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你说什么呐,你可得长命百岁。”顾大富又是一通安慰,母子二人其乐融融,又说起了入冬娶妇的安排。
    另一边,顾大山正埋头喝着一碗面,吃完才道:“你看看你,做什么晚上就弄个野菜汤?谁也吃不饱,还得多折腾一遍。”
    周氏白了他一眼:“你少装傻!我这还不是被老太太逼得?前头说分家,她手里银钱一分不出,都在自己手心儿里攥着。结果这家里开销吧,全让咱们出。有这样当娘的吗?”
    “你这么多年往家里交账,有多少钱你没数儿吗?凭什么让我们出?就算养着老太太是应该,那大富是咋回事?自己能偷偷吃卤肉,不能交伙食费?怎么着,打算让哥嫂养着?”
    顾大山一听就泄了气,三弟啥样他心里也清楚,可以说自从三弟跟他打下手,他感觉累了十倍不止。
    看自家婆娘在气头上,只好低了声气劝说:“三弟让娘惯得,回头我说他去。”
    周氏又是一个白眼:“我信你个鬼!我跟你说,这是婆婆给我立规矩呢,谁劝也不行。她是想在弟媳妇进门之前,把我拿住,好让咱家以后继续供着三弟一家!”
    “这不能吧?”顾大山也迟疑了,“这都分家了……”
    “你可长脑子想想吧。”周氏哼了一声,收起碗出去洗涮,犹自愤愤不平。
    在她看来,这家里最能干的就是他们大房,顾大山是个顶好的劳动力,明祖考中了秀才公,明宗以后肯定也能考中,二房跟三房的都是拖累,早分清楚挺好。
    可是这刚分家两天,她就察觉到了不对。少了一个王婉贞,这顾家里里外外的家事活计都落到了她自己头上,本来就累得够呛,吕老太太还拿着顾大富的鞋子让她刷,当场被她摔回去,爆发了婆媳间第一场大吵。
    这样下去不行,得想个办法。
    或许,该去县城看看儿子了。
    周氏想着,哐啷一声将碗磕进了橱柜里。
    .
    为了实现靠脑力生活的目标,顾玉成早早起床,磨了豆浆又点豆花,胡乱吃了口饭就背上东西往清平县走去。
    今天天气不好,瞧着要下雨的样子,他就拿了个斗笠,然后一路快走,结果刚到四平镇的那条大路上,就碰见了昨天的小厮,赶着车来接他。
    顾玉成大喜,也不嫌马车颠簸了,跳上车就跟着往兴隆酒楼而去,心里对赵崇的好感又多一分。
    等到了兴隆酒楼,小雨已经淅沥沥下了起来。
    赵崇从楼上窗户探出头来,大喊道:“顾兄弟,快上来!”
    顾玉成朝他挥挥手,快步上了楼梯。
    第12章 做个管事
    顾玉成来到包厢,发现除了赵崇和厉伯,还有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
    赵崇介绍道:“这是酒楼的主厨,孙长厚。”
    几个人互相打过招呼,那孙大厨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六个白瓷碗,请顾玉成将豆花倒进去。
    “我老孙没什么志向,就待见一口吃的,昨天听少爷说完就馋得厉害,可盼到小顾兄弟过来了。”
    “孙大哥是个爽快人。”顾玉成道,同时轻轻将竹筒里的豆花倒进去,“这豆花有点散了,要是刚做出来,形状会更好看一些。”
    “豆花的吃法也很多,可以倒上酱油、白糖、咸菜等一起吃,各有一番滋味。”
    孙长厚闻言,依次往碗里加了不同的配料。他手很稳,每个碗里都是一半加料一半不加,方便和原味做对比。
    赵崇作为昨天率先品尝的人,吃了一口眼睛就亮了:“顾兄弟,这豆花加糖竟如此美味!比昨天的还好吃!”
    没一会儿,孙长厚也放下勺子,和厉伯对了个眼色,赞道:“很不错!比豆羹好吃多了。”
    他又看向顾玉成:“这做法复杂吗?需要多长时日?”
    顾玉成微微一笑:“我家境平平,哪里会做什么复杂吃食?这个就是黄豆泡发后磨出来的,要是有石磨,须臾就能做成豆浆,只点豆花的引子麻烦一些。”
    “哎哟顾兄弟,你怎的什么都往外说?”赵崇急忙道,“大哥不是那强取豪夺的人,哪里能白要你家的方子?你放心,我绝不叫你吃亏!”
    “我自然相信赵大哥。”顾玉成笑得更加真诚,“赵大哥为人赤诚,我自然也要以诚相待,才不辜负咱们相识一场。”
    他自认有几分看人的眼光,赵崇虽办事不大老练,但出手大方又言行坦荡,并非一般纨绔草包。且年纪轻轻,就掌管一家酒楼,这酒楼的生意又相当惨淡,连着两次过来没见过一个食客,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
    此时谈买卖,大概率能成。
    赵崇果然大为感动,但他素日里不爱读书,搓着手硬是想不出什么应景的话。一旁的孙长厚竖起个大拇指,一脸佩服:“这般诚心,不愧是油锅二郎啊!”
    顾玉成:“……”
    “我老家是溪口村后面那座山东边的前山村,”孙长厚拍拍肚子,“都说溪口村有个油锅二郎,胆子大得很,诚心动天呐,连天灵大师都赞不绝口。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原来那天灵道人就是从前山村来到溪口村的,先前在前山村各种做法,挣下不少银钱,后来才到了溪口村。因他在前山村已经打出了大师的名号,后来又消失不见,这般高人做派,倒是意外为顾玉成扬了名。
    在逐渐走样的传说里,油锅二郎是道家的高人,天灵道人都自愧弗如,特意寻了深山修炼,待明年还要再来斗法呢。
    这传闻甚广,连厉伯和赵崇这常年在县城的人都有所耳闻,一看真人就在眼前,赵崇还兴致勃勃地问起下油锅的感受,很有几分跃跃欲试,又被厉伯严厉制止。
    没想到油锅二郎,竟声名远扬。
    顾玉成缓缓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不如先煮个豆浆?”
    兴隆酒楼虽生意寥寥,孙长厚却实打实是个美食爱好者。昨日一听这“豆花”,又细问了形状口感,就猜测是豆子泡发后磨制而成,当晚就在厨房里泡了各色豆子,满当当摆了一溜十几个坛子。
    这会儿得了做法,他也不叫别人帮忙,自己抱了那黄豆坛子,来到后院棚子里,将两个干杂活的帮厨撵到前头去,就依着顾玉成的说法,一边倒豆子一边加水,细细地磨起来。
    没一会儿就见洁白的豆浆流淌出来,和那豆花一个颜色。孙长厚心中大喜,暗道顾玉成是个实诚人,一鼓作气将这五斤黄豆全磨好,又拎着磨好的豆浆去下锅煮。
    豆浆沸点低,顾玉成唯恐煮得不熟闹肚子,叮嘱沸腾后务必多煮一会儿。
    淅淅沥沥的雨声中,豆腥味逐渐消失,醇厚的香气四散开来。
    孙长厚盛了一半豆浆出来,退后几步让开地方。顾玉成将自己带来的另一个竹筒打开,往里面倒入清水似的液体,同时不断搅拌,没一会儿就点出一锅嫩生生的豆花。
    “好了。”顾玉成暗自松了口气,让孙长厚来盛豆花。
    人常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但顾玉成并没有卤水。他一开始是用醋混合着米浆和清水,慢慢点出来的豆花。后面多做几次有了经验,就用豆花上面那层清水混合着一点醋来点,效果更好。
    但这个方法并不特别科学,顾玉成试了好几次,都做不出豆腐来。
    他也曾将豆花放到锅里再用重物压上,结果只得到硬硬的颗粒状豆花,怎么也变不成豆腐,只好暂且作罢。
    孙长厚眼看着半锅豆浆变作豆花,连呼神奇。
    那热腾腾的豆花颤巍巍堆在碗里,看着就不一般。孙长厚灵机一动,自己调了几味拌凉菜的酱料,浇在豆花上面。
    厨房恰有剩下的肉馅,他还烧了个酱汁肉末,浇在其中一碗上头。
    新鲜出炉的豆花配上更高档次的浇头,获得赵崇和厉伯的一致好评。一个觉得味道与众不同,一个觉得入口即化,老少咸宜。
    顾玉成看几人的表情,知道今天这笔买卖大抵是成了,便借口去厕所,在楼下大堂转悠了一圈。
    兴隆酒楼的生意一点不兴隆,但装修很下本钱,桌椅的木料都不错,墙上的字画也颇为雅致。
    顾玉成无意间瞟到柜台前摊开的菜单,发现那上面的字工整清秀,不由地暗自庆幸。
    庆幸他曾经苦练过好多年的书法,虽然没成大家,但勉强对得起原身的读书人身份。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顾玉成重新返回二楼。
    三个人显然已讨论完毕,神色间透着亲热。赵崇热情邀他任个管事,每个月一贯钱。这豆浆和豆花的方子则另付十两,只要他教会孙长厚以后,不再告知别人即可。
    孙长厚作为酒楼的主厨和主要话事人,一个月一两银子,另有年节赏钱。两个帮厨因为要学艺,还在酒楼吃住,工钱都不高,只有一百五十文。
    原本还有一个跑堂的和一个账房先生,因为生意着实惨淡派不上用场,已经早早辞了,由帮厨和厉伯的一个侄子将这活揽了过来。
    相比起来,顾玉成的七百文,是个很不错的高薪了。
    顾玉成略一思量就答应下来,并当场签了契书,将豆花的做法细细讲给三人。
    “怪不得方才小顾兄弟让我先把那层清水舀出来留着,我还当是怕豆花不醇厚,原来是这个缘故!”孙长厚抚掌大赞,“油锅二郎果然是实诚人!”
    这法子一经点破,实施起来就很简单。到半下午的时候,孙长厚已经能点出非常匀净的豆花来,还配了七八种酱料。
    赵崇这个豆花爱好者吃到饱腹,忍不住感叹道:“顾兄弟你小小年纪,也不知道这脑子怎么长的,能想出这么巧的办法!我这兴隆酒楼,说不定真的能兴隆起来。”
    “一定会的。”厉伯笑眯眯地道。
    这酒楼是他家少爷分到的唯一家产,他一定要帮着少爷把酒楼开起来,气死那不长眼的小人。
    几个人忙碌一天,将顾玉成带来的自制浆水彻底用完,厨房的黄豆也消耗一空。
    “我看这豆浆豆花甚好,明天就能开始卖。”赵崇道。
    他出身商户,自小就知道这做买卖,必须有赚头,才能长久做下去。譬如那卖馒头包子的,要是只靠一点揉面做包子的苦力,是万万赚不了银钱的。能赚出银钱,靠的是一斤白面加水又蒸熟,能出两三斤甚至更多的馒头。
    而他这豆花,用最不值钱的黄豆泡发来做,比馒头还能赚钱!
    赵崇一时间雄心大起,立刻着人去采买。考虑到顾玉成是技术骨干,又离得远,全靠两条腿太慢,马车接送又麻烦,干脆牵了一头小毛驴出来,让顾玉成骑着来回。
    顾玉成看着那头文文静静的小毛驴,面露迟疑:“这个,能禁得住我吗?”
    赵崇哈哈大笑:“这驴子个头小,但已经成年了,一次能驮两百斤。顾兄弟你才多大点身板?肯定能禁住。”
    顾玉成还是坚持试了试,见这小毛驴十分稳重,又能听懂指挥,才放下心来。然后谢过赵崇,揣着从厉伯那里支取的十两银子,骑着驴,慢悠悠往溪口村而去。
    雨已经停了,空气十分清爽,顾玉成骑驴回村的时候,已经是暮色四合,倦鸟啼叫归巢。
    摸摸怀里的十两银子,顾玉成心情很好地勾了勾唇角。
    一个为人豪爽的富家少爷,却孤零零支撑一家酒楼,没几个帮手,赵崇的家庭情况恐怕有点复杂。
    而厉伯也不是完全信任他,昨天坚持派人送他回村,除了感谢之外,应该也是想看看他有没有说谎。
    在这个安土重迁的时代,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街坊四邻,对陌生人更多提防。
    好在豆花确实新奇,他又有那么点意外的名声,还是谈成了这笔买卖。
    管他什么复杂背景什么小心提防,现在的他,终于是个能养家的人了!
    这般想着,顾玉成牵着小毛驴,迈过低矮的门槛,在顾玉荣咿咿呀呀的欢迎声中,回到了他此处的家。
    第13章 开门红了
    刚进门,顾玉荣嗷一声就窜了过来,吓得小毛驴咴咴两声,不安地转了半圈。
    顾玉成安抚好小毛驴,将它拴好,然后抱着小黑丫头在驴背上坐了坐,把她开心地手舞足蹈。
    这丫头胆子大,以前还眼馋过顾家院子里的牛,但是没人抱她去,只能一直干看着。这会儿有了驴,顿时将牛忘到脑后,咿呀着要去拔草喂驴。
    王婉贞听说儿子找了个这么厚道的东家,已经十分开心。待晚饭后,顾玉成拿出那两个小小的五两银锭时,更是瞪大眼睛,又惊喜又惶恐。

章节目录


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当归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当归矣并收藏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