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侯,我会早早把嫡长房的那份产业分出来。至于能不能说通繁森,看你的了。次子就行。晏晏的嫁妆有敏儿的那份,还有历代先人为林家女儿积攒的。若是晏晏能有二子,这俩孩子以后的身家,就都很丰厚了。”
林海心里有计划,银镜和澄酒带来的收益,二十年后,将与分给嫡长房的持平。加上薛家给的那一成分红,哪一房以后都不少。
贾赦听说是按嫡长房,心里满意,林海还是对妹妹有情谊啊。程荫虽说小有家底,与林家可没法比。他还有三子一女的,再一分,每人得不了多少。嗯,可以在这方面说动他。
“如海,我应了你去和繁森说,但成不成的,我不敢保证。我怕他会说你自己有仨儿子呢,还少了孙子。”
“恩侯,他们仨的身上,可没有敏儿的血缘。你懂的。”这事儿,只能是贾赦开口去求程荫了。“舅兄,这事儿且不急,等他长子给他生了二个孙子再说。”
“好。”
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好了,林海全心转去朝廷事务。必须在政事上有所建树,才能竖立自己在当今和官员心中的地位。
林海在小朝会上折子,建议朝廷建义学,展开全民识字,由免去徭役的秀才、举人,每月五天义务教导六岁以上孩童等百姓识字,内容为《孝经》、《百家姓》、《千字文》,三、五年后再增加刑律的宣讲。
林海从接了礼部尚书的职务,就把这事儿在心里反复酝酿。因今年不是大比之年,又不须派礼部和翰林院的官员,去巡查、考核基层州县的秀才等。年后,他就带领左右侍郎核查了全国各州县的举子、秀才的人数、分布,又与户部借了各州县的人口的册子。有了初步的数据做支撑后,召集礼部的所有人员参与,分组研讨,讨论了二个月,都认为此事可行。
唯一担忧的就是,有些偏远地区的读书人太少,有的县城,连秀才都没有多少,教书的人数不够。
礼部为此讨论起来,可否由这样县城的童生,承担秀才的义务,朝廷给与其免去徭役的奖励。或者是有这样得了童生的人,去做义学的先生,朝廷给与秀才一样的免赋税待遇。
林海这一折子在小朝会激起所有的官员参与讨论,吏部认为既往考核地方官员,其中就有一项是教化百姓,因此吏部支持林海这具体奏议。
有刑部官员认为,三年后再教刑律,太晚,能不能把《刑律》也一起当作识字的教材?
兵部有官员大声嘲笑,那岂不是兵部可以把军队的五十四斩都可以做识字教材了?
刑部尚书立即出列,“先圣曰‘有教无类’。圣人,臣赞同兵部,把军队的五十四斩当成士兵的识字教材,作为考核将官的一则。”
户部李尚书出列问道:“林大人,这百姓教化是好事,可这建义学的费用,从哪里支出?”
“《孝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在秀才的脑袋里装着,穷的地方不须准备桌椅、购置书本,用碳条写到木板上、墙壁上,学生可以用沙盘做纸、用树枝做笔,学写字。”
户部李尚书一听不用从户部支出,立即对礼部的奏议表示赞赏。
林海最后还加了一句,“圣人,臣认为女童也应该去义学认字,和男孩子一样去学。这样十年、二十年后,这些认字的女孩子出嫁了,在家就可以给自家孩子启蒙,教导孩子以上的内容,可谓事半功倍。”
林海的奏议,竟然也没多少反对的人。因为越是贫困的地方,男女的界限大防等反而越轻,女儿要和男人一样去讨生活。而富裕的地方,自然有办法建立女子义学,请得到女先生教书。
反对女童识字的声音不是没有,都被“孟母教子”怼了回去。小朝会的官员,谁不明白,母亲识字,懂道理,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好。但是对女童,有人建议学《女德》、《女四书》等。
顾安出列往上奏道:“圣人,本朝以孝治国,《孝经》是天下人都该学的。女童先学了《孝经》,以后也会秉承孝道教导子女。《百家姓》、《千字文》不过是学认字。这
林海心里有计划,银镜和澄酒带来的收益,二十年后,将与分给嫡长房的持平。加上薛家给的那一成分红,哪一房以后都不少。
贾赦听说是按嫡长房,心里满意,林海还是对妹妹有情谊啊。程荫虽说小有家底,与林家可没法比。他还有三子一女的,再一分,每人得不了多少。嗯,可以在这方面说动他。
“如海,我应了你去和繁森说,但成不成的,我不敢保证。我怕他会说你自己有仨儿子呢,还少了孙子。”
“恩侯,他们仨的身上,可没有敏儿的血缘。你懂的。”这事儿,只能是贾赦开口去求程荫了。“舅兄,这事儿且不急,等他长子给他生了二个孙子再说。”
“好。”
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好了,林海全心转去朝廷事务。必须在政事上有所建树,才能竖立自己在当今和官员心中的地位。
林海在小朝会上折子,建议朝廷建义学,展开全民识字,由免去徭役的秀才、举人,每月五天义务教导六岁以上孩童等百姓识字,内容为《孝经》、《百家姓》、《千字文》,三、五年后再增加刑律的宣讲。
林海从接了礼部尚书的职务,就把这事儿在心里反复酝酿。因今年不是大比之年,又不须派礼部和翰林院的官员,去巡查、考核基层州县的秀才等。年后,他就带领左右侍郎核查了全国各州县的举子、秀才的人数、分布,又与户部借了各州县的人口的册子。有了初步的数据做支撑后,召集礼部的所有人员参与,分组研讨,讨论了二个月,都认为此事可行。
唯一担忧的就是,有些偏远地区的读书人太少,有的县城,连秀才都没有多少,教书的人数不够。
礼部为此讨论起来,可否由这样县城的童生,承担秀才的义务,朝廷给与其免去徭役的奖励。或者是有这样得了童生的人,去做义学的先生,朝廷给与秀才一样的免赋税待遇。
林海这一折子在小朝会激起所有的官员参与讨论,吏部认为既往考核地方官员,其中就有一项是教化百姓,因此吏部支持林海这具体奏议。
有刑部官员认为,三年后再教刑律,太晚,能不能把《刑律》也一起当作识字的教材?
兵部有官员大声嘲笑,那岂不是兵部可以把军队的五十四斩都可以做识字教材了?
刑部尚书立即出列,“先圣曰‘有教无类’。圣人,臣赞同兵部,把军队的五十四斩当成士兵的识字教材,作为考核将官的一则。”
户部李尚书出列问道:“林大人,这百姓教化是好事,可这建义学的费用,从哪里支出?”
“《孝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在秀才的脑袋里装着,穷的地方不须准备桌椅、购置书本,用碳条写到木板上、墙壁上,学生可以用沙盘做纸、用树枝做笔,学写字。”
户部李尚书一听不用从户部支出,立即对礼部的奏议表示赞赏。
林海最后还加了一句,“圣人,臣认为女童也应该去义学认字,和男孩子一样去学。这样十年、二十年后,这些认字的女孩子出嫁了,在家就可以给自家孩子启蒙,教导孩子以上的内容,可谓事半功倍。”
林海的奏议,竟然也没多少反对的人。因为越是贫困的地方,男女的界限大防等反而越轻,女儿要和男人一样去讨生活。而富裕的地方,自然有办法建立女子义学,请得到女先生教书。
反对女童识字的声音不是没有,都被“孟母教子”怼了回去。小朝会的官员,谁不明白,母亲识字,懂道理,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好。但是对女童,有人建议学《女德》、《女四书》等。
顾安出列往上奏道:“圣人,本朝以孝治国,《孝经》是天下人都该学的。女童先学了《孝经》,以后也会秉承孝道教导子女。《百家姓》、《千字文》不过是学认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