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一家布庄,陈沐风给两个妹妹拣鲜艳的花布一人扯了一块尺头,想了想,又给采薇姐妹两一个扯了一块尺头,也都是买的鲜艳的颜色,小姑娘不穿鲜艳的颜色,难道要穿的老气横秋?
送采薇姐妹两个尺头,陈沐风已经准备好了充分的理由,林婶子给他两个妹妹做衣裳,那两块尺头是他答谢她的。
至于林婶子,她有身孕,那就买一篮子鸡蛋送给她吧。
然后又去了一家金银首饰铺,花了二两三钱银子买了一副上面刻着梅花的银手镯,又花了二两二钱银子买了两对韭菜叶银手镯。
伙计用个红绸子小荷包装了,交给陈沐风,陈沐风放在怀里收好。
陈沐雨知道那对二两重的银手镯是给采薇买的。
最后买了做棉袄的棉花,兄弟两个便回家了。
家里那时正巧没有人看病,伍大夫便问老虎和紫貂卖了多少钱。
彩蝶姐妹两也围了过来,陈沐风道:“卖了八百两银子。”
伍大夫听到陈沐风说老虎和紫貂卖了这么多银子,惊呆了。
彩蝶姐妹两个也都激动不已,八百两银子,太多了!多得让她们无法想像。
一家人坐在炕上,陈沐风把那两对韭菜叶的银手镯拿出来给了彩蝶姐妹两。
彩蝶和彩凤欢天喜地地戴上。
彩蝶一把抢过陈沐风手里的那个红绸子小荷包:“里面还有什么?”
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是比给她姐妹两个的银手镯更精致的一对银手镯,知道是送给采薇的,依旧把那对银手镯放回红绸子小荷包里,抿嘴笑着,还给了陈沐风。
陈沐风心里有些过意不去:“给你们买的银手镯你们先戴着,等我有钱了,再买好的。”
彩蝶姐妹根本就没有为陈沐风送给采薇的银手镯要比她们的重而且精致心生不满,都笑着道:“就这对就很好了,村里几个女孩子有银手镯,再买更好的,太过福了!”
陈沐风暗松了口气,自己的两个妹妹都是善解人意的,以后有钱了,一定给她们两个一人买对大的好看的银手镯。
现在天冷了,彩蝶姐妹就在堂屋炕尾的灶上做午饭,这样不仅能把炕烧热,还能让屋内暖和。
蒸了一锅玉米面,煮了个酸菜肉片,一家人在炕上围桌而坐,边吃边商量着怎么用卖老虎和紫貂的那一笔钱。
陈沐风的打算是,盖一座像舅舅一样的砖瓦大宅子,正房和东西厢房各三间,还要配猪舍、鸡鸭鹅舍,养些家畜。
伍大夫吃着玉米面馍和酸菜肉,听陈沐风说完,道:“这样一所宅子至少得两百两银子,还不包括里面的家俱等任何摆设。”
不过普通人家有张炕桌和几个大箱子就差不多了,所以家俱等摆设要不了几个钱。
陈沐风还想拿出三百两银子买上二十亩良田,有了田地怎么着也不会饿肚子。
伍大夫对他这个打算非常满意:“虽然种田辛苦,可是安稳没危险,打猎来钱是快,但是那是刀尖上舔血,拿命来换!我是不想你再打猎了,等买了田地,你就安心种田吧。”
“我也是这么想的,以后就算打猎也就只打打免子、野鸡什么的,像老虎和狼就不抓了。”陈沐风道。
这样手头还有三百多两银子,留一百两以备不时之需,还有两百多两可以给陈沐雨当学费。
陈沐风便把沐雨想读书的愿望说了出来。
伍大夫沉默地吃完了一个玉米面馍才开口道:“人各有志,阿雨想念书就让他念吧,等过了年就把他送到学堂里去。”
伍大夫心里有些惋惜,他因自己没有子女,所以想把医术传给沐雨,但是人家志不在此,他也不好强迫的。
“听说现在好一点的学堂一两银子一个月,一年就是十二两,我留一百两,够交好几年的学费了。”
伍大夫点点头,对陈沐雨道:“一百两银子差不多能读八年书,这八年里你学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过了这八年,如果还没考取功名,那就跟你哥一起种田。”
陈沐雨高兴地答了声“好!”
陈沐风吃了几口馍,见伍大夫没再说些别的了,只得婉转地提醒他:“舅舅,你不是想要我和采薇的事早些定下来吗,现在我手上有些钱了,我们是不是……”
伍大夫沉吟着道:“田家一家人很难缠,你这次打到老虎和紫貂卖到大价钱的事,肯定会传到他们耳朵里,我们现在去提亲,田家一定会狮子大开口,现在庄户人家提亲,彩礼给个十五两就很不错了,即便田家翻一倍要个三十两我们也给,就怕他们不止翻一信,而是翻十倍、二十倍,田家对采薇母女又不好,我们凭什么当这个冤大头!你最好和采薇商量一下,看怎么对付田家,又能提成亲。”
陈沐风点头:“正好我买了布料和棉花,要拜托林婶子给两个妹妹各做一套棉衣,让彩蝶送布料和棉花过去时帮我传话过去问问。”
于是吃过午饭,彩蝶姐妹两个就提着一篮子青菜,一篮子鸡蛋,还有那四个尺头以及棉花去了田家。
因为在家里老听大哥和舅舅说起田家,说田家没一个好人,彩蝶两姐妹到了田家院门前就有些不敢叫门,可是大哥交待的事不能不办,彩蝶只得硬着头皮扬声道:“家里有人吗?”
马氏从屋里探出头来。
因为陈家兄妹搬来和伍大夫同住的时间短,彩蝶姐妹又很少出门,所以马氏不认得,她上下打量着彩蝶姐妹,问道:“你们是谁?”
彩蝶笑着答道:“我是伍大夫的外甥女彩蝶。”
她话音刚落,只见季氏和魏氏都从屋里走了出来。
特别是魏氏,那么大一把年纪了,却像一阵风一样走的飞快,一下子就到了院门前,把院门打开,笑容可掬地就要接彩蝶手上的东西:“哟!你们来就好了,怎么还带这么多东西送我?我明白了,是采薇这个福星让你大哥打到老虎和紫貂发了大财,所以你舅舅才命你提了这么些东西来谢我们,哎呀,一个村里干嘛这么客气!”
送采薇姐妹两个尺头,陈沐风已经准备好了充分的理由,林婶子给他两个妹妹做衣裳,那两块尺头是他答谢她的。
至于林婶子,她有身孕,那就买一篮子鸡蛋送给她吧。
然后又去了一家金银首饰铺,花了二两三钱银子买了一副上面刻着梅花的银手镯,又花了二两二钱银子买了两对韭菜叶银手镯。
伙计用个红绸子小荷包装了,交给陈沐风,陈沐风放在怀里收好。
陈沐雨知道那对二两重的银手镯是给采薇买的。
最后买了做棉袄的棉花,兄弟两个便回家了。
家里那时正巧没有人看病,伍大夫便问老虎和紫貂卖了多少钱。
彩蝶姐妹两也围了过来,陈沐风道:“卖了八百两银子。”
伍大夫听到陈沐风说老虎和紫貂卖了这么多银子,惊呆了。
彩蝶姐妹两个也都激动不已,八百两银子,太多了!多得让她们无法想像。
一家人坐在炕上,陈沐风把那两对韭菜叶的银手镯拿出来给了彩蝶姐妹两。
彩蝶和彩凤欢天喜地地戴上。
彩蝶一把抢过陈沐风手里的那个红绸子小荷包:“里面还有什么?”
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是比给她姐妹两个的银手镯更精致的一对银手镯,知道是送给采薇的,依旧把那对银手镯放回红绸子小荷包里,抿嘴笑着,还给了陈沐风。
陈沐风心里有些过意不去:“给你们买的银手镯你们先戴着,等我有钱了,再买好的。”
彩蝶姐妹根本就没有为陈沐风送给采薇的银手镯要比她们的重而且精致心生不满,都笑着道:“就这对就很好了,村里几个女孩子有银手镯,再买更好的,太过福了!”
陈沐风暗松了口气,自己的两个妹妹都是善解人意的,以后有钱了,一定给她们两个一人买对大的好看的银手镯。
现在天冷了,彩蝶姐妹就在堂屋炕尾的灶上做午饭,这样不仅能把炕烧热,还能让屋内暖和。
蒸了一锅玉米面,煮了个酸菜肉片,一家人在炕上围桌而坐,边吃边商量着怎么用卖老虎和紫貂的那一笔钱。
陈沐风的打算是,盖一座像舅舅一样的砖瓦大宅子,正房和东西厢房各三间,还要配猪舍、鸡鸭鹅舍,养些家畜。
伍大夫吃着玉米面馍和酸菜肉,听陈沐风说完,道:“这样一所宅子至少得两百两银子,还不包括里面的家俱等任何摆设。”
不过普通人家有张炕桌和几个大箱子就差不多了,所以家俱等摆设要不了几个钱。
陈沐风还想拿出三百两银子买上二十亩良田,有了田地怎么着也不会饿肚子。
伍大夫对他这个打算非常满意:“虽然种田辛苦,可是安稳没危险,打猎来钱是快,但是那是刀尖上舔血,拿命来换!我是不想你再打猎了,等买了田地,你就安心种田吧。”
“我也是这么想的,以后就算打猎也就只打打免子、野鸡什么的,像老虎和狼就不抓了。”陈沐风道。
这样手头还有三百多两银子,留一百两以备不时之需,还有两百多两可以给陈沐雨当学费。
陈沐风便把沐雨想读书的愿望说了出来。
伍大夫沉默地吃完了一个玉米面馍才开口道:“人各有志,阿雨想念书就让他念吧,等过了年就把他送到学堂里去。”
伍大夫心里有些惋惜,他因自己没有子女,所以想把医术传给沐雨,但是人家志不在此,他也不好强迫的。
“听说现在好一点的学堂一两银子一个月,一年就是十二两,我留一百两,够交好几年的学费了。”
伍大夫点点头,对陈沐雨道:“一百两银子差不多能读八年书,这八年里你学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过了这八年,如果还没考取功名,那就跟你哥一起种田。”
陈沐雨高兴地答了声“好!”
陈沐风吃了几口馍,见伍大夫没再说些别的了,只得婉转地提醒他:“舅舅,你不是想要我和采薇的事早些定下来吗,现在我手上有些钱了,我们是不是……”
伍大夫沉吟着道:“田家一家人很难缠,你这次打到老虎和紫貂卖到大价钱的事,肯定会传到他们耳朵里,我们现在去提亲,田家一定会狮子大开口,现在庄户人家提亲,彩礼给个十五两就很不错了,即便田家翻一倍要个三十两我们也给,就怕他们不止翻一信,而是翻十倍、二十倍,田家对采薇母女又不好,我们凭什么当这个冤大头!你最好和采薇商量一下,看怎么对付田家,又能提成亲。”
陈沐风点头:“正好我买了布料和棉花,要拜托林婶子给两个妹妹各做一套棉衣,让彩蝶送布料和棉花过去时帮我传话过去问问。”
于是吃过午饭,彩蝶姐妹两个就提着一篮子青菜,一篮子鸡蛋,还有那四个尺头以及棉花去了田家。
因为在家里老听大哥和舅舅说起田家,说田家没一个好人,彩蝶两姐妹到了田家院门前就有些不敢叫门,可是大哥交待的事不能不办,彩蝶只得硬着头皮扬声道:“家里有人吗?”
马氏从屋里探出头来。
因为陈家兄妹搬来和伍大夫同住的时间短,彩蝶姐妹又很少出门,所以马氏不认得,她上下打量着彩蝶姐妹,问道:“你们是谁?”
彩蝶笑着答道:“我是伍大夫的外甥女彩蝶。”
她话音刚落,只见季氏和魏氏都从屋里走了出来。
特别是魏氏,那么大一把年纪了,却像一阵风一样走的飞快,一下子就到了院门前,把院门打开,笑容可掬地就要接彩蝶手上的东西:“哟!你们来就好了,怎么还带这么多东西送我?我明白了,是采薇这个福星让你大哥打到老虎和紫貂发了大财,所以你舅舅才命你提了这么些东西来谢我们,哎呀,一个村里干嘛这么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