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为什么让你去大雪山吗?”
“知道,应该和我的身世有关吧”
“是有关系,但是20多年了,而且那个地方荒无人烟,估计也不会有多少线索”
“那还是要去看看”
“是这个意思,龙大和龙一这两个孩子除了有点没长大,其他的都没有问题,他们的功夫你也看到了,只要让他俩对你心服口服,绝对是超级合作伙伴”
“放心吧,他俩交给我,大雪山的事情我要查个明白,我的身世也顺便做下了解”
这是去大雪山之前,崔宁和姜老的一番对话。
龙国和尼国等国家的交界处,有着巨大绵长的山脉,绵延数千公里,由于地处高原加上纬度原因,这里常年极寒。
而山脉体系中几十座雪山是这片区域成为世界知名的“雪域高原”,而据说这里有传承数千年的宗教,甚至是全世界某些神秘教派的发源地,至今还有古老的修行者存在。
而连绵的雪山也是科考、摄影、旅游、登山运动者的天堂,尽管每年都有很多人永远的留在了这里,但是依然吸引了全世界的雪山爱好者,被誉为“神山”和“圣地”的山峰就有十几座。
但是在这个严冬季节,这片区域除了土著之外,几乎看不到外来者,连飞鸟几乎都没有。喜马拉雅黑熊、云豹、长尾叶猴和猫,也基本躲藏了起来。喜马拉雅岩羚羊,例如塔尔羊,偶尔可以见到。
在雪线以上3000米海拔之上更高的地方,雪豹、棕熊、赤熊猫和西藏犛牛偶能一见,还有一些快要灭绝的动物孤独的生存在这里,不希望被打扰。
随着世界的发展,很多年轻人实际上已经不再喜欢这样的环境,很多酷热、酷寒地带只有很多老人留守,年轻人基本上也都到了大都市生活。虽然大雪山有些例外,因为这里方圆几百里都没有人烟,加上从小生活在这里,年轻人还是有一部分在村子里,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也包括偶尔给人做导游等,聊以度日。
龙大和龙一实际上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两个人不仅仅武功高强,而且智商和动手、野外生存能力超强,按照他们两个人的说法“接受过世界顶级的野外生存训练”。
相反,作为这次大雪山之行负责人的崔宁并没有太多的野外生存技巧,但是无论是诸葛先生还是姜老都严格命令龙大和龙一必须一切听从崔宁的安排。
龙大和龙一身世奇特,是天才中的天才,除了爸爸妈妈很少遇见让他们心服口服的人,因此在出发之前,诸葛先生和姜老等前辈刻意安排了一次,人工制造的两天真实的雪山体验,包括在极寒、饥饿和雷电等状态下的考验。
就在两个人努力应对各种环境的时候,看到崔宁始终面不改色、漫不经心的应对,尤其面对零下40度的酷寒,两个人也要运足功力才能保证体能和体力。
而崔宁根本就当是正常的温度,两个小朋友才知道遇见了一个比自己还要怪的怪胎,对崔宁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从龙都市到大雪山没有直达的路线,必须从龙都飞到离雪山最近的城市圣城,然后再转车,最后需要在一个小镇下车,再步行几十公里才能到达事件发生的区域。
一个小村子,其实算是几个村落,但是村落之间距离并不远,从圣城转车加上步行的时间需要三天左右。按照当地公安部门的安排,当地的公安机关派专车把崔宁、龙大和龙一送到距离事发地最近的小镇,在崔宁的要求下,安排两个当地民警一起步行进山,其他人员则在小镇随时待命。
最后确定领命进山的当地民警都在30到40岁之间,一个叫做达瓦,一个叫做德吉。
两个人都有着十多年的公安经验,不仅会说流利的龙国普通话和当地的语言,而且对当地风土人情非常了解,加上从小在雪山长大,对着当地的气候特点、注意事项等都了然于心,有他们做向导,崔宁他们三个一路会带来很多方便。
镇子距离事发地还有两天多的路程,所有的道路几乎都被积雪掩埋,有的地方积雪甚至半人多高,没有对环境和气候不了解,可以说很容易迷路或者出现问题。
达瓦和德吉级别不是特别高,对于龙组的了解也有限,只是知道崔宁三人是来自公安部门的特别行动小组,但是对于龙大和龙一和年龄还是表示出了惊讶之情,带着少数民族一贯的淳朴,年龄稍微大两岁的德吉还是表示了关切:
“三位领导,我们距离事发地还有60公里左右,由于今年的积雪问题,汽车不能前往。
而雪橇很多地方也不方便,我们必须徒步前去。按照每天行走八个小时,每小时大约4公里计算,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然后晚上需要在雪山过夜,帐篷、必要的物品等每个人需要背负50公斤左右的背包,不知道三位领导有没有问题?”
龙大和龙一互相看了看,然后龙一对着崔宁说道:
“崔大哥,你说吧,听你的”
崔宁点头:
“60公里的路,我们尽量连夜赶路,一天一夜就到了,我们三个人的体能没有问题,就是不知道你们两位能不能承受,如果晚上必须要露宿的话,这气温以及天气,你们两个人的背包多准备一些物品,如果路上背包比较重的话,到时候可以让龙大和龙一帮你们”
达瓦和德吉连连摇头:
“我们没有问题,只要不遇见极端天气,连夜赶路也可以,在事发地附近有当地村落和居民,我们赶到那里再休息也好”
“那好吧,收拾下物品尽快出发”
出了小镇就是一望无际的雪山和雪原,依靠着指南针辨认方向,一行五个人在清晨出发,向着目的地走去。
由于事发地距离圣城,包括小镇有着很遥远的距离,加上很多信息也是通过电话沟通,无论是圣城的公安机关还是小镇的派出所,对于事件本身也没有更多的线索,而以崔宁一贯做项目的性格,以及接受过龙组特训的必然成果,没有调查绝不会轻易下结论,所以在路上对于案件也并没有谈太多。
加上风雪的气候特点,尽量少说话保存体力,这是雪原生存的基本法则。所以一路上几个人走得比较闷。
六个小时之后,年龄和体能处于巅峰的达瓦和德吉已经到了人体的极限,首先是低气温带来的能量消耗,必须要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能量,然后就是一望无际的雪原容易带来雪盲的症状。
尽管戴着眼镜,但是单调的风景和高原气候还是让大脑有些缺氧,加上50公斤的背包,一口气走上几十公里,已经超出了一般特种兵的训练水平,当然,如果没有在雪原生存过的特种兵,来到这里还真不如达瓦和德吉的生存能力。
第一次休息就在五个人走了六个多小时之后,是崔宁下命令休息的,龙大和龙一的体能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也是饿了。
在寒冷的雪山休息吃东西,首先要找到避风的地方,否则七八级大风加上零下40多度的气温,滴水成冰,正常人是不可能进食或者补充能量的。
当然,50公斤的背包也不是专业旅行装备,大自然给了人们冷酷的环境,当然也给了人们智慧和生存的技巧,冰雪是无情的,但是也是可以利用的,龙大和龙一从背包里掏出兵工铲,很快就在茫茫雪原上建立起了一个雪屋。
雪屋纯粹用冰雪制造,由于严寒的环境,不需要任何的支撑。一个合格的雪屋是用各种规格的雪砖垒砌而成的。
建造雪屋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开阔、向阳的平地,再确定一个具体的地基,然后就用锐利的刀和工具将雪压缩切割成各种规格的大雪砖,这样就可以砌雪屋了。
以后,每叠加一圈,向内收缩一点,圆圈愈来愈小,最后形成一个封闭的、半球形的圆顶。类似古代的蒙古包或者毡房,只是建筑材料成了雪砖而已。
在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居住的北极圈内,雪屋一般建筑在地下(向下挖),一半在地上,因纽特人不仅住雪屋还使用雪家具,床和桌子都是用雪堆砌起来的,上面铺着海豹皮,家里没有太多东西,人们无论做饭、照明,还是取暖都用海豹油做燃料。
在爱斯基摩人的雪屋最深处,有一块用雪筑成的高台,这就是他们的卧榻了。
他们休息、吃饭都在这个用雪做的床台上,却也不会被冻坏。夜晚睡觉时,全家男女老少都脱光衣服,钻进一只海豹皮制的大口袋之中,互相依偎着取暖。
若有人来访,因纽特人就在雪床上再铺一层软雪,软雪之上垫一层树枝,树枝之上覆一层兽皮,这样,雪床就很暖和了。
雪屋是圆形的,不但可以阻挡刺骨的寒风,还能保护屋顶,使它不会融化。雪屋深挖洞、浅筑顶的做法,使得人们冬日居于地下,要比居于地上相对温暖一些。
雪屋为了防风雪,御寒冷,当地人往往还要在半球形的屋顶上盖一层厚厚的野草,再覆以一层海豹皮;同时在屋内螺旋形的墙壁上到处挂满兽皮,亦可防寒。另一御寒方法就是遮蔽窗户,一般是用透明的海兽肠子做遮蔽物,这种窗户只透光不透气,很具特色。
在雪屋里,当地人还生起炉火来驱寒取暖,他们用石块凿成一个石炉子,里面盛满海兽炸出来的油,用兽毛搓成灯芯,点燃起来后,即使屋外是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屋内还是挺暖和的。
有些雪屋根本没有门,而是在盖好雪屋后从地上挖掘一条通道作为门(因为在半地下,类似地下室的入口),这样室内就更暖和了。所谓因地制宜、面对任何环境都能积极乐观的生存,可见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创造精神,以及绝不向苦难屈服的勇气。
“我喜欢这里”崔宁体内的小龙说道。
“知道,应该和我的身世有关吧”
“是有关系,但是20多年了,而且那个地方荒无人烟,估计也不会有多少线索”
“那还是要去看看”
“是这个意思,龙大和龙一这两个孩子除了有点没长大,其他的都没有问题,他们的功夫你也看到了,只要让他俩对你心服口服,绝对是超级合作伙伴”
“放心吧,他俩交给我,大雪山的事情我要查个明白,我的身世也顺便做下了解”
这是去大雪山之前,崔宁和姜老的一番对话。
龙国和尼国等国家的交界处,有着巨大绵长的山脉,绵延数千公里,由于地处高原加上纬度原因,这里常年极寒。
而山脉体系中几十座雪山是这片区域成为世界知名的“雪域高原”,而据说这里有传承数千年的宗教,甚至是全世界某些神秘教派的发源地,至今还有古老的修行者存在。
而连绵的雪山也是科考、摄影、旅游、登山运动者的天堂,尽管每年都有很多人永远的留在了这里,但是依然吸引了全世界的雪山爱好者,被誉为“神山”和“圣地”的山峰就有十几座。
但是在这个严冬季节,这片区域除了土著之外,几乎看不到外来者,连飞鸟几乎都没有。喜马拉雅黑熊、云豹、长尾叶猴和猫,也基本躲藏了起来。喜马拉雅岩羚羊,例如塔尔羊,偶尔可以见到。
在雪线以上3000米海拔之上更高的地方,雪豹、棕熊、赤熊猫和西藏犛牛偶能一见,还有一些快要灭绝的动物孤独的生存在这里,不希望被打扰。
随着世界的发展,很多年轻人实际上已经不再喜欢这样的环境,很多酷热、酷寒地带只有很多老人留守,年轻人基本上也都到了大都市生活。虽然大雪山有些例外,因为这里方圆几百里都没有人烟,加上从小生活在这里,年轻人还是有一部分在村子里,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也包括偶尔给人做导游等,聊以度日。
龙大和龙一实际上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两个人不仅仅武功高强,而且智商和动手、野外生存能力超强,按照他们两个人的说法“接受过世界顶级的野外生存训练”。
相反,作为这次大雪山之行负责人的崔宁并没有太多的野外生存技巧,但是无论是诸葛先生还是姜老都严格命令龙大和龙一必须一切听从崔宁的安排。
龙大和龙一身世奇特,是天才中的天才,除了爸爸妈妈很少遇见让他们心服口服的人,因此在出发之前,诸葛先生和姜老等前辈刻意安排了一次,人工制造的两天真实的雪山体验,包括在极寒、饥饿和雷电等状态下的考验。
就在两个人努力应对各种环境的时候,看到崔宁始终面不改色、漫不经心的应对,尤其面对零下40度的酷寒,两个人也要运足功力才能保证体能和体力。
而崔宁根本就当是正常的温度,两个小朋友才知道遇见了一个比自己还要怪的怪胎,对崔宁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从龙都市到大雪山没有直达的路线,必须从龙都飞到离雪山最近的城市圣城,然后再转车,最后需要在一个小镇下车,再步行几十公里才能到达事件发生的区域。
一个小村子,其实算是几个村落,但是村落之间距离并不远,从圣城转车加上步行的时间需要三天左右。按照当地公安部门的安排,当地的公安机关派专车把崔宁、龙大和龙一送到距离事发地最近的小镇,在崔宁的要求下,安排两个当地民警一起步行进山,其他人员则在小镇随时待命。
最后确定领命进山的当地民警都在30到40岁之间,一个叫做达瓦,一个叫做德吉。
两个人都有着十多年的公安经验,不仅会说流利的龙国普通话和当地的语言,而且对当地风土人情非常了解,加上从小在雪山长大,对着当地的气候特点、注意事项等都了然于心,有他们做向导,崔宁他们三个一路会带来很多方便。
镇子距离事发地还有两天多的路程,所有的道路几乎都被积雪掩埋,有的地方积雪甚至半人多高,没有对环境和气候不了解,可以说很容易迷路或者出现问题。
达瓦和德吉级别不是特别高,对于龙组的了解也有限,只是知道崔宁三人是来自公安部门的特别行动小组,但是对于龙大和龙一和年龄还是表示出了惊讶之情,带着少数民族一贯的淳朴,年龄稍微大两岁的德吉还是表示了关切:
“三位领导,我们距离事发地还有60公里左右,由于今年的积雪问题,汽车不能前往。
而雪橇很多地方也不方便,我们必须徒步前去。按照每天行走八个小时,每小时大约4公里计算,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然后晚上需要在雪山过夜,帐篷、必要的物品等每个人需要背负50公斤左右的背包,不知道三位领导有没有问题?”
龙大和龙一互相看了看,然后龙一对着崔宁说道:
“崔大哥,你说吧,听你的”
崔宁点头:
“60公里的路,我们尽量连夜赶路,一天一夜就到了,我们三个人的体能没有问题,就是不知道你们两位能不能承受,如果晚上必须要露宿的话,这气温以及天气,你们两个人的背包多准备一些物品,如果路上背包比较重的话,到时候可以让龙大和龙一帮你们”
达瓦和德吉连连摇头:
“我们没有问题,只要不遇见极端天气,连夜赶路也可以,在事发地附近有当地村落和居民,我们赶到那里再休息也好”
“那好吧,收拾下物品尽快出发”
出了小镇就是一望无际的雪山和雪原,依靠着指南针辨认方向,一行五个人在清晨出发,向着目的地走去。
由于事发地距离圣城,包括小镇有着很遥远的距离,加上很多信息也是通过电话沟通,无论是圣城的公安机关还是小镇的派出所,对于事件本身也没有更多的线索,而以崔宁一贯做项目的性格,以及接受过龙组特训的必然成果,没有调查绝不会轻易下结论,所以在路上对于案件也并没有谈太多。
加上风雪的气候特点,尽量少说话保存体力,这是雪原生存的基本法则。所以一路上几个人走得比较闷。
六个小时之后,年龄和体能处于巅峰的达瓦和德吉已经到了人体的极限,首先是低气温带来的能量消耗,必须要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能量,然后就是一望无际的雪原容易带来雪盲的症状。
尽管戴着眼镜,但是单调的风景和高原气候还是让大脑有些缺氧,加上50公斤的背包,一口气走上几十公里,已经超出了一般特种兵的训练水平,当然,如果没有在雪原生存过的特种兵,来到这里还真不如达瓦和德吉的生存能力。
第一次休息就在五个人走了六个多小时之后,是崔宁下命令休息的,龙大和龙一的体能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也是饿了。
在寒冷的雪山休息吃东西,首先要找到避风的地方,否则七八级大风加上零下40多度的气温,滴水成冰,正常人是不可能进食或者补充能量的。
当然,50公斤的背包也不是专业旅行装备,大自然给了人们冷酷的环境,当然也给了人们智慧和生存的技巧,冰雪是无情的,但是也是可以利用的,龙大和龙一从背包里掏出兵工铲,很快就在茫茫雪原上建立起了一个雪屋。
雪屋纯粹用冰雪制造,由于严寒的环境,不需要任何的支撑。一个合格的雪屋是用各种规格的雪砖垒砌而成的。
建造雪屋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开阔、向阳的平地,再确定一个具体的地基,然后就用锐利的刀和工具将雪压缩切割成各种规格的大雪砖,这样就可以砌雪屋了。
以后,每叠加一圈,向内收缩一点,圆圈愈来愈小,最后形成一个封闭的、半球形的圆顶。类似古代的蒙古包或者毡房,只是建筑材料成了雪砖而已。
在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居住的北极圈内,雪屋一般建筑在地下(向下挖),一半在地上,因纽特人不仅住雪屋还使用雪家具,床和桌子都是用雪堆砌起来的,上面铺着海豹皮,家里没有太多东西,人们无论做饭、照明,还是取暖都用海豹油做燃料。
在爱斯基摩人的雪屋最深处,有一块用雪筑成的高台,这就是他们的卧榻了。
他们休息、吃饭都在这个用雪做的床台上,却也不会被冻坏。夜晚睡觉时,全家男女老少都脱光衣服,钻进一只海豹皮制的大口袋之中,互相依偎着取暖。
若有人来访,因纽特人就在雪床上再铺一层软雪,软雪之上垫一层树枝,树枝之上覆一层兽皮,这样,雪床就很暖和了。
雪屋是圆形的,不但可以阻挡刺骨的寒风,还能保护屋顶,使它不会融化。雪屋深挖洞、浅筑顶的做法,使得人们冬日居于地下,要比居于地上相对温暖一些。
雪屋为了防风雪,御寒冷,当地人往往还要在半球形的屋顶上盖一层厚厚的野草,再覆以一层海豹皮;同时在屋内螺旋形的墙壁上到处挂满兽皮,亦可防寒。另一御寒方法就是遮蔽窗户,一般是用透明的海兽肠子做遮蔽物,这种窗户只透光不透气,很具特色。
在雪屋里,当地人还生起炉火来驱寒取暖,他们用石块凿成一个石炉子,里面盛满海兽炸出来的油,用兽毛搓成灯芯,点燃起来后,即使屋外是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屋内还是挺暖和的。
有些雪屋根本没有门,而是在盖好雪屋后从地上挖掘一条通道作为门(因为在半地下,类似地下室的入口),这样室内就更暖和了。所谓因地制宜、面对任何环境都能积极乐观的生存,可见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创造精神,以及绝不向苦难屈服的勇气。
“我喜欢这里”崔宁体内的小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