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陛下一定会欣赏的。赵秉忠是万历元年生人,万历二十六年的状元。他比乔允升足足小了二十岁。老臣提议简拔他补刑部右侍郎。陛下看后面的卷子,那就是当年他殿试所写。陛下看了就知道其胸中自有沟壑。老臣为把他当年殿试的策论找了出来,与礼部打了不少饥荒呢。”
朱由校边听边笑,终于把这老尚书的用人思路,扭到和自己差不多的频道了。大器晚成的人那是凤毛麟角,更多最后走到高位的是处处比别人领先几年的。十八岁之前得了秀才的,三十岁之前进士及第,有足够的时间在基层打磨、积攒实践经验。
五十岁的侍郎、六十岁的尚书,才比较符合他的用人年龄区间。
万历元年生人,算虚岁今年才四十九岁。有二十多年的从政经验,朱由校先给赵秉忠打了一个对号。刑部的尚书和侍郎都太老了,迫切需要补充一位年轻的侍郎。
他展开赵秉忠的卷子,见万历二十六年的殿试题目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除了开篇的第一个字“臣”略小一些表示尊敬,之后的所有字都宛如印刷一般,各个均匀。通篇整洁干净,不见一笔犹豫或者涂改的痕迹。
“好字、好卷面。”
朱由校先赞了一句,不愧是能够殿试夺魁的状元,单看其卷面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再看内容,他笑了起来。这赵秉忠也是一个妙人,居然在殿试的文章里,把大明的太/祖推崇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说太/祖在政权草创初期就订立了制度。天下大局奠定之后,又进一步立纲纪、陈法度,为后人留下了恢宏的治国章程。”
“马屁精。”
哪朝哪代的开创者,在国朝初立的时候不要做这些事情?但又不能否认赵秉忠的切入点选的合适。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是阅卷的上位者看了会高兴地推荐给天子,朱家的哪任天子看了贡士这么“捧”自家祖宗也都舒服啊。
实心行时政。
好主张。有见地。
朱由校抬头看看老神在在的周嘉漠,顿时觉得这忠心王事的勤勉老臣,七十多岁的严肃认真下,还藏有一丝促狭的狡诈
“你赵秉忠不是很推崇太/祖那一套很严格的奖惩吗?给你个机会到刑部做侍郎啦。刑部尚书七十一、左侍郎六十八,你还不到五十岁,以后有你大展身手的机会呢。”
朱由校自觉把周嘉谟没说出来的话,脑补的很到位。所以他脸上始终带着笑意去看赵秉忠的卷子。细细地读了两遍后,终于领会了赵秉忠这篇文章的实质。
——那就是“不管法家所提倡的法制,也不管儒家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只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就应该拿过来为我所用。”
整个社会都在规矩范围内行事,这个社会就是安稳、安定的和乐升平了。
这赵秉忠就是打着儒家门下的旗号、实际是法家的坚定弟子啊。这样的人去刑部很好。去兵部也很适合。礼部也可以。
朱由校决定要好好考察赵秉忠,要是个不拘泥僵化的,说到还能有变通地做到的,以后将是很好的内阁苗子。
“周卿,赵秉忠的文章很好。先立法,让各级官吏有法可依、有法遵循地做事。定出规矩了,再让天下百姓知法守法、依法自觉行事。
好!周卿的提议甚好,刑部右侍郎就是他了。”
周嘉谟的老脸立即绽放出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菊花。
朱由校看周嘉谟笑得如同偷到嫩鸡的狐狸,忍不住和他开起玩笑。
“其实朕看他对兵部的建议也切中厉害。jiāo由他去练兵,不知他能不能做到他写的这么好。”
周嘉谟赶紧站起来说道:“陛下,兵部人才济济,两位侍郎不论是王再晋还是熊廷弼,也都是适合的。如今辽东在用兵,兵部一动不如一静。”
陛下啊,老臣求求你了,可不要折腾兵部侍郎人选了。好容易现在兵部的人与熊廷弼都磨合好了。
——这是周嘉谟不能说出口的心里话。
“周卿先坐下。朕是想说蓟辽总督的人选。”
周嘉谟才坐回去的身子,立即绷紧了。蓟辽总督位高权
朱由校边听边笑,终于把这老尚书的用人思路,扭到和自己差不多的频道了。大器晚成的人那是凤毛麟角,更多最后走到高位的是处处比别人领先几年的。十八岁之前得了秀才的,三十岁之前进士及第,有足够的时间在基层打磨、积攒实践经验。
五十岁的侍郎、六十岁的尚书,才比较符合他的用人年龄区间。
万历元年生人,算虚岁今年才四十九岁。有二十多年的从政经验,朱由校先给赵秉忠打了一个对号。刑部的尚书和侍郎都太老了,迫切需要补充一位年轻的侍郎。
他展开赵秉忠的卷子,见万历二十六年的殿试题目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除了开篇的第一个字“臣”略小一些表示尊敬,之后的所有字都宛如印刷一般,各个均匀。通篇整洁干净,不见一笔犹豫或者涂改的痕迹。
“好字、好卷面。”
朱由校先赞了一句,不愧是能够殿试夺魁的状元,单看其卷面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再看内容,他笑了起来。这赵秉忠也是一个妙人,居然在殿试的文章里,把大明的太/祖推崇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说太/祖在政权草创初期就订立了制度。天下大局奠定之后,又进一步立纲纪、陈法度,为后人留下了恢宏的治国章程。”
“马屁精。”
哪朝哪代的开创者,在国朝初立的时候不要做这些事情?但又不能否认赵秉忠的切入点选的合适。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是阅卷的上位者看了会高兴地推荐给天子,朱家的哪任天子看了贡士这么“捧”自家祖宗也都舒服啊。
实心行时政。
好主张。有见地。
朱由校抬头看看老神在在的周嘉漠,顿时觉得这忠心王事的勤勉老臣,七十多岁的严肃认真下,还藏有一丝促狭的狡诈
“你赵秉忠不是很推崇太/祖那一套很严格的奖惩吗?给你个机会到刑部做侍郎啦。刑部尚书七十一、左侍郎六十八,你还不到五十岁,以后有你大展身手的机会呢。”
朱由校自觉把周嘉谟没说出来的话,脑补的很到位。所以他脸上始终带着笑意去看赵秉忠的卷子。细细地读了两遍后,终于领会了赵秉忠这篇文章的实质。
——那就是“不管法家所提倡的法制,也不管儒家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只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就应该拿过来为我所用。”
整个社会都在规矩范围内行事,这个社会就是安稳、安定的和乐升平了。
这赵秉忠就是打着儒家门下的旗号、实际是法家的坚定弟子啊。这样的人去刑部很好。去兵部也很适合。礼部也可以。
朱由校决定要好好考察赵秉忠,要是个不拘泥僵化的,说到还能有变通地做到的,以后将是很好的内阁苗子。
“周卿,赵秉忠的文章很好。先立法,让各级官吏有法可依、有法遵循地做事。定出规矩了,再让天下百姓知法守法、依法自觉行事。
好!周卿的提议甚好,刑部右侍郎就是他了。”
周嘉谟的老脸立即绽放出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菊花。
朱由校看周嘉谟笑得如同偷到嫩鸡的狐狸,忍不住和他开起玩笑。
“其实朕看他对兵部的建议也切中厉害。jiāo由他去练兵,不知他能不能做到他写的这么好。”
周嘉谟赶紧站起来说道:“陛下,兵部人才济济,两位侍郎不论是王再晋还是熊廷弼,也都是适合的。如今辽东在用兵,兵部一动不如一静。”
陛下啊,老臣求求你了,可不要折腾兵部侍郎人选了。好容易现在兵部的人与熊廷弼都磨合好了。
——这是周嘉谟不能说出口的心里话。
“周卿先坐下。朕是想说蓟辽总督的人选。”
周嘉谟才坐回去的身子,立即绷紧了。蓟辽总督位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