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看这里,这里以前不是这样的,应该是这次洪水推进,把多余的一块带走了,山体发生了变化。这等于老天爷送了一个天然的码头给我们,而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码头和大路之间再通一条路,让它们连接。”
“而我们买下这里,做好路,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待第一艘大船在这里停靠。你们明白吗?”黄老汉说的这里,微微有些气喘,他太激动了。
昨天晚上在家里他犹豫了,他想过要不就买地吧,六十多亩地,五个儿子一人能分十几亩地。
可是站在这里,他才发现他太狭隘了,六十多亩地,等儿子以后传给孙子,也许一个孙子只能有二三亩,再等到孙子再生儿子,可能到手的也就几分地。
人在繁衍,而土地不会变化。
黄家老老小小在这片土地上思索着,他即渴望像钱家一样,靠着南山码头一飞冲天,又想安稳一点,买几十亩地,老老实实种地养家。
人生就是在无数次选择中渡过,进一步,未必海阔天空,退一步,也不一定万劫不复。
“我不同意买这片荒地,有这个钱和功夫,我们不如买良田,这次很多地方受灾,应该会有一部分人家扛不住饥荒,我们不如趁机收一部分良田。”黄老二看看大哥和三弟:“你们觉得呢。”
“我也觉得买良田比买荒地有把握。”黄老大犹豫了一下点头。
“老三,你说呢?”黄老汉看向黄老三。
“我觉得可以买,反正我们本来也没有钱,大不了就当豆豆没捡到这几颗珠子好了,最少还能赚块地赚几套房子呢。”黄老三无所谓地说。
醍醐灌顶啊,黄豆眼睛闪闪发亮地看向自己的亲爹。
你说黄豆这几天不纠结吗,当然纠结,她也患得患失,也怕做错了,原本明明可以让一家子过好,结果却好心办坏事。
黄德光听见黄老三说豆豆捡珠子这句话,还没反应过来,他脑子里还在思考黄老汉说的码头和通路。
黄德明和黄德磊反应就不一样了,黄德明想的是,“豆豆捡的珠子”,这句话要划重点。那么爷爷带豆豆和大伯老叔去襄阳府是去卖珠子里,卖了多少钱?
想到这里黄德明心里的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去卖了珠子,带了大伯和老叔还有黄豆,就拉下他们二房,和四房。
最吃亏的是谁,肯定是二房,因为四房已经在镇上买房开铺子了,而珠子是三房豆豆捡的,好处肯定少不了三房。
大伯是长子,大哥是长孙,这在爷爷心里是最重要的,别看爷爷对老叔宠得不行,那只是因为是老儿子,爷爷心里真正在乎的还是长子长孙的大房。
老叔不用说,没成亲,本身就是最宠的老儿子。
心里忍不住有点翻滚的黄德明,看了自家老实木讷的老爹一眼,又看了看正跟着黄德孝在荒地里走来走去的亲弟弟黄德忠,真是有点百般滋味在心头。
黄德磊的反应直接是生气了,豆豆捡到的珠子,这个丫头竟然没偷偷告诉我,回家一定好好审审,这丫头,心里没有我这个亲哥哥啊!
而那边老兄弟几个,看黄老三都这样说,也释然了,严格说起来,珍珠是老三家的豆豆捡的,她完全可以不拿出来,现在豆豆拿出来了,带着大家买地建房,如果码头建起来,那么对子孙后代是百利而无一害。
即使码头没建起来,地买了房建了,这也是白白得来的,不然要靠全家种那几亩地,何年马月能把房子建起来呢。
想到这里,黄老大立刻表示赞同,黄德光看他爹同意,他也没意见。
黄德明怔怔地准备说话,他爹瞪了他一眼,他立刻把到嘴的话咽回去了,黄老二也表示同意。
黄老四和黄宝贵原本就是支持黄老汉在这里买地建房的,全家顺利通过。
黄老汉看着站在这里的儿孙,心里涌起豪情万丈。他二十多岁跟着东家出海,那时候怀揣梦想,梦想着能发财,结果,差点葬身大海。
而现在,这片土地,也许是他黄家另一种开始,真正的福及子孙后代的大事。
第三十一章 黄老汉买地
全家商量好后,立即就去镇里办手续,交钱,准备测量,办理土地的地契。
大概是无主荒地太多,所需的手续非常简便。
黄家看中的荒地就属于南山镇,只要去南山镇量好面积,做上标记,交了钱备好案。就可以去县衙登记,交齐手续费用这块土地就属于你了。
商议好买地,黄老汉一刻也没耽误就往南山镇土地管理处去。朝廷土地管理归户部,而一个小镇的一片荒地只要经过镇里办事人员就行了。
黄老汉带着四儿子去找了镇长,镇长听说买荒地,不由喜笑颜开,立即大开方便之门。
要知道南山镇因为有座大山,没人开垦的荒地太多了。大家去开荒地不如去捕鱼,不如进山打点松子和核桃,不如去码头扛活做工,这些来得都是现钱。
而开荒,那是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来培养,才能养出好的土地,三年养好了还得交赋税。
得知黄老汉挑的地块,竟然是镇东三里地外那片无人耕种的荒地,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大笔一挥,半买半送,买两百亩荒地送后面连在一起的两百亩山林。
这是意外惊喜,不过黄老汉考虑了一下和镇长商议,能不能挪出一百亩山地换成滩地。
“而我们买下这里,做好路,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待第一艘大船在这里停靠。你们明白吗?”黄老汉说的这里,微微有些气喘,他太激动了。
昨天晚上在家里他犹豫了,他想过要不就买地吧,六十多亩地,五个儿子一人能分十几亩地。
可是站在这里,他才发现他太狭隘了,六十多亩地,等儿子以后传给孙子,也许一个孙子只能有二三亩,再等到孙子再生儿子,可能到手的也就几分地。
人在繁衍,而土地不会变化。
黄家老老小小在这片土地上思索着,他即渴望像钱家一样,靠着南山码头一飞冲天,又想安稳一点,买几十亩地,老老实实种地养家。
人生就是在无数次选择中渡过,进一步,未必海阔天空,退一步,也不一定万劫不复。
“我不同意买这片荒地,有这个钱和功夫,我们不如买良田,这次很多地方受灾,应该会有一部分人家扛不住饥荒,我们不如趁机收一部分良田。”黄老二看看大哥和三弟:“你们觉得呢。”
“我也觉得买良田比买荒地有把握。”黄老大犹豫了一下点头。
“老三,你说呢?”黄老汉看向黄老三。
“我觉得可以买,反正我们本来也没有钱,大不了就当豆豆没捡到这几颗珠子好了,最少还能赚块地赚几套房子呢。”黄老三无所谓地说。
醍醐灌顶啊,黄豆眼睛闪闪发亮地看向自己的亲爹。
你说黄豆这几天不纠结吗,当然纠结,她也患得患失,也怕做错了,原本明明可以让一家子过好,结果却好心办坏事。
黄德光听见黄老三说豆豆捡珠子这句话,还没反应过来,他脑子里还在思考黄老汉说的码头和通路。
黄德明和黄德磊反应就不一样了,黄德明想的是,“豆豆捡的珠子”,这句话要划重点。那么爷爷带豆豆和大伯老叔去襄阳府是去卖珠子里,卖了多少钱?
想到这里黄德明心里的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去卖了珠子,带了大伯和老叔还有黄豆,就拉下他们二房,和四房。
最吃亏的是谁,肯定是二房,因为四房已经在镇上买房开铺子了,而珠子是三房豆豆捡的,好处肯定少不了三房。
大伯是长子,大哥是长孙,这在爷爷心里是最重要的,别看爷爷对老叔宠得不行,那只是因为是老儿子,爷爷心里真正在乎的还是长子长孙的大房。
老叔不用说,没成亲,本身就是最宠的老儿子。
心里忍不住有点翻滚的黄德明,看了自家老实木讷的老爹一眼,又看了看正跟着黄德孝在荒地里走来走去的亲弟弟黄德忠,真是有点百般滋味在心头。
黄德磊的反应直接是生气了,豆豆捡到的珠子,这个丫头竟然没偷偷告诉我,回家一定好好审审,这丫头,心里没有我这个亲哥哥啊!
而那边老兄弟几个,看黄老三都这样说,也释然了,严格说起来,珍珠是老三家的豆豆捡的,她完全可以不拿出来,现在豆豆拿出来了,带着大家买地建房,如果码头建起来,那么对子孙后代是百利而无一害。
即使码头没建起来,地买了房建了,这也是白白得来的,不然要靠全家种那几亩地,何年马月能把房子建起来呢。
想到这里,黄老大立刻表示赞同,黄德光看他爹同意,他也没意见。
黄德明怔怔地准备说话,他爹瞪了他一眼,他立刻把到嘴的话咽回去了,黄老二也表示同意。
黄老四和黄宝贵原本就是支持黄老汉在这里买地建房的,全家顺利通过。
黄老汉看着站在这里的儿孙,心里涌起豪情万丈。他二十多岁跟着东家出海,那时候怀揣梦想,梦想着能发财,结果,差点葬身大海。
而现在,这片土地,也许是他黄家另一种开始,真正的福及子孙后代的大事。
第三十一章 黄老汉买地
全家商量好后,立即就去镇里办手续,交钱,准备测量,办理土地的地契。
大概是无主荒地太多,所需的手续非常简便。
黄家看中的荒地就属于南山镇,只要去南山镇量好面积,做上标记,交了钱备好案。就可以去县衙登记,交齐手续费用这块土地就属于你了。
商议好买地,黄老汉一刻也没耽误就往南山镇土地管理处去。朝廷土地管理归户部,而一个小镇的一片荒地只要经过镇里办事人员就行了。
黄老汉带着四儿子去找了镇长,镇长听说买荒地,不由喜笑颜开,立即大开方便之门。
要知道南山镇因为有座大山,没人开垦的荒地太多了。大家去开荒地不如去捕鱼,不如进山打点松子和核桃,不如去码头扛活做工,这些来得都是现钱。
而开荒,那是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来培养,才能养出好的土地,三年养好了还得交赋税。
得知黄老汉挑的地块,竟然是镇东三里地外那片无人耕种的荒地,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大笔一挥,半买半送,买两百亩荒地送后面连在一起的两百亩山林。
这是意外惊喜,不过黄老汉考虑了一下和镇长商议,能不能挪出一百亩山地换成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