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呵呵一笑,想到即将建好的新房就觉得未来很是美好。
穆子期看向正在和瑞珠窃窃私语的陈香,笑道:“陈香,等我们建好就轮到你们家了,你打算怎么建?”
这话一出,陈香和瑞珠顿时红了脸,一向厚脸皮的陈香呐呐不能语。
老叶氏忍不住露出微笑,道:“不急,等你们建好房还不能成亲,算一算,陈香今年才十七岁,朝廷有规定女要过十六、男要足十八才能成亲,你们还得等到明年才够年龄。唉,想当初我们那时候呀,十二三岁出嫁的人多的是。”
这是老叶氏他们在隔离院学到的律法知识。
十二三岁?穆子期看了一眼老叶氏,想到这也许就是幼儿易夭折的原因了。
吃过饭后,老叶氏照常留在家里看家,其他人一起上山去移植荆棘树和寻找枸杞树。一旦开始干活,之前还嫌两亩地太小的穆子期,顿时就觉得大了,更别提他们还得把陈香的那亩地一起围起来。
他在旱地上同样种了黄豆,因为本钱不够,陈香没有跟着穆家种果树。
荆棘树还好找,山上到处都是,枸杞树就少了些,寻找起来比较困难,到最后,穆子期没办法,只好把竹子、金银花藤、认识的中草药等等全都移植过来,就为了让篱笆变得厚实些。
“穆大郎,你家的荔枝树花了多少钱?”村里的黄大叔从旁边路过时,看到穆子期等人在忙碌,就笑着问,“能回本吗?什么时候能结果?”
“能不能回本难说,咱们种庄稼的都是看天吃饭,老天爷心情好风调雨顺,咱们能混个肚饱,老天爷发火,咱们只能干瞪着眼,听天由命呢。”穆子期听到声音,就直起腰答道。
“说得也是,唉,前两年的那场大旱真是折腾死人了……”说到这里,黄大叔摇摇头,又把锄头扛在肩上,一边走一边说,“幸好我们到了这里,三年不交税,我有空还是去多开荒,省得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大郎我先下山了,回头再说。”
“好咧,那你慢走。”穆子期摆摆手。
对于开荒,他如果有精力的话也会去开,除了水田是官府的,在清溪村,一些地势不好的荒地村民可以随便开,只要连续种三年以上就可以用极为优惠的价格买下。
因为篱笆的事,他们又连续忙了三天,虽然皮肤又变黑了些,但总算是把活给干完了。
看着一圈现在还幼小的篱笆墙,再看看地里长得精神的树苗,穆子期充满了成就感。
等再过几天,就能知道树苗的成活率有多少了。
忙完的第二天,大家起床稍晚了些。
等大家吃完早饭,陈香扛着锄头去看他的黄豆,大概是下种较及时,他们的黄豆苗四天就出芽了,现在长势不错,陈香是第一次种庄稼,每天都要去数一数今天的黄豆苗有没有多出一片叶子。
穆子期见瑞珠抱着盛衣服的木盆出去,就叫道:“圆圆,你今天不用去摘野菜了,我会去摘,你现在跟着瑞珠姐姐出去洗衣服,以后她嫁出去,咱们家就靠你了。”
叫瑞珠为“姐姐”,穆子期毫无压力,毕竟在户籍上,陈香和瑞珠是他们的表哥表姐。他觉得自己做得对,虽然把他们二人放出去后会造成穆家劳动力缺失,但这里是大夏,大金国那边的卖身契这边是不承认的,如果跑过来的人家里有仆人,不上报名字的话,那是不允许对方参与分地的。
改朝换代一向是打破陈规的最好时机,他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心思,堵不如通。没看分到地后,陈香的上进心和主观能动性比以前强了不少吗?天天有空没空就到他的那四亩地看,小草刚冒出头他就马上拔掉。
此时穆圆圆一听,忙放下手中的碗筷,点头道:“好的,大哥,我能很快就学会。”她早会洗自己的小裤裤了。
“洗完后你要快点回来,我要检查一下你们的功课。”穆子期看了一眼正准备洗碗筷的穆子清,对着老叶氏说道,“听村长的意思,八月份镇上就有学堂了,到时我们可能都要入学。不管怎么说,学习都不该放松,咱们到了这步田地,从文或从武都是上进之路,其他的最后好不要想了。”
虽然现在看起来吏治清明,但穆子期不会忘记这到底还是在古代,权贵一抓一大把。往小的方面说,如果日后他种植的果树赚钱多,指不定有眼红的人想使坏呢。这时候,如果他们穆家有出息的话,别人也会掂量一番,不敢轻易招惹。
老叶氏赞许地点头:“嗯,这话有理,正好咱们现在的农活干得差不多了,就该让你们把功课捡起来。”
“大夏这边用的是一种简体字,和咱们以前学的字稍有不同,到时我再教弟弟妹妹,这样等他们入学时有好处。”穆子期摸摸弟弟的脑袋,笑道,“不知道有没有女孩子上学的地方?有的话,也要送圆圆进去,多学点东西较好。”
如果是在大金国,他不会去想这个问题,那里对女子的禁锢还是很严的,在大夏国就不一样了,有穿越者做皇帝,兴许会有惊喜?
穆子清兄妹眨眨眼睛,眼睛一眯笑了起来。
“碗我来洗,三郎,你去割点草回来喂牛,我下午要用到牛车。”穆子期又对穆子清说道。
把他们都打发出去后,老叶氏见家里就只剩下他们两个,忍不住拉着穆子期走到门外,四下看了看,然后才说道:“村长有没有说束脩是多少?”
“还不知道。”穆子期摇摇头。
“大郎,如果真的只能供一个人读书,你不要把机会让给三郎,你去上。这点你要听奶奶的,有时候,人总要自私点,三郎现在看起来还好,但未来娶妻生子不知道会不会变。再者,就算他一直对你尊敬,万一他读书出去了,以后你这个做大哥的岂不是要一辈子仰人鼻息?我不想你这样。”
老叶氏说到这里就握住他的手,盯着他的眼睛,认真说道,“奶奶希望你有出息,不要一辈子都待在村里种地。”
在大金国上学是一件极为耗费银钱的事,他们家现在不比从前,她希望孙子把握住这个机会,即便牺牲的是另一个孙子的前程。
她想起了以前在宁安县的生活,那时她嫁的丈夫是全族最有出息的人,所以即便是那些辈分大的长辈,甚至是丈夫的亲大哥,在她未曾嫁进去之前出过力供丈夫读书,可等丈夫中举后,他们之间的关系终究还是变了。
丈夫成为族中说一不二的人,其他人到底不敢对他的决定有所质疑。
穆子期眨眨眼,突然觉得眼睛有点酸。
他想了想,微微点头道:“奶奶,我明白。”如果只有一个念书的机会,他觉得自己会自私,他不会是影视上那些爱护弟弟妹妹、能为人奉献的人,他会牢牢把握住这个机会,选择自己去上学,而不是在家种田赚钱供弟妹读书。
当然,以后他有出息了,肯定会回报这个家,这是应该做的。
别人有不如自己有。很久之前,前世的父母就教过他这句话。
更何况……穆子期想到如今的大夏,对于念书他有很有自信,他相信自己能读出来。
“那就好那就好,大郎,你记住你今天说的话。对了,等今天你们念完书,你就去镇上的木工店看咱们家的家具什么时候能做好,顺便多买点笔墨回来,我看家里的墨锭都快磨完了。”老叶氏暗暗松了口气,见隔壁袁家媳妇从河里担水回来,赶紧转移话题。
“好,我会去看的,希望搬进新房那一天,家具也能做好了。搬家后,咱们家要省吃俭用一段时间了。”穆子期顺势回到屋内,他从竹筐里拿出账本,算了下这段时间的支出,心情倒是很平静。
毕竟他们快要是住新房的人了,除了村长和袁家,他们会是第三户搬进新房的人。
建了新房,钱变少是正常的。
穆子期接下来在家帮忙清洗碗筷,收拾东西,最后还绕着草棚子走了一圈,把该加固的加固,该补充的补充,就算住不了多久,他对这方面的安全还是很注意的,生怕下雨天会漏水。
半个时辰后,穆子清和穆圆圆回来了,穆子期就拿出《三字经》、《千字文》、《孝经》让他们复习,结果他很遗憾地发现,两个小家伙真的把一部分内容给忘记了,明明在林县的时候还学过的。
“我记得……”穆子期故意扳一下手指算数,“从林县到清水镇,再到这里,好像才过了不到两个月,你们就忘记了?”
穆子清和穆圆圆小脸一红,低着头扭着手指没说话。
穆子期见状,低咳一声,难不成他们很怕自己?
“算了,我知道你们平日里干活辛苦,很少有时间看书,忘记是正常的。”穆子期见到他们这种副模样,想到平日里两个小家伙的乖巧,就笑道,“以后每天早晨起早两刻钟和我一起读书,念完半个时辰咱们再去干活,这样安排你们有意见吗?有意见的话现在就提出,咱们再商量商量。”
实在不行的话,傍晚读书也行,只是他觉得夜晚睡得早,早上的记忆力又好,把时间放在早上最合适。
“没有意见。”穆子清两人一听,赶紧摇头。
“那好,现在我们从你们不会的地方念起,等会我再教你们大夏官方所用的字体。”穆子期做好安排。
不久,朗朗的读书声开始从简陋的草棚里传出,引来了不少村民好奇的目光。
一连半个月,穆家的草棚子每天早晨都会传出读书声。为此,隔壁的袁家在他们读书几天后,袁大郎和袁四郎也跟着起来读书,一直到前几天他们搬进新家为止。
等袁家搬走后,穆家的新房也建好了,大家大喜,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搬进去。
第31章 迁居之喜
此时已是五月中旬, 穆家的房子总共花了一个多月才建好,主要是中间又下了几天雨, 影响工期。
建好后,他们会继续留在清溪村帮陈香建房。
这天, 穆子期到村长家里翻看黄历, 嘴里发出邀请,道:“村长, 等咱们家搬进新房,您记得去吃入屋酒。”
“嗯, 会去的。”郝村长坐在门口用竹篾编织着篮子,抬头看他一眼,点头答道。
本村的山脚下多种有毛竹、麻竹、绿竹等,这是前一任村民留给他们的遗产, 村长没有把它们分掉, 说明只要有需要,村民们可以自行上山砍竹子。
穆子期家里也有几样竹篾编织而成的器具, 与别家不同的是,他们家是买来的,毕竟全家上下都没这个手艺。
“嘿嘿,我估摸着到时村里的人都会请您, 您到时可能会忙到分身乏术。”穆子期想到明天就是袁家的入屋酒,忍不住笑道,心里则琢磨着,这是搬到清溪村的第一次办酒, 到底该请哪些人?罢了,还是先看袁家怎么做吧。
郁闷,又要支出一笔钱了,居家过日子怎么就那么麻烦呢?
“正好不用我做饭。”郝村长闷声说了一句。
穆子期一囧,不由问道:“村长,婶子什么时候从明州城过来呀?她肚里的弟弟好像已经五个月了吧?”
一说起这个,郝村长就立马来了兴致,嘴角微微翘起,低咳一声才沉声道:“嗯,五个月了,她身体很好,刚接到信,应该过几天就到,再迟不好赶路。”
“恭喜村长,婶子和大爷他们来这里,您就方便多了。”穆子期一听,拱拱手道,“一家人住在一起才是齐整的。”他刚才在村里走了一圈,发现村里的人大都开始建房了,估计过不久大家就该全部搬进新房。
“嗯,是这样。”郝村长想到即将到来的妻子和岳父岳母,心里很是高兴,要不是最近有事要忙,他还真想回城亲自去接过来。
“最近不是说明州城附近的港口可以通船了?”穆子期想起昨天去镇上买笔墨时听到的传言,问道,“咱们芙蓉镇有条河,村长,你说从明州府到芙蓉镇会不会挖通水路?以后坐船方便啊。”
“不会,镇上那条河不够深,到了夏季水位会下降,中途的河道有几处地方太窄,不适合船只行走。”郝村长摇头,“不过咱们这里离明州府还是很近的,走陆地不到一天时间,到了府城,去其他地方就方便了。再往好的一面去想,这里极少发过大洪水,三年前的那场洪水,村民们只是房屋被淹到膝盖,跑上山就好。”
穆子期觉得有理,这也是他当初选择这里的原因。令他觉得可惜的是,明州城附近的那个港口小镇没有安排流民入驻,要不然他肯定选择那里。那小镇地理优势大,以后说不定做点小生意都能养家糊口了。
一边和村长说着话,他总算翻到了适宜搬迁新居的日子,心里大略算了算,嗯,最近的日子是四天后。他相信家里人已经很迫切地想入住了,不会等后面一个日子。
把日子告诉村长,穆子期很快告辞。
他回到草棚就只见到穆圆圆拿着针线在一块破布上练习,旁边的刘小妹和她坐在一起,两人低着头不知在说什么,时不时发出一阵笑声,然后这笑声在他出现在门口后就立马停止。
“圆圆,怎么只有你在这里?”穆子期先对着刘小妹点点头,再问了一句,又见木盆里浸泡有酸笋,就直接在门口蹲下,用手拿出一片,看了看,笑道,“奶奶腌制的酸笋竟然可以吃了。”
这是老陈氏和村里的老太太们之前上山挖回来的竹笋,带回来后一时半会吃不完,她就按照别人教的办法来腌制,没想到还真的成功了。
对于穆家而言,有些农家通用、不起眼的技能他们也需要向别人请教学习。
穆圆圆愿一听,面上露出笑容:“嗯,奶奶说晚上用酸笋做个鱼头汤,木桶里的鱼是陈大哥他们从河里抓来的。”
“什么?他们去抓鱼竟然不叫我?”穆子期瞪眼,心里颇为郁闷,他可是会游泳呢,却从来没有在河里抓过鱼。
“我二哥说现在天气还不够热,就不叫上你了,叶奶奶知道了也不会肯的。”刘小妹掩嘴一笑,两家关系好,所以刘小妹不用看家时就会来找穆圆圆、瑞珠她们聊天,大家很是熟悉。
“那就没办法了。”穆子期闻言颇为泄气。的确,才五月份的气温,老叶氏是不会同意让他下水的。即便偷偷下,事后肯定会惹来她的念叨,他不想自找麻烦。
“对了,萱妹妹,你们家的房子快建好了吧?”穆子期又问,刘家是再也不想住草棚子了,等农忙一结束,兄弟俩就到处找人建房,比他们家晚几天。
至于刘小妹的名字,穆子期刚开始不知道,那时讲究未婚女子的名字不能为外人知晓,但来到大夏后,发现这边对女性甚为宽容,女子可单独立户,可继承父母的财产……也因为如此,他总算是知道刘小妹的全名。
刘小妹的名字不错,叫刘延萱。
穆子期觉得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刘家对她的重视,前段时间在登记户籍时,要不是自家妹妹的名字是过世的二叔起的,他还真想把穆圆圆改为穆子圆,这样外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一家人。
“嗯,快建好了。我二哥性子急,早早就翻看黄历找日子搬迁。”刘延萱笑着回了一句,又提醒穆子期,“叶奶奶他们都在新房子那边呢。”
在新家那边干嘛?想一想,的确,就算暂时不能搬进新房,但还是有许多事情要做的。
“那我过去看看。”穆子期见家里有她们两个,自然不会留在这里,说了几句话就立即走了。
穆家的新房坐落在村尾,离村头和村长的家最远,他们的隔壁是陈香家,本来陈香的手气不错,抽中了村长旁边的地,但他还是和别人换过来了。
在村尾唯一的好处是离他们家的旱地近,以后谁想去后山都得经过他们家,到时果树结果就容易看守,当然,最好是自己去看。
要不买条狗回来?穆子期暗暗思考着。
一路走来,穆子期和遇到的村民打招呼,偶尔还会停下来和他们闲聊几句。不知不觉中,大家都把他当成穆家的当家人,和他说话也是用大人的口吻,也许他们会在私底下嘲笑他不会种地,不懂庄稼,但起码不会当面说出来。
“大郎,等我家建好房子,我想请你帮我写封信,官府把我们兄弟几个都分开了,现在几个月不见,我想知道他们现在好不好。”闲聊的时候,其中一个村民就说道。
穆子期看向正在和瑞珠窃窃私语的陈香,笑道:“陈香,等我们建好就轮到你们家了,你打算怎么建?”
这话一出,陈香和瑞珠顿时红了脸,一向厚脸皮的陈香呐呐不能语。
老叶氏忍不住露出微笑,道:“不急,等你们建好房还不能成亲,算一算,陈香今年才十七岁,朝廷有规定女要过十六、男要足十八才能成亲,你们还得等到明年才够年龄。唉,想当初我们那时候呀,十二三岁出嫁的人多的是。”
这是老叶氏他们在隔离院学到的律法知识。
十二三岁?穆子期看了一眼老叶氏,想到这也许就是幼儿易夭折的原因了。
吃过饭后,老叶氏照常留在家里看家,其他人一起上山去移植荆棘树和寻找枸杞树。一旦开始干活,之前还嫌两亩地太小的穆子期,顿时就觉得大了,更别提他们还得把陈香的那亩地一起围起来。
他在旱地上同样种了黄豆,因为本钱不够,陈香没有跟着穆家种果树。
荆棘树还好找,山上到处都是,枸杞树就少了些,寻找起来比较困难,到最后,穆子期没办法,只好把竹子、金银花藤、认识的中草药等等全都移植过来,就为了让篱笆变得厚实些。
“穆大郎,你家的荔枝树花了多少钱?”村里的黄大叔从旁边路过时,看到穆子期等人在忙碌,就笑着问,“能回本吗?什么时候能结果?”
“能不能回本难说,咱们种庄稼的都是看天吃饭,老天爷心情好风调雨顺,咱们能混个肚饱,老天爷发火,咱们只能干瞪着眼,听天由命呢。”穆子期听到声音,就直起腰答道。
“说得也是,唉,前两年的那场大旱真是折腾死人了……”说到这里,黄大叔摇摇头,又把锄头扛在肩上,一边走一边说,“幸好我们到了这里,三年不交税,我有空还是去多开荒,省得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大郎我先下山了,回头再说。”
“好咧,那你慢走。”穆子期摆摆手。
对于开荒,他如果有精力的话也会去开,除了水田是官府的,在清溪村,一些地势不好的荒地村民可以随便开,只要连续种三年以上就可以用极为优惠的价格买下。
因为篱笆的事,他们又连续忙了三天,虽然皮肤又变黑了些,但总算是把活给干完了。
看着一圈现在还幼小的篱笆墙,再看看地里长得精神的树苗,穆子期充满了成就感。
等再过几天,就能知道树苗的成活率有多少了。
忙完的第二天,大家起床稍晚了些。
等大家吃完早饭,陈香扛着锄头去看他的黄豆,大概是下种较及时,他们的黄豆苗四天就出芽了,现在长势不错,陈香是第一次种庄稼,每天都要去数一数今天的黄豆苗有没有多出一片叶子。
穆子期见瑞珠抱着盛衣服的木盆出去,就叫道:“圆圆,你今天不用去摘野菜了,我会去摘,你现在跟着瑞珠姐姐出去洗衣服,以后她嫁出去,咱们家就靠你了。”
叫瑞珠为“姐姐”,穆子期毫无压力,毕竟在户籍上,陈香和瑞珠是他们的表哥表姐。他觉得自己做得对,虽然把他们二人放出去后会造成穆家劳动力缺失,但这里是大夏,大金国那边的卖身契这边是不承认的,如果跑过来的人家里有仆人,不上报名字的话,那是不允许对方参与分地的。
改朝换代一向是打破陈规的最好时机,他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心思,堵不如通。没看分到地后,陈香的上进心和主观能动性比以前强了不少吗?天天有空没空就到他的那四亩地看,小草刚冒出头他就马上拔掉。
此时穆圆圆一听,忙放下手中的碗筷,点头道:“好的,大哥,我能很快就学会。”她早会洗自己的小裤裤了。
“洗完后你要快点回来,我要检查一下你们的功课。”穆子期看了一眼正准备洗碗筷的穆子清,对着老叶氏说道,“听村长的意思,八月份镇上就有学堂了,到时我们可能都要入学。不管怎么说,学习都不该放松,咱们到了这步田地,从文或从武都是上进之路,其他的最后好不要想了。”
虽然现在看起来吏治清明,但穆子期不会忘记这到底还是在古代,权贵一抓一大把。往小的方面说,如果日后他种植的果树赚钱多,指不定有眼红的人想使坏呢。这时候,如果他们穆家有出息的话,别人也会掂量一番,不敢轻易招惹。
老叶氏赞许地点头:“嗯,这话有理,正好咱们现在的农活干得差不多了,就该让你们把功课捡起来。”
“大夏这边用的是一种简体字,和咱们以前学的字稍有不同,到时我再教弟弟妹妹,这样等他们入学时有好处。”穆子期摸摸弟弟的脑袋,笑道,“不知道有没有女孩子上学的地方?有的话,也要送圆圆进去,多学点东西较好。”
如果是在大金国,他不会去想这个问题,那里对女子的禁锢还是很严的,在大夏国就不一样了,有穿越者做皇帝,兴许会有惊喜?
穆子清兄妹眨眨眼睛,眼睛一眯笑了起来。
“碗我来洗,三郎,你去割点草回来喂牛,我下午要用到牛车。”穆子期又对穆子清说道。
把他们都打发出去后,老叶氏见家里就只剩下他们两个,忍不住拉着穆子期走到门外,四下看了看,然后才说道:“村长有没有说束脩是多少?”
“还不知道。”穆子期摇摇头。
“大郎,如果真的只能供一个人读书,你不要把机会让给三郎,你去上。这点你要听奶奶的,有时候,人总要自私点,三郎现在看起来还好,但未来娶妻生子不知道会不会变。再者,就算他一直对你尊敬,万一他读书出去了,以后你这个做大哥的岂不是要一辈子仰人鼻息?我不想你这样。”
老叶氏说到这里就握住他的手,盯着他的眼睛,认真说道,“奶奶希望你有出息,不要一辈子都待在村里种地。”
在大金国上学是一件极为耗费银钱的事,他们家现在不比从前,她希望孙子把握住这个机会,即便牺牲的是另一个孙子的前程。
她想起了以前在宁安县的生活,那时她嫁的丈夫是全族最有出息的人,所以即便是那些辈分大的长辈,甚至是丈夫的亲大哥,在她未曾嫁进去之前出过力供丈夫读书,可等丈夫中举后,他们之间的关系终究还是变了。
丈夫成为族中说一不二的人,其他人到底不敢对他的决定有所质疑。
穆子期眨眨眼,突然觉得眼睛有点酸。
他想了想,微微点头道:“奶奶,我明白。”如果只有一个念书的机会,他觉得自己会自私,他不会是影视上那些爱护弟弟妹妹、能为人奉献的人,他会牢牢把握住这个机会,选择自己去上学,而不是在家种田赚钱供弟妹读书。
当然,以后他有出息了,肯定会回报这个家,这是应该做的。
别人有不如自己有。很久之前,前世的父母就教过他这句话。
更何况……穆子期想到如今的大夏,对于念书他有很有自信,他相信自己能读出来。
“那就好那就好,大郎,你记住你今天说的话。对了,等今天你们念完书,你就去镇上的木工店看咱们家的家具什么时候能做好,顺便多买点笔墨回来,我看家里的墨锭都快磨完了。”老叶氏暗暗松了口气,见隔壁袁家媳妇从河里担水回来,赶紧转移话题。
“好,我会去看的,希望搬进新房那一天,家具也能做好了。搬家后,咱们家要省吃俭用一段时间了。”穆子期顺势回到屋内,他从竹筐里拿出账本,算了下这段时间的支出,心情倒是很平静。
毕竟他们快要是住新房的人了,除了村长和袁家,他们会是第三户搬进新房的人。
建了新房,钱变少是正常的。
穆子期接下来在家帮忙清洗碗筷,收拾东西,最后还绕着草棚子走了一圈,把该加固的加固,该补充的补充,就算住不了多久,他对这方面的安全还是很注意的,生怕下雨天会漏水。
半个时辰后,穆子清和穆圆圆回来了,穆子期就拿出《三字经》、《千字文》、《孝经》让他们复习,结果他很遗憾地发现,两个小家伙真的把一部分内容给忘记了,明明在林县的时候还学过的。
“我记得……”穆子期故意扳一下手指算数,“从林县到清水镇,再到这里,好像才过了不到两个月,你们就忘记了?”
穆子清和穆圆圆小脸一红,低着头扭着手指没说话。
穆子期见状,低咳一声,难不成他们很怕自己?
“算了,我知道你们平日里干活辛苦,很少有时间看书,忘记是正常的。”穆子期见到他们这种副模样,想到平日里两个小家伙的乖巧,就笑道,“以后每天早晨起早两刻钟和我一起读书,念完半个时辰咱们再去干活,这样安排你们有意见吗?有意见的话现在就提出,咱们再商量商量。”
实在不行的话,傍晚读书也行,只是他觉得夜晚睡得早,早上的记忆力又好,把时间放在早上最合适。
“没有意见。”穆子清两人一听,赶紧摇头。
“那好,现在我们从你们不会的地方念起,等会我再教你们大夏官方所用的字体。”穆子期做好安排。
不久,朗朗的读书声开始从简陋的草棚里传出,引来了不少村民好奇的目光。
一连半个月,穆家的草棚子每天早晨都会传出读书声。为此,隔壁的袁家在他们读书几天后,袁大郎和袁四郎也跟着起来读书,一直到前几天他们搬进新家为止。
等袁家搬走后,穆家的新房也建好了,大家大喜,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搬进去。
第31章 迁居之喜
此时已是五月中旬, 穆家的房子总共花了一个多月才建好,主要是中间又下了几天雨, 影响工期。
建好后,他们会继续留在清溪村帮陈香建房。
这天, 穆子期到村长家里翻看黄历, 嘴里发出邀请,道:“村长, 等咱们家搬进新房,您记得去吃入屋酒。”
“嗯, 会去的。”郝村长坐在门口用竹篾编织着篮子,抬头看他一眼,点头答道。
本村的山脚下多种有毛竹、麻竹、绿竹等,这是前一任村民留给他们的遗产, 村长没有把它们分掉, 说明只要有需要,村民们可以自行上山砍竹子。
穆子期家里也有几样竹篾编织而成的器具, 与别家不同的是,他们家是买来的,毕竟全家上下都没这个手艺。
“嘿嘿,我估摸着到时村里的人都会请您, 您到时可能会忙到分身乏术。”穆子期想到明天就是袁家的入屋酒,忍不住笑道,心里则琢磨着,这是搬到清溪村的第一次办酒, 到底该请哪些人?罢了,还是先看袁家怎么做吧。
郁闷,又要支出一笔钱了,居家过日子怎么就那么麻烦呢?
“正好不用我做饭。”郝村长闷声说了一句。
穆子期一囧,不由问道:“村长,婶子什么时候从明州城过来呀?她肚里的弟弟好像已经五个月了吧?”
一说起这个,郝村长就立马来了兴致,嘴角微微翘起,低咳一声才沉声道:“嗯,五个月了,她身体很好,刚接到信,应该过几天就到,再迟不好赶路。”
“恭喜村长,婶子和大爷他们来这里,您就方便多了。”穆子期一听,拱拱手道,“一家人住在一起才是齐整的。”他刚才在村里走了一圈,发现村里的人大都开始建房了,估计过不久大家就该全部搬进新房。
“嗯,是这样。”郝村长想到即将到来的妻子和岳父岳母,心里很是高兴,要不是最近有事要忙,他还真想回城亲自去接过来。
“最近不是说明州城附近的港口可以通船了?”穆子期想起昨天去镇上买笔墨时听到的传言,问道,“咱们芙蓉镇有条河,村长,你说从明州府到芙蓉镇会不会挖通水路?以后坐船方便啊。”
“不会,镇上那条河不够深,到了夏季水位会下降,中途的河道有几处地方太窄,不适合船只行走。”郝村长摇头,“不过咱们这里离明州府还是很近的,走陆地不到一天时间,到了府城,去其他地方就方便了。再往好的一面去想,这里极少发过大洪水,三年前的那场洪水,村民们只是房屋被淹到膝盖,跑上山就好。”
穆子期觉得有理,这也是他当初选择这里的原因。令他觉得可惜的是,明州城附近的那个港口小镇没有安排流民入驻,要不然他肯定选择那里。那小镇地理优势大,以后说不定做点小生意都能养家糊口了。
一边和村长说着话,他总算翻到了适宜搬迁新居的日子,心里大略算了算,嗯,最近的日子是四天后。他相信家里人已经很迫切地想入住了,不会等后面一个日子。
把日子告诉村长,穆子期很快告辞。
他回到草棚就只见到穆圆圆拿着针线在一块破布上练习,旁边的刘小妹和她坐在一起,两人低着头不知在说什么,时不时发出一阵笑声,然后这笑声在他出现在门口后就立马停止。
“圆圆,怎么只有你在这里?”穆子期先对着刘小妹点点头,再问了一句,又见木盆里浸泡有酸笋,就直接在门口蹲下,用手拿出一片,看了看,笑道,“奶奶腌制的酸笋竟然可以吃了。”
这是老陈氏和村里的老太太们之前上山挖回来的竹笋,带回来后一时半会吃不完,她就按照别人教的办法来腌制,没想到还真的成功了。
对于穆家而言,有些农家通用、不起眼的技能他们也需要向别人请教学习。
穆圆圆愿一听,面上露出笑容:“嗯,奶奶说晚上用酸笋做个鱼头汤,木桶里的鱼是陈大哥他们从河里抓来的。”
“什么?他们去抓鱼竟然不叫我?”穆子期瞪眼,心里颇为郁闷,他可是会游泳呢,却从来没有在河里抓过鱼。
“我二哥说现在天气还不够热,就不叫上你了,叶奶奶知道了也不会肯的。”刘小妹掩嘴一笑,两家关系好,所以刘小妹不用看家时就会来找穆圆圆、瑞珠她们聊天,大家很是熟悉。
“那就没办法了。”穆子期闻言颇为泄气。的确,才五月份的气温,老叶氏是不会同意让他下水的。即便偷偷下,事后肯定会惹来她的念叨,他不想自找麻烦。
“对了,萱妹妹,你们家的房子快建好了吧?”穆子期又问,刘家是再也不想住草棚子了,等农忙一结束,兄弟俩就到处找人建房,比他们家晚几天。
至于刘小妹的名字,穆子期刚开始不知道,那时讲究未婚女子的名字不能为外人知晓,但来到大夏后,发现这边对女性甚为宽容,女子可单独立户,可继承父母的财产……也因为如此,他总算是知道刘小妹的全名。
刘小妹的名字不错,叫刘延萱。
穆子期觉得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刘家对她的重视,前段时间在登记户籍时,要不是自家妹妹的名字是过世的二叔起的,他还真想把穆圆圆改为穆子圆,这样外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一家人。
“嗯,快建好了。我二哥性子急,早早就翻看黄历找日子搬迁。”刘延萱笑着回了一句,又提醒穆子期,“叶奶奶他们都在新房子那边呢。”
在新家那边干嘛?想一想,的确,就算暂时不能搬进新房,但还是有许多事情要做的。
“那我过去看看。”穆子期见家里有她们两个,自然不会留在这里,说了几句话就立即走了。
穆家的新房坐落在村尾,离村头和村长的家最远,他们的隔壁是陈香家,本来陈香的手气不错,抽中了村长旁边的地,但他还是和别人换过来了。
在村尾唯一的好处是离他们家的旱地近,以后谁想去后山都得经过他们家,到时果树结果就容易看守,当然,最好是自己去看。
要不买条狗回来?穆子期暗暗思考着。
一路走来,穆子期和遇到的村民打招呼,偶尔还会停下来和他们闲聊几句。不知不觉中,大家都把他当成穆家的当家人,和他说话也是用大人的口吻,也许他们会在私底下嘲笑他不会种地,不懂庄稼,但起码不会当面说出来。
“大郎,等我家建好房子,我想请你帮我写封信,官府把我们兄弟几个都分开了,现在几个月不见,我想知道他们现在好不好。”闲聊的时候,其中一个村民就说道。