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见他们相处和谐愉快,小石头已经主动过去给陈东方帮忙了,她也就不在厂里多留,骑车离开。
她在裁缝铺子里做的两条床单做好了,去拿了回家,一条铺在西厢房的床上。一条则放进东厢房的床头——小舅舅就一条床单,多一条也好换洗。
第三百七十一章
在东西厢房里转了一下,小秋发现,小舅舅和廖辰都是爱读书的人,他们房间里却只有床和书桌衣橱,还差一个书橱……哪怕没有书橱,能给他们准备一个书架也行,也方便他们放书。
不像现在,小舅舅的书桌上排着一溜儿书,床头上也堆着一摞。
动了这个心思,小秋晚上就与吴戈秦戎商量好,转天中午,趁着上课的空档,再去一趟旧货市场。淘换两张书橱(书架)去。
吴戈就道:“我们去也不懂木料如何,倒不如跟陈大哥说一声,让他抽空去一趟,他会木匠的,对木料做工都比较清楚。”
这个建议挺不错,小秋却还想着去看看别的,于是就道:“旧货市场挺大的,那么多东西,一样一样看过去,太费功夫。他们这会儿正憋着劲儿挣提成呢,倒不好耽误他们太多功夫。倒不如我先去看过,差不多看好了,再让他去掌掌眼就好了。”
吴戈了解那三个的兴奋劲儿,自然知道小秋说的在理,也就没再多说,只答应着:“那明天就索性别在家里吃了,咱们就去那边找个小饭馆吃饭,吃完饭就过去逛,也便宜些。”
说着话,宋秀程和郑秋实先后回来了。
见到郑秋实,小秋很欢喜,替师傅打水洗漱,又问道:“师傅,你忙完了?”若是郑秋实忙完了,她是不是又要去医院了?
郑秋实擦把脸,吐出一口气来,道:“你个小丫头转什么心思呐?”
小秋连忙笑道:“我就是心疼师傅您天天这么累,若是忙完了,后边我尽心做点儿好吃的,也好给您补一补。”
“你个鬼丫头!”郑秋实笑骂一句,也不点破小徒弟的那点小心思,只道,“是能喘口气了,可还是没多少时间去医院……这样,你也快开学了,安心把功课准备准备,等上了学之后,再说去医院的事儿吧。”
小秋的基础打的扎实,郑秋实倒不担心小徒弟的医术进展,他也知道,小秋这个年龄,学业重要,先上好学,最少考个大学,以后才有更好的发展。
因为,他已经听说,将来就是凭工资等级都要看文凭了,不是大学生的话,在这方面会很吃亏的。
小秋暗暗松了口气,也不敢表现的太过,只欢喜地去收拾饭菜,招呼老少几个吃饭。
转眼到了第二天,吴戈秦戎临近晌午才过来。
小秋正好给小石头和小梅讲完第二节课,于是就将出好的题交给两个孩子,让他们回家去做。
打发了两个孩子,吴戈就催促小秋出门,还提醒小秋不要骑她的新自行车,因为旧货市场那边人员复杂,新车子容易被盗。
想一想这话也在理,小秋也就没坚持,略收拾了一下,就跟着两个人一起出了门。
很自然地,一出门小秋就去坐吴戈的车子,秦戎却笑着道:“戈子一早就拉肚子,这会儿腿上没劲儿,还是我带着你吧。”
小秋这才恍然,难怪刚刚见到吴戈觉得他的脸色不太对呢,原来是病了。
她连忙问:“怎么回事?可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大概猜到了自己拉肚子的原因,吴戈心里憋火,却不好对小秋说什么,只摇摇头,就跨上车子示意:“快上来吧!就你瘦的一阵风都能吹倒……”
听他这么说,小秋也就放了心,还有心情笑话她,想来也没大碍。
哼了一声,小秋转身上了秦戎的车子:“你有劲儿,有劲儿我也不坐你的车子!”
吴戈回头扫了秦戎一眼,没再说什么,骑上车子率先出发了。
前一趟小秋跟着秦戎来买旧家具的时候,天色晚了,又不熟悉,她都没能好好逛逛,比较隐秘的‘工艺品商店’也没能进去逛。这一趟到了旧货市场,小秋已经算是熟门熟路了,为了避人耳目,她与吴戈秦戎商量,兵分三路分别去不同的旧货店寻找,然后,她直接撇开摆在外头的旧家具旧日用品,一头扎进最里边的‘工艺品商店’。
所谓工艺品商店,其实就是古董商店,平常百姓不允许买卖的,只有一定级别的人才允许到这里来购买‘工艺品’,以满足研究或者其他工作需要。
秦戎吴戈显然与这边的人挺熟的,有他们介绍,小秋得以顺利进入这个相对隐蔽神秘的所在。
外头被许多旧物遮蔽了,房间的光线很暗,大白天的进门就要开灯。灯光昏黄,一眼看过去,就见一只只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件儿,书画瓷器杂项儿,琳琅满目,纷繁杂陈。
小秋的眼睛差点儿不够使了,一头扎进去,一件一件仔细看过去,很快就全心投入进去,把外头的事都抛到一边了。
七十年代末,国民还基本没有收藏的概念,旧货市场里随意丢着堆着的,很可能就是檀香木的家什儿宋时的孤本,捡漏儿的机会比后世多得太多,而且,远没有后世赝品复制品泛滥的乱象。
小秋一扎进去,几乎是走不动步了,她一边细心地搜寻查看,一边暗暗后悔,早知道不去收鸡蛋了,在这里淘着一件东西,说不定就够倒腾一年鸡蛋的了。
一会儿,又想,这里的东西淘回去,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来,没法变现,她买房子的计划就遥遥无期……唉,鸡蛋还是得倒腾下去呀!
古董古玩这东西,自古就不乏仿品赝品,许多高仿品,因为工艺精湛,流传的时日久了,同样成为古董的也不是没有。
小秋自知自己对这些东西知之甚少,也没存着淘什么绝世之物的想头,只想着趁这会儿东西便宜,捡着合心意的东西买下来存着,往小里说就当投资,往大里说,也能少让一些好东西外流。
即使她这个外行人也知道,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借着回乡探亲、回国投资的名头,没少往外倒腾好东西,致使多少国宝以极低廉的价格卖到境外。
第三百七十二章
索性,她进京的时间点比较靠前,开放伊始,国民的收藏意识没有觉醒,国外那些所谓的爱国人士爱国商人也没大批地涌进来,她还有机会学习中淘澄宝贝,也能在淘澄宝贝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
大中午头儿,外头的旧货摊子没人光顾,看摊子的五十多岁的老头儿也进了铺子,眼看着小秋一件件捧起来,小心翼翼地端详,琢磨,就觉得有些意思,这些年,可没几个琢磨这些物件儿的人了,更别是一个娇俏俏水灵灵的小姑娘,别说过来细细地琢磨这些个,就是旧货市场上也难得见着一个了。有那功夫,小姑娘们谁不愿意去王府井逛逛去,有背景的还可以去友谊商店,即便条件差些的,也愿意去公园逛逛去,谁会想着他们这些‘卖破烂’的地儿走动啊。
索性闲着无事,这位就开口跟小秋闲聊几句:“小丫头,可看出点儿什么来了?”
小秋歪着头看过来,笑眯眯道:“不瞒伯伯说,我是擀饼杖吹火‘一窍不通’啊!可我就是喜欢这些东西,就愿意看这些老物件儿,觉得有一股子新东西没有的……劲儿!”
“哈哈,真是难得,你个小丫头居然会喜欢这些个。”老头儿被逗得哈哈大笑了一回,然后擦着眼角笑出来的泪水,道,“你这句话说得倒是对呀,老物件儿存世多年,历经朝代更迭、实施沧桑,自然比新物件儿多出一份底蕴来,呵呵,也就是你说的‘劲儿’!”同时心里感叹,只是多少历经磨难战火流传下来的好物件儿,都被之前那场浩劫毁了去,心痛了!
小秋见这位态度和蔼,说话间,也是懂得这些东西的,她就有意跟他多聊几句,不指望人家悉心教授,能学一点就算一点吧。
也不知是不是小秋就比较有老人缘,这位姓冯的伯伯也挺健谈,带着小秋把铺子里几样比较出彩的物件儿讲了一遍,前清的粉彩大盘,明代的铜香炉,还有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唐朝时候的彩陶俑……
小秋认真听着,也随着他的介绍讲解,一件一件仔细地看过去,只觉得自己受益匪浅——突然,她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只大青花碗。碗口已经豁了,碗底子上扔着一块瓷片子,将那瓷片往豁口上一合,却仍旧缺着些。
冯伯伯见她的动作,叹息道:“这碗是开门的好东西,最少也得是清初的物件儿,可惜,碗口破损严重,难以补全了。另外,我也不瞒你,你翻过碗底来看。”
她在裁缝铺子里做的两条床单做好了,去拿了回家,一条铺在西厢房的床上。一条则放进东厢房的床头——小舅舅就一条床单,多一条也好换洗。
第三百七十一章
在东西厢房里转了一下,小秋发现,小舅舅和廖辰都是爱读书的人,他们房间里却只有床和书桌衣橱,还差一个书橱……哪怕没有书橱,能给他们准备一个书架也行,也方便他们放书。
不像现在,小舅舅的书桌上排着一溜儿书,床头上也堆着一摞。
动了这个心思,小秋晚上就与吴戈秦戎商量好,转天中午,趁着上课的空档,再去一趟旧货市场。淘换两张书橱(书架)去。
吴戈就道:“我们去也不懂木料如何,倒不如跟陈大哥说一声,让他抽空去一趟,他会木匠的,对木料做工都比较清楚。”
这个建议挺不错,小秋却还想着去看看别的,于是就道:“旧货市场挺大的,那么多东西,一样一样看过去,太费功夫。他们这会儿正憋着劲儿挣提成呢,倒不好耽误他们太多功夫。倒不如我先去看过,差不多看好了,再让他去掌掌眼就好了。”
吴戈了解那三个的兴奋劲儿,自然知道小秋说的在理,也就没再多说,只答应着:“那明天就索性别在家里吃了,咱们就去那边找个小饭馆吃饭,吃完饭就过去逛,也便宜些。”
说着话,宋秀程和郑秋实先后回来了。
见到郑秋实,小秋很欢喜,替师傅打水洗漱,又问道:“师傅,你忙完了?”若是郑秋实忙完了,她是不是又要去医院了?
郑秋实擦把脸,吐出一口气来,道:“你个小丫头转什么心思呐?”
小秋连忙笑道:“我就是心疼师傅您天天这么累,若是忙完了,后边我尽心做点儿好吃的,也好给您补一补。”
“你个鬼丫头!”郑秋实笑骂一句,也不点破小徒弟的那点小心思,只道,“是能喘口气了,可还是没多少时间去医院……这样,你也快开学了,安心把功课准备准备,等上了学之后,再说去医院的事儿吧。”
小秋的基础打的扎实,郑秋实倒不担心小徒弟的医术进展,他也知道,小秋这个年龄,学业重要,先上好学,最少考个大学,以后才有更好的发展。
因为,他已经听说,将来就是凭工资等级都要看文凭了,不是大学生的话,在这方面会很吃亏的。
小秋暗暗松了口气,也不敢表现的太过,只欢喜地去收拾饭菜,招呼老少几个吃饭。
转眼到了第二天,吴戈秦戎临近晌午才过来。
小秋正好给小石头和小梅讲完第二节课,于是就将出好的题交给两个孩子,让他们回家去做。
打发了两个孩子,吴戈就催促小秋出门,还提醒小秋不要骑她的新自行车,因为旧货市场那边人员复杂,新车子容易被盗。
想一想这话也在理,小秋也就没坚持,略收拾了一下,就跟着两个人一起出了门。
很自然地,一出门小秋就去坐吴戈的车子,秦戎却笑着道:“戈子一早就拉肚子,这会儿腿上没劲儿,还是我带着你吧。”
小秋这才恍然,难怪刚刚见到吴戈觉得他的脸色不太对呢,原来是病了。
她连忙问:“怎么回事?可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大概猜到了自己拉肚子的原因,吴戈心里憋火,却不好对小秋说什么,只摇摇头,就跨上车子示意:“快上来吧!就你瘦的一阵风都能吹倒……”
听他这么说,小秋也就放了心,还有心情笑话她,想来也没大碍。
哼了一声,小秋转身上了秦戎的车子:“你有劲儿,有劲儿我也不坐你的车子!”
吴戈回头扫了秦戎一眼,没再说什么,骑上车子率先出发了。
前一趟小秋跟着秦戎来买旧家具的时候,天色晚了,又不熟悉,她都没能好好逛逛,比较隐秘的‘工艺品商店’也没能进去逛。这一趟到了旧货市场,小秋已经算是熟门熟路了,为了避人耳目,她与吴戈秦戎商量,兵分三路分别去不同的旧货店寻找,然后,她直接撇开摆在外头的旧家具旧日用品,一头扎进最里边的‘工艺品商店’。
所谓工艺品商店,其实就是古董商店,平常百姓不允许买卖的,只有一定级别的人才允许到这里来购买‘工艺品’,以满足研究或者其他工作需要。
秦戎吴戈显然与这边的人挺熟的,有他们介绍,小秋得以顺利进入这个相对隐蔽神秘的所在。
外头被许多旧物遮蔽了,房间的光线很暗,大白天的进门就要开灯。灯光昏黄,一眼看过去,就见一只只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件儿,书画瓷器杂项儿,琳琅满目,纷繁杂陈。
小秋的眼睛差点儿不够使了,一头扎进去,一件一件仔细看过去,很快就全心投入进去,把外头的事都抛到一边了。
七十年代末,国民还基本没有收藏的概念,旧货市场里随意丢着堆着的,很可能就是檀香木的家什儿宋时的孤本,捡漏儿的机会比后世多得太多,而且,远没有后世赝品复制品泛滥的乱象。
小秋一扎进去,几乎是走不动步了,她一边细心地搜寻查看,一边暗暗后悔,早知道不去收鸡蛋了,在这里淘着一件东西,说不定就够倒腾一年鸡蛋的了。
一会儿,又想,这里的东西淘回去,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来,没法变现,她买房子的计划就遥遥无期……唉,鸡蛋还是得倒腾下去呀!
古董古玩这东西,自古就不乏仿品赝品,许多高仿品,因为工艺精湛,流传的时日久了,同样成为古董的也不是没有。
小秋自知自己对这些东西知之甚少,也没存着淘什么绝世之物的想头,只想着趁这会儿东西便宜,捡着合心意的东西买下来存着,往小里说就当投资,往大里说,也能少让一些好东西外流。
即使她这个外行人也知道,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借着回乡探亲、回国投资的名头,没少往外倒腾好东西,致使多少国宝以极低廉的价格卖到境外。
第三百七十二章
索性,她进京的时间点比较靠前,开放伊始,国民的收藏意识没有觉醒,国外那些所谓的爱国人士爱国商人也没大批地涌进来,她还有机会学习中淘澄宝贝,也能在淘澄宝贝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
大中午头儿,外头的旧货摊子没人光顾,看摊子的五十多岁的老头儿也进了铺子,眼看着小秋一件件捧起来,小心翼翼地端详,琢磨,就觉得有些意思,这些年,可没几个琢磨这些物件儿的人了,更别是一个娇俏俏水灵灵的小姑娘,别说过来细细地琢磨这些个,就是旧货市场上也难得见着一个了。有那功夫,小姑娘们谁不愿意去王府井逛逛去,有背景的还可以去友谊商店,即便条件差些的,也愿意去公园逛逛去,谁会想着他们这些‘卖破烂’的地儿走动啊。
索性闲着无事,这位就开口跟小秋闲聊几句:“小丫头,可看出点儿什么来了?”
小秋歪着头看过来,笑眯眯道:“不瞒伯伯说,我是擀饼杖吹火‘一窍不通’啊!可我就是喜欢这些东西,就愿意看这些老物件儿,觉得有一股子新东西没有的……劲儿!”
“哈哈,真是难得,你个小丫头居然会喜欢这些个。”老头儿被逗得哈哈大笑了一回,然后擦着眼角笑出来的泪水,道,“你这句话说得倒是对呀,老物件儿存世多年,历经朝代更迭、实施沧桑,自然比新物件儿多出一份底蕴来,呵呵,也就是你说的‘劲儿’!”同时心里感叹,只是多少历经磨难战火流传下来的好物件儿,都被之前那场浩劫毁了去,心痛了!
小秋见这位态度和蔼,说话间,也是懂得这些东西的,她就有意跟他多聊几句,不指望人家悉心教授,能学一点就算一点吧。
也不知是不是小秋就比较有老人缘,这位姓冯的伯伯也挺健谈,带着小秋把铺子里几样比较出彩的物件儿讲了一遍,前清的粉彩大盘,明代的铜香炉,还有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唐朝时候的彩陶俑……
小秋认真听着,也随着他的介绍讲解,一件一件仔细地看过去,只觉得自己受益匪浅——突然,她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只大青花碗。碗口已经豁了,碗底子上扔着一块瓷片子,将那瓷片往豁口上一合,却仍旧缺着些。
冯伯伯见她的动作,叹息道:“这碗是开门的好东西,最少也得是清初的物件儿,可惜,碗口破损严重,难以补全了。另外,我也不瞒你,你翻过碗底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