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去年为了让《浓情巧克力》在奥斯卡上取得佳绩,韦恩斯坦可谓手段倍出,他不仅大打族群牌,让知名的黑人民权领袖杰西·杰克森和犹太人权益组织领袖福克斯曼公开赞扬此片,还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和媒体关系到处宣扬《角斗士》的男主角罗素·克劳其实脾气暴躁、性格狂妄自大。
有人提出疑问:威廉·布兰德利似乎和哈维·韦恩斯坦合作过至少两次?《莎翁情史》的男主角还是他呢,而且《魔戒》系列的电影版权也是威尔洛特从米拉麦克斯手上购买的,为什么米拉麦克斯抹黑起《美丽心灵》来就这么手下不留情,就不怕影响彼此间的交情吗?
这些问题并不难回答,很快就有对好莱坞了解颇深的网友(或许就是个电影人)为其他网友进行了科普:
是的,除了《莎翁情史》外,威廉·布兰德利还拍过米拉麦克斯的《惊声尖叫》,并且据说哈维·韦恩斯坦决定要拍后来票房大卖的《惊声尖笑》系列就是受到了他的启发,这大概也是后来威尔洛特能买到《魔戒》改编权以及威廉·布兰德利接拍《莎翁情史》的一个原因。
但是,曾经交情不错不代表永远不会起龌龊。然后这名知情人就好好的讲述了一番1999年米拉麦克斯是如何在罗伯托·贝尼尼和威廉布兰德利之间抉择,然后认定布兰德利太年轻几乎没有希望胜出于是放弃他,后来全力为贝尼尼公关奥斯卡影帝的。以及在《指环王:魔戒再现》创造票房奇迹后哈维·韦恩斯坦有多后悔卖掉小说改编权。
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太快了,在很短的时间内,网友们已经用大量的信息——半公开或隐秘的内部消息,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将哈维·韦恩斯坦定位成了好莱坞最大的黑幕,只手遮天的犹太佬或是不择手段的投机商人。
等传统主流媒体注意到这一切时,这些内容已经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了。
公众易受媒体影响,但反过来其实也是,当公众的舆论倾斜到一定程度,媒体也很难忽视过去。
其他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旧金山论坛报》、《好莱坞报道》、美联社和伦敦《泰晤士报》、德国《图片报》也都纷纷跟进,加入到了对韦恩斯坦兄弟的声讨中。
《利用媒体抹黑对手 米拉麦克斯涉嫌操纵舆论》
《隐藏幕后的好莱坞顶尖权势人物——韦恩斯坦兄弟》
《十年83项提名! 奥斯卡对待韦恩斯坦真的不一般?》
《公关手段影响评奖结果 艺术的纯洁和公正谁来维护?》
随着报道的集中和深入,舆论的风向也在渐渐发生改变。从深扒哈维·韦恩斯坦在好莱坞能量到底有多+大,到开始质疑那些曾为米拉麦克斯大唱赞歌的媒体、影评人甚至是往届奥斯卡颁奖结果的公正性了。
这是很严厉的指控。
无论是对于媒体还是职业影评人来说,或许他们有着说不尽的潜规则,但那些都是不能见光的,一旦被挑明收过好处,那么那人的职业道德将会受到严重的怀疑,甚至在所在行业都再无立足之处。
连大名鼎鼎的《芝加哥太阳报》专栏作家罗杰·埃伯特也不能例外——罗杰·埃伯特刚刚给予过米拉麦克斯制作的几部电影极高的评价,还为芮妮·齐薇格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说过好话,所以也被卷进了这场风波中,虽不至于被公开质疑违背职业道德——因为他仍然是唯一一个获得过普利策奖的影评人,行业地位依旧很高——但是威望的的确确是受损了一些。
而被怀疑公正与纯洁,更是学院不愿意见到的。
学院主管委员会不得不向所有成员发布通知,禁止他们在颁奖季期间收受任何电影公司或演员赠送的价值超过五百美元的礼物,同时希望学院会员在投票时不要被电影之外的言论影响,应该从影片的艺术性上决定投票对象。
“奥斯卡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我相信每一位学院会员都有自己的审美判断,不会轻易被外界因素所左右。”哈维·韦恩斯坦不愧为好莱坞最老谋深算的犹太商人之一,哪怕是在被曝光了涉嫌贿赂后,他仍然在不遗余力的试图挽回学院的好感。
不过《携手人生》等米拉麦克斯推举的影片热度的确降下来了,而且为了避嫌,就算是从未收过米拉麦克斯好处的影评人也不再愿意公开对影片表示支持了。
这也造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每一部奥斯卡夺奖热门电影名声上都有瑕疵,大小不一。
无论如何,这届奥斯卡已经成为了奖项归属最有悬念的一届,因为每个提名者和提名电影的前景看起来都迷雾重重。
……
“聚会?什么时候?明天下午三点,唔……让我想想,应该没有问题,我和《人物》杂志的专访约在上午,应该来得及——但是摩根老伙计,你从来都不是个爱热闹的人,上次主动邀请我们去你家里共享美好时光更是前年的事了,明天是为了什么,总要有个主题吧?”
当凯尔·伊斯特伍德受到其他家人的指派,来喊父亲去吃刚烤好的柠檬派时,却发现父亲正站在露台上和人通电话,从语气上听,电话另一头似乎是父亲多年合作的老拍档摩根·弗里曼。
“生日派对?不,我记得你的生日应该是夏天……总不会又是千篇一律的拉票餐会吧,我最近可是一去这些场合就感到浑身难受。有些提名演员,明明没有一副好脾气,为了多从我们这群老骨头身上多得到几张选票,硬是要挤出一脸僵硬的讨好……可惜笑的虽然还不错,眼神太不达标,我都能想得到他们背地里是怎么骂我们这群老家伙多难讨好的。现在的年轻人都被时代宠坏了,演技可是越来越——哦不。”
有人提出疑问:威廉·布兰德利似乎和哈维·韦恩斯坦合作过至少两次?《莎翁情史》的男主角还是他呢,而且《魔戒》系列的电影版权也是威尔洛特从米拉麦克斯手上购买的,为什么米拉麦克斯抹黑起《美丽心灵》来就这么手下不留情,就不怕影响彼此间的交情吗?
这些问题并不难回答,很快就有对好莱坞了解颇深的网友(或许就是个电影人)为其他网友进行了科普:
是的,除了《莎翁情史》外,威廉·布兰德利还拍过米拉麦克斯的《惊声尖叫》,并且据说哈维·韦恩斯坦决定要拍后来票房大卖的《惊声尖笑》系列就是受到了他的启发,这大概也是后来威尔洛特能买到《魔戒》改编权以及威廉·布兰德利接拍《莎翁情史》的一个原因。
但是,曾经交情不错不代表永远不会起龌龊。然后这名知情人就好好的讲述了一番1999年米拉麦克斯是如何在罗伯托·贝尼尼和威廉布兰德利之间抉择,然后认定布兰德利太年轻几乎没有希望胜出于是放弃他,后来全力为贝尼尼公关奥斯卡影帝的。以及在《指环王:魔戒再现》创造票房奇迹后哈维·韦恩斯坦有多后悔卖掉小说改编权。
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太快了,在很短的时间内,网友们已经用大量的信息——半公开或隐秘的内部消息,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将哈维·韦恩斯坦定位成了好莱坞最大的黑幕,只手遮天的犹太佬或是不择手段的投机商人。
等传统主流媒体注意到这一切时,这些内容已经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了。
公众易受媒体影响,但反过来其实也是,当公众的舆论倾斜到一定程度,媒体也很难忽视过去。
其他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旧金山论坛报》、《好莱坞报道》、美联社和伦敦《泰晤士报》、德国《图片报》也都纷纷跟进,加入到了对韦恩斯坦兄弟的声讨中。
《利用媒体抹黑对手 米拉麦克斯涉嫌操纵舆论》
《隐藏幕后的好莱坞顶尖权势人物——韦恩斯坦兄弟》
《十年83项提名! 奥斯卡对待韦恩斯坦真的不一般?》
《公关手段影响评奖结果 艺术的纯洁和公正谁来维护?》
随着报道的集中和深入,舆论的风向也在渐渐发生改变。从深扒哈维·韦恩斯坦在好莱坞能量到底有多+大,到开始质疑那些曾为米拉麦克斯大唱赞歌的媒体、影评人甚至是往届奥斯卡颁奖结果的公正性了。
这是很严厉的指控。
无论是对于媒体还是职业影评人来说,或许他们有着说不尽的潜规则,但那些都是不能见光的,一旦被挑明收过好处,那么那人的职业道德将会受到严重的怀疑,甚至在所在行业都再无立足之处。
连大名鼎鼎的《芝加哥太阳报》专栏作家罗杰·埃伯特也不能例外——罗杰·埃伯特刚刚给予过米拉麦克斯制作的几部电影极高的评价,还为芮妮·齐薇格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说过好话,所以也被卷进了这场风波中,虽不至于被公开质疑违背职业道德——因为他仍然是唯一一个获得过普利策奖的影评人,行业地位依旧很高——但是威望的的确确是受损了一些。
而被怀疑公正与纯洁,更是学院不愿意见到的。
学院主管委员会不得不向所有成员发布通知,禁止他们在颁奖季期间收受任何电影公司或演员赠送的价值超过五百美元的礼物,同时希望学院会员在投票时不要被电影之外的言论影响,应该从影片的艺术性上决定投票对象。
“奥斯卡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我相信每一位学院会员都有自己的审美判断,不会轻易被外界因素所左右。”哈维·韦恩斯坦不愧为好莱坞最老谋深算的犹太商人之一,哪怕是在被曝光了涉嫌贿赂后,他仍然在不遗余力的试图挽回学院的好感。
不过《携手人生》等米拉麦克斯推举的影片热度的确降下来了,而且为了避嫌,就算是从未收过米拉麦克斯好处的影评人也不再愿意公开对影片表示支持了。
这也造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每一部奥斯卡夺奖热门电影名声上都有瑕疵,大小不一。
无论如何,这届奥斯卡已经成为了奖项归属最有悬念的一届,因为每个提名者和提名电影的前景看起来都迷雾重重。
……
“聚会?什么时候?明天下午三点,唔……让我想想,应该没有问题,我和《人物》杂志的专访约在上午,应该来得及——但是摩根老伙计,你从来都不是个爱热闹的人,上次主动邀请我们去你家里共享美好时光更是前年的事了,明天是为了什么,总要有个主题吧?”
当凯尔·伊斯特伍德受到其他家人的指派,来喊父亲去吃刚烤好的柠檬派时,却发现父亲正站在露台上和人通电话,从语气上听,电话另一头似乎是父亲多年合作的老拍档摩根·弗里曼。
“生日派对?不,我记得你的生日应该是夏天……总不会又是千篇一律的拉票餐会吧,我最近可是一去这些场合就感到浑身难受。有些提名演员,明明没有一副好脾气,为了多从我们这群老骨头身上多得到几张选票,硬是要挤出一脸僵硬的讨好……可惜笑的虽然还不错,眼神太不达标,我都能想得到他们背地里是怎么骂我们这群老家伙多难讨好的。现在的年轻人都被时代宠坏了,演技可是越来越——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