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能读书一事在整个清溪村里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村民家里开始琢磨着到底读不读的问题,还有几户孩子多的人家为了谁去读书的事差点打起来,让赶到现场的郝村长好一顿批评。
    在穆家,穆子期和老陈氏商量过后,最终决定让他们兄弟俩一起入学。
    “咱们家现在有三两多的银子,够一整年的学费了,至于平日里的花费,等卖了黄豆应该也有一些收入。”老叶氏一锤定音,看向穆圆圆道,“最多咱们以后省吃俭用,再怎么也不会比逃荒那会差。”
    更何况她还有一只玉镯子没卖呢,前不久她到县里的当铺瞧过,起码可以当得四十两银子,听那掌柜的说,如果是成色更好一点,上百两都有可能,可惜她这只的成色只能值那么多。
    穆子期闻言,暗暗松了口气,他摸摸穆子清的脑袋,笑道:“那我们两个一定会好好读书,不让奶奶失望。”挺好的,最坏的打算没有出现,他并不想剥夺穆子清上进和受教育的权利。
    穆子清重重点头,脆声道:“大哥,我会好好读书的,读到初中,出来后考上镇衙门,这样就算吃公粮了。”
    众人一听,忍不住一笑。
    “只是农活……”穆子期颇为郁闷地拍拍手,“只能请短工了,幸好这三年不收税。”
    “不怕,读书最要紧。”老叶氏笑道,她对穆子期很有信心,自打那次跌下假山脑袋受伤后,大孙子变得比以前懂事不少,让她每每想起,内心深处都极为高兴。
    “现在天色不早了,不能去割黄豆,干脆就去拔花生吧。”穆子期见说定了读书的事,想到还在收获期的黄豆和花生,再也坐不住了,连忙提议道。
    至于黄豆,听村长说一般是早上有露水的时候去采摘最为合适,那时的豆荚不容易爆开。
    大家一听,也想起今天早上是准备去干活的,没想到被耽搁了那么久,太阳升得老高了,幸好还未到中午。
    老叶氏照样不用下地,留在家里洗洗涮涮。穆子期三兄妹去自家的荔枝地,陈香和瑞珠到隔壁的一亩地去挖花生,两人还一边干活一边说笑。
    一起吃住这么久,两人在私底下可不会拘泥。再说了,在大夏这个地方,只要不逾越,对于未婚夫妻的见面,大家还是比较宽容的。
    旱地里的花生并不容易拔,穆子清双手使尽全力,结果花生是扯出来了,可看得出来,还有一部分埋在地里。
    “没事,慢慢来,再怎么都会有花生落在地里,等拔过一次,我再把地翻一遍,那时花生就能全部露出来。”穆子期安慰他,自己也开始使劲。
    他该庆幸地里的野草他们经常来除,脚下的土地还算松软,要不然用手肯定拔不了,而用锄头的话又很容易伤到花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穆子期一边机械地干着活,一边思考什么时候去县里。现在距离开学还有半个多月,他还有时间帮家里收完黄豆和花生,只是晒干后的黄豆和花生运到哪里卖?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镇上有家做豆腐的,不知道他们那里需不需要买黄豆?还有,听说县里有家榨油作坊,县里这几年的政策是鼓励村民种植花生和黄豆,就是为了榨油。只是村民们大都是逃荒过来的,他们饿怕了,分到的地基本上全部都种上水稻。
    现在水稻的价格那么低,村民今年不用交税,收获的粮食可能差不多够吃,可想卖出去就难了,最重要的是,琼州的水稻一年三熟,还有夷州那边的甘蔗和大米也是很有名,在大夏这个小底盘,种水稻很难挣到钱。
    穆子期一边思考着,一边卖力干活,不到半个时辰,他就已经汗流浃背。
    “三郎,圆圆,你们累的话先喝口水休息一会,不用着急。”等穆子期回过神来,转头一看,发现两个小家伙手里戴着手套,干得很卖力。
    一个在拔花生,另一个把花生上的泥土抖落,再小心放进畚箕里,两人还不时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小脸被晒得红彤彤的。
    “让你们戴草帽你们偏偏嫌热,小心晒伤。”穆子期抱怨一句,“还有圆圆,女娃儿还是白白嫩嫩的好看,不能因为年纪小就不注意。”
    “大哥,我待会就戴,这里有荔枝树遮着。”穆子清赶紧回答,跑去拿起草帽给穆圆圆戴上,小脸上满是笑容,“大哥,你说如果我读书很厉害,是头名的话,学堂是不是真的奖励我一两银子啊?”
    “难不成你们刚才在说奖学金的事?”穆子期一怔,忍不住笑道,“不用想那么远,镇上的小学和咱们以前读的私塾不同,这里不一定学《三字经》、《千字文》,你不一定有很大优势。”
    关于学校的奖学金,村长今天早上也说了。说实在的,穆子期觉得如果小学的内容难不倒他的话,这奖励简直就是他的囊中之物啊。
    每次考试都会进行排名,第一名奖励一两银子,第二、第三名是五百文钱,第四名到第十名是两百文。这样一算的话,只要考到前十名,还是能把一部分学费挣回来的。
    “哦,原来是这样。”穆子清一听,颇为失望,随即又振奋精神,“不管怎么说,大哥,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
    穆子期点点头,忍不住想笑。他家弟弟是不是忘记他们是同一个年级了,有他在,无论怎么看,好像都是自己比较厉害吧?
    大家说说笑笑间,时间过得格外地快,似乎手中的活也不累了。等陈香和瑞珠忙完那一亩地后,两人又过来帮忙。紧接着,在连续忙碌几天后,地里所有的黄豆和花生总算是收完回来了。
    老叶氏她们留在家里晾晒,穆子期则带着陈香和穆子清一起赶车到县里,他们准备先去探探情况,看今年的黄豆和花生能否卖得上价。
    第35章 报名入学
    穆子期三人在镇上的豆腐坊停留了一会, 当店主听到他们要卖黄豆时很是高兴。
    “今年黄豆收成好,可种的人少, 我也不骗你们,我这里需要的黄豆不少, 这样吧, 五文钱两斤卖给我怎么样?”店主紧盯着穆子期不放,通过神态看得出他是做主之人。
    穆子期皱皱眉:“店家, 这也太少了吧?你看芙蓉镇这方圆百里内今年种黄豆的有多少?大家都种水稻。我家不种水稻就得买米吃,价格太低回去没法跟大人交代。”
    “不行不行, 小哥,我是实诚人,该多少就是多少,这已经是最高价了, 再多我们买来也不划算, 没有赚头,豆腐现在才三文钱一斤。”店主慌忙摇头, 劝说道,“我这里的价格和县里的一模一样,不信你们亲自去县里瞧过就知道了。”
    “那我再想想。”穆子期见状,知道价格高不了, 也清楚这个店主平日里做生意很是实诚,没听说骗过人,于是就拒绝店主的挽留,三人准备还是去县里看看再说。
    从芙蓉镇到平安县只有十二里, 这个距离对于赶车的他们来说,真的不长,路上穆子期还客串一把司机,见有几个人要同去县城,就收了他们两文钱的车费,让他们上车。
    当然,他问的是那些衣着比较好、没有多少补丁的人,一般的村民可舍不得花这个钱,毕竟一个时辰就能走到的路根本不算远。
    等到了县城,穆子期把牛车放在牛马店里,交了费用后,这才带着穆子清和陈香去找粮食店。他来过几次县城,对这里的布局、街道了然于心。
    “希望县城的价格能高点。”穆子期对着一脸好奇、四处张望的两人说道,“干完正事,你们还想买什么?”
    县城就是比芙蓉镇热闹,街道上干干净净的,分有人行道和车马道,隔段距离就会有垃圾桶,小贩做生意不敢随意把垃圾丢在地上,让穆子期看了极为舒心。
    大概是农忙刚过,今天进城的人不少,大街上熙熙攘攘的,操着各种口音、方言的人大声说着话,街上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最好的衣裳,在各个摊子、店铺进进出出。
    看着那些衣裙鲜亮的姑娘小媳妇,穆子期心里很是高兴。要不是这里的建筑、衣着不对,他还以为是在现代哪个集市上呢,比他的老家宁安县有活力多了,大家也不会对抛头露面的姑娘指指点点。
    “我想买锅碗瓢盆。”陈香想到临走之前瑞珠的叮嘱,挠挠脑袋,憨笑道,“房子总算是建好了,我真不想自己开饭。”话说如此,想到自家的房子虽然只有三间房屋,但他已经心满意足了,这可是属于自己的砖瓦房,以后可以传给子孙的。
    对于一个从小就没有攒钱概念的少年来说,才十七岁就能独立盖起三间大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唯一不好的是,他欠了钱庄七两银子。
    “没事,你晚上回家住,白天继续到我家吃饭。”穆子期知道一个人做饭的痛苦,下的米都盖不住锅底,做两个菜吃不完,一个菜又太单调,而且一个人吃起来没滋没味。
    “那就好,我继续上交粮油费。”陈香一听,连忙顺着杆子往上爬,笑呵呵道,“我早就知道大郎会这般说。”
    穆子期瞪了他一眼,对于他越来越厚的脸皮无可奈何,不过想到陈香继续和他们吃饭,那他也不用每天去挑水,其实挺划算的。
    主要是老陈氏和瑞珠她们都爱干净,家里一天要用的水不少,早晚起码要挑一次,那木桶可是重得很,只有陈香才不当一回事,游刃有余。
    想到这里,穆子期看到弟弟一脸目不暇接的模样,拍拍他的肩膀,问道:“三郎要买什么吗?”
    “我不用买,不缺什么。”穆子清把视线从旁边的店铺收回来,连忙摆手。
    穆子期摸摸他的脑袋,微微一笑,没有揭穿他内心的渴望。小孩子嘛,就算他家弟弟表现再懂事,还能不爱吃零食?刚才街上的烧鸡和卤肉出锅时,满街的飘香可是让大家直咽口水,包括他们三个。
    他们三人先去绣坊,把老叶氏她们打的络子卖掉,然后还要买原材料,这一进一出,利润才五十文钱,要知道这可是家中三位女性大半个月的劳动成果。
    穆子期看着笑眯眯的小二,暗自点头,嗯,大头都被绣坊赚了。他该庆幸老叶氏的审美观还在,要不然想接这个活也不容易。
    办完这件事,三人在街上左弯右拐,在小巷子里走了一刻钟,他们终于到达穆子期稍有印象的榨油作坊。
    到了这边一看,发现作坊的门口已经有不少农户在围着问花生收购的价格了。
    “花生四文钱一斤,还行,今年的收成不错,唉,早知道我就多种几亩了。”穆子期刚挤过去,就听到旁边的老农叹道。
    “大爷,你们家的花生亩产多少?”陈香忙问。他们家的旱地今年刚开始种,土地不够肥沃,收上来的花生他和大郎预估过,晒干后估摸着才三百斤多一点。
    “亩产?四百斤。”大概是看穆子期和陈香年纪小,老农倒是耐心解释,“你们也是来卖花生的吧?那来这里卖就对了,粮店那里收购的价格没有这里高。”
    “那黄豆呢?大概是多少钱一斤?”穆子期马上问道,“县里可有什么豆腐坊收购黄豆?”
    “卖给豆腐坊?你们还不如卖给做大酱的,那家作坊新开,价格比豆腐坊高一点。”老农马上热心道。
    穆子期见他如此好谈,就继续和他聊了一会,等作坊门前的人少了些,挤上去一问,果然价格如老农所说。之后他们再去新开的酱油坊去问价格,当听到黄豆三文钱一斤时,三人颇为满意。
    就算只比镇上的价格高一点点,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对于有牛车的他们来说,这段距离足以让他们心动。
    回家前,穆子期趁机买了两根筒骨和半斤花生糖,后者他以为自己不爱吃的,没想到大概是口中寡淡太久,在点心店闻到那甜甜的味道时,他真是馋嘴了。
    旁边陈香又在嘀咕这里的花生糖比老家那里便宜多了,大夏这里不错之类的。
    穆子期没理他,直接拉着弟弟来到一家包子铺,对着店主叫道:“店家,来六个肉包子。”快到中午,他肚子饿了。
    陈香一听,赶紧抢着付钱。
    香喷喷的肉包子吃进嘴里,陈香总算不再嘀咕大夏和大金之间的区别了。
    之后,穆子期等人又去集市上逛了小半天,看到合适的东西,再根据自家的需要买下来。
    穆子期买了一只刚断奶的小狗,这是用来看家的。再见到有卖小鸡的,忍不住又买了三只回去,主要是现在村里的人都开始养鸡了,这样的话,他们家的鸡不算突出,也敢把它们放出去找食吃。
    等路过一家书店时,听到门口的小童在叫卖可以知道大夏政策消息的《夏国新闻报》时,穆子期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
    除了邸报,难不成官府把报纸都弄出来了?想了想,还是掏出六文钱买下两份报纸,一看最新的日期竟然是七月二十五的,看来时效性不高。
    这是在大街上,他不好细看,只能大概扫视一遍,发现报纸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有一些呼吁注意卫生和安全的信息,还有学校即将开学,哪个学校今年录取分数线的高低,最正面一版刊登的是如今大夏官府实行的政策,里面有些村长早已讲过,有些是没说到的,似乎和他们没有什么联系。
    穆子期还看到上面说今年稻谷丰收,粮店的价格将会维持稳定之类的。
    看完后,他随手把报纸塞给眼巴巴看着的穆子清和陈香,眼睛继续往旁边看去,看还有什么新鲜的。
    难得来一趟县城,他们逛了不少时间,要不是背篓上快装满了,估摸着还想再逛。
    结果,等到要回家时已经是下午了,穆子期见牛车上还有空位,就特意在城门口多等了一会,见有一对母女肯搭车,这才准备回家。
    “大哥,以后有空的时候我能不能来赶车拉人啊?”坐在旁边的穆子清无视背后村民们的说笑声,低声在他耳边问起来,“我觉得每天有二十文钱的收入很多了。”比他奶奶和妹妹打络子挣得多。
    “不好,风吹日晒雨淋的,家里有农活要干,有没有空不说,只是我们两个的年纪还是太小了,万一有人坐车不肯给钱呢?”穆子期摇摇头,虽然本地的民风淳朴,官府管得严,路上没有土匪路霸,但他们的年纪终究还是小了点,更别提才八岁的穆子清,让小家伙来载客,家里没有一个人是能放得下心的。
    倒是陈香可以偶尔做做,只是想到大太阳底下,他们家劳苦功高的牛还在卖力拉车,穆子期就心疼。
    “哦,我明白了。”穆子清的神情顿时蔫了下去,他现在可是知道银子的好处,和自家大哥一样,差点把整个人都钻进钱眼里了。
    “驾——”穆子期扬起牛鞭,心情倒是颇为愉悦。今天的县城之行让他知道大夏政策的正确性,没见行人那勃勃的生气吗?看一个地方的百姓过得好不好,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花生和黄豆的价格不错,因为不用交税,他们得到的钱应该不算少。
    回到家和老叶氏他们一说,大家都很是高兴,现在就看黄豆和花生晒干后还剩下多少斤了。
    既然收完黄豆和花生,第二天一早,穆家和陈家开始做好种植玉米的准备。
    穆子期看到又要开始干农活,想到还有六天才到开学的日子,不由得暗暗叹了口气。可是没办法,这种活不想干也得干。
    这段时间日照充足,不用几天,等东西晒干后,穆子期就找村长借来一把秤,直接称重。
    “黄豆一千两百二十斤,算起来应该是亩产两百斤多一点点,咱们家不卖完,自家还得留下一些吃,冬天可以发发豆芽,或者什么时候能用黄豆炖个猪脚。”穆子期说到这里就看向老叶氏,“奶奶,你说对吧?”
    “嗯嗯,你说得都对,不能卖光,卖一千斤就行,折合下来有三两银子。”老叶氏脸上笑眯眯的,一下子有这笔银子进账,觉得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大哥,那花生呢,我家的花生卖不卖?”穆子清从袋子里摸出一颗花生,用手一剥开,露出里面饱满的果仁,丢进嘴里马上问道。
    “卖一半,荔枝地收获的花生只有三百斤,咱们卖掉一半,留一半榨油和自己吃。”穆子期点点头,他家的花生管理不算好,比不上陈香那一亩地,人家一亩地就有三百多斤,比他们多。
    “那一百五十斤就是……”穆子清心算不出来,不得已之下,只能在众人好笑的目光中,蹲下身在地上捡根树枝计算。
    “是六百文钱!”不一会儿,他就算出来了,忍不住看向穆子期。
    “对的。”穆子期微微点头。
    “嘿嘿……”穆子清一乐。

章节目录


古代养家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曲流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曲流水并收藏古代养家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