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志原创,独家首发,阅文集团旗下创世z文、云起书院、红袖添香、网、言情吧等网站同步转载——求收藏求打赏。
无数次的激情荡漾,千百遍的灵肉交欢,俩个人的关系就有了微妙和实质的变化,爱欲似乎成了生活的主题,性爱欢愉两情缱绻的美妙,每个健康和有活力的人都会有短暂的迷醉和痴狂。上官致远从没有如此近距离如此深入地去了解和探索一个女人青春胴体,也不知是多少次和姜菲赤裸相拥,吮吸她嘴唇、耳垂、几乎身体所有的部位……
曾经有好几次的激情过后,姜菲曾问:“我是生命中第一个的女人吗……”上官致远总是沉默以对,姜菲知道沉默是一种默认,于是她总会很满足和幸福地偎依在上官致远的怀里。而上官致远觉得每一次欢娱,便会离心中的米琼越来越远,那昔日的记忆会越来越模糊,他凝视着赤身裸体的姜菲那平滑的上腹“上官致远”四个字,最初的感动逐渐消失殆尽,那分明是一个魔咒,注定让他沉沦在这无边的欲海。上官致远不知道姜菲和自己这样的疯狂**,她是不是曾这样和别人也如痴如狂,他已分不清在俩人之间究竟是爱情还是肉欲,但和米琼在一起却是一种云淡风清两情相悦的全新感受。
当姜菲拿出自己买的衣服要给上官致远穿上时,上官致远虽说不是很心安理得,但也没有十分的推辞。上官致远也知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的道理,衣着有时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层面的问题,它应该是一种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问题,衣着能起一种心理暗示作用帮人找回自信。尽管没有找到工作,上官致远似乎暂时迷醉在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中,但脸上渐渐没有了往日的笑容。
姜菲知道上官致远心里在想什么,他心里苦闷,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爱情合水口》终于脱稿了,上官致远吁了一口气,他打算投往《特区文学》。可姜菲说,不如亲自去编辑部一趟,这样和编辑面对面的交流,或许发稿的机率要高些。可《特区文学》编辑部在关内,最后姜菲说,为什么舍近求远?直接投在宝安的《大鹏湾》不就行了吗?上官致远释然,也是,《大鹏湾》可是近在眼前。
“致远哥,你的我已经帮你打印好了。”姜菲手里拿着上官致远的《爱情合水口》打印稿。
“哦,谢谢你!”上官致远接过,他瞥了一眼姜菲,觉得她脸色有点不自然。想必是姜菲看了,看了南下以来俩个人的异地重逢,灵肉碰撞,爱欲弥漫……或许,她作了许多另外层面的解读?
“致远哥,真是人生如梦,没想到今日相见,我已经不是昨日的姜菲了。”有一天,姜菲忽然眼里噙满了泪水。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上官致远想,她为什么来了这个娱乐场所?她是不是在南下之后受过委屈?这一切都是个谜!他伸手擦干了姜菲眼角的泪珠。是啊!命运就是这样的捉弄人,时间才过去两年,命运又安排他们在珠江三角洲这块土地上见面,而此时的姜菲和上官致远都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磨难。
可如果没有这些,又怎么可以支撑起《爱情合水口》的骨架?
《大鹏湾》杂志编辑部在宝安二区文化局大楼三楼,那地方很不好找,好长时间上官致远找到一区去了,那边是宝安区政府、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所在地。
其实,到过宝安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区里有区”的地方。早期的城市规划者只是随意地给宝安居民留下了日常生活的出入口,以当初的建设顺序圈定从一到百以上的“区”,“区”成为该地独特的地理标识,当地居民的判断有条不紊准确无误,但是外来人却恍如进入八卦迷魂阵。
其实,一个地名的形成,要么凭口口相传约定俗成,要么有典籍记载形成共识,有些地名可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时间沉淀和岁月淘洗,一个地名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识,更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兴移民城市,这种随意编排用作城市地理空间命名的阿拉伯数字,其实就是一个地域的简易标记和符号。
据说有位叫安石榴的诗人专门写了一首诗叫《二十六区》,调侃了这种命名方式。其中将记忆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儿童式的口齿进行记录,“我从二区出发/经过三区/四区/五区/六区”,一路读下去,直到“然后动身回二区/经过二十五区/二十四区/二十三区/二十二区”,再一路倒叙回来,一个区不漏。出发、回来,只是“在二十六区的一个小店/我与朋友喝了几瓶啤酒”,整首诗记录的是行程,使数字的枯燥计读成为夸张诙谐的语境空间,而目的化为日常的细微,毋须重现。
上官致远苍蝇似的转了两三个小时的圈,终于在二区宝安电视台旁边找着了文化局大楼,这可是附近最旧的楼,四面合围,中间有个天井,天井里什物杂陈。顺着斑驳的楼梯上去,两扇布满了铁锈虚掩的网格门旁边有一块《大鹏湾》杂志社的牌子。
《大鹏湾》杂志曾被誉为“打工文学黄埔军校”,创办于19八八年,创刊号发表了张伟明的短篇《我们int》,这篇后来又刊发于《青年作家》。int是港资厂的检验用语,即“接触不良”的意思。这篇让张伟明在文学圈迅速走红,他也由一名普通投稿者成了《大鹏湾》的编辑,最后靠这支笔当上了杂志主编。
接待上官致远的编辑是一个戴着眼镜约摸三十岁的男子。上官致远先是环视了一下编辑部,最后,有点忐忑不安的坐在一个陈旧的沙发上。
“爱情合水口,合水口既是爱情发生地,也是人物爱情纠葛的意象,不错!这个题目就显得有创意。”编辑粗略地看了一下,就随意点评了两句。
“编辑同志,那我……”上官致远想听到更多的有关这篇的点评,可编辑似乎惜语如金,确切点说,上官致远想知道这部的命运,可掌握它命运的人已经在埋头在改稿件了。
“你可以走了,等我们的通知。”编辑头都没有抬一下,扔下这句话。
上官致远有点于心不甘的抬腿走出了编辑部的大门,下了三楼后,仔细地看了一下编辑部门口那块牌子,生怕一不小心会把这个地方弄丢,会把自己的处女作给弄丢。在这个世界上要再次见到一个陌生人太难了,即便是像孙中第那样和自己一起从小长大的发小,明明知道他在珠三角,可至今都难以寻觅他的踪影。
不行,我得找编辑要张名片,以便和他联系,下了楼的上官致远又进了编辑部。他说明情况后,编辑把一张名片递了过来,又继续看稿去了,名片上面赫然写着:俞美诗。这个名字上官致远实在是太熟悉了,甚至可以说是除了本土作家柯于明,这是他崇拜的第二个本土文字工作者。名片上的电话号码正是上官致远此前背得滚瓜烂熟的那串阿拉伯数字,此俞美诗,即是《中山交安报》彼俞美诗,他此刻确信无疑。只是没想到他为什么就从记者变成了文学杂志编辑。
“你是富川人?”俩个人几乎是同时说出了这句话,而俞美诗是通过对上官致远的深入作出的判断。
俩个同样热爱文字的老乡,就这样戏剧性的见面了,是文学把他们召唤到了一起。俞美诗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上官致远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个石牛镇中学传说中的语文老师,岁月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刮得发青的下巴,彰显一个男性的雄性魅力,白皙斯文的他,确实是十五六岁情窦初开小女孩所喜欢的那种类型。据说,俞美诗之所以决定南下,是因为当初他和自己所带毕业班的一个女生睡到了一起,最后被老婆拿着菜刀撵得满操场跑,声名狼籍的他不得不辞掉公职南下寻梦。
“当记者和文学编辑还是不一样,记者的文笔刻板而实在,钉是钉,铆是铆,追求新闻的真实是第一要务;文学就不一样了,可以空灵,可以浪漫,可以务虚。”我还是想实现我最初的文学梦想,俞美诗除了文章写得好,他的毛笔书法也经常成为题目的题字。
“我至今还保留有你订的杂志《书法》,那时,我就想你肯定是一个风雅的人,果然,俞兄诗词风流,书法潇洒,真是难得。”上官致远见到自己崇拜的偶像,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那本杂志啊,刊名是郭沫若题写的,197八年创刊的,今年是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它也二十岁了。”当过编辑俞美诗比较关注刊物的前世今生。
“我印象最深是启功的书法,自成一体,温润典雅。”上官致远说。
“启功体确实漂亮,有韵律美意境美,但秀媚有余,粗犷不足。如果再糅入一点魏碑的粗犷大气,颜体的宽博厚实就好。”俞美诗道,“书法我也投过稿,居然采用了,记得当时是写的一幅楷书。文章呢,最开始我是投在《咸安日报》,也有发在我们县《半壁山》杂志上的,当初也就写着好玩,不想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每个月不写上几篇,心里就难受,也认识了不少文朋诗友。”
“那你认识林思思吗?”上官致远想到思思也是文学发烧友。
“认识啊,那可是个美女加才女,有思想有见地。前不久我还看到她写的文章,她好像是当记者了。”俞美诗前不久回过一次家,是为了公办老师停薪留职的事情。
“思思当记者了。”上官致远喃喃地,提起林思思,他就想到了那部没有完成的《阳辛之歌》。
和俞美诗聊得欢畅,上官致远有点不情愿地起身和俞美诗告辞。
走在二区的那条玉兰街上,两边是碗口粗的玉兰树,枝繁叶茂,这种喜温暖、湿润,不耐干旱的黄桷兰,也只能生长在热带的广东。可惜时令正当七月,已经过了花开的季节,不然这里肯定暗香浮动,沁人心脾。这条街人间烟火气息很是浓厚,树荫处有一家川菜馆,还有一家火锅店。
经过一区老宝安区政府门前的河边时,满眼看到的都是大榕树,有大叶榕、细叶榕,一棵棵浓荫匝地,河的对面是二线关的铁丝网,铁丝网内外长满了茂盛的草,开放着鲜艳的花;河水虽说不上清澈,但也涌动着绿波,别有一番韵味。
其实,从公明松白路走到尽头就是二线关的白芒关,每次走在松白路上,上官致远总是在想什么时候也去关内,还有,孙中第跑到关内去到底是干什么?
回到田寮,姜菲听说上官致远在编辑部碰到了老乡,很是替他高兴。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或许,上官致远需要一个慧眼识英才的伯乐。
就这样,上官致远一直在等待编辑部的消息,终于有一天,《爱情合水口》发表在了《大鹏湾》杂志上。当上官致远收到编辑部寄来的样刊时,他不知道有多么的高兴。
当他高兴地喊姜菲的时候,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了他的眼帘,居然是孙中第,他带着孙映雪走在田寮大街上。
“中第!中第!”上官致远大声喊着,可孙中第好长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
上官致远冲上去,拿起手中的《大鹏湾》杂志猛地敲在他的头上。
“致远,怎么是你?”孙中第皮肤还是那样白皙,只是面容稍显苍老,胡子拉碴的。
“致远哥,真没想到是你!”孙映雪穿得很是时髦,其实,她是个很懂礼貌的女孩。
在大街上碰到孙中第和孙映雪本来就很意外了,让上官致远更没想到的是,孙映雪居然和姜菲也认识。真是太巧了,四个人几乎都有这样的感慨。
“致远,真是不好意思,让你受委屈了,这一阵子我跑到关内去了。我们是兄弟,我也不藏着掖着了,我之所以南下,最主要是蒋雯雯来了深圳,她舅舅就在关内开了一家公司,她经常来深圳,听说毕业后就来这里工作……”这顿饭很是丰盛,东道主孙中第坐在上官致远旁边,不停地用手搂拍着上官致远的肩膀。
姜菲则和孙映雪就像姐妹一般聊着私房话,她们好像已经认识了好久。
“中第哥,你现在就别乱跑了,你看致远哥过来了,帮他找份工作。”吃饭时,孙映雪如是说。
“你说我兄弟还用得着我帮他找工作吗?这不,都发在《大鹏湾》上了,我早就知道,致远是个当作家的料,将来一准在这方面有出息。”孙中第拍打着那印成了铅字,署着上官致远名字的《爱情合水口》说。
吃完饭后,孙中第就先行告辞了,他在公明塘尾一家派出所当了联防队的队长,要赶着去上班。孙中第临走时说,改天去长安孟峰那里聚一下。
孙映雪呆了一会也也要走了,她说是在另一家会所里上班,姜菲一直送到楼下。
真是人生如梦,世事如棋,许多你期盼的事情似乎是在突然之间变成了现实。
成立志原创,独家首发,阅文集团旗下创世z文、云起书院、红袖添香、网、言情吧等网站同步转载——求收藏求打赏。
无数次的激情荡漾,千百遍的灵肉交欢,俩个人的关系就有了微妙和实质的变化,爱欲似乎成了生活的主题,性爱欢愉两情缱绻的美妙,每个健康和有活力的人都会有短暂的迷醉和痴狂。上官致远从没有如此近距离如此深入地去了解和探索一个女人青春胴体,也不知是多少次和姜菲赤裸相拥,吮吸她嘴唇、耳垂、几乎身体所有的部位……
曾经有好几次的激情过后,姜菲曾问:“我是生命中第一个的女人吗……”上官致远总是沉默以对,姜菲知道沉默是一种默认,于是她总会很满足和幸福地偎依在上官致远的怀里。而上官致远觉得每一次欢娱,便会离心中的米琼越来越远,那昔日的记忆会越来越模糊,他凝视着赤身裸体的姜菲那平滑的上腹“上官致远”四个字,最初的感动逐渐消失殆尽,那分明是一个魔咒,注定让他沉沦在这无边的欲海。上官致远不知道姜菲和自己这样的疯狂**,她是不是曾这样和别人也如痴如狂,他已分不清在俩人之间究竟是爱情还是肉欲,但和米琼在一起却是一种云淡风清两情相悦的全新感受。
当姜菲拿出自己买的衣服要给上官致远穿上时,上官致远虽说不是很心安理得,但也没有十分的推辞。上官致远也知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的道理,衣着有时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层面的问题,它应该是一种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问题,衣着能起一种心理暗示作用帮人找回自信。尽管没有找到工作,上官致远似乎暂时迷醉在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中,但脸上渐渐没有了往日的笑容。
姜菲知道上官致远心里在想什么,他心里苦闷,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爱情合水口》终于脱稿了,上官致远吁了一口气,他打算投往《特区文学》。可姜菲说,不如亲自去编辑部一趟,这样和编辑面对面的交流,或许发稿的机率要高些。可《特区文学》编辑部在关内,最后姜菲说,为什么舍近求远?直接投在宝安的《大鹏湾》不就行了吗?上官致远释然,也是,《大鹏湾》可是近在眼前。
“致远哥,你的我已经帮你打印好了。”姜菲手里拿着上官致远的《爱情合水口》打印稿。
“哦,谢谢你!”上官致远接过,他瞥了一眼姜菲,觉得她脸色有点不自然。想必是姜菲看了,看了南下以来俩个人的异地重逢,灵肉碰撞,爱欲弥漫……或许,她作了许多另外层面的解读?
“致远哥,真是人生如梦,没想到今日相见,我已经不是昨日的姜菲了。”有一天,姜菲忽然眼里噙满了泪水。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上官致远想,她为什么来了这个娱乐场所?她是不是在南下之后受过委屈?这一切都是个谜!他伸手擦干了姜菲眼角的泪珠。是啊!命运就是这样的捉弄人,时间才过去两年,命运又安排他们在珠江三角洲这块土地上见面,而此时的姜菲和上官致远都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磨难。
可如果没有这些,又怎么可以支撑起《爱情合水口》的骨架?
《大鹏湾》杂志编辑部在宝安二区文化局大楼三楼,那地方很不好找,好长时间上官致远找到一区去了,那边是宝安区政府、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所在地。
其实,到过宝安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区里有区”的地方。早期的城市规划者只是随意地给宝安居民留下了日常生活的出入口,以当初的建设顺序圈定从一到百以上的“区”,“区”成为该地独特的地理标识,当地居民的判断有条不紊准确无误,但是外来人却恍如进入八卦迷魂阵。
其实,一个地名的形成,要么凭口口相传约定俗成,要么有典籍记载形成共识,有些地名可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时间沉淀和岁月淘洗,一个地名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识,更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兴移民城市,这种随意编排用作城市地理空间命名的阿拉伯数字,其实就是一个地域的简易标记和符号。
据说有位叫安石榴的诗人专门写了一首诗叫《二十六区》,调侃了这种命名方式。其中将记忆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儿童式的口齿进行记录,“我从二区出发/经过三区/四区/五区/六区”,一路读下去,直到“然后动身回二区/经过二十五区/二十四区/二十三区/二十二区”,再一路倒叙回来,一个区不漏。出发、回来,只是“在二十六区的一个小店/我与朋友喝了几瓶啤酒”,整首诗记录的是行程,使数字的枯燥计读成为夸张诙谐的语境空间,而目的化为日常的细微,毋须重现。
上官致远苍蝇似的转了两三个小时的圈,终于在二区宝安电视台旁边找着了文化局大楼,这可是附近最旧的楼,四面合围,中间有个天井,天井里什物杂陈。顺着斑驳的楼梯上去,两扇布满了铁锈虚掩的网格门旁边有一块《大鹏湾》杂志社的牌子。
《大鹏湾》杂志曾被誉为“打工文学黄埔军校”,创办于19八八年,创刊号发表了张伟明的短篇《我们int》,这篇后来又刊发于《青年作家》。int是港资厂的检验用语,即“接触不良”的意思。这篇让张伟明在文学圈迅速走红,他也由一名普通投稿者成了《大鹏湾》的编辑,最后靠这支笔当上了杂志主编。
接待上官致远的编辑是一个戴着眼镜约摸三十岁的男子。上官致远先是环视了一下编辑部,最后,有点忐忑不安的坐在一个陈旧的沙发上。
“爱情合水口,合水口既是爱情发生地,也是人物爱情纠葛的意象,不错!这个题目就显得有创意。”编辑粗略地看了一下,就随意点评了两句。
“编辑同志,那我……”上官致远想听到更多的有关这篇的点评,可编辑似乎惜语如金,确切点说,上官致远想知道这部的命运,可掌握它命运的人已经在埋头在改稿件了。
“你可以走了,等我们的通知。”编辑头都没有抬一下,扔下这句话。
上官致远有点于心不甘的抬腿走出了编辑部的大门,下了三楼后,仔细地看了一下编辑部门口那块牌子,生怕一不小心会把这个地方弄丢,会把自己的处女作给弄丢。在这个世界上要再次见到一个陌生人太难了,即便是像孙中第那样和自己一起从小长大的发小,明明知道他在珠三角,可至今都难以寻觅他的踪影。
不行,我得找编辑要张名片,以便和他联系,下了楼的上官致远又进了编辑部。他说明情况后,编辑把一张名片递了过来,又继续看稿去了,名片上面赫然写着:俞美诗。这个名字上官致远实在是太熟悉了,甚至可以说是除了本土作家柯于明,这是他崇拜的第二个本土文字工作者。名片上的电话号码正是上官致远此前背得滚瓜烂熟的那串阿拉伯数字,此俞美诗,即是《中山交安报》彼俞美诗,他此刻确信无疑。只是没想到他为什么就从记者变成了文学杂志编辑。
“你是富川人?”俩个人几乎是同时说出了这句话,而俞美诗是通过对上官致远的深入作出的判断。
俩个同样热爱文字的老乡,就这样戏剧性的见面了,是文学把他们召唤到了一起。俞美诗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上官致远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个石牛镇中学传说中的语文老师,岁月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刮得发青的下巴,彰显一个男性的雄性魅力,白皙斯文的他,确实是十五六岁情窦初开小女孩所喜欢的那种类型。据说,俞美诗之所以决定南下,是因为当初他和自己所带毕业班的一个女生睡到了一起,最后被老婆拿着菜刀撵得满操场跑,声名狼籍的他不得不辞掉公职南下寻梦。
“当记者和文学编辑还是不一样,记者的文笔刻板而实在,钉是钉,铆是铆,追求新闻的真实是第一要务;文学就不一样了,可以空灵,可以浪漫,可以务虚。”我还是想实现我最初的文学梦想,俞美诗除了文章写得好,他的毛笔书法也经常成为题目的题字。
“我至今还保留有你订的杂志《书法》,那时,我就想你肯定是一个风雅的人,果然,俞兄诗词风流,书法潇洒,真是难得。”上官致远见到自己崇拜的偶像,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那本杂志啊,刊名是郭沫若题写的,197八年创刊的,今年是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它也二十岁了。”当过编辑俞美诗比较关注刊物的前世今生。
“我印象最深是启功的书法,自成一体,温润典雅。”上官致远说。
“启功体确实漂亮,有韵律美意境美,但秀媚有余,粗犷不足。如果再糅入一点魏碑的粗犷大气,颜体的宽博厚实就好。”俞美诗道,“书法我也投过稿,居然采用了,记得当时是写的一幅楷书。文章呢,最开始我是投在《咸安日报》,也有发在我们县《半壁山》杂志上的,当初也就写着好玩,不想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每个月不写上几篇,心里就难受,也认识了不少文朋诗友。”
“那你认识林思思吗?”上官致远想到思思也是文学发烧友。
“认识啊,那可是个美女加才女,有思想有见地。前不久我还看到她写的文章,她好像是当记者了。”俞美诗前不久回过一次家,是为了公办老师停薪留职的事情。
“思思当记者了。”上官致远喃喃地,提起林思思,他就想到了那部没有完成的《阳辛之歌》。
和俞美诗聊得欢畅,上官致远有点不情愿地起身和俞美诗告辞。
走在二区的那条玉兰街上,两边是碗口粗的玉兰树,枝繁叶茂,这种喜温暖、湿润,不耐干旱的黄桷兰,也只能生长在热带的广东。可惜时令正当七月,已经过了花开的季节,不然这里肯定暗香浮动,沁人心脾。这条街人间烟火气息很是浓厚,树荫处有一家川菜馆,还有一家火锅店。
经过一区老宝安区政府门前的河边时,满眼看到的都是大榕树,有大叶榕、细叶榕,一棵棵浓荫匝地,河的对面是二线关的铁丝网,铁丝网内外长满了茂盛的草,开放着鲜艳的花;河水虽说不上清澈,但也涌动着绿波,别有一番韵味。
其实,从公明松白路走到尽头就是二线关的白芒关,每次走在松白路上,上官致远总是在想什么时候也去关内,还有,孙中第跑到关内去到底是干什么?
回到田寮,姜菲听说上官致远在编辑部碰到了老乡,很是替他高兴。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或许,上官致远需要一个慧眼识英才的伯乐。
就这样,上官致远一直在等待编辑部的消息,终于有一天,《爱情合水口》发表在了《大鹏湾》杂志上。当上官致远收到编辑部寄来的样刊时,他不知道有多么的高兴。
当他高兴地喊姜菲的时候,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了他的眼帘,居然是孙中第,他带着孙映雪走在田寮大街上。
“中第!中第!”上官致远大声喊着,可孙中第好长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
上官致远冲上去,拿起手中的《大鹏湾》杂志猛地敲在他的头上。
“致远,怎么是你?”孙中第皮肤还是那样白皙,只是面容稍显苍老,胡子拉碴的。
“致远哥,真没想到是你!”孙映雪穿得很是时髦,其实,她是个很懂礼貌的女孩。
在大街上碰到孙中第和孙映雪本来就很意外了,让上官致远更没想到的是,孙映雪居然和姜菲也认识。真是太巧了,四个人几乎都有这样的感慨。
“致远,真是不好意思,让你受委屈了,这一阵子我跑到关内去了。我们是兄弟,我也不藏着掖着了,我之所以南下,最主要是蒋雯雯来了深圳,她舅舅就在关内开了一家公司,她经常来深圳,听说毕业后就来这里工作……”这顿饭很是丰盛,东道主孙中第坐在上官致远旁边,不停地用手搂拍着上官致远的肩膀。
姜菲则和孙映雪就像姐妹一般聊着私房话,她们好像已经认识了好久。
“中第哥,你现在就别乱跑了,你看致远哥过来了,帮他找份工作。”吃饭时,孙映雪如是说。
“你说我兄弟还用得着我帮他找工作吗?这不,都发在《大鹏湾》上了,我早就知道,致远是个当作家的料,将来一准在这方面有出息。”孙中第拍打着那印成了铅字,署着上官致远名字的《爱情合水口》说。
吃完饭后,孙中第就先行告辞了,他在公明塘尾一家派出所当了联防队的队长,要赶着去上班。孙中第临走时说,改天去长安孟峰那里聚一下。
孙映雪呆了一会也也要走了,她说是在另一家会所里上班,姜菲一直送到楼下。
真是人生如梦,世事如棋,许多你期盼的事情似乎是在突然之间变成了现实。
成立志原创,独家首发,阅文集团旗下创世z文、云起书院、红袖添香、网、言情吧等网站同步转载——求收藏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