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是怕了这些“指腹为婚”“娃娃成亲”的古人。
且不说别家,他瞧着何谚两口子是真把定亲的事情当成了正事,并非等闲说笑。
最要紧的是,李文斌也十分意动。
尤其是有何谚和蓝氏珠玉在前——当年何谚才七岁,无意中看见未满周岁的蓝氏的花菱。这位打小读圣人书的正人君子,当即便说日后要娶他,对他负责。
恰巧何老爷子对大蓝氏深怀遗憾,也乐见其成,婚约就这么定下了。
从此二人青梅竹马,鱼传尺素。
听说蓝氏的名字都是何谚取的。
李文斌私下里便和他说,能够心无旁骛地守着彼此长大,十分难得——听得出来,他很有些向往。
贺林轩却觉得,何谚和蓝氏的感情是不可复制的。
他们之所以能被传作佳话,归根结底是因为何谚太早慧,读书读得脑子一根筋,没有那些花花心思。
更重要的是,他心有丘壑,事业心重。
而蓝氏体贴温顺,从来都是默默支持,不多言语,这才能得一个圆满。
他却不愿诺儿也是这样的活法,不想过早地用一份责任束缚住他。
只是这想法于当下而言毕竟离经叛道,贺林轩又不忍泼夫郎冷水,只能按下不提,盼着蓝氏这一胎生个汉子,和诺儿结为兄弟那是最好。
待从镇上回来,意外地却在家里见到李文武。
“阿伯!”
“阿兄,你怎么来了?”
坚持独自走回山上、汗津津的诺儿一见他就笑着跑上去。贺林轩和李文斌都有些惊讶,怕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连忙询问。
李文武摆手道:“没什么事,南边来信了,我正好得空就过来一趟。”
李文斌看他神色,却不像这么简单。
打发儿子和老黑三口子亲热去,三人移步内堂说话。
李文武将厚厚的一叠信递给贺林轩,边道:“南边进展还算顺利。酒楼的地皮已买卖妥当,绘制了地图来,还附有账目。看着,他们收粮的事情应该也还算顺利。不过……”
李文武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我昨日在四方来贺听说,北地起了动乱。思来想去,心里还是有些不安,想来知会你们一声。”
“动乱?”
贺林轩怔了下,看向他。
李文武琢磨了下措辞,再道:“林轩,你不是也派人去北地摸过路子吗?”
“那边的旱情已经有所好转,往年也不过闹上一两回。可今年却闹得比前两年还厉害!听说,北齐的州牧府都被砸了,现在正联合北燕的州牧,一起上京告御状呢。”
李文斌皱眉,“他告的什么状?”
贺林轩笑着摇了摇头,“我看告御状是假,马前卒才是真的。”
李文武昨夜琢磨了一夜,也觉得事情不大对劲,见他也有想法,忙追问道:“林轩,你此言何意?”
贺林轩正凝神看南边的信件,闻言随口道:
“早两天四方来贺的言册送到我手上,就有北地来的士子说,朝廷拨下来的赈灾粮食不知去向,百姓们一年到头就没吃着朝廷一粒米。
连着两三年都是如此情形,去年就有百姓开始吃草皮了……
阿兄,你难道不觉得他们说话的神态,语调,有些熟悉吗?”
四方言册,原本是贺林轩让人记录的聚贤堂和后院曲水流觞士子们的作品。打算到年底的时候整理成书,送到各位持牌贵宾的手上做冬礼用的。
后来察觉世道有变,贺林轩就让小二有意识地收集客人们的言论,汇总整理出来,制成两本四方言册。
一本对外,另一本则是东家自己看的。
读书人的消息总比寻常百姓来的更快,更深刻。
从他们的言论中,最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而信息的重要性,贺林轩比谁都清楚。
李文武却被问住了,“何出此言?”
贺林轩敲了敲桌子,笑道:“何大人可是很有慧根的人,那日我用四方来贺的客卿弟子给他用舆论造势,他现在就学以致用了。阿兄,你说呢?”
李文武一惊。
细细想来,那些“北地士子”说话做事确实有引导人的用意。
而且,引导的方式还真的和贺林轩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难道说,那方人马今年就要有动作了?
李文斌也暗自心惊。
“北地受灾,灾银不知所踪,难怪百姓生乱。只是,林轩你为何说那两州州牧上京告状,是给……做马前卒去的?”
他一时想不明白,也知道自己不是玩谋略的材料,便不再多想,直言相问。
贺林轩:“州牧府被砸,北齐的州牧不请兵镇压,反而拉着同样受灾的北燕州牧上京告状。他难道要告这些食不果腹的刁民,让皇帝派兵屠城不成?想必,是要去问一问这三年来的赈灾款项,都去什么地方了。”
李文武兄弟对视一眼。
李文斌沉吟道:“我看,他们也问不出什么公道来吧?”
贺林轩淡淡一笑,说:“皇帝给不给得了公道不要紧。只要这事情闹大了,这一步棋子的作用就达成了。”
第72章
“这一步棋?”
李文武和李文斌对视一眼, 都不得其意,忙道:“林轩你把我和勉之都搞糊涂了, 你若是猜到了什么,直言无妨。”
且不说别家,他瞧着何谚两口子是真把定亲的事情当成了正事,并非等闲说笑。
最要紧的是,李文斌也十分意动。
尤其是有何谚和蓝氏珠玉在前——当年何谚才七岁,无意中看见未满周岁的蓝氏的花菱。这位打小读圣人书的正人君子,当即便说日后要娶他,对他负责。
恰巧何老爷子对大蓝氏深怀遗憾,也乐见其成,婚约就这么定下了。
从此二人青梅竹马,鱼传尺素。
听说蓝氏的名字都是何谚取的。
李文斌私下里便和他说,能够心无旁骛地守着彼此长大,十分难得——听得出来,他很有些向往。
贺林轩却觉得,何谚和蓝氏的感情是不可复制的。
他们之所以能被传作佳话,归根结底是因为何谚太早慧,读书读得脑子一根筋,没有那些花花心思。
更重要的是,他心有丘壑,事业心重。
而蓝氏体贴温顺,从来都是默默支持,不多言语,这才能得一个圆满。
他却不愿诺儿也是这样的活法,不想过早地用一份责任束缚住他。
只是这想法于当下而言毕竟离经叛道,贺林轩又不忍泼夫郎冷水,只能按下不提,盼着蓝氏这一胎生个汉子,和诺儿结为兄弟那是最好。
待从镇上回来,意外地却在家里见到李文武。
“阿伯!”
“阿兄,你怎么来了?”
坚持独自走回山上、汗津津的诺儿一见他就笑着跑上去。贺林轩和李文斌都有些惊讶,怕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连忙询问。
李文武摆手道:“没什么事,南边来信了,我正好得空就过来一趟。”
李文斌看他神色,却不像这么简单。
打发儿子和老黑三口子亲热去,三人移步内堂说话。
李文武将厚厚的一叠信递给贺林轩,边道:“南边进展还算顺利。酒楼的地皮已买卖妥当,绘制了地图来,还附有账目。看着,他们收粮的事情应该也还算顺利。不过……”
李文武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我昨日在四方来贺听说,北地起了动乱。思来想去,心里还是有些不安,想来知会你们一声。”
“动乱?”
贺林轩怔了下,看向他。
李文武琢磨了下措辞,再道:“林轩,你不是也派人去北地摸过路子吗?”
“那边的旱情已经有所好转,往年也不过闹上一两回。可今年却闹得比前两年还厉害!听说,北齐的州牧府都被砸了,现在正联合北燕的州牧,一起上京告御状呢。”
李文斌皱眉,“他告的什么状?”
贺林轩笑着摇了摇头,“我看告御状是假,马前卒才是真的。”
李文武昨夜琢磨了一夜,也觉得事情不大对劲,见他也有想法,忙追问道:“林轩,你此言何意?”
贺林轩正凝神看南边的信件,闻言随口道:
“早两天四方来贺的言册送到我手上,就有北地来的士子说,朝廷拨下来的赈灾粮食不知去向,百姓们一年到头就没吃着朝廷一粒米。
连着两三年都是如此情形,去年就有百姓开始吃草皮了……
阿兄,你难道不觉得他们说话的神态,语调,有些熟悉吗?”
四方言册,原本是贺林轩让人记录的聚贤堂和后院曲水流觞士子们的作品。打算到年底的时候整理成书,送到各位持牌贵宾的手上做冬礼用的。
后来察觉世道有变,贺林轩就让小二有意识地收集客人们的言论,汇总整理出来,制成两本四方言册。
一本对外,另一本则是东家自己看的。
读书人的消息总比寻常百姓来的更快,更深刻。
从他们的言论中,最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而信息的重要性,贺林轩比谁都清楚。
李文武却被问住了,“何出此言?”
贺林轩敲了敲桌子,笑道:“何大人可是很有慧根的人,那日我用四方来贺的客卿弟子给他用舆论造势,他现在就学以致用了。阿兄,你说呢?”
李文武一惊。
细细想来,那些“北地士子”说话做事确实有引导人的用意。
而且,引导的方式还真的和贺林轩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难道说,那方人马今年就要有动作了?
李文斌也暗自心惊。
“北地受灾,灾银不知所踪,难怪百姓生乱。只是,林轩你为何说那两州州牧上京告状,是给……做马前卒去的?”
他一时想不明白,也知道自己不是玩谋略的材料,便不再多想,直言相问。
贺林轩:“州牧府被砸,北齐的州牧不请兵镇压,反而拉着同样受灾的北燕州牧上京告状。他难道要告这些食不果腹的刁民,让皇帝派兵屠城不成?想必,是要去问一问这三年来的赈灾款项,都去什么地方了。”
李文武兄弟对视一眼。
李文斌沉吟道:“我看,他们也问不出什么公道来吧?”
贺林轩淡淡一笑,说:“皇帝给不给得了公道不要紧。只要这事情闹大了,这一步棋子的作用就达成了。”
第72章
“这一步棋?”
李文武和李文斌对视一眼, 都不得其意,忙道:“林轩你把我和勉之都搞糊涂了, 你若是猜到了什么,直言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