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南部的一个小城,阿巴斯二世就站在城头,看着他的手下在城内烧杀劫掠,补充军需,振奋士气。可以说,他是有点意气风发的。
相对于上一次而言,这一次是完全放开了手脚,一路过来,明军节节败退,甚至闻风而逃,真得有种报仇的感觉,洗掉了当初被明国皇帝追得抛弃步军落荒而逃的耻辱。
他手下的头目快马到达城下,快步上了城头向他禀告道:“陛下,这城里的明军逃得太快,追之不及!”
阿巴斯二世听了,不以为意地挥了下手道:“朕知道了!”
这已经是第三座闻风而逃的明国城池守军了,这种能让敌人闻风而逃的感觉真得很不错。
不过在他的心中,却是记挂着明军真正的主力,就问手下道:“那个叫李定国的明军,跟上来了没有?”
没错,他是准备着一份大礼的。只要李定国所部敢跟上来,就绝对要杀一个回马枪!
他的手下这边,互相看看,最终都是禀告说,暂时没有消息。
对此,阿巴斯二世也不在意,冷笑一声道:“看来倒是个谨慎的性子,既然如此,那就继续攻打其他城池,就不信他能熬得下去!”
“陛下英明!”他的手下头目听了,纷纷恭维了起来。
然而,如果他知道,他所攻占的地方是大明的藩国,和明国并不等同的话,说不定就不会这么肯定了。
等到傍晚时分,小城已经成了废墟,阿巴斯二世回到自己的中军大帐时,急匆匆而至的探马就带来了有关李定国所部的消息。
“什么?”阿巴斯二世一听,顿时惊得一下站了起来,厉声确认道,“你再说一次?”
“回陛下,明军李定国所部非但没有追来,反而直往西而去,打败了我军一万后路军,继续往西而去了。”
波斯帝国的后路军,兵力不是很多,主要是为了卫护粮道。
阿巴斯二世领军转而向北之后,对于后路的防护能力就弱了一点。但是,那后路军离得很远,差不多才刚进入明国境内不久的。没想到那李定国所部竟然跑那么远去偷袭了后路军!
此时的阿巴斯二世,倒也没有特意在意军中粮草问题,因为他随军携带的粮草就是足够多的。另外,在明国境内势如破竹,每到一地,都是烧杀劫掠以补充军资,可以说,粮草的消耗并不是特别多。
如果说,李定国所部只是为了截断大军粮道,那他恐怕是会失望的。但是,李定国真得只是想截断大军粮道么?阿巴斯二世想着这个,一时之间,还真没法确认李定国的真正目的。
阿巴斯二世的担心,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李定国作为从小就在军中长大的将领来说,对于阿巴斯二世的打算看的很清楚。因此,对于如何应对阿巴斯二世突然杀向北方的问题,他并没有犹豫很久,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就是不管阿巴斯二世所领的大军,哪怕知道他们一直杀向德里,他也不追击什么的,只是派人去报了个信而已。
而李定国自己挑选了精锐出来,向西杀去,杀向阿巴斯大军的后路。如果不能调动阿巴斯大军的话,他选择一直向西,杀向波斯帝国境内。
他这个对策,和当初沙皇阿列克谢攻入波兰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互相杀,看谁先受不了。
不过相对来说,阿列克谢还是要比李定国更狠一点。
要知道,波兰人是在阿列克谢的领土烧杀,而如今的波斯军队,却是在大明藩国领地烧杀,而不是大明本土。另外,这个藩国是刚被明军打下来的,认同感方面来说,又要小了一层。因此,相对来说,李定国的心理负担就要小很多了。
另外,李定国是流贼出身,最拿手的就是流动作战。他采用这个战术,可以说也是驾轻就熟的。
就这么的,李定国就没管阿巴斯二世所领的大军,想断他们的后路,一路往西杀去。击溃波斯军队的后路军不说,还头也不回,就扎进了波斯帝国境内去了。
………………
相对于李定国的毫不犹豫,阿巴斯二世就纠结多了。继续北上还是回师掉头?
一开始的时候,阿巴斯二世感觉在接近明国的边界地区,都已经被自己清理过,李定国所部就算杀进去,自己那边也不会损失惨重。反倒是自己领大军再北上,兵锋直指德里的话,损失肯定是明国更为惨重!如此一来,肯定是李定国所部会坚持不住,掉头回来。
这么想着,阿巴斯二世就领着大军继续北上了。但是,探马不断地回报,说李定国所部压根没有掉头的迹象,已经杀入波斯帝国境内了。
阿巴斯二世终于不淡定了,此时的他,已经感受到了李定国所部的决然。可是,要马上掉头回援,他也是非常不甘心的。
十万大军,来回奔波,那耗掉的钱粮怎么办?这绝对会是帝国财政的一个大窟窿!
而且,堂堂波斯帝国的皇帝,竟然这样被一个明将牵着鼻子走,别人会怎么看?
原本就已经败过一会,要是这一次的最后,又是无功而返,阿巴斯二世都会担心自己的皇位还能不能坐得安稳了。
这么想着,阿巴斯二世最终一咬牙,心中寄希望国内的城池能守住。而他自己,则领着大军加快了北上速度,杀奔德里而去。
……………………
李定国和阿巴斯二世的较量,最倒霉的就是唐王了。对于李定国,他是恨死了。不过这个时候,他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唐国的物资兵力,都在往拉合尔那边输送,从南方攻过来的十万波斯帝国军队,唐王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眼看着波斯帝国军队越来越逼近德里,唐王最终宣布东游。说白了,就是往东逃,往福王的藩国跑。
他不敢往拉合尔跑,因为那边还有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万一跑过去,吴三桂打不过的话,那是会被包饺子的。反而往东逃,就算守不住,都可以一路逃下去,最终逃回大明本土都没问题。
崇祯三十年四月二十三,就在奥斯曼帝国首相柯普律吕领大军到达明威堡的这个时间点内,阿巴斯二世领着大军攻下了德里。
普通的波斯帝国军卒是不知道李定国所部的事情,看到打下了德里,完成了上一次没有完成的攻城,那是一个个都是狂欢了。
但他们的皇帝,阿巴斯二世却发愁了。
眼下离本国已经太远,都不知道李定国所部祸害有多大。对于他来说,领军继续往东追击的话,那就离本国更远。最为关键的是,这个时候,天气已经越来越炎热,也限制了行军打仗的效率。
还有,这个打下的德里,到底要不要一直占领?如果不占领的话,这次和奥斯曼帝国的联盟中,是说好了谁打下的领土归谁的,放弃了被奥斯曼帝国给占了,那不吐血?
可是,要是占着德里不放,那必然是要分兵了。兵少还不行,兵多了,那机动兵力就少了。
这个时候,阿巴斯二世也已经获悉,明军坚守拉合尔,和奥斯曼帝国正在僵持中。那要不要领兵西进,和奥斯曼帝国一起打下拉合尔呢?
冒出这个念头之后,他很快就想起当初和奥朗则布的合作,勾心斗角之下,两军还要互相提防,反而发挥不出战力。这么想着,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犹豫了好久之后,阿巴斯二世最终还是决定,以德里为中心,攻略周边。与此同时,派人快马赶回国内去看情况。当然,也少不了军队打通德里和坎大哈的联系。
………………
阿巴斯二世是不知道李定国所部的情况,但是,一路赶来中亚增援的崇祯皇帝,却是了解得清清楚楚。他通过洪承畴、吴三桂、唐王、李定国,甚至郑成功他们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那,全盘了解整个战局的情况。
不得不说,不管是李定国还是李来亨,真得是继承了当年当流贼时候的经验教训。他们领兵乱窜,引得他们的对手团团转,时不时还咬他们一口。
李来亨这边不说,李定国那边,已经把波斯帝国的东部地区,搅得天翻地覆了。每打一次,他用得就是当初崇祯皇帝的那一招。杀当地权贵富人,分一半补充军用,另外一半散于贫民。并且还带着他们,一路再西进,隐隐有指向波斯帝国都城的态势。
通盘了解了整个局势之后,崇祯皇帝也有了决定:先收拾了奥斯曼帝国的北路军,然后携大胜之威南下,把另外两路也给收拾了。
另外,从北往南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冬天到了,还能避开西伯利亚冻死人的寒风。
至于唐国那边,都被波斯帝国给祸害了,说真的,崇祯皇帝还真没怎么在意。回头要是唐王告李定国的状,就训斥几句好了。至于李定国的军功,那必须是赏罚分明,要给予奖赏的。
相对于上一次而言,这一次是完全放开了手脚,一路过来,明军节节败退,甚至闻风而逃,真得有种报仇的感觉,洗掉了当初被明国皇帝追得抛弃步军落荒而逃的耻辱。
他手下的头目快马到达城下,快步上了城头向他禀告道:“陛下,这城里的明军逃得太快,追之不及!”
阿巴斯二世听了,不以为意地挥了下手道:“朕知道了!”
这已经是第三座闻风而逃的明国城池守军了,这种能让敌人闻风而逃的感觉真得很不错。
不过在他的心中,却是记挂着明军真正的主力,就问手下道:“那个叫李定国的明军,跟上来了没有?”
没错,他是准备着一份大礼的。只要李定国所部敢跟上来,就绝对要杀一个回马枪!
他的手下这边,互相看看,最终都是禀告说,暂时没有消息。
对此,阿巴斯二世也不在意,冷笑一声道:“看来倒是个谨慎的性子,既然如此,那就继续攻打其他城池,就不信他能熬得下去!”
“陛下英明!”他的手下头目听了,纷纷恭维了起来。
然而,如果他知道,他所攻占的地方是大明的藩国,和明国并不等同的话,说不定就不会这么肯定了。
等到傍晚时分,小城已经成了废墟,阿巴斯二世回到自己的中军大帐时,急匆匆而至的探马就带来了有关李定国所部的消息。
“什么?”阿巴斯二世一听,顿时惊得一下站了起来,厉声确认道,“你再说一次?”
“回陛下,明军李定国所部非但没有追来,反而直往西而去,打败了我军一万后路军,继续往西而去了。”
波斯帝国的后路军,兵力不是很多,主要是为了卫护粮道。
阿巴斯二世领军转而向北之后,对于后路的防护能力就弱了一点。但是,那后路军离得很远,差不多才刚进入明国境内不久的。没想到那李定国所部竟然跑那么远去偷袭了后路军!
此时的阿巴斯二世,倒也没有特意在意军中粮草问题,因为他随军携带的粮草就是足够多的。另外,在明国境内势如破竹,每到一地,都是烧杀劫掠以补充军资,可以说,粮草的消耗并不是特别多。
如果说,李定国所部只是为了截断大军粮道,那他恐怕是会失望的。但是,李定国真得只是想截断大军粮道么?阿巴斯二世想着这个,一时之间,还真没法确认李定国的真正目的。
阿巴斯二世的担心,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李定国作为从小就在军中长大的将领来说,对于阿巴斯二世的打算看的很清楚。因此,对于如何应对阿巴斯二世突然杀向北方的问题,他并没有犹豫很久,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就是不管阿巴斯二世所领的大军,哪怕知道他们一直杀向德里,他也不追击什么的,只是派人去报了个信而已。
而李定国自己挑选了精锐出来,向西杀去,杀向阿巴斯大军的后路。如果不能调动阿巴斯大军的话,他选择一直向西,杀向波斯帝国境内。
他这个对策,和当初沙皇阿列克谢攻入波兰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互相杀,看谁先受不了。
不过相对来说,阿列克谢还是要比李定国更狠一点。
要知道,波兰人是在阿列克谢的领土烧杀,而如今的波斯军队,却是在大明藩国领地烧杀,而不是大明本土。另外,这个藩国是刚被明军打下来的,认同感方面来说,又要小了一层。因此,相对来说,李定国的心理负担就要小很多了。
另外,李定国是流贼出身,最拿手的就是流动作战。他采用这个战术,可以说也是驾轻就熟的。
就这么的,李定国就没管阿巴斯二世所领的大军,想断他们的后路,一路往西杀去。击溃波斯军队的后路军不说,还头也不回,就扎进了波斯帝国境内去了。
………………
相对于李定国的毫不犹豫,阿巴斯二世就纠结多了。继续北上还是回师掉头?
一开始的时候,阿巴斯二世感觉在接近明国的边界地区,都已经被自己清理过,李定国所部就算杀进去,自己那边也不会损失惨重。反倒是自己领大军再北上,兵锋直指德里的话,损失肯定是明国更为惨重!如此一来,肯定是李定国所部会坚持不住,掉头回来。
这么想着,阿巴斯二世就领着大军继续北上了。但是,探马不断地回报,说李定国所部压根没有掉头的迹象,已经杀入波斯帝国境内了。
阿巴斯二世终于不淡定了,此时的他,已经感受到了李定国所部的决然。可是,要马上掉头回援,他也是非常不甘心的。
十万大军,来回奔波,那耗掉的钱粮怎么办?这绝对会是帝国财政的一个大窟窿!
而且,堂堂波斯帝国的皇帝,竟然这样被一个明将牵着鼻子走,别人会怎么看?
原本就已经败过一会,要是这一次的最后,又是无功而返,阿巴斯二世都会担心自己的皇位还能不能坐得安稳了。
这么想着,阿巴斯二世最终一咬牙,心中寄希望国内的城池能守住。而他自己,则领着大军加快了北上速度,杀奔德里而去。
……………………
李定国和阿巴斯二世的较量,最倒霉的就是唐王了。对于李定国,他是恨死了。不过这个时候,他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唐国的物资兵力,都在往拉合尔那边输送,从南方攻过来的十万波斯帝国军队,唐王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眼看着波斯帝国军队越来越逼近德里,唐王最终宣布东游。说白了,就是往东逃,往福王的藩国跑。
他不敢往拉合尔跑,因为那边还有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万一跑过去,吴三桂打不过的话,那是会被包饺子的。反而往东逃,就算守不住,都可以一路逃下去,最终逃回大明本土都没问题。
崇祯三十年四月二十三,就在奥斯曼帝国首相柯普律吕领大军到达明威堡的这个时间点内,阿巴斯二世领着大军攻下了德里。
普通的波斯帝国军卒是不知道李定国所部的事情,看到打下了德里,完成了上一次没有完成的攻城,那是一个个都是狂欢了。
但他们的皇帝,阿巴斯二世却发愁了。
眼下离本国已经太远,都不知道李定国所部祸害有多大。对于他来说,领军继续往东追击的话,那就离本国更远。最为关键的是,这个时候,天气已经越来越炎热,也限制了行军打仗的效率。
还有,这个打下的德里,到底要不要一直占领?如果不占领的话,这次和奥斯曼帝国的联盟中,是说好了谁打下的领土归谁的,放弃了被奥斯曼帝国给占了,那不吐血?
可是,要是占着德里不放,那必然是要分兵了。兵少还不行,兵多了,那机动兵力就少了。
这个时候,阿巴斯二世也已经获悉,明军坚守拉合尔,和奥斯曼帝国正在僵持中。那要不要领兵西进,和奥斯曼帝国一起打下拉合尔呢?
冒出这个念头之后,他很快就想起当初和奥朗则布的合作,勾心斗角之下,两军还要互相提防,反而发挥不出战力。这么想着,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犹豫了好久之后,阿巴斯二世最终还是决定,以德里为中心,攻略周边。与此同时,派人快马赶回国内去看情况。当然,也少不了军队打通德里和坎大哈的联系。
………………
阿巴斯二世是不知道李定国所部的情况,但是,一路赶来中亚增援的崇祯皇帝,却是了解得清清楚楚。他通过洪承畴、吴三桂、唐王、李定国,甚至郑成功他们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那,全盘了解整个战局的情况。
不得不说,不管是李定国还是李来亨,真得是继承了当年当流贼时候的经验教训。他们领兵乱窜,引得他们的对手团团转,时不时还咬他们一口。
李来亨这边不说,李定国那边,已经把波斯帝国的东部地区,搅得天翻地覆了。每打一次,他用得就是当初崇祯皇帝的那一招。杀当地权贵富人,分一半补充军用,另外一半散于贫民。并且还带着他们,一路再西进,隐隐有指向波斯帝国都城的态势。
通盘了解了整个局势之后,崇祯皇帝也有了决定:先收拾了奥斯曼帝国的北路军,然后携大胜之威南下,把另外两路也给收拾了。
另外,从北往南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冬天到了,还能避开西伯利亚冻死人的寒风。
至于唐国那边,都被波斯帝国给祸害了,说真的,崇祯皇帝还真没怎么在意。回头要是唐王告李定国的状,就训斥几句好了。至于李定国的军功,那必须是赏罚分明,要给予奖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