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汉在心里仔细分析了一遍,是谁这么想把棉花给烧了。
采薇?现在田家忌惮她的人凰之命,不敢太刁难她,纺纱织布她想做就做,不做也没人敢强迫她,她没必要去烧棉花,并且救火的时候,她既没显得很积极,但也没有任火势蔓延的意思,她这样的态度很正常,没哪不对劲。
反而是季氏和秀枝的反应让人可疑,田家的财产将来全是大房和三房两家的,如果田家被一把大火烧为灰烬,季氏和马氏损失最大,所以马氏一家大小,除了小宝实在太小,都跑来救火了。
而做为有两个儿子,在继承田家产财占大头的季氏和秀枝对态失火的态度比采薇还要冷漠,甚至像是巴不得棉花全烧光才好,这太叫人费思量了!
要说那把火是季氏母女放的,田老汉细细一想,觉得可能性极大,她母女二人都不喜欢纺纱织布,现在受处罚,一人每天要织出十斤棉花的布来,织不出来第二天就不准吃饭,她母女两个为此已经饿了一天肚子,今天任务又没完成,明天得继续饿。
为了结束饿肚子的惩罚,她们当然想把棉花烧了,一了百了!
这把火肯定是季氏母女放的!
田老汉虽然认定了她母女二人,可苦于没证据,根本就拿她们没办法!
田老汉这一气非同小可,第二天怏怏的,连早饭也没吃。
林氏母女和平日无二,仍坐在屋里纺纱织布,只是她们手头的棉花不多,还没到吃午饭的时候,就把她们手头上所有剩余的棉花全都纺纱织布完毕。
趁着得闲,林氏开始着手给采薇姐妹两个做过年的新衣。
小满在一旁看着她做,采薇去镇上逛去了,既然打算做点小生意,就得先摸摸门路,不然像个绿头苍蝇一样,怕是不好赚到钱。
吃晚饭前采薇回来了。
魏氏在得病期间接连受惊受气,病情加重,今天请过镇上的大夫看过了,也开了药,大夫说,至少要吃一个月的药。
吃一个月的药,得花多少钱啊,田老汉夫妇俩很是心疼,可他们有什么办法,魏氏不想死,她还想好好的享儿孙的福呢!
既然看病要花银子,那就在别的地方把这笔银子省出来,田家吃二等饭食的人的伙食标准骤降,一日三餐再也看不见任何菜了,除了玉米面就是红薯,林氏母女几个还好,她们以前比这吃得还要差,因此没什么不能忍受,其他人却背地里抱怨死了。
采薇的绿豆终于发芽了,说明用野生绿豆发豆芽是可行的。
那么,就要实施第二步了。
采薇在中秋节的前两天的早上吃早饭时,期期艾艾地对田老汉说,她舅妈一家才搬到这里来,人生地不熟,想接她母女几个去住上一段时间陪着她说说话,打发时间。
和采薇预料的一样,田老汉爽快地答应了,还说,她们两家好不容易才见了面,多住一段时间也无防的。
采薇知道他是假好心,不就是想要她们母女去吃她舅妈吗?
母女三个收拾了东西,请了一辆牛车,把被褥和买的棉花还有布料,以及洗漱用品和那一盆正在生长的绿豆芽全都带上,往华氏家驶去。
临走的时候,田老汉正在对大草小草大发雷霆,说她们不尽心,好好的鸡让她们养得发了鸡瘟,猪也病了,得请兽医,又得花钱。
采薇很是纳闷,鸡瘟多发于春季,特别是刚孵出来的小鸡娃容易中招,死亡率很高,可现在已经是秋季了,虽然也会有鸡瘟,但是很少,而且相对于春季来说也不会很严重。
小满养鸡养猪,就没养病养死过,母鸡肯下蛋,猪也长得膘肥体壮,小草和大草是怎么在养鸡和养猪?这些活儿才交给她们几天呀,鸡和猪竟然都病了,看来真的是像田老汉所说的那样,她姐妹俩个没有尽心。
不过这些都不是采薇要关心的事,她现在一心想着赚钱。
母女三个乘着牛车来到了华氏家里。
华氏正在屋里等着她母女几个,听到院门外传来采薇母女几个说话的声音,连忙从炕上下来,迎了出去,帮着采薇母女几个拿东西,嘴里道:“前天采薇来跟我说过,你们这两天会搬过来住上一段时间,我已经把屋子给你们收拾出来了。”
林氏微笑着道:“多谢嫂子。”
华氏也笑着道:“一家骨肉何必见外,你们帮了我们多少,我还没言谢呢!”然后扭头叫孩子们都出来帮忙拿东西。
华氏的三个小儿子都出来帮忙,人多力量大,东西很快就搬完了。
华氏要抢着付车钱,被采薇死活拦住:“舅妈,我们母女三个在你这里住都已经够打扰了,这个车费我无论如何是不会让您付的。”说着,掏出五个铜钱给了牛车的主人,这是之前说好的价钱。
华氏问她们吃过早饭没有,如果没有吃,她现在就去做。
林氏笑着道:“我们是吃过早饭来的。”
华氏把她们带到正房的左手房间,道:“这里原本是珍儿和珠儿的房间,现在给采薇姐妹俩个住。”
采薇忙问:“那两位表姐住哪里?”
华氏指了指东厢房道:“把东厢房的里间腾出来给她们住了,原先住在东厢房里间的元锦则搬到了西厢房的里间,东厢房的外间住着元锋兄弟三个,西厢房的外间准备做学堂,给元锦教书。”
林氏惊喜道:“元锦要授业了?这孩子可真有出息!”
华氏谦虚道:“什么有出息!不过是想办法找碗饭吃而已,元锦现在去里正家里,准备把想在他这里上学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带过来看看,所以不在家里,没帮你们搬东西,妹妹勿怪。”
林氏握了握华氏的手:“我怎么会为这点小事生气呢。元锦开学堂可是大事。”
华氏又把林氏带到自己房里:“妹妹就和我住一间房吧。”
林氏摆手:“我就和我两个女儿一间房。”
北方的炕很大,一张炕上睡四五个人都不会挤。
华氏笑着道:“那就依妹妹吧。”
于是大家动手把东西归置起来。
采薇?现在田家忌惮她的人凰之命,不敢太刁难她,纺纱织布她想做就做,不做也没人敢强迫她,她没必要去烧棉花,并且救火的时候,她既没显得很积极,但也没有任火势蔓延的意思,她这样的态度很正常,没哪不对劲。
反而是季氏和秀枝的反应让人可疑,田家的财产将来全是大房和三房两家的,如果田家被一把大火烧为灰烬,季氏和马氏损失最大,所以马氏一家大小,除了小宝实在太小,都跑来救火了。
而做为有两个儿子,在继承田家产财占大头的季氏和秀枝对态失火的态度比采薇还要冷漠,甚至像是巴不得棉花全烧光才好,这太叫人费思量了!
要说那把火是季氏母女放的,田老汉细细一想,觉得可能性极大,她母女二人都不喜欢纺纱织布,现在受处罚,一人每天要织出十斤棉花的布来,织不出来第二天就不准吃饭,她母女两个为此已经饿了一天肚子,今天任务又没完成,明天得继续饿。
为了结束饿肚子的惩罚,她们当然想把棉花烧了,一了百了!
这把火肯定是季氏母女放的!
田老汉虽然认定了她母女二人,可苦于没证据,根本就拿她们没办法!
田老汉这一气非同小可,第二天怏怏的,连早饭也没吃。
林氏母女和平日无二,仍坐在屋里纺纱织布,只是她们手头的棉花不多,还没到吃午饭的时候,就把她们手头上所有剩余的棉花全都纺纱织布完毕。
趁着得闲,林氏开始着手给采薇姐妹两个做过年的新衣。
小满在一旁看着她做,采薇去镇上逛去了,既然打算做点小生意,就得先摸摸门路,不然像个绿头苍蝇一样,怕是不好赚到钱。
吃晚饭前采薇回来了。
魏氏在得病期间接连受惊受气,病情加重,今天请过镇上的大夫看过了,也开了药,大夫说,至少要吃一个月的药。
吃一个月的药,得花多少钱啊,田老汉夫妇俩很是心疼,可他们有什么办法,魏氏不想死,她还想好好的享儿孙的福呢!
既然看病要花银子,那就在别的地方把这笔银子省出来,田家吃二等饭食的人的伙食标准骤降,一日三餐再也看不见任何菜了,除了玉米面就是红薯,林氏母女几个还好,她们以前比这吃得还要差,因此没什么不能忍受,其他人却背地里抱怨死了。
采薇的绿豆终于发芽了,说明用野生绿豆发豆芽是可行的。
那么,就要实施第二步了。
采薇在中秋节的前两天的早上吃早饭时,期期艾艾地对田老汉说,她舅妈一家才搬到这里来,人生地不熟,想接她母女几个去住上一段时间陪着她说说话,打发时间。
和采薇预料的一样,田老汉爽快地答应了,还说,她们两家好不容易才见了面,多住一段时间也无防的。
采薇知道他是假好心,不就是想要她们母女去吃她舅妈吗?
母女三个收拾了东西,请了一辆牛车,把被褥和买的棉花还有布料,以及洗漱用品和那一盆正在生长的绿豆芽全都带上,往华氏家驶去。
临走的时候,田老汉正在对大草小草大发雷霆,说她们不尽心,好好的鸡让她们养得发了鸡瘟,猪也病了,得请兽医,又得花钱。
采薇很是纳闷,鸡瘟多发于春季,特别是刚孵出来的小鸡娃容易中招,死亡率很高,可现在已经是秋季了,虽然也会有鸡瘟,但是很少,而且相对于春季来说也不会很严重。
小满养鸡养猪,就没养病养死过,母鸡肯下蛋,猪也长得膘肥体壮,小草和大草是怎么在养鸡和养猪?这些活儿才交给她们几天呀,鸡和猪竟然都病了,看来真的是像田老汉所说的那样,她姐妹俩个没有尽心。
不过这些都不是采薇要关心的事,她现在一心想着赚钱。
母女三个乘着牛车来到了华氏家里。
华氏正在屋里等着她母女几个,听到院门外传来采薇母女几个说话的声音,连忙从炕上下来,迎了出去,帮着采薇母女几个拿东西,嘴里道:“前天采薇来跟我说过,你们这两天会搬过来住上一段时间,我已经把屋子给你们收拾出来了。”
林氏微笑着道:“多谢嫂子。”
华氏也笑着道:“一家骨肉何必见外,你们帮了我们多少,我还没言谢呢!”然后扭头叫孩子们都出来帮忙拿东西。
华氏的三个小儿子都出来帮忙,人多力量大,东西很快就搬完了。
华氏要抢着付车钱,被采薇死活拦住:“舅妈,我们母女三个在你这里住都已经够打扰了,这个车费我无论如何是不会让您付的。”说着,掏出五个铜钱给了牛车的主人,这是之前说好的价钱。
华氏问她们吃过早饭没有,如果没有吃,她现在就去做。
林氏笑着道:“我们是吃过早饭来的。”
华氏把她们带到正房的左手房间,道:“这里原本是珍儿和珠儿的房间,现在给采薇姐妹俩个住。”
采薇忙问:“那两位表姐住哪里?”
华氏指了指东厢房道:“把东厢房的里间腾出来给她们住了,原先住在东厢房里间的元锦则搬到了西厢房的里间,东厢房的外间住着元锋兄弟三个,西厢房的外间准备做学堂,给元锦教书。”
林氏惊喜道:“元锦要授业了?这孩子可真有出息!”
华氏谦虚道:“什么有出息!不过是想办法找碗饭吃而已,元锦现在去里正家里,准备把想在他这里上学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带过来看看,所以不在家里,没帮你们搬东西,妹妹勿怪。”
林氏握了握华氏的手:“我怎么会为这点小事生气呢。元锦开学堂可是大事。”
华氏又把林氏带到自己房里:“妹妹就和我住一间房吧。”
林氏摆手:“我就和我两个女儿一间房。”
北方的炕很大,一张炕上睡四五个人都不会挤。
华氏笑着道:“那就依妹妹吧。”
于是大家动手把东西归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