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开口:“没事没事,明夏的竞赛成绩非常好,我可以帮忙联系一下首京大学方面,他们招生办的老师找了我很多次,很欢迎明夏报考他们学校。”
明父连连道谢。
“夏夏她……”
挂断电话,明父回到客厅,就见明母一脸担心,想要进明夏的卧室去安慰她,又犹豫万一明夏不愿意她进去。
明父摇了摇头:“让孩子静静,她已经很努力了,不要给她压力。”
“也是……唉,那我们回房间把。”明母叹了口气。
往常,因为知道明夏喜欢看书,经常会克制不住自己熬夜,明父、明母都会特意看着她,盯着她到那个时间点必须熄灯,然后上床睡觉。
但今天晚上,情况特殊,他们不仅没有盯着明夏准时熄灯,还把客厅、厨房、洗手间的灯也都开着,想着她晚上要是饿了,可以去厨房拿吃的,出来客厅看电视调整心情,也不用摸黑什么的。
就连回到房间,说好了要睡觉,因为担心女儿,明父、明母两个人怎么都睡不着,并肩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叹气声此起彼伏。
而一墙之隔,坐在书桌前的明夏,却没有丝毫伤心的模样。
因为发现明夏喜欢看书,零花钱也基本只用来买感兴趣或者有用的书,明父便特意给她换了房间里的一些家具。较之一年前,明夏的房间已经多了两个立着的书架,书桌也换了一张面积更大的,能摆得下更多的书本和东西。
就比如现在,明夏的面前便摊开了许多书,右手边,放着那台“移动工作站”电脑,黑白肉圆的“团子”抱着竹子啃啊啃,但工作效率很高,已经帮她整理好了需要用到的资料,方便她随时查看。
全都是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
“这里应该套这个式子……不对不对,这个式子和这个式子套的话,算起来更方便,也不用思考那么多可能的情况了,更加清晰明了!”
明夏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眼眸却澄澈清亮,笔尖在纸上“唰唰”,草稿纸凌乱地摊开在桌面,字迹十分潦草,和她内心的焦急程度成正比。
事实上,明夏并没有考砸。
又或者说,其实,她根本连查分都没有查分。
因为,她突然有了对证明“1+1”,也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灵感和大致的思路。
所谓“哥德巴赫猜想”,便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 b’”,现今常见的欧拉提出的版本亦可以称为“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华罗庚是华国最早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组织数论研究讨论班,选择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讨论的主题。在五十多年前,陈景润先生已经成功证明出了“1+2”。
也就是说,明夏只要将“1+1”证明出来,再从点到面,深入去分析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就可以将这个世界三大难题之一证明出来。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困难在于,猜想最核心的证明部分是“如何确定在一个大于4的偶数中是否一定有两个素数同时存在的分析过程”,任何一种理论在没有连续情况下,是很难掌握它的发展规律的,而素数的特xing更证明了这一 点。
想要证明这个猜想,是因为“希望之光”英语风采大赛上,温雅柔那句无意中的“1+1不只是2”,给了她灵感。
现在,距离她想到要证明这个猜想,已经是一个半月多以前的事了。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明夏看了很多资料,发现,几百年来,人们几乎想了各种方法,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去证明这个理论,但是没有一个成功的事例把问题包含在其中,而素数尺的发现打破了传统的认识观念,把素数的分布状态和调整形式都很好的表现出来了。
所以,要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人都绕不开对该公式的状态分析模式。
素数本身的特xing就很怪异,现有的数学方法理解思路根本解决不了。世界数学界公认,用目前方法的改进,是不可能证
明父连连道谢。
“夏夏她……”
挂断电话,明父回到客厅,就见明母一脸担心,想要进明夏的卧室去安慰她,又犹豫万一明夏不愿意她进去。
明父摇了摇头:“让孩子静静,她已经很努力了,不要给她压力。”
“也是……唉,那我们回房间把。”明母叹了口气。
往常,因为知道明夏喜欢看书,经常会克制不住自己熬夜,明父、明母都会特意看着她,盯着她到那个时间点必须熄灯,然后上床睡觉。
但今天晚上,情况特殊,他们不仅没有盯着明夏准时熄灯,还把客厅、厨房、洗手间的灯也都开着,想着她晚上要是饿了,可以去厨房拿吃的,出来客厅看电视调整心情,也不用摸黑什么的。
就连回到房间,说好了要睡觉,因为担心女儿,明父、明母两个人怎么都睡不着,并肩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叹气声此起彼伏。
而一墙之隔,坐在书桌前的明夏,却没有丝毫伤心的模样。
因为发现明夏喜欢看书,零花钱也基本只用来买感兴趣或者有用的书,明父便特意给她换了房间里的一些家具。较之一年前,明夏的房间已经多了两个立着的书架,书桌也换了一张面积更大的,能摆得下更多的书本和东西。
就比如现在,明夏的面前便摊开了许多书,右手边,放着那台“移动工作站”电脑,黑白肉圆的“团子”抱着竹子啃啊啃,但工作效率很高,已经帮她整理好了需要用到的资料,方便她随时查看。
全都是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
“这里应该套这个式子……不对不对,这个式子和这个式子套的话,算起来更方便,也不用思考那么多可能的情况了,更加清晰明了!”
明夏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眼眸却澄澈清亮,笔尖在纸上“唰唰”,草稿纸凌乱地摊开在桌面,字迹十分潦草,和她内心的焦急程度成正比。
事实上,明夏并没有考砸。
又或者说,其实,她根本连查分都没有查分。
因为,她突然有了对证明“1+1”,也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灵感和大致的思路。
所谓“哥德巴赫猜想”,便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 b’”,现今常见的欧拉提出的版本亦可以称为“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华罗庚是华国最早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组织数论研究讨论班,选择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讨论的主题。在五十多年前,陈景润先生已经成功证明出了“1+2”。
也就是说,明夏只要将“1+1”证明出来,再从点到面,深入去分析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就可以将这个世界三大难题之一证明出来。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困难在于,猜想最核心的证明部分是“如何确定在一个大于4的偶数中是否一定有两个素数同时存在的分析过程”,任何一种理论在没有连续情况下,是很难掌握它的发展规律的,而素数的特xing更证明了这一 点。
想要证明这个猜想,是因为“希望之光”英语风采大赛上,温雅柔那句无意中的“1+1不只是2”,给了她灵感。
现在,距离她想到要证明这个猜想,已经是一个半月多以前的事了。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明夏看了很多资料,发现,几百年来,人们几乎想了各种方法,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去证明这个理论,但是没有一个成功的事例把问题包含在其中,而素数尺的发现打破了传统的认识观念,把素数的分布状态和调整形式都很好的表现出来了。
所以,要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人都绕不开对该公式的状态分析模式。
素数本身的特xing就很怪异,现有的数学方法理解思路根本解决不了。世界数学界公认,用目前方法的改进,是不可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