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两个人也为堂姐吵过架,最开始三叔也是不同意这门亲事的,说临城离叶城还是有一段距离,怕女儿嫁过去受委屈没人能帮得了她。
梁氏说王家好歹也是临城的大家族,修养肯定要比一般人高,怎么会苛待从别城嫁过来的媳妇呢,堂姐嫁过去只有享福的份儿,怎么可能会受委屈呢。
三叔听梁氏这么说也是这么个理,后又去问了堂姐的意见,见堂姐也没说什么,他三叔也就只能是同意了这门婚事。
但那次是两个人吵得最厉害的一次,吵完之后两个人有好长时间没说话,路上碰到了,连眼神都不给对方一个。
后来三叔派人去王家打听了一下,才知道那王家竟然与女儿合离了,原来自家女儿这些年在王家受了不少委屈。
但这些年他也从未听到堂姐说起这件事,他原以为自己的女儿过得很好,因为王石林陪着堂姐回来过几次,堂姐都是笑盈盈的,无半点儿异样。
后来他三叔了解到,在堂姐还没嫁过去之前,屋里就已经有好几个小妾了,不过在堂姐嫁过去之前就将人给打发了,她让府里的下人不准在堂姐一家人面前乱说,他们这才被骗了过去。
知道了这些事后,三叔立马派了人去找堂姐,但是一直都没找到,殊不知当时堂姐已经来了惠京城找她们了,三叔只是让人沿着往临城的路找,根本就没想到堂姐会来找她们。
梁氏一听说女儿跟那王家公子合离了,立马就带着人去临城王家讨说法。
王石林是个胆小的,见梁氏来了就龟缩在房间里不敢出来,可那王氏可不是个任人欺负的主儿,当即就说她女儿有哪里哪里不好,还说嫁人之前还不检点,跟个穷书生勾勾搭搭,他们能把堂姐娶进门已经算是很对得起他们家了。
堂姐和那书生的事情再叶城随便一打听就知道了,更何况那书生还在苏府门口跪了很久,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
梁氏说两个人虽然有好感,但一直都是谨遵礼法,从来没做过什么逾矩的事情,何来不检点一说,说他们王家才不是人,居然这么对待他们的女儿。
当时两个人在临城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王城首也是个明事理的,知道这几年的确是他们的不对,于是就向梁氏赔礼道歉,还将堂姐的嫁妆归还给了梁氏,还有陪嫁过来的吓人,也让梁氏一并带过去。
王城首还送了不少好东西向梁氏赔礼,刘氏气不打一处来,说这又不是他们的错,是堂姐自己先提出合离的,那王城首当即就扇了那刘氏一巴掌,很多事情他没对梁氏说就已经算是很给她面子了,现在还不知错。
那一下也把刘氏给打懵了,当时王家,苏家两家人都在,还有这么多下人在,她那面子可往哪儿搁啊,于是就捂着脸回了院子,其余的事情让王城首给处理了。
梁氏见自家女儿也已经不可能歪回来了,于是就带着人,带着堂姐的嫁妆回了叶城。
去临城的时候三叔没有去,而是一直在找堂姐,三叔一想到女儿受的那些委屈,心里就特别不好受,看到梁氏的时候心里就愈发生气了,然后两个人又吵了起来。
三叔说要休了梁氏,当时看着三叔认真的模样,梁氏也害怕了,于是就一哭二闹三上吊,三叔这才没有写休书,这件事过了之后梁氏也的确是安分了不少。
堂姐当时到了惠京城找祖母,也并不是为了让她们收留自己,而是问祖母借了一笔银子,说是日后会还祖母。
当时堂姐瘦得已经不成人样了,连带着孩子也吃了不少苦,两个人看着就像乞丐似的。
祖母看着心疼,当即眼泪就流了下来,祖母就说让堂姐留在府上住,不管住多久都好,堂姐不肯,说让祖母借她一些银子就行。
最后祖母什么都没说就直接给了堂姐不少银子,堂姐拿了银子之后就离开了,离开之后她们就在没有堂姐的任何消息了,这母女俩好像就平白无故消失了一样。
过了两年,堂姐又找到了祖母,不仅将之前借祖母的银子连本带息地还给了祖母,还送了祖母不少的东西。
说她当年走投无路了才找到祖母折耳要不是祖母,她们母女俩可能就饿死在街头了,这些东西她虽然不能报答祖母当年的恩情,但是也算是她的一份心意。
在这两年里三叔一直在找堂姐,可一点消息都没有,因为堂姐早就已经改了名字,他哪里还找得到啊,因为堂姐这件事,三叔一直耿耿于怀,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堂姐,对那梁氏也更加喜欢不起来了。
堂姐来送了东西之后连顿饭都没吃就离开了,她们也知道堂姐是不想让任何人,特别是三叔他们知道自己的消息,所以才有意这样做的。
堂姐走得时候,她记得那天祖母对着堂姐送的那堆东西久久出神,后来还一个劲儿叹气,到后来又偷偷抹眼泪。
她为堂姐如今的变化高兴,可她更多的是心疼堂姐,本来堂姐应该可以嫁一个好人家,过着幸福美满的小日子,若是硬生生被自己的亲娘逼成了这个样子。
堂姐能够一下子还了她的钱,还送了这么多贵重的礼物,这两年过得该过得有多辛苦啊,她可是个女人啊,还带着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啊。
苏婉央能体会祖母的心情,祖母是个心善的,最疼他们这些个孙子孙女了,祖母是看着堂姐长大的,看到堂姐从以前的闺阁小姑娘变成现在的模样,她怎么能不心疼啊。
后来没多久,三叔去芜城谈生意的时候正巧就碰到了堂姐,当时三叔一下子冲过去抱住堂姐,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还一个劲说终于找到堂姐了。
当时她堂姐硬是什么反应都没有,还说她三叔认错了人,还让他放开自己,不然她可就动粗了。
。
梁氏说王家好歹也是临城的大家族,修养肯定要比一般人高,怎么会苛待从别城嫁过来的媳妇呢,堂姐嫁过去只有享福的份儿,怎么可能会受委屈呢。
三叔听梁氏这么说也是这么个理,后又去问了堂姐的意见,见堂姐也没说什么,他三叔也就只能是同意了这门婚事。
但那次是两个人吵得最厉害的一次,吵完之后两个人有好长时间没说话,路上碰到了,连眼神都不给对方一个。
后来三叔派人去王家打听了一下,才知道那王家竟然与女儿合离了,原来自家女儿这些年在王家受了不少委屈。
但这些年他也从未听到堂姐说起这件事,他原以为自己的女儿过得很好,因为王石林陪着堂姐回来过几次,堂姐都是笑盈盈的,无半点儿异样。
后来他三叔了解到,在堂姐还没嫁过去之前,屋里就已经有好几个小妾了,不过在堂姐嫁过去之前就将人给打发了,她让府里的下人不准在堂姐一家人面前乱说,他们这才被骗了过去。
知道了这些事后,三叔立马派了人去找堂姐,但是一直都没找到,殊不知当时堂姐已经来了惠京城找她们了,三叔只是让人沿着往临城的路找,根本就没想到堂姐会来找她们。
梁氏一听说女儿跟那王家公子合离了,立马就带着人去临城王家讨说法。
王石林是个胆小的,见梁氏来了就龟缩在房间里不敢出来,可那王氏可不是个任人欺负的主儿,当即就说她女儿有哪里哪里不好,还说嫁人之前还不检点,跟个穷书生勾勾搭搭,他们能把堂姐娶进门已经算是很对得起他们家了。
堂姐和那书生的事情再叶城随便一打听就知道了,更何况那书生还在苏府门口跪了很久,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
梁氏说两个人虽然有好感,但一直都是谨遵礼法,从来没做过什么逾矩的事情,何来不检点一说,说他们王家才不是人,居然这么对待他们的女儿。
当时两个人在临城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王城首也是个明事理的,知道这几年的确是他们的不对,于是就向梁氏赔礼道歉,还将堂姐的嫁妆归还给了梁氏,还有陪嫁过来的吓人,也让梁氏一并带过去。
王城首还送了不少好东西向梁氏赔礼,刘氏气不打一处来,说这又不是他们的错,是堂姐自己先提出合离的,那王城首当即就扇了那刘氏一巴掌,很多事情他没对梁氏说就已经算是很给她面子了,现在还不知错。
那一下也把刘氏给打懵了,当时王家,苏家两家人都在,还有这么多下人在,她那面子可往哪儿搁啊,于是就捂着脸回了院子,其余的事情让王城首给处理了。
梁氏见自家女儿也已经不可能歪回来了,于是就带着人,带着堂姐的嫁妆回了叶城。
去临城的时候三叔没有去,而是一直在找堂姐,三叔一想到女儿受的那些委屈,心里就特别不好受,看到梁氏的时候心里就愈发生气了,然后两个人又吵了起来。
三叔说要休了梁氏,当时看着三叔认真的模样,梁氏也害怕了,于是就一哭二闹三上吊,三叔这才没有写休书,这件事过了之后梁氏也的确是安分了不少。
堂姐当时到了惠京城找祖母,也并不是为了让她们收留自己,而是问祖母借了一笔银子,说是日后会还祖母。
当时堂姐瘦得已经不成人样了,连带着孩子也吃了不少苦,两个人看着就像乞丐似的。
祖母看着心疼,当即眼泪就流了下来,祖母就说让堂姐留在府上住,不管住多久都好,堂姐不肯,说让祖母借她一些银子就行。
最后祖母什么都没说就直接给了堂姐不少银子,堂姐拿了银子之后就离开了,离开之后她们就在没有堂姐的任何消息了,这母女俩好像就平白无故消失了一样。
过了两年,堂姐又找到了祖母,不仅将之前借祖母的银子连本带息地还给了祖母,还送了祖母不少的东西。
说她当年走投无路了才找到祖母折耳要不是祖母,她们母女俩可能就饿死在街头了,这些东西她虽然不能报答祖母当年的恩情,但是也算是她的一份心意。
在这两年里三叔一直在找堂姐,可一点消息都没有,因为堂姐早就已经改了名字,他哪里还找得到啊,因为堂姐这件事,三叔一直耿耿于怀,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堂姐,对那梁氏也更加喜欢不起来了。
堂姐来送了东西之后连顿饭都没吃就离开了,她们也知道堂姐是不想让任何人,特别是三叔他们知道自己的消息,所以才有意这样做的。
堂姐走得时候,她记得那天祖母对着堂姐送的那堆东西久久出神,后来还一个劲儿叹气,到后来又偷偷抹眼泪。
她为堂姐如今的变化高兴,可她更多的是心疼堂姐,本来堂姐应该可以嫁一个好人家,过着幸福美满的小日子,若是硬生生被自己的亲娘逼成了这个样子。
堂姐能够一下子还了她的钱,还送了这么多贵重的礼物,这两年过得该过得有多辛苦啊,她可是个女人啊,还带着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啊。
苏婉央能体会祖母的心情,祖母是个心善的,最疼他们这些个孙子孙女了,祖母是看着堂姐长大的,看到堂姐从以前的闺阁小姑娘变成现在的模样,她怎么能不心疼啊。
后来没多久,三叔去芜城谈生意的时候正巧就碰到了堂姐,当时三叔一下子冲过去抱住堂姐,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还一个劲说终于找到堂姐了。
当时她堂姐硬是什么反应都没有,还说她三叔认错了人,还让他放开自己,不然她可就动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