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页
俞霄却开始怀疑自己:“朕……朕能做到吗?”
程琚殷切道:“陛下,您是新朝子民最后的希望,他们都等着您保护,东都城城防坚固,别说对面是二十万大军,哪怕三十万,也可以一战……东都数十万子民,只能依靠陛下您了啊!”
程琚表面看来是在劝俞霄抵抗,但实际上他是不断在用语言给俞霄增加压力。
俞霄从来不是一个有担当的君主,以前严焕帮他管政事,窦骁帮他管军事,他需要做的只是坐着享乐,自己对于军政一窍不通,程琚的语言不会激励他,只会摧毁他本就软弱的内心。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听着臣子们支持抵抗的进言,俞霄心里全是:扛住了又能怎样呢?还有谁能来救他们呢?为什么所有人都要依仗他呢?
但面对满朝文武殷勤的眼光,他吐不出一个“不”字。
在被刘稷围城的第六天,俞霄被程琚强行披上甲胄推上了城墙。然而他一上城墙,就遇到了对面的箭雨攻击。俞霄当即被吓坏了,丢下武器,逃回了未央宫。
在未央宫躲了三天,听了三天连绵不绝的金鼓声后,俞霄彻底崩溃了:“投降!开城投降!”
这次程琚没有劝阻,他果断地转身,将俞霄的命令传了下去。
本来少帝的临阵脱逃就大大打击了士气,“投降”二字一出,再无人还存抵抗的念头,君主都不想要这个国家了,他们还坚持什么呢?
两万人马齐齐丢盔弃甲,东都这座古城,在还保存七成防御能力的情况下,朝荆州的军队打开了大门。
作者有话要说: 伪朝开始收线!
然而收完了还有新的剧情,话说我为什么挖这么大坑?_(:з」∠)_
埋线铺局爽,收线火葬场——横批:在写了在写了
第92章 殉国
窦骁千里奔袭,赶回东都的时候看到的却是飘摇在城头的刘字旗,一瞬间,窦骁的天塌了。
手下抓住了一个逃出东都的新朝臣子带到了窦骁面前。
窦骁攥住他的衣襟,悲愤质问:“新朝战力犹存,为何要投降?你们为何不拦住陛下!”两万南北军,就算交给猪也能守到他回来啊!
官员战栗着回道:“陛下以为将军遇难,再无心抵抗,就……就投降了。”
窦骁懵了:“你说——什么?”
臣欲死战,王却先降。一股庞大的悲凉无力将他淹没。
窦骁红着眼:“我遇难?谁说的!”他明明有定期发战报回来,为何会传出他遇难这么荒谬的谣言!
官员回道:“是……是程丞相!”
程琚?窦骁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
程琚的确有能力做到,但他唯独不愿相信这个青年是背叛者。
他在程琚还是一个小文书时便认识了他,这个年轻人一点也不畏惧他大将军的身份,喝酒着侃侃而谈,从民生说到朝堂,针砭时弊,字字珠玑。
窦骁被他的才干与风骨吸引,觉得这个有理想有才华的青年能够改变新朝。但不久后青年却扭头投入了严焕的阵营。
那时窦骁对程琚失望透了,断绝了与他的往来。但一年后,程琚找到了他,不顾他的拒绝强硬求见。
在那次会面中,程琚向窦骁说了自己的计划,请求窦骁借给他力量,来拔除严焕一党这个毒瘤。
窦骁意识到自己误会了程琚,原来这一年半他是在韬光养晦,他答应了帮助程琚,程琚也帮助窦骁修复了与少帝的关系,并在后来,除掉了严焕。
窦骁与程琚成了忘年交,他以为新朝终于有了未来——由程琚这样的良才掌政,再由他掌握兵权,天下很快就能恢复太平,焕然一新。
然而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程琚,竟然是细作。
他还能做什么?
投降?不!窦骁绝不降刘家。
在刘稷派来使臣劝降的时候,窦骁毫不犹豫地赶走了他,并放下狠话:“本将军绝不投降,还会把东都夺回来!”
使臣没多说什么,对窦骁鞠了一躬,扭头回去复命了。
早在窦骁进入东都境内时刘稷便派出军队截断了他的后路,窦骁是不可能有机会与大部队汇合的,如果拒绝投降,那等着他的便只有战亡这一条路。
……
接下来三天里窦骁多次带人突围,却被刘稷的人轻易打退,伪朝兵马在围杀中折损殆尽,最后只剩下几百人。
刘稷带兵包围了窦骁与剩余的人,他站在阵前朝窦骁高喊:“窦将军,大势已去,你还要负隅顽抗吗?”
窦骁死死盯着刘稷与他身后飘摇的刘氏军旗,满心怨恨。
三十年前,他父亲被人诬陷,灵帝昏庸无能,未曾查证过真相,便灭了窦家满门。侥幸活下来的他带着年幼妹妹投靠了山东的窦氏宗亲,并在后来跟随新帝俞翼,推翻翌朝,试图建立一个太平盛世。
一开始,他们也有过君臣相得的日子,但俞翼渐渐变了,他不再想造福天下,他开始屠杀翌朝宗室,用强权奴役百姓……一切只为维护他的统治。
窦骁发现了这种改变,他试图劝俞翼,却因此与新帝离心。他只能尽一己之力维护新朝的稳定,祈求它能在下一任君主手里,重新焕发光彩。
然而,在俞翼之后继位的不是各方面都更为优秀的四皇子,而是不知事的六皇子俞霄。
程琚殷切道:“陛下,您是新朝子民最后的希望,他们都等着您保护,东都城城防坚固,别说对面是二十万大军,哪怕三十万,也可以一战……东都数十万子民,只能依靠陛下您了啊!”
程琚表面看来是在劝俞霄抵抗,但实际上他是不断在用语言给俞霄增加压力。
俞霄从来不是一个有担当的君主,以前严焕帮他管政事,窦骁帮他管军事,他需要做的只是坐着享乐,自己对于军政一窍不通,程琚的语言不会激励他,只会摧毁他本就软弱的内心。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听着臣子们支持抵抗的进言,俞霄心里全是:扛住了又能怎样呢?还有谁能来救他们呢?为什么所有人都要依仗他呢?
但面对满朝文武殷勤的眼光,他吐不出一个“不”字。
在被刘稷围城的第六天,俞霄被程琚强行披上甲胄推上了城墙。然而他一上城墙,就遇到了对面的箭雨攻击。俞霄当即被吓坏了,丢下武器,逃回了未央宫。
在未央宫躲了三天,听了三天连绵不绝的金鼓声后,俞霄彻底崩溃了:“投降!开城投降!”
这次程琚没有劝阻,他果断地转身,将俞霄的命令传了下去。
本来少帝的临阵脱逃就大大打击了士气,“投降”二字一出,再无人还存抵抗的念头,君主都不想要这个国家了,他们还坚持什么呢?
两万人马齐齐丢盔弃甲,东都这座古城,在还保存七成防御能力的情况下,朝荆州的军队打开了大门。
作者有话要说: 伪朝开始收线!
然而收完了还有新的剧情,话说我为什么挖这么大坑?_(:з」∠)_
埋线铺局爽,收线火葬场——横批:在写了在写了
第92章 殉国
窦骁千里奔袭,赶回东都的时候看到的却是飘摇在城头的刘字旗,一瞬间,窦骁的天塌了。
手下抓住了一个逃出东都的新朝臣子带到了窦骁面前。
窦骁攥住他的衣襟,悲愤质问:“新朝战力犹存,为何要投降?你们为何不拦住陛下!”两万南北军,就算交给猪也能守到他回来啊!
官员战栗着回道:“陛下以为将军遇难,再无心抵抗,就……就投降了。”
窦骁懵了:“你说——什么?”
臣欲死战,王却先降。一股庞大的悲凉无力将他淹没。
窦骁红着眼:“我遇难?谁说的!”他明明有定期发战报回来,为何会传出他遇难这么荒谬的谣言!
官员回道:“是……是程丞相!”
程琚?窦骁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
程琚的确有能力做到,但他唯独不愿相信这个青年是背叛者。
他在程琚还是一个小文书时便认识了他,这个年轻人一点也不畏惧他大将军的身份,喝酒着侃侃而谈,从民生说到朝堂,针砭时弊,字字珠玑。
窦骁被他的才干与风骨吸引,觉得这个有理想有才华的青年能够改变新朝。但不久后青年却扭头投入了严焕的阵营。
那时窦骁对程琚失望透了,断绝了与他的往来。但一年后,程琚找到了他,不顾他的拒绝强硬求见。
在那次会面中,程琚向窦骁说了自己的计划,请求窦骁借给他力量,来拔除严焕一党这个毒瘤。
窦骁意识到自己误会了程琚,原来这一年半他是在韬光养晦,他答应了帮助程琚,程琚也帮助窦骁修复了与少帝的关系,并在后来,除掉了严焕。
窦骁与程琚成了忘年交,他以为新朝终于有了未来——由程琚这样的良才掌政,再由他掌握兵权,天下很快就能恢复太平,焕然一新。
然而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程琚,竟然是细作。
他还能做什么?
投降?不!窦骁绝不降刘家。
在刘稷派来使臣劝降的时候,窦骁毫不犹豫地赶走了他,并放下狠话:“本将军绝不投降,还会把东都夺回来!”
使臣没多说什么,对窦骁鞠了一躬,扭头回去复命了。
早在窦骁进入东都境内时刘稷便派出军队截断了他的后路,窦骁是不可能有机会与大部队汇合的,如果拒绝投降,那等着他的便只有战亡这一条路。
……
接下来三天里窦骁多次带人突围,却被刘稷的人轻易打退,伪朝兵马在围杀中折损殆尽,最后只剩下几百人。
刘稷带兵包围了窦骁与剩余的人,他站在阵前朝窦骁高喊:“窦将军,大势已去,你还要负隅顽抗吗?”
窦骁死死盯着刘稷与他身后飘摇的刘氏军旗,满心怨恨。
三十年前,他父亲被人诬陷,灵帝昏庸无能,未曾查证过真相,便灭了窦家满门。侥幸活下来的他带着年幼妹妹投靠了山东的窦氏宗亲,并在后来跟随新帝俞翼,推翻翌朝,试图建立一个太平盛世。
一开始,他们也有过君臣相得的日子,但俞翼渐渐变了,他不再想造福天下,他开始屠杀翌朝宗室,用强权奴役百姓……一切只为维护他的统治。
窦骁发现了这种改变,他试图劝俞翼,却因此与新帝离心。他只能尽一己之力维护新朝的稳定,祈求它能在下一任君主手里,重新焕发光彩。
然而,在俞翼之后继位的不是各方面都更为优秀的四皇子,而是不知事的六皇子俞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