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到州牧府今日的禁卫重重,岳欣然不由问道:“可是天使尚在府中?”
多半是来代皇帝来传信之人还在州牧府中。
吴敬苍低声道:“乃是陛下近身服侍的一位中官, 姓吕。”
岳欣然看了一眼封书海:“他可是要大人与他一道往亭州去?”
封书海点头:“正是。”
吴敬苍道:“按吕中官之意,却是要大人明日一早便与他一道上路,如此仓促,我还恐来不及知会岳娘子,还好你来得这般凑巧。”
这就更蹊跷了, 景耀帝近侍的中官, 出了宫禁, 便是代表皇帝的意志行事,再是卑贱的阉人,地位也是尊崇。这位吕中官,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赶到益州,必是抛却车马随从轻骑而至, 能做到这地步便已经足够惊奇了。
就算这位中官不是个作威作福的人, 不趁机在益州游山玩水、搜刮民脂民膏,可他这样远骑而至,定是十分辛苦劳累, 以中官之尊,却催促封书海催得这样急,不顾自己的辛苦第二天就要上路……真是十分古怪。
岳欣然不由仔细看了封书海对望一眼,封书海神情不变,但对于这次的御笔朱批和中官亲至,岳欣然心中的猜测渐渐坐实。
吴敬苍却忧心忡忡:“这般急着命大人往亭州去,却不知亭州那头到底是怎生情形?为何这样紧急,竟是连一刻都等不得了。就算是要大人到亭州上任,也不必如此着紧啊。”
所以,所为的,当然不只是封书海到亭州上任之事。
岳欣然不动声色:“既然是圣上的意思,要大人速往亭州,必然有陛下的道理,御笔朱批和中官是做不得假的,先生倒不必多虑。”
然后岳欣然顿了顿,才向封书海意味深长地道:“陛下亲自答复大人的回札,可见大人已在圣心之中,可喜可贺。”
闻言,封书海竟难得有些心绪浮动的激越,在岳欣然到来之前,不论是御笔朱批,还是中官亲至,背后的意味都只是他的揣测,岳欣然这样一番话,显然与自己的揣测不谋而合,加强了那个揣测的可能性,封书海怎么能不激动?
如果真是他们二人揣测的那般……书房中灯油之下,封书海却有种精神焕发之感,从当年陋巷中的小吏走到今日,道路何其漫长与曲折,多少读书人期盼之事,他终于盼到了。
很快,封书海平静下来,再一看岳欣然,却见她只是低头在看那御笔朱批,未曾出言打断自己方才的情绪,封书海便微微一笑,这样的事情,她既然已经猜到,他就便不必说破了,府中毕竟还栖着一位中官,有的话最好不要说得太明白。
只是,宫中之事,岳欣然也不可能预先闻知,她却风尘仆仆兼程而来,方才还提及献茶之事,封书海便不由关切问道:“小陆夫人,你这一次来,所为何事?”
岳欣然叹气:“封公将往亭州,本不该以此事再劳烦您。只是,人无打蛇意,蛇有咬人心,封公此番北上,也不可不防。”
然后,她低声将王登、王登家人、与杜豫让那个约定全盘托出:“……这番行事,除了杜豫让怕也没有别人了,先生在晋江下游,可有找到他的线索?”
吴敬苍不由有些泄气:“确实是没有找到他的尸身。似这般的人竟还能活下来,当真是老天爷不长眼!”
岳欣然点头道:“他是杜氏嫡子,可以动用的族人、门人不计其数,又是那样的心性,大人此番北上,亭州之地,如今势力繁杂,颇多纠葛,若是再似有他这般的人在背后兴风作浪,怕是后果难测,不可不防。”
封书海沉吟未语,却是看了岳欣然一眼:“你之前献茶的提议,是想借此威慑杜氏子?”
岳欣然承认得十分痛快:“不错,清茶难得,多半会被选入宫中。”
并不是岳欣然自夸,相比于煎茶之法,清茶的形色味都更符合宫廷追求雅致的品味。选入宫中,成为贡品,那益州的陆氏茶园就会是皇宫御用茶叶的指定供茶地,杜豫让想对陆府、或者是对封书海搞什么阴谋诡计,就必须掂量此事进入景耀帝视野的风险,他这个人再不计后果,但对于这种百分百、必定会招来景耀帝注目的事情,恐怕也会收敛一二。
当然,这一招不只是为了让杜豫让忌惮陆府、进而保全陆府不受杜豫让侵扰,岳欣然还有另一重打算,经过官学开办之事,清茶有意无意已经成为了益州文脉昌盛的象征,献茶之事,无论如何,能加重封书海在景耀帝心中的重量,比如,景耀帝每一次饮茶之时,会否都能想起,益州官学,封书海为他将一地优秀学子都纳入了官学之中的政绩?
这一点心思,足以让封书海政途更加通畅,便也达到了岳欣然的目的——毕竟,在她的设想中,封书海那封吏部回札的政治效应,还要再等一些时日。
就是岳欣然也没有想到,御笔朱批与中官会这样快地到来,可见景耀帝对于亭州之事的急切更在她原来的揣测之上,不必益州清茶的加持,封书海的政治前途也大有可为啊。如今封书海要往亭州,这茶献与不献,于封书海而言,倒在次要了。
吴敬苍看了封书海一眼,欲言又止。
封书海失笑:“先生有话不妨直说。”
吴敬苍想了想,还是坦诚地将自己的担忧一一道来:“这杜氏子阴魂不散,陆府上下不过妇孺,却在先前几番交手中深深开罪了他,再兼之那位……咳,阿孛都日与他的积怨,我怕他不会放过陆府。现下大人要往亭州就职,益州之地陛下又尚未指定新的州牧,这段时日,少了大人的震慑,我担心那杜氏子会借机向陆府发难,他那些手段确是防不胜防。”
岳欣然连忙摆手:“吴先生不必如此忧虑。”她认真道:“封大人往亭州,乃是忠君体国之事,本应分神在政事交割上,陆府一府之事,如何能劳动封公再费心神。”
然后,她笑了笑:“若是杜豫让敢来,有什么招数,我接着便是,还怕他不成。”
吴敬苍看着她,叹了口气,岳娘子确是能干,只她一个小娘子,无官无职,纵有再多聪慧,终究是不如那杜氏子能动用的力量多,先前几轮交手,吴敬苍看得分明,岳娘子多有仰赖封大人手头权力之处……罢了,在新州牧抵达前,益州必也是大人心腹在掌管,这段时日,自己帮着多照应一二,龙岭左右的治安巡查,更要抓紧着意。
看着吴敬苍这般如临大敌的模样,岳欣然心想,这可不成,因为这可能也是那杜豫让的阴谋之一。
她便开口劝慰吴敬苍道:“先生真不必如此忧虑,你想想,封公这些日子不是在收拾三江世族?少了这些爪牙,杜豫让想谋事也要费些功夫的,很不必怕他。”
要搞阴谋诡计,杜豫让总要有人手和银钱吧,是,他不差人和钱,可在益州他再大的过江龙也是人生地不熟,陆府毕竟已经耕耘三四载,还有封书海打下的好根基在,暂时是不必惧他的。这点信心岳欣然是有的。
更重要的是,岳欣然看得分明,封书海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很不应该为这种小事分神,尤其是中官还在州牧府中——和封书海要往亭州背后的那个猜测比,杜豫让可能的阴谋,确实是一件小事。
而且,以岳欣然对杜豫让的了解,他这样故弄玄虚地送了王登的家人回来,多半便是他的疑兵之计,想叫陆府上下紧张恐慌,乱乱阵脚,他会等到时机合适、陆府没有防备之时再来动手,这些喜欢玩弄阴谋诡计的家伙不就是喜欢看人挣扎,又喜欢趁人不备吗?
提议献茶也只是岳欣然不喜欢被动应对而已,可不喜欢,不代表她会怕了,如果杜豫让敢再来,她必然叫他后悔。
因此,岳欣然认真向封书海道:“大人既然要往亭州,献茶之事可以放一放。至于那杜豫让,不过毒蛇一条,如何能同封公亭州大事相提并论,不必再议。”
此时天色彻底暗下来,封书海唤了人来掌灯,风吹入室中,灯芯跃动,室内人影幢幢映在周遭书架上,蓦然间就有种一室生鬼蜮的森然之感,吴敬苍连忙挑亮灯芯,封书海却情不自禁抚住身前桌案,不令纸页翻动,岳欣然向案前看去,那里不知何时,摊开了一副北地的堪舆图。
刹那间,她也仿佛随之看到千里之外,那里白骨满道赤地千里、兵戈连天民不聊生,明白了封书海此时心中忧虑。
封书海见状,便微微一笑,顺势问道:“小陆夫人,我既然要往亭州,不知你可有教我?”
岳欣然连道不敢,可是,亭州之地,现下局势确实复杂。景耀帝的急切,何尝不是局势不好的反映。否则,堂堂帝王,为何要命近侍来亲请封书海往亭州?
岳欣然坐正了身姿,沉吟片刻,诚恳地道:“我未曾亲至北地,所思所见不过拾先人牙慧,以供封公参照罢了。”
封书海亦于案后肃容一礼,一指堪舆道:“小陆夫人,请。”
看着那广袤北域,前世今生,那些零散的观感穿插着老头子的生平、成国公府的书册,岳欣然收拢了思绪,才缓缓道:“以我之见,北狄如今局势胶着,其根源,既不在兵,亦不在将,而在战略。”
吴敬苍闻言,不由追问:“战略?”
岳欣然点头:“不错,战略。北狄这一场战事,起源于径关之失、亭州被侵,而后大魏应战。可是,从头到尾,纵观露布与朝中文书,朝堂诸公争执来争执去,却只是进攻还防守这样的战术问题,却没有人讨论战略。
北狄为何发起战争?北狄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今的北狄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大魏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相应地,大魏要在这样的情形下,面对这样的对手、这样的战争,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却始终没有看到清晰的认知与思考。思虑不明,则战术不清,一味应战,纵偶有反击,亦是难以成事。”
这样一番见解,就是朝堂之上亦难听到,封书海亦不由追问:“哦?那小陆夫人对如今这场战事的战略有何见解?”
岳欣然一抚堪舆上的魏、梁之地,边沉思边道:“我大魏自高祖、上皇逐北狄立国至今,已逾三十载,历三任帝王,皆宽徭薄赋养民生息,方才有今日大魏境内的太平。而亭州之境,未有烽烟已近二十载,北狄于草原蛰伏生蕃,便也已近二十载。”
岳欣然抛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判断:“于如今的北狄而言,我大魏可不只是什么南边的邻居,而是将他们赶下王座的世仇。故而,如今的北狄之战,与历朝历代北边的边患皆不相同,北狄的铁蹄南下,亦不只是为了图谋一时的财货,而是意欲争抢中原,夺回他们眼中,曾经属于他们的肥美‘牧场’!”
风摇烛动中,岳欣然的声音轻而果决:“故而,这一场战事,即使目下看起来不过只在亭州一地,乃是疥癣之患,可是,北狄南下之心不死,侵袭永远也不会停止。若只是北狄便也罢了,可我大魏周遭更有两个强敌虎视眈眈,若是与北狄战事连绵胶着,牵扯太多国力,被梁陈觑准了空子以致腹背夹击……那才是真正的祸患。”
景耀帝的忧虑,恐怕也在于此。
吴敬苍听得心内震荡:“……这当真是难以应付之局。可听闻朝中竟还有议和之声……”
封书海皱眉摇头:“我听闻昔年成国公尚在之时,二十载巡边不缀,莫不是也有此虑?否则以他彼时的尊位高望,又何须如此?”
岳欣然点头:“我在陆府中翻阅过成国公的手书,他也是这般断定,大魏立国之初,虽是驱逐了狄人,可双方连绵数场大战,皆是元气大伤,只看哪一方先恢复过来出手……一场大战必是免不了的,故而这些年,他一直不曾中止巡边。”
最后却是北狄先启边衅,归根到底,实在是在于大魏政权历经三帝,景耀帝年幼受禅让而登基,根基不稳,朝中成国公等一干勋贵与世族相互制衡,大魏政权没有大权在握的主政人,直到景耀帝近年亲政后,方才有所改观,但北狄已经取得先机,快一步动了手。
封书海低声一叹:“我大魏失却了成国公,乃是失一肱骨啊……”
岳欣然默然,确实,如果成国公尚在,如今北狄战事绝不至于如此,甚至,她在总结北狄许多记载之后,岳欣然隐约有种揣测,那一场亭州之失、径关之破,获利最大的便是北狄,成国公一死,非但让大魏在亭州战役上失去了主动,更打乱了大魏军事组织内部的力量平衡,就是安国公也花了近两载的力气,才勉强控制亭州一方,这背后,如若没有北狄的身影才是咄咄怪事。
吴敬苍道:“那依岳娘子之见,周遭强敌如林,北狄又不可能轻易退却,战事胶着既不可取,那我大魏又该如何作为?”
岳欣然闻言不由取笑道:“先生,我不过纸上谈兵,您这般一问,倒叫我没来由觉得压力山大。”三人皆是笑起来,吴敬苍也知道,他问的问题太大了,可他实是替封书海而问,然后岳欣然才再次开口道:“我姑且做一个分析,封公也权且一听。”
岳欣然向来实诚,北狄军国大事,她手中情报有限,说是“姑且”的分析,就是“姑且”的分析。
“吴先生所问之事……其实极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一场战事,可与历朝历代的北地战争做一个对比,纵观历朝,能与北方蛮族的强大政权对抗的,皆是一统华夏的大王朝,而今的天下,魏、梁、陈并治,我大魏以三分之一的地域去对抗北狄,可能还要同时对抗梁、陈,这便是最大的挑战。”
地盘少,相应的经济与人口便少,相当于以三分之一的力量去对抗一个铁了心要南下的北狄,还要防备梁陈的侵袭,所以岳欣然才说,十分艰难。
岳欣然却并没有因为这判断而有丝毫气馁之色:“只是,反过来亦看这三载战争,北狄亦未足够果决,才致战事胶着,足见其内亦有不同声音……我大魏亦全非斡旋的空间。”
换岳欣然来看,如果北狄要是力量统一、足够有魄力的话,这三年里,早已经大兵尽出,深入大魏腹地了。
封书海问道:“先前军中亦有主攻派提议,应先倾举国之兵北上踏平狄人王庭,彻底排除北患,小陆夫人以为如何?”
岳欣然:“以我来看,不如何。若是要依此计,在数年内平定北患,必要倾国之力才能办到。所谓倾国之力,就是要将大魏开国三十年来轻徭薄赋积累下来的所有家当全部投进去,加赋百姓、重兵屯戍北疆……平北之后,则国内必定哀鸿遍野民怨沸腾,届时陈或梁,不必费吹灰之力,便可踏平魏地。提此计者,实是短视之极!”
彻底消灭北狄当然是一个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的命题,可是看一看客观环境,如今的大魏,有这样的条件吗?前前朝那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为彻底扫平北患,在天下归一的前提下,倾五世之积累,内用经济,外用名将,亦花费了十数年,更在诸多因素积累下,最后拖累得国内民不聊生内乱频生,天下动荡不安,晚年不下不罪己诏以平天下之怨。
现在的大魏,有那位帝王的条件吗?
不讲客观规律,只讲主观愿望,都是在耍流氓,这种人,适合写话本,不适合混朝堂。
封书海道:“那小陆夫人计将安出?”
岳欣然笑道:“封公那谏表中不是已然道明了么,亭州应新设都护府,军政合一,尽量经略一地之力,内修政事,恢复亭州本地的生机,外联诸蛮,草原上对北狄蛮横而心怀怨愤之族并不少——以一地之力,联合所有可以联合的外部力量,如此方能力拒北狄,保持对峙之势。
至于大魏其余的赋税与兵士,应当蓄而不发,纵梁、陈有变,亦可应对;在此对峙的过程当中,北狄亦难免政事动荡,一旦其有势弱之兆,便应果断倾力踏平草原,配合北地之力,彻底扫除背后大患。”
然后她的神情流露出一种勃发的豪气:“封公,此局固然是极为难解之局,可反过来看,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大魏还能荡北狄……”闻言,封书海不由朝她看去,岳欣然微微一笑:“那征东平南,天下归一,亦指日可待啦。”
天下归一,那是大魏、大梁、大陈数代帝王的共同梦想。
望着封书海,岳欣然微微一笑:“故而,大魏一统天下须看亭州,亭州要拒北狄要看封公。”
在岳欣然看来,封书海能够以亭州一地之利,苟住北狄,不让对方做大做强,不让对方拖累大魏的全面发展,就是在为大魏的天下一统做最大的贡献。
这就是岳欣然为封书海想到的奏对之策。
一室灯光,阖屋寂然。
封书海与吴敬苍皆是听得久久未能回神,屋外忽然传来啪啪鼓掌之声,然后一个面色白皙、眉清目秀的中年人推门而入,他笑叹道:“好一个‘大魏一统天下须看亭州,亭州要拒北狄要看封公’!”
吴敬苍看到来人,不由吃了一惊,连忙随封书海起身见礼:“吕中官。”
岳欣然心中亦微微一惊,原来此人就是此番来请封书海的那一位天子近侍了?
大魏宫闱之内,宦官自然也有不同的品阶,但立国之初就有规定,这品级对内不对外,是以时人皆称为中官而不带品阶。
对方代表景耀帝亲至,岳欣然自然不能失礼,也跟着见了一礼,说来,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位宦官。对方看起来眉目平和,倒不似后世宣扬的那样张牙舞爪。
吕中宫客客气气回了礼后,对封书海一笑:“这位就是陆六夫人吧?果然不愧是岳太宰之女。”
岳欣然听到这个称呼不由微微一怔,老头子当初乃是罢官而去,可是,听到这位吕中官的称呼,竟似也一般恭敬,并不似世人那般称老头子为崖山先生。
封书海向吕中官点了点头,才长长吐了一口气:“以一地之力对抗北狄,小陆夫人给封某出的难题不小啊……”
此去亭州,不只关系到大魏对抗北狄的局势,更是关系到大魏一统天下的大局,封书海如何不觉得肩头沉重。
吕中官只哈哈一笑,封书海却向岳欣然点头道:“小陆夫人,你不若与我一同前往亭州吧。”
岳欣然一怔,吴敬苍也是吃了一惊。
在吴敬苍看来,这是陛下亲笔点了封大人往亭州上任,还有中官一同随行,封大人带上岳娘子,又并非亲眷,这可怎么解释?
封书海若有所指地道:“小陆夫人,你把益州清茶也一并带上。”
岳欣然不由吃惊道:“您的意思是——”
她权衡片刻,一看旁边笑吟吟的吕中官,还是摇头道:“多谢封公好意,此去亭州事关重大,不可因为陆府一家之事而横生枝节……”
封书海却笑道:“我可不是为陆府而有此提议。”然后他向吕中官拱手道:“如今中官可肯信我先前所言,益州筹谋,小陆夫人居功至伟,亭州此行,小陆夫人可为参赞。”
岳欣然听得分明,恐怕先前自己提及杜豫让报复之事,就已经让封书海生出想让自己到亭州去的心思,这不只是所谓参赞亭州之事,更是为了陆府争取更大的政治空间,在陆府如今明面上没有男丁的情况下,封书海稍带上她,已经是担上了莫大的干系,所以,他才会请这位吕中官来旁听自己方才那一番剖析——这样的恩情,真不知该如何报偿。
</div>
</div>
多半是来代皇帝来传信之人还在州牧府中。
吴敬苍低声道:“乃是陛下近身服侍的一位中官, 姓吕。”
岳欣然看了一眼封书海:“他可是要大人与他一道往亭州去?”
封书海点头:“正是。”
吴敬苍道:“按吕中官之意,却是要大人明日一早便与他一道上路,如此仓促,我还恐来不及知会岳娘子,还好你来得这般凑巧。”
这就更蹊跷了, 景耀帝近侍的中官, 出了宫禁, 便是代表皇帝的意志行事,再是卑贱的阉人,地位也是尊崇。这位吕中官,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赶到益州,必是抛却车马随从轻骑而至, 能做到这地步便已经足够惊奇了。
就算这位中官不是个作威作福的人, 不趁机在益州游山玩水、搜刮民脂民膏,可他这样远骑而至,定是十分辛苦劳累, 以中官之尊,却催促封书海催得这样急,不顾自己的辛苦第二天就要上路……真是十分古怪。
岳欣然不由仔细看了封书海对望一眼,封书海神情不变,但对于这次的御笔朱批和中官亲至,岳欣然心中的猜测渐渐坐实。
吴敬苍却忧心忡忡:“这般急着命大人往亭州去,却不知亭州那头到底是怎生情形?为何这样紧急,竟是连一刻都等不得了。就算是要大人到亭州上任,也不必如此着紧啊。”
所以,所为的,当然不只是封书海到亭州上任之事。
岳欣然不动声色:“既然是圣上的意思,要大人速往亭州,必然有陛下的道理,御笔朱批和中官是做不得假的,先生倒不必多虑。”
然后岳欣然顿了顿,才向封书海意味深长地道:“陛下亲自答复大人的回札,可见大人已在圣心之中,可喜可贺。”
闻言,封书海竟难得有些心绪浮动的激越,在岳欣然到来之前,不论是御笔朱批,还是中官亲至,背后的意味都只是他的揣测,岳欣然这样一番话,显然与自己的揣测不谋而合,加强了那个揣测的可能性,封书海怎么能不激动?
如果真是他们二人揣测的那般……书房中灯油之下,封书海却有种精神焕发之感,从当年陋巷中的小吏走到今日,道路何其漫长与曲折,多少读书人期盼之事,他终于盼到了。
很快,封书海平静下来,再一看岳欣然,却见她只是低头在看那御笔朱批,未曾出言打断自己方才的情绪,封书海便微微一笑,这样的事情,她既然已经猜到,他就便不必说破了,府中毕竟还栖着一位中官,有的话最好不要说得太明白。
只是,宫中之事,岳欣然也不可能预先闻知,她却风尘仆仆兼程而来,方才还提及献茶之事,封书海便不由关切问道:“小陆夫人,你这一次来,所为何事?”
岳欣然叹气:“封公将往亭州,本不该以此事再劳烦您。只是,人无打蛇意,蛇有咬人心,封公此番北上,也不可不防。”
然后,她低声将王登、王登家人、与杜豫让那个约定全盘托出:“……这番行事,除了杜豫让怕也没有别人了,先生在晋江下游,可有找到他的线索?”
吴敬苍不由有些泄气:“确实是没有找到他的尸身。似这般的人竟还能活下来,当真是老天爷不长眼!”
岳欣然点头道:“他是杜氏嫡子,可以动用的族人、门人不计其数,又是那样的心性,大人此番北上,亭州之地,如今势力繁杂,颇多纠葛,若是再似有他这般的人在背后兴风作浪,怕是后果难测,不可不防。”
封书海沉吟未语,却是看了岳欣然一眼:“你之前献茶的提议,是想借此威慑杜氏子?”
岳欣然承认得十分痛快:“不错,清茶难得,多半会被选入宫中。”
并不是岳欣然自夸,相比于煎茶之法,清茶的形色味都更符合宫廷追求雅致的品味。选入宫中,成为贡品,那益州的陆氏茶园就会是皇宫御用茶叶的指定供茶地,杜豫让想对陆府、或者是对封书海搞什么阴谋诡计,就必须掂量此事进入景耀帝视野的风险,他这个人再不计后果,但对于这种百分百、必定会招来景耀帝注目的事情,恐怕也会收敛一二。
当然,这一招不只是为了让杜豫让忌惮陆府、进而保全陆府不受杜豫让侵扰,岳欣然还有另一重打算,经过官学开办之事,清茶有意无意已经成为了益州文脉昌盛的象征,献茶之事,无论如何,能加重封书海在景耀帝心中的重量,比如,景耀帝每一次饮茶之时,会否都能想起,益州官学,封书海为他将一地优秀学子都纳入了官学之中的政绩?
这一点心思,足以让封书海政途更加通畅,便也达到了岳欣然的目的——毕竟,在她的设想中,封书海那封吏部回札的政治效应,还要再等一些时日。
就是岳欣然也没有想到,御笔朱批与中官会这样快地到来,可见景耀帝对于亭州之事的急切更在她原来的揣测之上,不必益州清茶的加持,封书海的政治前途也大有可为啊。如今封书海要往亭州,这茶献与不献,于封书海而言,倒在次要了。
吴敬苍看了封书海一眼,欲言又止。
封书海失笑:“先生有话不妨直说。”
吴敬苍想了想,还是坦诚地将自己的担忧一一道来:“这杜氏子阴魂不散,陆府上下不过妇孺,却在先前几番交手中深深开罪了他,再兼之那位……咳,阿孛都日与他的积怨,我怕他不会放过陆府。现下大人要往亭州就职,益州之地陛下又尚未指定新的州牧,这段时日,少了大人的震慑,我担心那杜氏子会借机向陆府发难,他那些手段确是防不胜防。”
岳欣然连忙摆手:“吴先生不必如此忧虑。”她认真道:“封大人往亭州,乃是忠君体国之事,本应分神在政事交割上,陆府一府之事,如何能劳动封公再费心神。”
然后,她笑了笑:“若是杜豫让敢来,有什么招数,我接着便是,还怕他不成。”
吴敬苍看着她,叹了口气,岳娘子确是能干,只她一个小娘子,无官无职,纵有再多聪慧,终究是不如那杜氏子能动用的力量多,先前几轮交手,吴敬苍看得分明,岳娘子多有仰赖封大人手头权力之处……罢了,在新州牧抵达前,益州必也是大人心腹在掌管,这段时日,自己帮着多照应一二,龙岭左右的治安巡查,更要抓紧着意。
看着吴敬苍这般如临大敌的模样,岳欣然心想,这可不成,因为这可能也是那杜豫让的阴谋之一。
她便开口劝慰吴敬苍道:“先生真不必如此忧虑,你想想,封公这些日子不是在收拾三江世族?少了这些爪牙,杜豫让想谋事也要费些功夫的,很不必怕他。”
要搞阴谋诡计,杜豫让总要有人手和银钱吧,是,他不差人和钱,可在益州他再大的过江龙也是人生地不熟,陆府毕竟已经耕耘三四载,还有封书海打下的好根基在,暂时是不必惧他的。这点信心岳欣然是有的。
更重要的是,岳欣然看得分明,封书海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很不应该为这种小事分神,尤其是中官还在州牧府中——和封书海要往亭州背后的那个猜测比,杜豫让可能的阴谋,确实是一件小事。
而且,以岳欣然对杜豫让的了解,他这样故弄玄虚地送了王登的家人回来,多半便是他的疑兵之计,想叫陆府上下紧张恐慌,乱乱阵脚,他会等到时机合适、陆府没有防备之时再来动手,这些喜欢玩弄阴谋诡计的家伙不就是喜欢看人挣扎,又喜欢趁人不备吗?
提议献茶也只是岳欣然不喜欢被动应对而已,可不喜欢,不代表她会怕了,如果杜豫让敢再来,她必然叫他后悔。
因此,岳欣然认真向封书海道:“大人既然要往亭州,献茶之事可以放一放。至于那杜豫让,不过毒蛇一条,如何能同封公亭州大事相提并论,不必再议。”
此时天色彻底暗下来,封书海唤了人来掌灯,风吹入室中,灯芯跃动,室内人影幢幢映在周遭书架上,蓦然间就有种一室生鬼蜮的森然之感,吴敬苍连忙挑亮灯芯,封书海却情不自禁抚住身前桌案,不令纸页翻动,岳欣然向案前看去,那里不知何时,摊开了一副北地的堪舆图。
刹那间,她也仿佛随之看到千里之外,那里白骨满道赤地千里、兵戈连天民不聊生,明白了封书海此时心中忧虑。
封书海见状,便微微一笑,顺势问道:“小陆夫人,我既然要往亭州,不知你可有教我?”
岳欣然连道不敢,可是,亭州之地,现下局势确实复杂。景耀帝的急切,何尝不是局势不好的反映。否则,堂堂帝王,为何要命近侍来亲请封书海往亭州?
岳欣然坐正了身姿,沉吟片刻,诚恳地道:“我未曾亲至北地,所思所见不过拾先人牙慧,以供封公参照罢了。”
封书海亦于案后肃容一礼,一指堪舆道:“小陆夫人,请。”
看着那广袤北域,前世今生,那些零散的观感穿插着老头子的生平、成国公府的书册,岳欣然收拢了思绪,才缓缓道:“以我之见,北狄如今局势胶着,其根源,既不在兵,亦不在将,而在战略。”
吴敬苍闻言,不由追问:“战略?”
岳欣然点头:“不错,战略。北狄这一场战事,起源于径关之失、亭州被侵,而后大魏应战。可是,从头到尾,纵观露布与朝中文书,朝堂诸公争执来争执去,却只是进攻还防守这样的战术问题,却没有人讨论战略。
北狄为何发起战争?北狄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今的北狄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大魏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相应地,大魏要在这样的情形下,面对这样的对手、这样的战争,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却始终没有看到清晰的认知与思考。思虑不明,则战术不清,一味应战,纵偶有反击,亦是难以成事。”
这样一番见解,就是朝堂之上亦难听到,封书海亦不由追问:“哦?那小陆夫人对如今这场战事的战略有何见解?”
岳欣然一抚堪舆上的魏、梁之地,边沉思边道:“我大魏自高祖、上皇逐北狄立国至今,已逾三十载,历三任帝王,皆宽徭薄赋养民生息,方才有今日大魏境内的太平。而亭州之境,未有烽烟已近二十载,北狄于草原蛰伏生蕃,便也已近二十载。”
岳欣然抛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判断:“于如今的北狄而言,我大魏可不只是什么南边的邻居,而是将他们赶下王座的世仇。故而,如今的北狄之战,与历朝历代北边的边患皆不相同,北狄的铁蹄南下,亦不只是为了图谋一时的财货,而是意欲争抢中原,夺回他们眼中,曾经属于他们的肥美‘牧场’!”
风摇烛动中,岳欣然的声音轻而果决:“故而,这一场战事,即使目下看起来不过只在亭州一地,乃是疥癣之患,可是,北狄南下之心不死,侵袭永远也不会停止。若只是北狄便也罢了,可我大魏周遭更有两个强敌虎视眈眈,若是与北狄战事连绵胶着,牵扯太多国力,被梁陈觑准了空子以致腹背夹击……那才是真正的祸患。”
景耀帝的忧虑,恐怕也在于此。
吴敬苍听得心内震荡:“……这当真是难以应付之局。可听闻朝中竟还有议和之声……”
封书海皱眉摇头:“我听闻昔年成国公尚在之时,二十载巡边不缀,莫不是也有此虑?否则以他彼时的尊位高望,又何须如此?”
岳欣然点头:“我在陆府中翻阅过成国公的手书,他也是这般断定,大魏立国之初,虽是驱逐了狄人,可双方连绵数场大战,皆是元气大伤,只看哪一方先恢复过来出手……一场大战必是免不了的,故而这些年,他一直不曾中止巡边。”
最后却是北狄先启边衅,归根到底,实在是在于大魏政权历经三帝,景耀帝年幼受禅让而登基,根基不稳,朝中成国公等一干勋贵与世族相互制衡,大魏政权没有大权在握的主政人,直到景耀帝近年亲政后,方才有所改观,但北狄已经取得先机,快一步动了手。
封书海低声一叹:“我大魏失却了成国公,乃是失一肱骨啊……”
岳欣然默然,确实,如果成国公尚在,如今北狄战事绝不至于如此,甚至,她在总结北狄许多记载之后,岳欣然隐约有种揣测,那一场亭州之失、径关之破,获利最大的便是北狄,成国公一死,非但让大魏在亭州战役上失去了主动,更打乱了大魏军事组织内部的力量平衡,就是安国公也花了近两载的力气,才勉强控制亭州一方,这背后,如若没有北狄的身影才是咄咄怪事。
吴敬苍道:“那依岳娘子之见,周遭强敌如林,北狄又不可能轻易退却,战事胶着既不可取,那我大魏又该如何作为?”
岳欣然闻言不由取笑道:“先生,我不过纸上谈兵,您这般一问,倒叫我没来由觉得压力山大。”三人皆是笑起来,吴敬苍也知道,他问的问题太大了,可他实是替封书海而问,然后岳欣然才再次开口道:“我姑且做一个分析,封公也权且一听。”
岳欣然向来实诚,北狄军国大事,她手中情报有限,说是“姑且”的分析,就是“姑且”的分析。
“吴先生所问之事……其实极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一场战事,可与历朝历代的北地战争做一个对比,纵观历朝,能与北方蛮族的强大政权对抗的,皆是一统华夏的大王朝,而今的天下,魏、梁、陈并治,我大魏以三分之一的地域去对抗北狄,可能还要同时对抗梁、陈,这便是最大的挑战。”
地盘少,相应的经济与人口便少,相当于以三分之一的力量去对抗一个铁了心要南下的北狄,还要防备梁陈的侵袭,所以岳欣然才说,十分艰难。
岳欣然却并没有因为这判断而有丝毫气馁之色:“只是,反过来亦看这三载战争,北狄亦未足够果决,才致战事胶着,足见其内亦有不同声音……我大魏亦全非斡旋的空间。”
换岳欣然来看,如果北狄要是力量统一、足够有魄力的话,这三年里,早已经大兵尽出,深入大魏腹地了。
封书海问道:“先前军中亦有主攻派提议,应先倾举国之兵北上踏平狄人王庭,彻底排除北患,小陆夫人以为如何?”
岳欣然:“以我来看,不如何。若是要依此计,在数年内平定北患,必要倾国之力才能办到。所谓倾国之力,就是要将大魏开国三十年来轻徭薄赋积累下来的所有家当全部投进去,加赋百姓、重兵屯戍北疆……平北之后,则国内必定哀鸿遍野民怨沸腾,届时陈或梁,不必费吹灰之力,便可踏平魏地。提此计者,实是短视之极!”
彻底消灭北狄当然是一个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的命题,可是看一看客观环境,如今的大魏,有这样的条件吗?前前朝那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为彻底扫平北患,在天下归一的前提下,倾五世之积累,内用经济,外用名将,亦花费了十数年,更在诸多因素积累下,最后拖累得国内民不聊生内乱频生,天下动荡不安,晚年不下不罪己诏以平天下之怨。
现在的大魏,有那位帝王的条件吗?
不讲客观规律,只讲主观愿望,都是在耍流氓,这种人,适合写话本,不适合混朝堂。
封书海道:“那小陆夫人计将安出?”
岳欣然笑道:“封公那谏表中不是已然道明了么,亭州应新设都护府,军政合一,尽量经略一地之力,内修政事,恢复亭州本地的生机,外联诸蛮,草原上对北狄蛮横而心怀怨愤之族并不少——以一地之力,联合所有可以联合的外部力量,如此方能力拒北狄,保持对峙之势。
至于大魏其余的赋税与兵士,应当蓄而不发,纵梁、陈有变,亦可应对;在此对峙的过程当中,北狄亦难免政事动荡,一旦其有势弱之兆,便应果断倾力踏平草原,配合北地之力,彻底扫除背后大患。”
然后她的神情流露出一种勃发的豪气:“封公,此局固然是极为难解之局,可反过来看,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大魏还能荡北狄……”闻言,封书海不由朝她看去,岳欣然微微一笑:“那征东平南,天下归一,亦指日可待啦。”
天下归一,那是大魏、大梁、大陈数代帝王的共同梦想。
望着封书海,岳欣然微微一笑:“故而,大魏一统天下须看亭州,亭州要拒北狄要看封公。”
在岳欣然看来,封书海能够以亭州一地之利,苟住北狄,不让对方做大做强,不让对方拖累大魏的全面发展,就是在为大魏的天下一统做最大的贡献。
这就是岳欣然为封书海想到的奏对之策。
一室灯光,阖屋寂然。
封书海与吴敬苍皆是听得久久未能回神,屋外忽然传来啪啪鼓掌之声,然后一个面色白皙、眉清目秀的中年人推门而入,他笑叹道:“好一个‘大魏一统天下须看亭州,亭州要拒北狄要看封公’!”
吴敬苍看到来人,不由吃了一惊,连忙随封书海起身见礼:“吕中官。”
岳欣然心中亦微微一惊,原来此人就是此番来请封书海的那一位天子近侍了?
大魏宫闱之内,宦官自然也有不同的品阶,但立国之初就有规定,这品级对内不对外,是以时人皆称为中官而不带品阶。
对方代表景耀帝亲至,岳欣然自然不能失礼,也跟着见了一礼,说来,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位宦官。对方看起来眉目平和,倒不似后世宣扬的那样张牙舞爪。
吕中宫客客气气回了礼后,对封书海一笑:“这位就是陆六夫人吧?果然不愧是岳太宰之女。”
岳欣然听到这个称呼不由微微一怔,老头子当初乃是罢官而去,可是,听到这位吕中官的称呼,竟似也一般恭敬,并不似世人那般称老头子为崖山先生。
封书海向吕中官点了点头,才长长吐了一口气:“以一地之力对抗北狄,小陆夫人给封某出的难题不小啊……”
此去亭州,不只关系到大魏对抗北狄的局势,更是关系到大魏一统天下的大局,封书海如何不觉得肩头沉重。
吕中官只哈哈一笑,封书海却向岳欣然点头道:“小陆夫人,你不若与我一同前往亭州吧。”
岳欣然一怔,吴敬苍也是吃了一惊。
在吴敬苍看来,这是陛下亲笔点了封大人往亭州上任,还有中官一同随行,封大人带上岳娘子,又并非亲眷,这可怎么解释?
封书海若有所指地道:“小陆夫人,你把益州清茶也一并带上。”
岳欣然不由吃惊道:“您的意思是——”
她权衡片刻,一看旁边笑吟吟的吕中官,还是摇头道:“多谢封公好意,此去亭州事关重大,不可因为陆府一家之事而横生枝节……”
封书海却笑道:“我可不是为陆府而有此提议。”然后他向吕中官拱手道:“如今中官可肯信我先前所言,益州筹谋,小陆夫人居功至伟,亭州此行,小陆夫人可为参赞。”
岳欣然听得分明,恐怕先前自己提及杜豫让报复之事,就已经让封书海生出想让自己到亭州去的心思,这不只是所谓参赞亭州之事,更是为了陆府争取更大的政治空间,在陆府如今明面上没有男丁的情况下,封书海稍带上她,已经是担上了莫大的干系,所以,他才会请这位吕中官来旁听自己方才那一番剖析——这样的恩情,真不知该如何报偿。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