说道:“那如此说,太史慈定然支持陈登了?唉,武成公推行这个‘选举’制,确实不凡呐!可暗中看出何人结党。”
糜竺点点头:“嗯?贤弟有长进呀!竟然看出内中隐情。不过,这选举的支持程度唯有武成公一人所知,所以说……”
“哦,哦,哦。所以说谁出任徐州牧还是武成公定夺了?”糜芳很开窍,恍然说道。
糜竺依旧自信,说道:“再过几日,小妹嫁过去,徐州诸级官吏享受安宁年深日久,定会为自己日后前程打算,他们见风使舵惯了,恐怕有半数要倒向为兄了。凡上位者,必有猜忌之心。那时,武成公不得不考虑一番了,是妻兄可靠,还是外人?”
“嗯,兄长言之有理。我等只需静观其变咯?”
“不错,正式如此。哦,对了,陪为兄看看咱们在彭城的新宅邸。”
兄弟二人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前往新宅而去。
山河殿内只剩下韩炜、韩治、荀攸、董昭四人。
荀攸率先言道:“明公,这陈登与糜竺二人如今势如水火,臣以为此乃政乱先兆,望明公早日处置。”
韩炜淡然一笑,说道:“哈,不妨事。这二人皆具真才实学,谁继承州牧一职都尚可,剩下的孤带在身边,在府中任职便可。”
董昭听后,一皱眉。韩炜看在眼里,遂问道:“公仁,你说说?”
董昭施礼说道:“臣以为此两家乃徐州本土豪族,且家大业大,根基深重。陈氏家主陈珪,年长德高,老谋深算,其举荐孝廉、茂才不计其数,徐州士人皆视其为师长;而糜家世代经商,盐铁营生尽在掌握,又经营多年,可谓富商巨贾。二者任谁也不想离开徐州,岂会轻易跟随明公前往长安?”
韩炜频频点头,言道:“嗯,若非公仁,孤倒是忘了此一辄。”
董昭恭敬施礼,退回原处。
韩炜又看看韩凉,说道:“吾儿可有话说?”
韩凉出列,拱手施礼:“儿以为,可另选一人。”
“哦?另选一人?”
“然,陈登、糜竺皆不从也。故此两家不从,徐州之人亦不可也。”
荀攸跟董昭相视皱眉,他们认为这是韩凉在推翻韩炜的政策。罢黜“徐州事,徐人治”的方针,这必然会引起徐州群臣不满,韩炜也会遭受非议,言而无信。
荀攸没忍住还是说道:“大公子此言欠妥,若不用徐州人治政,可知其后果?”
董昭无奈,也只好附和道:“不错,大公子此举弊大于利。”
他们若是不起来反对韩凉,那就是反对韩炜。这可不是为臣之道,侧面展现的是对韩炜不忠。
韩炜不但没气,反倒很庆幸。庆幸自己儿子敢于革新。所谓:知父莫若子。韩炜也考虑着这个问题,不想韩凉竟主动提出。
即刻言道:“两位先生,孤常言: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凉儿有此觉悟,并没有不妥之处。你且说说吧!”
韩凉接着说道:“为防徐州政乱之兆,陈、糜二人皆不可用。二人任其一,定然相互掣肘,不利于徐州发展。若用‘徐人治徐’又不可行,这二人或拉拢收买,或威逼利诱,久而久之亦会被其二人架空,重蹈陶恭祖老儿覆辙。”
韩炜越听越靠谱,见儿子有些紧张,指了指桌案上的茶水,和蔼的说道:“喝口水,接着说。”
韩凉躬身说道:“此乃父亲之茶,儿不敢僭越。”
韩炜一皱眉,撇着嘴说道:“啧啧,你们看看吧。这小子还跟孤繁文缛节起来啦!让你喝,你就喝。哪里这般絮叨?”
韩凉依旧正色说道:“儿,遵命。”
喝了茶水,接着说道:“儿有上中下三策,可说与父亲。”
韩炜面露喜色,看了看荀攸董昭二人,二人频频点头。
韩凉这才又说道:“上策可不破父亲‘徐人治徐’之策略,继续任用徐州人;中策任用父亲近臣,以治徐州,万无一失;下策便是父亲亲自坐镇徐州以瓦解陈、糜两家之势力。”
韩炜点点头,接着说道:“上策,还是上策的好。中策过于强硬,下策太缓。我儿且说说这上策中,以何人出任徐州牧?”
韩凉遂言道:“琅琊诸葛玄,颇有贤名,袁术曾以豫章太守征辟,诸葛玄以辅其为齿,以为兄长诸葛珪守孝为名,故而辞官。哦,父亲可记得当年舌战颍川名士的诸葛孔明?那便是诸葛玄之侄。”
“哦?诸葛玄吗?”韩炜颇有些心动,毕竟诸葛亮更近了些。
韩凉急忙说道:“然此人选,父亲自可度之。儿以为诸葛氏今时今日已成没落寒门,而诸葛玄又心怀秉正,可为父亲所用。”
韩炜思索着,用诸葛玄确实不错。韩凉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用诸葛玄的话,不光是稳定治理徐州一方面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啊!
纵然诸葛亮心系汉室,不能为韩炜所用,可若是能将其软禁起来,也不让其为他人所用,那便是天大的好处。
韩炜最终决定,说道:“明日,传诸葛玄山河殿觐见!”
山河殿前诸官齐至,韩炜照常处理公务,批阅各郡公文。一切照旧,直到最后。
韩炜起身说道:“诸公辛苦,且早些散罢。”
“臣等告退。”众文武纷纷退却。
文武群臣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时任东海太守糜竺与东海校尉糜芳议论着。
糜芳先开口道:“兄长,你说这武成公会不会让陈元龙接任州牧之职?今日你看他在殿上逞威的样子,得意的紧呐!”
糜竺笑了笑,轻声说道:“贤弟有所不知!这陈元龙派人把太史子义的老母从青州接了出来,子义将军为人至孝,感其大恩,视陈登为兄长一般。而这件事却是武成公一直忧虑之事,故而使武成公另眼相待了。”
兄弟二人说着,来至殿外,翻身上马。
糜芳接着说道:“那如此说,太史慈定然支持陈登了?唉,武成公推行这个‘选举’制,确实不凡呐!可暗中看出何人结党。”
糜竺点点头:“嗯?贤弟有长进呀!竟然看出内中隐情。不过,这选举的支持程度唯有武成公一人所知,所以说……”
“哦,哦,哦。所以说谁出任徐州牧还是武成公定夺了?”糜芳很开窍,恍然说道。
糜竺依旧自信,说道:“再过几日,小妹嫁过去,徐州诸级官吏享受安宁年深日久,定会为自己日后前程打算,他们见风使舵惯了,恐怕有半数要倒向为兄了。凡上位者,必有猜忌之心。那时,武成公不得不考虑一番了,是妻兄可靠,还是外人?”
“嗯,兄长言之有理。我等只需静观其变咯?”
“不错,正式如此。哦,对了,陪为兄看看咱们在彭城的新宅邸。”
兄弟二人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前往新宅而去。
山河殿内只剩下韩炜、韩治、荀攸、董昭四人。
荀攸率先言道:“明公,这陈登与糜竺二人如今势如水火,臣以为此乃政乱先兆,望明公早日处置。”
韩炜淡然一笑,说道:“哈,不妨事。这二人皆具真才实学,谁继承州牧一职都尚可,剩下的孤带在身边,在府中任职便可。”
董昭听后,一皱眉。韩炜看在眼里,遂问道:“公仁,你说说?”
董昭施礼说道:“臣以为此两家乃徐州本土豪族,且家大业大,根基深重。陈氏家主陈珪,年长德高,老谋深算,其举荐孝廉、茂才不计其数,徐州士人皆视其为师长;而糜家世代经商,盐铁营生尽在掌握,又经营多年,可谓富商巨贾。二者任谁也不想离开徐州,岂会轻易跟随明公前往长安?”
韩炜频频点头,言道:“嗯,若非公仁,孤倒是忘了此一辄。”
董昭恭敬施礼,退回原处。
韩炜又看看韩凉,说道:“吾儿可有话说?”
韩凉出列,拱手施礼:“儿以为,可另选一人。”
“哦?另选一人?”
“然,陈登、糜竺皆不从也。故此两家不从,徐州之人亦不可也。”
荀攸跟董昭相视皱眉,他们认为这是韩凉在推翻韩炜的政策。罢黜“徐州事,徐人治”的方针,这必然会引起徐州群臣不满,韩炜也会遭受非议,言而无信。
荀攸没忍住还是说道:“大公子此言欠妥,若不用徐州人治政,可知其后果?”
董昭无奈,也只好附和道:“不错,大公子此举弊大于利。”
他们若是不起来反对韩凉,那就是反对韩炜。这可不是为臣之道,侧面展现的是对韩炜不忠。
韩炜不但没气,反倒很庆幸。庆幸自己儿子敢于革新。所谓:知父莫若子。韩炜也考虑着这个问题,不想韩凉竟主动提出。
即刻言道:“两位先生,孤常言: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凉儿有此觉悟,并没有不妥之处。你且说说吧!”
韩凉接着说道:“为防徐州政乱之兆,陈、糜二人皆不可用。二人任其一,定然相互掣肘,不利于徐州发展。若用‘徐人治徐’又不可行,这二人或拉拢收买,或威逼利诱,久而久之亦会被其二人架空,重蹈陶恭祖老儿覆辙。”
韩炜越听越靠谱,见儿子有些紧张,指了指桌案上的茶水,和蔼的说道:“喝口水,接着说。”
韩凉躬身说道:“此乃父亲之茶,儿不敢僭越。”
韩炜一皱眉,撇着嘴说道:“啧啧,你们看看吧。这小子还跟孤繁文缛节起来啦!让你喝,你就喝。哪里这般絮叨?”
韩凉依旧正色说道:“儿,遵命。”
喝了茶水,接着说道:“儿有上中下三策,可说与父亲。”
韩炜面露喜色,看了看荀攸董昭二人,二人频频点头。
韩凉这才又说道:“上策可不破父亲‘徐人治徐’之策略,继续任用徐州人;中策任用父亲近臣,以治徐州,万无一失;下策便是父亲亲自坐镇徐州以瓦解陈、糜两家之势力。”
韩炜点点头,接着说道:“上策,还是上策的好。中策过于强硬,下策太缓。我儿且说说这上策中,以何人出任徐州牧?”
韩凉遂言道:“琅琊诸葛玄,颇有贤名,袁术曾以豫章太守征辟,诸葛玄以辅其为齿,以为兄长诸葛珪守孝为名,故而辞官。哦,父亲可记得当年舌战颍川名士的诸葛孔明?那便是诸葛玄之侄。”
“哦?诸葛玄吗?”韩炜颇有些心动,毕竟诸葛亮更近了些。
韩凉急忙说道:“然此人选,父亲自可度之。儿以为诸葛氏今时今日已成没落寒门,而诸葛玄又心怀秉正,可为父亲所用。”
韩炜思索着,用诸葛玄确实不错。韩凉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用诸葛玄的话,不光是稳定治理徐州一方面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啊!
纵然诸葛亮心系汉室,不能为韩炜所用,可若是能将其软禁起来,也不让其为他人所用,那便是天大的好处。
韩炜最终决定,说道:“明日,传诸葛玄山河殿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