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在心里合算了一下,给油厂的厂长报了个数。又连忙补充,说只是个大概产量,至于能收购多少,送过来多少,还得看具体操作。
别的不说,收购花生的本钱就大了,可不是收鸡蛋收鸡几百几千块就够的。往少了算,也得几万块才能转的开。
他说的比较保守,没有大包大揽,这个表现,反而让那位厂长对他的信任度增加了不少。这个人看着有些冒失,却不是吹牛漫天飞的那种人,收购花生的事或者可以交给他一试。
说了一回花生,那厂长又问起了大豆,说他们厂子也有豆油生产车间,豆子同样供应不足,基本是闲置状态。
王利民就说,他们那里也种豆子啊,北边和东边大片的荒地里种的都是豆子,因为豆子好养活啊,不咋用人管就长……真说起来,豆子比花生的产量可多多了。
两个人竟然聊得很投机,一聊就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这位陈玉生厂长与王利民交换了联系方式,并主动提出,只要王利民那边真的收到大量花生或者大豆,只需要负责运送到北镇就好,那边有一条货运火车线,可以直达省城,车皮由他们厂子里联系铁路解决。
要说王利民对收购花生大豆最大的担心可就是运输了,大批量的货物运输,指着他们村的骡车和拖拉机可不行,县里就一个运输队,一共四五辆货车,国营单位的活儿还忙不过来,他一个小农民根本排不上号……这要是只送到北镇,不过百十里路,用骡车、毛驴车、甚至牛车,就是人背肩扛,他也有信心把货送到!
公社的中学仍旧有夏收假和秋收假,故而,寒假和暑假也就相应的压缩了。过完十五,十七就开学,小秋在省城学习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十多天。
王利民是初七初八初九跑了三天厂子,与油厂达成初步协议后,再看时间,已经初十了,小秋要回家也没几天了,他索性就也不着急回去了,跑到省城周边的郊县转了一圈,愣是让他又找着一样好东西,那就是章 县特产大葱。
说起这个大葱来,与南方的小香葱差别巨大,比一般的北方大葱也高大得多。葱白那一段最高可达两米,加上葱叶的话,总长度甚至可达三米!而且,这大葱最大的优点就是水分足,脆、甜、不辣,做菜、生吃都是极好的。
年后不是收大葱的季节,储存了一个冬天的大葱,叶子早已经干枯,葱白表皮部分也干了,但那样一捆捆的,看上去仍旧很让人心喜。
赶巧了,有一个大队储存了不少大葱,准备年后拿出来卖个高价。恰好让王利民赶上,他问了问价格,才五分钱一斤,立刻就开口包圆了。
这边放下两百块钱押金,王利民就急火火地赶回了市区,然后直奔几个比较大的卖包子的饭店——这些地方一天卖几百上千个大葱猪肉馅儿包子,用葱量非常大。
王利民如今也算练出来了,胆量和口才都不错,跑了半天,就联络了几家饭店,通过其中一个饭店,还联系上了一辆解放汽车。
等他再回到郑秋实的宿舍,已经是两天后,不但做成了几车大葱的生意,还外加好几车大白菜……最让小秋惊讶的是,王利民居然还用背篓背了五只小猪仔回来,一个个肉滚滚黑乎乎的,哼哼唧唧叫个不停。
“爹,你咋跑这里来卖猪仔儿啊?咱们那里不也有吗?”小秋忍不住问。
王利民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指着篓子里的小黑猪给小秋看:“你看这猪崽儿与咱们那里的可不一样,这脸长、额宽,骨架大,这可是有名的里岔黑猪,好喂、长膘,还不容易生病呢!”
小秋上一世隐约也听说过这个猪品种,貌似后来还成立了专门的品种延续繁育基地……
“爹,你咋认得这是里岔黑猪的?”
王利民嘿嘿一笑,略略压低了声音道:“我这是从农学院里买出来的,还能有错?”
农学院里还养猪?小秋下意识地想到这么一个问题,然后才想起来惊讶:“爹,你这几天不着家去哪里了,咋连农学院都混得这么熟了?”
王利民笑的一脸得意,却没有多说,只道:“你爹我已经把省城内外逛了个遍啦,连郊区差不多都走过来了。”
“咦!”小秋真是惊讶了,上一辈子一直郁郁,四十几岁就因病早逝的老爹,居然有这么出色的联络能力啊?若是,上一辈子娘和弟弟都好好地,爹是不是也会像如今这样,勇气满满,意气风发呢?
正月十四,王利民终于带着小秋一起坐上了回程的火车。
在火车上,王利民才与小秋道出了自己的一些打算:“秋啊,爹最多再养两年鸡,就准备不再干了!”
“哦?”小秋略感意外,但并不惊讶,只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看到女儿并没有大惊失色,更没有惊慌失措,王利民很是欣慰,笑着道:“爹想了,养鸡那活儿太累不说,风险还大……我盘算了,那个鸡场交给你大哥成海去干,有你大伯和大伯娘帮衬着,不是干不来。我不养鸡,但收鸡蛋收鸡的买卖还要干着,我也能替出手来,多联系联系其他买卖……”
小秋静静听着,听王利民说联络到了新买卖,顾不上养鸡场时,就指着被顺利放上火车的小猪仔道:“那爹还买它们回去?”
王利民却道:“这不是给咱一家人买的,咱家最多留两头,剩下的不管谁家分一分,不行就放在大队里养着……有这五头,就不愁以后留种儿,这种猪好喂,长肉快,不管谁家养,都行!”
原来,老爹大老远买猪崽儿背回去,竟不是为了自家?小秋这会儿才发现,老爹脑子灵活、不乏小小的狡猾,但本质上还是那个恋乡恋土的淳朴农民。
第二百一十五章
小秋之前还想着适时地提醒引导老爹放弃养鸡,转向专业的贸易,或者深加工,没想到,老爹的能力这么强,竟大大刷新了她对自家亲爹的认知!到了这时,小秋终于开心地意识到,老爹以后做买卖完全能够独自面对,而不需要她在旁边指手画脚了。
“爹,我支持你!你一定能干好,加油!”
女儿这么直白的表扬和鼓励,让王利民又欢喜又有点儿不好意思,他只会憨憨地笑着,道:“放心吧,我一定要让你娘和你们几个都过上好日子!”
正月十五入夜时分,小秋跟着老爹王利民才到了公社。天色太晚,爷俩儿赶路太累,索性先去了小秋姥姥家。
一进门,不等第二句话,小秋就急着问来开门的小舅宋秀程:“舅舅,你和小姨的通知书来了吗?”
宋秀程的眉梢高高地挑起来,一脸忍俊不禁道:“你对你小舅和小姨就这么有信心啊?”
“那是!”小秋很是骄傲地一挺胸膛,笑着道,“小舅一定能考进顶尖的学府,小姨考得一定也是很满意的好大学!”
宋秀程看向王利民,两个人相视而笑。小秋着急地扯着宋秀程晃:“小舅,快说啊,究竟是哪个大学啊?清大还是京大?”
“啊,你个丫头……”宋秀程惊讶了一下,到底拗不过小秋,笑着摇摇头:“还真是性子急!初六体检,前天又刚刚交了政审材料……哪里就这么快了!”
“啊?还要政审?”小秋愣住。
她努力回忆上一世的情况,然后意识到自己还是不自觉地带入了后来考大学的程序。其实,八十年代初,甚至到了八十年代中,升学、提干、当兵之类的,还会有政治审查这一项,只不过,越到后来,越宽松罢了。何况现在刚刚78年,打倒四人小团伙才一年时间,十几年动乱的遗毒,哪里那么容易就完全消除干净啊!
就如廖辰,不也是因为所谓的政治身份被挡在了高考之外么?那么,姥爷姥姥所谓的问题,不会影响到小舅小姨的升学吧?
想到此处,小秋不免生出几分忧心来,只不过,看看与王利民说笑如常的小舅宋秀程,她又将忧心压下去,小舅舅如此放松,想必没有问题吧?!
看见小秋和王利民回来,宋胜书和钟玉琴自然欢喜无限。
小秋在省城时间本来就短,几乎从睁开眼到上床睡觉,都被郑秋实带在身边,随时教导,也随时考较,根本无暇想旁的。还是正月十四那天要走了,他们的火车票是晌午的,小秋见缝插针地去了一趟省城的百货公司,又飞奔着去了一趟新华书店。
她想着小舅和小姨要去上大学,拉着王利民买了两只人造革大旅行袋,灰绿色的,一侧印着上海街景,并有上海两个字。
看到这种灰突突的袋子,小秋很有些感叹,更多的是怀念漂亮的各式万向轮旅行箱啊。但没奈何,这个年代根本没处买那东西。
小秋的意见,去服装柜台给小舅小姨一人买了一件外套,小姨的是蓝绿格子毛呢翻领小大衣,小舅的则是最简单的炭灰色人字纹毛呢外套。
至于其他的,什么手表啊之类的,百货公司里倒是有,可她们爷俩没票也白搭呀!只能看看罢了。
别的不说,收购花生的本钱就大了,可不是收鸡蛋收鸡几百几千块就够的。往少了算,也得几万块才能转的开。
他说的比较保守,没有大包大揽,这个表现,反而让那位厂长对他的信任度增加了不少。这个人看着有些冒失,却不是吹牛漫天飞的那种人,收购花生的事或者可以交给他一试。
说了一回花生,那厂长又问起了大豆,说他们厂子也有豆油生产车间,豆子同样供应不足,基本是闲置状态。
王利民就说,他们那里也种豆子啊,北边和东边大片的荒地里种的都是豆子,因为豆子好养活啊,不咋用人管就长……真说起来,豆子比花生的产量可多多了。
两个人竟然聊得很投机,一聊就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这位陈玉生厂长与王利民交换了联系方式,并主动提出,只要王利民那边真的收到大量花生或者大豆,只需要负责运送到北镇就好,那边有一条货运火车线,可以直达省城,车皮由他们厂子里联系铁路解决。
要说王利民对收购花生大豆最大的担心可就是运输了,大批量的货物运输,指着他们村的骡车和拖拉机可不行,县里就一个运输队,一共四五辆货车,国营单位的活儿还忙不过来,他一个小农民根本排不上号……这要是只送到北镇,不过百十里路,用骡车、毛驴车、甚至牛车,就是人背肩扛,他也有信心把货送到!
公社的中学仍旧有夏收假和秋收假,故而,寒假和暑假也就相应的压缩了。过完十五,十七就开学,小秋在省城学习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十多天。
王利民是初七初八初九跑了三天厂子,与油厂达成初步协议后,再看时间,已经初十了,小秋要回家也没几天了,他索性就也不着急回去了,跑到省城周边的郊县转了一圈,愣是让他又找着一样好东西,那就是章 县特产大葱。
说起这个大葱来,与南方的小香葱差别巨大,比一般的北方大葱也高大得多。葱白那一段最高可达两米,加上葱叶的话,总长度甚至可达三米!而且,这大葱最大的优点就是水分足,脆、甜、不辣,做菜、生吃都是极好的。
年后不是收大葱的季节,储存了一个冬天的大葱,叶子早已经干枯,葱白表皮部分也干了,但那样一捆捆的,看上去仍旧很让人心喜。
赶巧了,有一个大队储存了不少大葱,准备年后拿出来卖个高价。恰好让王利民赶上,他问了问价格,才五分钱一斤,立刻就开口包圆了。
这边放下两百块钱押金,王利民就急火火地赶回了市区,然后直奔几个比较大的卖包子的饭店——这些地方一天卖几百上千个大葱猪肉馅儿包子,用葱量非常大。
王利民如今也算练出来了,胆量和口才都不错,跑了半天,就联络了几家饭店,通过其中一个饭店,还联系上了一辆解放汽车。
等他再回到郑秋实的宿舍,已经是两天后,不但做成了几车大葱的生意,还外加好几车大白菜……最让小秋惊讶的是,王利民居然还用背篓背了五只小猪仔回来,一个个肉滚滚黑乎乎的,哼哼唧唧叫个不停。
“爹,你咋跑这里来卖猪仔儿啊?咱们那里不也有吗?”小秋忍不住问。
王利民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指着篓子里的小黑猪给小秋看:“你看这猪崽儿与咱们那里的可不一样,这脸长、额宽,骨架大,这可是有名的里岔黑猪,好喂、长膘,还不容易生病呢!”
小秋上一世隐约也听说过这个猪品种,貌似后来还成立了专门的品种延续繁育基地……
“爹,你咋认得这是里岔黑猪的?”
王利民嘿嘿一笑,略略压低了声音道:“我这是从农学院里买出来的,还能有错?”
农学院里还养猪?小秋下意识地想到这么一个问题,然后才想起来惊讶:“爹,你这几天不着家去哪里了,咋连农学院都混得这么熟了?”
王利民笑的一脸得意,却没有多说,只道:“你爹我已经把省城内外逛了个遍啦,连郊区差不多都走过来了。”
“咦!”小秋真是惊讶了,上一辈子一直郁郁,四十几岁就因病早逝的老爹,居然有这么出色的联络能力啊?若是,上一辈子娘和弟弟都好好地,爹是不是也会像如今这样,勇气满满,意气风发呢?
正月十四,王利民终于带着小秋一起坐上了回程的火车。
在火车上,王利民才与小秋道出了自己的一些打算:“秋啊,爹最多再养两年鸡,就准备不再干了!”
“哦?”小秋略感意外,但并不惊讶,只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看到女儿并没有大惊失色,更没有惊慌失措,王利民很是欣慰,笑着道:“爹想了,养鸡那活儿太累不说,风险还大……我盘算了,那个鸡场交给你大哥成海去干,有你大伯和大伯娘帮衬着,不是干不来。我不养鸡,但收鸡蛋收鸡的买卖还要干着,我也能替出手来,多联系联系其他买卖……”
小秋静静听着,听王利民说联络到了新买卖,顾不上养鸡场时,就指着被顺利放上火车的小猪仔道:“那爹还买它们回去?”
王利民却道:“这不是给咱一家人买的,咱家最多留两头,剩下的不管谁家分一分,不行就放在大队里养着……有这五头,就不愁以后留种儿,这种猪好喂,长肉快,不管谁家养,都行!”
原来,老爹大老远买猪崽儿背回去,竟不是为了自家?小秋这会儿才发现,老爹脑子灵活、不乏小小的狡猾,但本质上还是那个恋乡恋土的淳朴农民。
第二百一十五章
小秋之前还想着适时地提醒引导老爹放弃养鸡,转向专业的贸易,或者深加工,没想到,老爹的能力这么强,竟大大刷新了她对自家亲爹的认知!到了这时,小秋终于开心地意识到,老爹以后做买卖完全能够独自面对,而不需要她在旁边指手画脚了。
“爹,我支持你!你一定能干好,加油!”
女儿这么直白的表扬和鼓励,让王利民又欢喜又有点儿不好意思,他只会憨憨地笑着,道:“放心吧,我一定要让你娘和你们几个都过上好日子!”
正月十五入夜时分,小秋跟着老爹王利民才到了公社。天色太晚,爷俩儿赶路太累,索性先去了小秋姥姥家。
一进门,不等第二句话,小秋就急着问来开门的小舅宋秀程:“舅舅,你和小姨的通知书来了吗?”
宋秀程的眉梢高高地挑起来,一脸忍俊不禁道:“你对你小舅和小姨就这么有信心啊?”
“那是!”小秋很是骄傲地一挺胸膛,笑着道,“小舅一定能考进顶尖的学府,小姨考得一定也是很满意的好大学!”
宋秀程看向王利民,两个人相视而笑。小秋着急地扯着宋秀程晃:“小舅,快说啊,究竟是哪个大学啊?清大还是京大?”
“啊,你个丫头……”宋秀程惊讶了一下,到底拗不过小秋,笑着摇摇头:“还真是性子急!初六体检,前天又刚刚交了政审材料……哪里就这么快了!”
“啊?还要政审?”小秋愣住。
她努力回忆上一世的情况,然后意识到自己还是不自觉地带入了后来考大学的程序。其实,八十年代初,甚至到了八十年代中,升学、提干、当兵之类的,还会有政治审查这一项,只不过,越到后来,越宽松罢了。何况现在刚刚78年,打倒四人小团伙才一年时间,十几年动乱的遗毒,哪里那么容易就完全消除干净啊!
就如廖辰,不也是因为所谓的政治身份被挡在了高考之外么?那么,姥爷姥姥所谓的问题,不会影响到小舅小姨的升学吧?
想到此处,小秋不免生出几分忧心来,只不过,看看与王利民说笑如常的小舅宋秀程,她又将忧心压下去,小舅舅如此放松,想必没有问题吧?!
看见小秋和王利民回来,宋胜书和钟玉琴自然欢喜无限。
小秋在省城时间本来就短,几乎从睁开眼到上床睡觉,都被郑秋实带在身边,随时教导,也随时考较,根本无暇想旁的。还是正月十四那天要走了,他们的火车票是晌午的,小秋见缝插针地去了一趟省城的百货公司,又飞奔着去了一趟新华书店。
她想着小舅和小姨要去上大学,拉着王利民买了两只人造革大旅行袋,灰绿色的,一侧印着上海街景,并有上海两个字。
看到这种灰突突的袋子,小秋很有些感叹,更多的是怀念漂亮的各式万向轮旅行箱啊。但没奈何,这个年代根本没处买那东西。
小秋的意见,去服装柜台给小舅小姨一人买了一件外套,小姨的是蓝绿格子毛呢翻领小大衣,小舅的则是最简单的炭灰色人字纹毛呢外套。
至于其他的,什么手表啊之类的,百货公司里倒是有,可她们爷俩没票也白搭呀!只能看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