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时候曹cao的这一公开表态,顿时就让刘备成为了笑柄,甚至比之之前还要不如。
    人家都要说,他刘备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把自己和名满天下的曹cao相提并论,曹cao宽宏大量不跟他计较,他还真的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真不要脸!
    这事刘备和关羽为了大局尚且能忍,可张飞不行,他在徐州数次因为听见人家讥笑刘备而与人发生冲突了。
    刘备当然不能不管自家兄弟,可他护着张飞也就得罪了徐州的其他世家,于是刘备在徐州的日子越发难过起来。
    陶谦原本还很热qíng的将他留在下邳,最后却对刘备说,要不我拨个县城给你驻兵吧。
    这话其实摆明了就是不让刘备留在身边了。
    刘备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此时他不能后退,去了后方那就更像是他心虚胆小了,越发显得他仿佛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一样,而且他当初可是说了来给陶谦帮忙的,这时候曹cao虽然停战,却未退兵,刘备怎么好往后躲呢?
    可若是向前,两千的兵马是不能给抵挡曹cao的,因此名义上是拨了个县城给刘备,可实际上刘备在城中并不能占据主导权,因为陶谦的其他兵马也会在此驻扎。
    刘备憋屈了,曹cao就开心了,尤其是听说刘备最后被陶谦打发去了一个小县城的时候,曹cao更是开心的大笑。
    他就要笑!就是要跟刘备计较!
    就是这么小心眼,咋地!
    当然,笑是笑了曹cao还是得感激荀攸的:还是公达先生厉害,不动声色之间,不仅帮我解决了头疼的问题,还给刘备添了堵,更是离间分化了陶谦的力量。
    陶谦上次能够伤了太史慈,靠的就是关羽厉害,可刘关张向来同心,这次陶谦把刘备打发去了小县城,又对张飞多说了几句,关羽张飞以后难道还能为陶谦尽心作战吗?
    另一边的曹旭却已经遇上了匈奴人。
    这一遇上就让曹旭红了眼睛。
    他们遇上的实际是小股的匈奴人,算是单独行动的小队。
    现在匈奴人在司隶作乱,而李傕郭汜却又放任不管,于是匈奴人更加嚣张,他们分作小队,都骑着马,行动敏捷如风,到了一地便烧杀抢掠一番,抢不走带不走的,或是杀死或是烧掉,上至老人下至孩童,一个都不放过。
    普通百姓手无寸铁,不要说抵抗,甚至连跑都跑不过这些骑着马的匈奴人,甚至有匈奴人将这些普通百姓的脑袋割下挂在马上,来显示自己杀了多少人,作为勇士的标志,这一做法很快在匈奴人内部盛行起来,大家在外出的时候都将杀死的人脑袋挂在马上带回,然后互相比较看谁杀的比较多。
    曹旭遇上的,正是一股匈奴人小队在屠杀。
    这个小村子已经远离长安,因此人烟稀少,曹旭之前看见的,就连田地都十分贫瘠,由此也可以预想此地的百姓生活有多么不易,而此时看到村中房屋,也不过十余家,男女老少加起来恐怕都不超过百人的小村子,此时正燃起大火,村中一片哭喊之声。
    他们在村口便见到了倒在地上的男人尸体,没有头颅,胸腹被刨开,内脏流在了地上。
    郭嘉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直接就愣住了。
    曹旭却是一股火气直冲大脑。
    她压根不需要询问郭嘉的意见,所下的命令也只有一个。
    杀!不留俘虏!
    她身边跟着的士卒除了青州人,也有吕布带来的并州兵,并州也是常年受到外族侵扰的地方,这些士卒所经历的事qíng说起来,都能写出一部被外族欺压迫害的血泪史来,此时看到这样的场面也是个个红眼,曹旭一声令下便尽数冲了出去。
    曹旭带来的兵马有数千人,而在这村中作乱的匈奴人不过三四十个,自然不是对手,很快就被悉数斩杀。
    曹旭那句不留俘虏的话根本就是多余,面对眼前的qíng况,就算她说了要留,这些愤怒的士卒们也不会留下一个活口的。
    只是这村中最后剩下的不过是弱女子三五人罢了。
    曹旭叹了口气:行军不好带着他们,留下一些粮食钱财给她们吧,去哪里都好,别再留在司隶了。
    至于说村中已经死去的那些,此时也无法一一让人辨认,最后只好挖个坑埋下,立了简易的墓碑而已。
    至于说那些匈奴人,一把火烧了了事。
    直到这时候曹旭才有空去看郭嘉,此时的郭嘉早就不复刚出青州时的轻松,见曹旭有些担心他,郭嘉自己也是苦笑一声:我之前只想着立一份功劳回去,也好不让人小看,可匈奴之恶,比之huáng巾更甚啊。
    他当初见识过huáng巾之乱的景象,本以为那就是人间地狱了,现在才知道,那远不是最可怕的事qíng。
    难怪曹旭从吕布那里调人的时候,听说是去打匈奴人,士卒们个个积极,都主动表示要跟曹旭一起去。
    临行之前,那些没能跟着曹旭走的,还特意给兄弟们上了送行酒。
    郭嘉想着,以并州的环境来说,这些士卒们恐怕也都是饱受异族之苦的。
    之前伯瑾先生说我还没有准备好,我尚且不服气,现在看来倒是我太高看自己了。
    曹旭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行啦,我们还是早日赶去长安才好,这里距离长安还远着就已经是这样的景象,长安附近恐怕更是
    只会比这里更惨而不会更好吧。
    蔡琰的父亲是当世有名的人物,天下的读书人都听闻过蔡邕的名声,蔡琰是蔡邕的女儿,从小饱读诗书,蔡邕便说这个女儿的学问是男子也比不上的,后来蔡琰嫁的也是河东卫氏,却没想到她才嫁过去不久丈夫就去世了,蔡琰因此被说克夫,因而夫家容不下她,蔡邕疼爱女儿,于是就将蔡琰接回自己身边。
    董卓作乱洛阳的时候因为要拉拢读书人,因而也假惺惺的做出过一些爱才的事qíng来,比如他对蔡邕就颇为厚待。
    蔡邕不屑与董卓为伍,却也无法反抗,于是只好顺从,后来董卓迁都长安,自然也是把蔡邕给带上了。
    可没多久,董卓为王允所杀,长安仿佛看到了希望,蔡邕也是这么觉得的,连带着蔡琰都觉得以后的日子要好过一些了。
    蔡琰貌美又有才名,蔡邕为了保护蔡琰,甚至不许她出家门一步。
    董卓死了,蔡琰自然也是松了口气,却没想到还有比董卓更大的劫难在等着他。
    因为董卓曾对蔡邕颇为厚待,因而蔡邕在董卓死后便有些心qíng复杂,于是感慨了几句。
    却正是这几句话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王允为此大怒,将蔡邕下狱,那时候的王允是诛杀董卓的功臣,朝中上下自然都是他说了算,蔡邕最后死于狱中。
    当然,因为王允的行事作风他自己也很快被人gān掉了。
    如果说王允连蔡邕那样的人都容不下的话,他还能容得下谁呢?
    因而那些曾经与董卓有过jiāo往的,几乎人人自危,最后大家gān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提前动手gān掉了王允。
    可王允如何蔡琰根本无心感叹了,她失去了父亲,从此孤身一人,在凶险的长安更加孤苦无依。
    蔡邕是个清廉的人,他虽然官职很高,可家中财产却并不多,当年董卓赏赐给他的东西,他也多数拿去救济别人了。
    但到底蔡琰在长安也勉qiáng能够过得下去。
    可蔡琰并不想留在长安,蔡邕已死,她已经没有什么牵挂,因此便想带着父亲回老家去。
    对于蔡琰来说,离开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
    她若是孤身一人离开自然轻松,可蔡邕却为她留下了数千卷的书籍。
    董卓迁都长安的时候打算火烧洛阳,当然了,董卓并没有什么保护文化保护书籍的概念,还是蔡邕据理力争才带上了一些,而之后因为一路被人追赶虽然那时候大家并不打算真的gān掉董卓,也不想跟他硬拼,但做个样子还是要有的,可就算是这样,因为一路不易,于是带出来的书籍又散落遗失了不少。
    等到了长安,蔡邕是不敢把这些书jiāo给董卓的,他知道董卓不会爱惜。
    好在董卓压根不在乎书籍如何,因而蔡邕自己留下那几百车的书籍他也懒得去管,反而对蔡邕更加放心,觉得他除了书也没啥其他出息了。
    这些书比之当年洛阳的藏书不过沧海一粟,可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好几百车的书籍呢,再加上蔡邕自己也很喜爱藏书,自己家中也有数千册的藏书,于是他就给蔡琰留下了一个大难题。
    要怎么带着这些书回老家?
    蔡琰是不会放弃这些书的,受蔡邕的影响,她也十分爱惜书籍,更何况这些书几乎是蔡邕一生的心血了,当年在迁都的时候,蔡邕完全是豁出xing命也要保护这些书籍的架势,蔡琰又怎么可能放弃这些呢。
    于是蔡琰的行程就因此耽误下来,直到最近她才终于安排好一切,能够带上这些书籍一起回去。
    当然,为此散尽家财是难免的,不过蔡邕在老家倒也有些产业田地,蔡琰回去糊口度日是不愁的。
    此时已经是冬季,蔡琰也知道这时候走并不是一个好时候,可她没有其他办法。
    蔡琰聪慧,她已经看出此时的长安,李傕郭汜两人虽然表面一体,可实际上已经开始产生矛盾,此时若是不走,日后恐怕就再也走不了了。
    至于说冬日道路艰难,这一点比之李郭二人,还算是一个可以克服的困难。
    可蔡琰怎么都没想到,她这一走却刚好遇上匈奴人入侵。
    带着那近千车的书籍,蔡琰就算是想跑都跑不掉。
    身边婢女一再劝说她不要管那些书了,逃命要紧,可那是蔡邕一辈子的心血,蔡琰怎么可能让父亲的心血毁于一旦?
    想也知道,这些匈奴人是不会爱惜书籍的,这些书卷若是落到他们手上,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当做柴火烧了。
    再说了,就算是想跑又能如何呢?
    他们乘坐的是马车,拉车的马也不是什么宝马良驹,如何能够跑得过匈奴人的骑兵?
    蔡琰几乎要绝望了。
    即使他们奋力逃命,可最后还是被匈奴人追上,蔡琰的婢女为了保护她冲了出去,而后蔡琰听到了前面车夫坠地和马匹嘶叫的声音。
    再然后就是混乱的马蹄声和厮杀声音,直到一蓬鲜血直接浇在了蔡琰的车帘上。
    蔡琰毕竟只是弱女子,她能做的只是缩在车里,紧紧地捂住自己的嘴巴,让自己不要惊叫出来,期望外面的人以为这车是空的而逃过一劫。

章节目录


窃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来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来罗并收藏窃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