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家中准备完全的敖木,能做的也只有沉默。
看来。家里不光要挖蓄水池,同样还有还有足够生存的地窖。
随着阳光的暴晒,大规模的植物死去。而承包了全球绝大部分氧气产出的海中绿藻,也因为紫外线高强度的照射开始死去。
现在地球上的氧气,已经进入了严重的负增长。每呼吸一口氧气,地球上的氧气,就真真正正失去了一部分。
排队领物领种子和传单的时候,敖木就开始计算着楼里面的空气循环。人体每天消耗的氧气是一笔大数目,空间里倒是放置着一些制氧机。但氧气循环问题,还是需要相对完善的安排。
他家里,算上敖珍,足足有八口人。
制氧机至少需要三个,加上种植上这些藻类的话,二氧化碳的消耗还不清楚。好在家里为了控制牲口圈里的空气,败家的杨芜买了空气检测仪。
只要随时注意情况,应该不会有问题。
可敖木家里尚且麻烦。其他人家只怕会更加糟糕。
领到了自己的一份种子,分发物资的解放军看一眼敖木:“你是本村大夫吧。”
“是我。”敖木道。
“你先进办公室,一会儿还有事情跟你说。”解放军对他点点头。
敖木拎着手里的东西,先进入办公室,里面的军官和卫生队的人已经开始跟村干部们说话了。
敖木跟他们都打过照面,进屋后就找个位置坐下了。
听他们谈论的,基本都是这次的全球危机应该怎样去解决。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着手于建造地下避难所。只是需要足够的时间。而用海藻提供氧气的这一方法,也并不是眼下唯一的方法。科学家们提出了二十几个应对方式,其中只有五个被确认可行性较高。并对各个地区根据情况分区实验。如果有一种方法效果超出预期,就会完全使用这个方法。
但是,这个实验不是百分百安全的。如果某一个方式实验中有数据不妥,或是个人操作有误,那么这一户人家,可能都要命丧黄泉。
可这个全球性的灾难当前,伤亡在所难免。政府能够救下的人有限。剩下的,就只能依靠自己了。
村长几个干部商量认为,与其各家各户分别准备,不如将人集中在一起。这样劲往一处使,只要地洞做的足够大,没有塌方的危险,那么众人在一起远比独立作业的成活率更高。
当然,这一题意也面对一个问题。一旦众人作业的结果不理想。那么死神就会带走全村的生命。
第42章
警官跟卫生队也在根据这件事进行分析。两边各持己见, 又各有道理。
敖木听了一会儿, 才开口道:“也许可以两种都试一试。”
众人目光转移道敖木这里。
敖木看一眼众人,又想一想这些日子在村里行医的经验, 道:“毕竟以村子里的情况, 不是每户人家都有能力挖出足够的地窖的。这些人里, 不乏鳏、寡、孤、独,或是家庭中缺乏劳动力的。完全可以让大家自己选择。让那些没办法自家过好的人, 都集中在一起挖一个地窖生活在一起。能过下去的, 自然有办法坚持,过不下去的, 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
这个居中的办法是绝对合适的。
村长周二当即一拍大腿, 道:“从前咱们村里小学荒废以后一直放着,前两年打算建粮仓。只是因为拨款问题一直搁置。那里的情况还是挺合适的。愿意住一起的, 到时候一户或是几乎分一个教室, 然后挖一个地窖在操场下面,连同各家。”
军官考虑了这个问题, 看一眼旁边的同行来的局军医:“只要挖的足够大,全部种上藻类和植物,再隔一段时间送一下氧气,应该是没问题的。这样的话, 不光是那些愿意聚集在一起的人。其他人最好也要相对聚集一下。可以是亲属住在一起。并且居住集中一些。这样可以减少输送氧气的成本。减少送氧气人员在外界停留的时间。”
军医轻轻点头,证明这个想法可行。
“这样的话,安排的事情就更多了。”村长皱一皱眉:“我们村原本就有年轻人大规模在外定居的情况,村里多数都是老幼病残。就算去年瘟疫回来了不少, 那年轻人的比例也不算高。纯粹靠我们动员的话还是有些麻烦。不能派几个解放军现场指挥一下吗?不然我们村里实在人手不足。”
去年的瘟疫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村干部也不例外。现在整个大队能过来上班的也就五六个人。全村还有上千人,全部动员起来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军官沉默些许,道:“可以,我可以安排一个班的战士留下来。但最多只有一个星期。现在军队的事情也很多。每一个战士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此外,真到了氧气覆盖已经足够低的时候,我们会每个村安排两到四名战士,连同本村选出来的人员,每天给各家各户送去氧气。以及……如果有出现意外的人,也可以及时发现统一处理。”
这话已经十分隐晦了。眼下的办法并不能百分百的保证所有人多能活下来。而尸体需要及时处理。
等了一会儿,外面所有的种子和传单都分发完了。拿话筒的解放军告知众人暂且在家中待着不了乱走,会有战士开着军卡挨家挨户的分发物资。
眼下,全世界都将遭遇一场能够遇见的浩劫。百姓们的粮食不够是肯定的,可分配多少物资,是每个地方都不一样的
看来。家里不光要挖蓄水池,同样还有还有足够生存的地窖。
随着阳光的暴晒,大规模的植物死去。而承包了全球绝大部分氧气产出的海中绿藻,也因为紫外线高强度的照射开始死去。
现在地球上的氧气,已经进入了严重的负增长。每呼吸一口氧气,地球上的氧气,就真真正正失去了一部分。
排队领物领种子和传单的时候,敖木就开始计算着楼里面的空气循环。人体每天消耗的氧气是一笔大数目,空间里倒是放置着一些制氧机。但氧气循环问题,还是需要相对完善的安排。
他家里,算上敖珍,足足有八口人。
制氧机至少需要三个,加上种植上这些藻类的话,二氧化碳的消耗还不清楚。好在家里为了控制牲口圈里的空气,败家的杨芜买了空气检测仪。
只要随时注意情况,应该不会有问题。
可敖木家里尚且麻烦。其他人家只怕会更加糟糕。
领到了自己的一份种子,分发物资的解放军看一眼敖木:“你是本村大夫吧。”
“是我。”敖木道。
“你先进办公室,一会儿还有事情跟你说。”解放军对他点点头。
敖木拎着手里的东西,先进入办公室,里面的军官和卫生队的人已经开始跟村干部们说话了。
敖木跟他们都打过照面,进屋后就找个位置坐下了。
听他们谈论的,基本都是这次的全球危机应该怎样去解决。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着手于建造地下避难所。只是需要足够的时间。而用海藻提供氧气的这一方法,也并不是眼下唯一的方法。科学家们提出了二十几个应对方式,其中只有五个被确认可行性较高。并对各个地区根据情况分区实验。如果有一种方法效果超出预期,就会完全使用这个方法。
但是,这个实验不是百分百安全的。如果某一个方式实验中有数据不妥,或是个人操作有误,那么这一户人家,可能都要命丧黄泉。
可这个全球性的灾难当前,伤亡在所难免。政府能够救下的人有限。剩下的,就只能依靠自己了。
村长几个干部商量认为,与其各家各户分别准备,不如将人集中在一起。这样劲往一处使,只要地洞做的足够大,没有塌方的危险,那么众人在一起远比独立作业的成活率更高。
当然,这一题意也面对一个问题。一旦众人作业的结果不理想。那么死神就会带走全村的生命。
第42章
警官跟卫生队也在根据这件事进行分析。两边各持己见, 又各有道理。
敖木听了一会儿, 才开口道:“也许可以两种都试一试。”
众人目光转移道敖木这里。
敖木看一眼众人,又想一想这些日子在村里行医的经验, 道:“毕竟以村子里的情况, 不是每户人家都有能力挖出足够的地窖的。这些人里, 不乏鳏、寡、孤、独,或是家庭中缺乏劳动力的。完全可以让大家自己选择。让那些没办法自家过好的人, 都集中在一起挖一个地窖生活在一起。能过下去的, 自然有办法坚持,过不下去的, 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
这个居中的办法是绝对合适的。
村长周二当即一拍大腿, 道:“从前咱们村里小学荒废以后一直放着,前两年打算建粮仓。只是因为拨款问题一直搁置。那里的情况还是挺合适的。愿意住一起的, 到时候一户或是几乎分一个教室, 然后挖一个地窖在操场下面,连同各家。”
军官考虑了这个问题, 看一眼旁边的同行来的局军医:“只要挖的足够大,全部种上藻类和植物,再隔一段时间送一下氧气,应该是没问题的。这样的话, 不光是那些愿意聚集在一起的人。其他人最好也要相对聚集一下。可以是亲属住在一起。并且居住集中一些。这样可以减少输送氧气的成本。减少送氧气人员在外界停留的时间。”
军医轻轻点头,证明这个想法可行。
“这样的话,安排的事情就更多了。”村长皱一皱眉:“我们村原本就有年轻人大规模在外定居的情况,村里多数都是老幼病残。就算去年瘟疫回来了不少, 那年轻人的比例也不算高。纯粹靠我们动员的话还是有些麻烦。不能派几个解放军现场指挥一下吗?不然我们村里实在人手不足。”
去年的瘟疫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村干部也不例外。现在整个大队能过来上班的也就五六个人。全村还有上千人,全部动员起来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军官沉默些许,道:“可以,我可以安排一个班的战士留下来。但最多只有一个星期。现在军队的事情也很多。每一个战士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此外,真到了氧气覆盖已经足够低的时候,我们会每个村安排两到四名战士,连同本村选出来的人员,每天给各家各户送去氧气。以及……如果有出现意外的人,也可以及时发现统一处理。”
这话已经十分隐晦了。眼下的办法并不能百分百的保证所有人多能活下来。而尸体需要及时处理。
等了一会儿,外面所有的种子和传单都分发完了。拿话筒的解放军告知众人暂且在家中待着不了乱走,会有战士开着军卡挨家挨户的分发物资。
眼下,全世界都将遭遇一场能够遇见的浩劫。百姓们的粮食不够是肯定的,可分配多少物资,是每个地方都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